《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案(含答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基础知识1.【题目】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咳.(hái)嗽校.(jiào)对深恶.(wù)痛绝豌.豆(wān)B.揩.(kāi)桌子摩.(mó)登水门汀.(tīnɡ)踌.(chóu)躇C.淅.(xī)沥荸.(bó)荠瞿.秋白(qú)竹笋.(sǔn)D.苋.(jiàn)菜虔.(qián)诚门闩.(shuān)茎.叶(jīnɡ)【答案】B【解析】A咳:ké;C荸:bí;D苋:xiàn。

【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2.【题目】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轻捷兴致一个钟头功夫B.贩卖草率攸然地吸着烟C.遭殃蒸笼变换无常D.空旷阖眼素炒豌豆苗【答案】D【解析】A功—工,B攸—悠,C换—幻。

【考点】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3.【题目】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许先生谈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B.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C.鲁迅先生这一位老人,穿着布袍子,有时到这里来,泡一壶红茶,和青年人坐在一道谈一两个钟头。

D.“是在绍兴……。

”鲁迅先生说,“30年前……。

”【答案】C【解析】A项,为陈述句,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B项,“二三十分钟”约数之间不用标点,顿号去掉。

D项,省略号为句末标点,两个句号去掉。

【考点】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4.【题目】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恰当的一句是(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一道艳丽的彩虹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爬上天空,宛如飞腾着的一条巨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达标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达标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达标训练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弄.堂(nònɡ) 门闩.(shuān) 窘.态(jiǒnɡ) 踌躇.(chú)B.削.皮(xiāo) 勉强.(qiánɡ) 雇佣.(yōnɡ) 水门汀.(tīnɡ)C.抹.煞(mǒ) 解剖.(pōu) 间.断(jiàn) 苋.菜(xiàn)D.茎.叶(jīnɡ) 揩.油(kāi) 校.样(xiào) 嘈.杂(cáo)解析:A项,“弄”应读“lònɡ”;B项,“强”应读“qiǎnɡ”;D项,“校”应读“jiào”。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咳嗽抽屉画相搭讪B.忧郁遭殃荸荠耽搁C.贩卖膨胀清晳虔诚D.翔实淅沥饱满稳乱解析:A项,“画相”应为“画像”;C项,“清晳”应为“清晰”;D项,“稳乱”应为“紊乱”。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销组织以各种名目诱骗老百姓加入,骗取他们的积蓄,让人深恶痛绝....。

B.有人说残缺是美,而且是大美,如维纳斯石膏像。

我不以为然....,我认为不能因为没看到月圆就夸月缺更美。

C.南京某研究中心认为,市场变幻..无常,任何商品价格都不会只涨不跌,在调控政策没有放松的情况下,房产以纯投资性质入场,其中蕴藏着不小的风险。

D.在会议上,有代表指出,改革要啃硬骨头,发展要用真工夫..。

解析:“工夫”指时间,语境中指发展要靠过硬的本领,故应该用“功夫”。

答案:D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先生想请一个北方厨子,鲁迅先生以为开销太大,请不得的,男佣人,至少要15元钱左右的工钱。

B.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相关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违规住房、用车问题的清理工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年份经历1892年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年份经历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人教版高三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31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31页)
的作家, 而这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剪裁提炼, 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 生活片段叠加而成, 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 自由随意, 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 捕 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 以质朴 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 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 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 彰显了 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鲁迅遗容
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童心未泯、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体恤他人、 员合影。 博学广识、 幽默风趣
······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
1956 年, 鲁迅 墓迁 到上 海虹 口公 园, 由毛 泽东 题署 墓碑。
1940年春, 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 在贫 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香港, 病重的萧红无 法离避, 1942年病逝于香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
忆鲁迅先生》, 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
深鲁
刻 与

伟 大
萧红:
的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 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一起。
1936年10月19 日鲁迅在上海 逝世。广大群 众争相奔赴万 国殡仪馆瞻仰 遗容, 中共中 央也来电吊唁。 22日, 送葬群 众多达数万人。 鲁迅遗体覆盖 着上海民众所 献"民族魂"的 旗子, 安葬于 虹桥万国公墓。

2018人教版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018人教版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台独”政客,最担心最害怕的,莫过于中国历史文化,所以,他们呕. 心.沥.血.地要把这些内容,用“台独”基本教义的内容取代。(× )
请说明理由:__“__呕__心__沥__血__”__多__含__褒__义__,__此__处__犯__了__褒__贬__误__用__错__误__,__可__改__为__ __“__处__心__积__虑__”___。
1月
1930 年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
起 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四)病逝上海 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 “民族魂”三个字。1956 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 题字。
2.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是指不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两个词语都有改变的意思, 但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则用“变幻”。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5 月 1 日,金市行情再次生变。截至北京时间 5 月 2 日零时,金价下跌 2.18%, 至 1440.00。而在此之前,金价却单周上涨 5%。由此可见金市的风云__变__幻__ (变 换/变幻)。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从“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到“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回 答问题。 1.概括说明作者在选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的共同 点是什么?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73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73张PPT)

令人奇怪的是萧红的遗嘱里,将《生死场》的版权给了萧军,《呼兰河传》 的版权给了骆宾基,却唯独没有端木的份儿,但是端木没有计较这些,并做 到了二十年不娶,以此来表达他对萧红的悼念和深情。每年清明都要去看看 萧红,后来端木有了妻子,便同妻子一起来祭奠萧红。
萧红三十出头,就已离开,但是唯独写作是她唯一的依靠。萧红是民国时期活的最 凄苦的一位女作家。十年期间,身体上的病痛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让这位 女作家顽强不息,十年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生死场》,《孤独的生活》 ,《马伯乐》,《呼兰河传》等等一些影响文坛的著名作品。
作者简介
鲁 迅 后 人 全 家 福
鲁迅其人
以前大家都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 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 在你印象中鲁迅仅仅是一个文学家吗? 你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 你对他还了解多少呢?
鲁迅其人
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 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 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 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 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 是怎样一个人呢?
但是二人还是不幸福的,虽然他们没有争吵和辱骂,也没有家庭暴力,但
是性格的问题和精神上的缺失,让萧红也有了对端木的很多看法。新婚期间 的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流产了,孩子的死,意味着她和萧军的夫妻缘分已尽 。端木很关心萧红。虽然他们没有那么亲密,但也互敬互爱,但端木的性格 太懦弱和懒散,萧红除了要写作还得做家务,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萧红一人 扛着。这让萧红也很心累。对这段婚姻萧红也失望了。最后她终于扛不住了 ,正如她在书中写道:“我好像命中注定要一个人走的。”
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生活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态,描述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36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36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性格
热爱、指导青年
节俭、好客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礼让别人、宁亏自 己(节俭 )
惜时、勤奋
手法
对比、语言及 细节描写
对比、细节 描写
语言、动作、 对比描写
对比、细节 描写
环境烘托、 细节描写
节 事件 数
性格
19 对“时髦”的 厌恶
朴素、不张扬、 爱憎分明
20 对鬼神的不相 信
富有科学精神
21 品尝海婴的鱼 丸
鲁迅的个性习惯
①笑声明朗 ②走路轻捷 ③喜欢吃北方饭,包饺子 ④外出装束 ⑤不在意自己的手稿 ⑥吃茶、抽烟的习惯 ⑦包书 ⑧深夜工作,带病工作 ⑨枕边的木刻……
整体把握
鲁迅的个性习惯
生活简朴 富有情趣 幽默风趣 细致耐心 勤奋认真 坚强执着
3.【人物形象归纳】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人之夫的鲁迅 ②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 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生活中的鲁迅 ③人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人
④生活之中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四、阅读分享
1.【作者及文体】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 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 梅、张爱玲)之一。主要作品有 《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轻捷
3 品评衣着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4 夜谈和待人吃 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 饭
5 招呼来客
爱开玩笑
手法
略写、细节描 写
略写、细节描 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25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25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课程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有关鲁迅的生活点滴,用传记的有关描写来比照和丰富同学们对鲁迅的印象。

2、认识鲁迅的思想、人格。

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3、了解这篇回忆录这一文体。

学习回忆录的艺术赏析方法。

学习重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有关鲁迅的生活点滴2.从看似闲碎的枝枝叶叶中抓住人物“平凡”的特点。

关于目前中学生对于鲁迅的接受情况的调查问卷第一部分:鲁迅印象1.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A.一个爱骂人的作家B.一个不卑不亢的、睿智的、人格高尚的战斗者C.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D.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作家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以下对鲁迅的形容,在你认为对的后面打勾(可多选):□深刻□博爱□是非分明□平易近人□孤独□敏感□刻薄□固执□执著□清醒□冷峻□自私□病态□其他3.你印象最深的鲁迅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什么地方了解鲁迅的?()A.课本B.鲁迅的传记C.辞典D.其他读物上5.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对鲁迅那样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吗?为什么?()A.希望B.不希望C.无所谓7.你觉得怎样才能更深入了解鲁迅?()A.阅读鲁迅传记作品B.阅读鲁迅与朋友的书信集C.阅读同时代人对鲁迅的回忆与评价D.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寻找信息E.阅读鲁迅论敌的回忆录第二部分:关于鲁迅作品1.你读过鲁迅的哪些作品?请列在下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最喜欢鲁迅的哪些作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不喜欢的是哪些?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对于语文课上对鲁迅的评价和对他作品的分析同意吗?A.完全同意B.大部分同意C.大部分不同意D.完全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那么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阅读鲁迅的作品在当代是否还有意义?A.非常必要B.比较重要C.可有可无D.没有意义如果你认为没有意义,那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鲁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地位如何?第三部分:鲁迅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SH
21、许先生的重负(P41) 22、许先生的精心护理(P41—42) 23、病症的确诊(P42) 24、治标退热(P43) 25、许先生的俭朴生活(P43—45) 26、海婴的问好(P45) 27、病中的谈笑(P45—46) 28、枕边的木刻画(P46) 29、先生“休息”了(P47)
WSH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 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 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WSH
艺术特色: 1、以细腻的感觉捕捉传主的日常生活 的细节,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 2、文笔浪漫而又抒情。
3、“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也是 事件的评论者。
WSH
WSH
11、月夜踢“鬼” (P35) 12、品尝鱼丸(P35—36) 13、旧纸包书(P36) 14、喝茶夜谈(P36—37) 15、简朴的卧室(P37) 16、写字桌的景观(P37—38) 17、厨房·客厅· 花园· 三楼(P38—39) 18、患病气喘(P39) 19、带病校译(P39—40) 20、饭后养神(P40)
WSH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 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 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 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 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 生丰富的性格特征。萧红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一个作为作家的鲁迅,而 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鲁迅。 鲁迅先生属于他所处的时代,属于 中国,更属于世界。
WSH
阅读课文
WSH
熟悉课文内容
1、对穿衣裳的看法(P27—29) 2、包饺子(P29) 3、先生的来客(P30—31) 4、看信(P31) 5、最佩服的人(P31) 6、外出的装束(P31—32) 7、简单的饮食(P32) 8、生活的朴素与俭约(P33) 9、午后陪客与夜写文章(P34) 10、眼瞪摩登女(P34—35)
深 刻 与
鲁 迅
伟 大






萧 红
平 和

WSH
萧红(1911-1942) 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张乃莹,黑龙 江省呼兰县人。 1935年发表了成名 作《生死场》(开 始使用笔名萧红)。 1940年发表了著名 长篇小说《呼兰河 传》。
WSH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毛 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1902年赴日本 留学,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5月首 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发表 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7年10月起 定居上海。1930年,他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 动大同盟,同年3月,发起组织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左联)。1936年10月19日病逝。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WSH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 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 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WSH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④人之主的鲁迅 Fra bibliotek个和蔼宽厚的平易
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

⑤生活之主的鲁 潇洒、轻松、极富生

活化、幽默、风趣、
好玩、
WSH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 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 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 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 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 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 对话。
WSH
许广平(1898-1938)
WSH
周海婴
WSH
回忆录主要记录自己所经历的生 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 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
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 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 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某些感 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 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