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之我见

合集下载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学习物理学的关键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科学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表达能力是学习物理学的必备素养,它要求学生具备用科学语言和符号表达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4.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对科学观点的理解和认同,具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乐于接受新的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以上就是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的重要目标。

二、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1. 注重实验教学物理学科是一个重视实验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实验分析等环节,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强调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和成就感。

3. 注重思维拓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逻辑推理、问题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具备科学思维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4. 注重知识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基础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认知态度等方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要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实验。

教师可以采用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引人入胜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动手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形成观察、实验和总结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精确观察、合理实验和归纳总结的科学素养。

二、强化实验探究能力三、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严密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世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四、培养学生认知态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强化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培养学生认知态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全面促进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们的关注重点。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概念、科学推理和实验探究,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落实物理概念的核心素养物理概念是学生理解物理世界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来帮助他们建立和巩固物理概念。

在学习光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等实物,并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透镜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形成对透镜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学习热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火炉、暖水袋等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出热的传递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热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找到物理概念,并对其进行拓展和应用。

在学习波动方面的知识时,可以以水波、声波等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波动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并引导他们将这些规律运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

科学推理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物理现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科学性的推理和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

在学习力学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力的平衡和合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

在学习光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观察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在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通过对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提高他们的科学推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

这些素养包括了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论、实践技能以及物理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强调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了观察、实验、分析、推理、解释、判断和评价等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用科学思维去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实践技能是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建模和推理等方式,学会运用物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收集数据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力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与理解。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实例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应用,并提供相关的问题和案例进行讨论和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如何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如何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如何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好物理核心素养。

下面我以“光的直线传播”为例,谈谈本人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中,通过一些小实验,如手电筒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手电筒的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就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样得出结论对吗?让学生们讨论。

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好多学生认为这是正确的。

其实这是不严谨的,研究物理要用全面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用特殊代替一般,要排除任何的可能性,确保得出结论的正确性。

然后,我又拿出了不均匀的玻璃砖,用手电筒的光穿过不均匀的玻璃砖,学生惊奇的发现光不是沿直线传播了,再让光穿过两种不同介质,光发生了偏折现象,从而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习到了光的知识,还在科学态度上有了一定提升。

二、加强学科联系,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中,我经常会加入古诗、成语、谚语等,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如: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

引伸教育同学们在处理重要的人或事时,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必须要多方面考虑!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教育学生应以匡衡为榜样,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里的三人其中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三、联系实际,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中很多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在古代人们对科学的研究不够深入,认为这是神鬼所为。

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2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20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因此,对今后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我们除了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还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努力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更要不断学习,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注重科学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再次,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具有重
要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是
每位物理教师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问题解决。

在教授牛顿力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分析,自己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科是实验科学,实验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项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实验时,学
生需要具备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
动手进行操作,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为学
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
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方法。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学生应当具备对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包括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2.物理学科实验和观察能力。

学生应当具备进行物理学科实验和观察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和描述物理现象、设计和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等。

3.物理学科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当具备解决物理学科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物理学科问题的能力。

4.物理学科科学思维和方法。

学生应当具备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物理学科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利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等。

二、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1.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学生呈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抛物线运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抛物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测量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滑轮组的工作效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物理学科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个“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规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之我见
一、核心素养的背景及界定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2月26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由此,“核心素养”就迅速跃升为目前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深刻认识物理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改革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我们注意学科核心内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实际问题以及教师以身作则等方面的问题。

物理课程学习希望学生剩下的是什么?物理学研究的事实和结论可能被学生忘记,但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研究态度一定能够长久地支持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是不会“还给”物理教师的。

这些被学生终身保持的,成为他们行为习惯的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物理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才是中学物理课程的价值所在。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物理核心素养有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
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本课题将结合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二、物理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途径与方法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关键场所,在课堂中重视科学素养与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