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

合集下载

[VIP专享]###--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

[VIP专享]###--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

磁粉检测(Magnetic Powder Tesing简称MT)铁磁性材料在磁场中被磁化时,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或组织状态变化会使局部导磁率发生变化,亦即磁阻增大,从而使磁路中的磁通相应发生畸变:一部分磁通直接穿越缺陷,一部分磁通在材料内部绕过缺陷,还有一部分磁通会离开材料表面,通过空气绕过缺陷再重新进入材料,因此在材料表面形成了漏磁场。

一般来说,表面裂纹越深,漏磁通越出材料表面的幅度越高,它们之间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在漏磁场处,由于磁力线出入材料表面而在缺陷两侧形成两极(S、N极),若在此表面上喷洒细小的铁磁性粉末时,表面漏磁场处能吸附磁粉形成磁痕,显示出缺陷形状,此即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

漏磁场的形成:应当明确的是:由于有趋肤效应的存在,铁磁性材料中的磁通基本上集中在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因此磁粉检测技术只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就一般情况而言,用交变磁场磁化的磁通有效透入深度(即检验深度)为1~2mm左右,而直流磁化时则约为3~4mm。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1 目的:确保磁粉检测的质量活动所使用的磁轭式探伤仪性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购置和使用中的磁轭式探伤仪的校准和检定工作。

3 引用标准3.1 《磁粉探伤机》(GB3721-83)3.2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94)3.3 《旋转磁场磁粉探伤方法》(ZBH24001-87)3.4 《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方法》(ZBJ04006-87)4 职责4.1 应由分管副总师负责组织,并负责对校验报告的审批。

4.2 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或MTⅢ级人员负责并指导校验人员实施校验,并负责校验报告的审核。

4.3 校验人员应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或MTⅢ级人员提出,并由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

校验人员应熟悉磁轭式探伤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本规程指定的引用标准,能正确按本规程方法进行校验工作,编制校验报告。

5 校验用标准器具(应是计量部门校验检定合格的)5. 1兆欧表5.2 标准重力块:4.5kg和18kg碳钢试块各一块,规格为300×300×厚mm(厚度按重量进行计算后确定)5.3 标准砝码:500g6个,200g4个,100g2个。

磁粉探伤检测规程

磁粉探伤检测规程

磁粉探伤检测规程一、总则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各类铁磁性材料探伤检测依据:编制本规程的依据如下:委托书及有关工程技术要求1、检测人员:色盲,近距离矫正视力在0.8以下者,不得从事MT工作评定2、检测人员:应是取得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委会颁发的MT Ⅱ级或Ⅱ级以上人员,对检查对象特征有足够的认识二、仪器、试块、探头1、探伤仪器必须符合JB/T 8290-2011中的要求2、用手提式电磁轭探伤时,其灵敏度不低于电流化法3、磁粉灵敏度试块,A型和磁场指示器4、探头:触头式、磁轭式三、磁粉材料应具有高磁导率和低剩磁性质。

称量值>7g,粒度≮200目的黑磁粉四、工件表面准备1、磁粉探伤的灵敏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工件表面的状况,用A型试块显示。

2、工件表面的打磨,附着物的清除,表面合格后方可探伤。

五、磁化方法:1、触头磁化法(湿法):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0.5-2s。

磁化次数不得少于3次。

2、磁化区域:对工件的每一区域至少进行两次独立检查,两次检查旋转磁场以及交、直流磁化。

3、触头磁化法:对于工件厚度在20mm以下者,电流值为3-4A/mm,大于和等于20mm时,电流值为4-5A/mm。

触头间距应≯200mm,≮75mm。

六、磁粉的施加湿粉法:油质湿磁粉应具有低粘度,亮闪点的性质,其闪点不得低于60℃,通常使用的油磁悬液中磁粉含量约为1%-2%(体积比)。

七、磁痕的评判分三大类:a.表面缺陷 b.近表面缺陷 c.伪磁痕执行标准:1、JB/T 6439-2008焊缝磁粉探伤Ⅱ级验收2、GB/T 9444-2019铸钢铸铁件磁粉探伤Ⅱ级验收八、磁痕记录和报告按标准等级验收,记录有线性磁痕的尺寸、数量和部位,用简图示出磁痕的部位、方向和数量,任何裂纹和白点不允许存在。

提交探伤报告。

磁粉探伤机的操作规程

磁粉探伤机的操作规程

磁粉探伤机的操作规程一、引言磁粉探伤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磁粉探伤机作为磁粉探伤技术的重要工具,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磁粉探伤机的操作规程。

二、准备工作1. 检查设备:在操作磁粉探伤机之前,必须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确保设备没有损坏或松动的零件。

2. 检查磁粉:确认使用的磁粉符合要求,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的磁粉。

3. 选择试样:根据被检测物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试样,并确保试样清洁干净,无污染物。

三、设备操作1. 开机准备:将磁粉探伤机连接到电源,确保电源稳定。

检查各部位的连接情况,确保无松动或不良接触的情况。

2. 参数设定:根据被检测物体的特点,设置合适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包括磁场方向、磁场强度、激励频率等。

3. 校准:执行校准程序,确保磁场强度和灵敏度符合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校准参数,使得探伤结果准确可靠。

4. 操作示范:操作人员应当对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示范。

特别是对于新手操作人员,应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指导。

5. 操作规程: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任意性和盲目性操作。

四、磁粉探伤操作步骤1. 准备试样:将试样放置在探伤区域内,并确保表面干净。

对于大型试样,操作人员应注意人身安全,避免危险动作。

2. 施加磁场:根据被检测物体的特点,施加合适的磁场。

可以通过旋钮或按钮来实现磁场的施加。

3. 激励磁粉:将磁粉均匀地覆盖在试样表面上。

可以通过手工撒粉或机械喷粉来实现,确保磁粉的均匀性。

4. 吸附磁粉:等待一段时间,让磁粉充分吸附在缺陷或裂纹处。

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被检测物体的性质和试样的状态。

5. 清洗试样:在探伤结束后,将磁粉从试样表面清除。

可以使用刷子或水冲洗等方法,确保试样清洁干净。

6. 结果评估:根据磁粉探伤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或裂纹。

通过仪器显示或肉眼观察等方式进行结果评估。

7. 记录和报告:将磁粉探伤的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需要编写探伤报告。

m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

m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1.目的:确保MT检测的质量活动所使用的磁轭式探伤仪性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购置和使用中的磁轭式探伤仪的校准和检定工作。

3.引用标准3.1《磁粉探伤机》(GB3721-83)3.2《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2005)3.3《旋转磁场磁粉探伤方法》(ZBH24001-87)3.4《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方法》(ZBJ04006-87)4.职责4.1应由公司总师负责组织,并负责对校验报告的审批。

4.2由公司无损检测质控负责人负责并指导校验人员实施校验,并负责校验报告的审核。

4.3校验人员应由无损检测质控负责人提出,并由公司经理批准。

校验人员应熟悉磁轭式探伤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本规程指定的引用标准,能正确按本规程方法进行校验工作,编制校验报告。

5.校验用标准器具(应是计量部门校验检定合格的)5.1兆欧表5.2标准重力块:4.5㎏和18㎏碳钢试块各一块,规格为300×300×厚㎜(厚度按重量进行计算后确定)5.3标准砝码:500g6个,200g4个,100g2个。

5.4游标卡尺(≥200㎜)5.5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5.6指南针6.校验:6.1磁头(探头)极距测定: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并记录。

6.2探伤机各回路绝缘电阻的测定6.2.1仪器电源一次回路绝缘电阻的测定将兆欧表的一接线柱与探伤机电源输入端的相线(或零线)连接,另一接线柱与机体(控制箱)外壳连接,摇动兆欧表手柄,读出电源输入端(一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并记录。

6.2.2磁头二次回路绝缘电阻的测定将兆欧表的一接线柱与磁头的二次回路输入端的相线(或零线)连接,另一接线柱与磁头铁蕊(外壳)连接,摇动兆欧表手柄读出磁头的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并记录。

6.3整机对地的绝缘电阻的测定(应>IMΩ)将兆欧表的一接线柱分别与磁头的输入端相线(或零线)及电源的输入端的相线(或零线)连接,另一接线柱一大地连接,摇动兆欧表手柄,读出整机对地绝缘电阻并记录。

MT-220V磁轭探伤仪使用说明书

MT-220V磁轭探伤仪使用说明书

MT-220V
交流磁轭探伤仪
使用说明书
MT-220V微型磁轭探伤仪
一、概述
MT-220V微型磁轭探伤仪,是利用磁轭对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工件进行磁化的轻便微型磁粉探伤设备,能对各种零件磁化,适用于油田、造船、内燃机配件、煤矿、机械、标准件、油泵油嘴、飞机制造、汽车零件、造桥、化工、锅炉压力容器、铁路等行业产品,因锻压、淬火、焊接、疲劳等引起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如链杆、曲轴、轴承、高强度螺栓、弹簧、锻件、石化管件、阀门、叶片、齿轮、轧辊、锚链以及焊缝等几何形状复杂工件的探伤。

四、使用操作与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在活关节销钉部位加少量润滑油。

2、探头的磁极头应与工件保持良好接触后方可按动开关,探头离开工件前应及时松开开关。

以免操作不当造成仪器过热损坏。

上海高致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作业指引——磁粉检测(MT)

作业指引——磁粉检测(MT)

文件名称 磁粉检测(M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磁粉检测(MT)作业指引编制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 日期: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文件名称 磁粉检测(M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1.质量控制流程图文件名称 磁粉检测(M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2.检验人员2.1.检验人员必须持有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范围内;应按有关规程的规定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组织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

2.2.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低于1.0,无色盲和色弱。

3.检测方法及要求3.1.检验前,焊缝及其附近的母材表面应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油污、焊接飞溅物、松散的铁锈和氧化皮、厚度较大的各种覆盖层(漆层、保温层等);去除放置在表面的各种器具和物品。

3.2.被捡部位在检验中应至少按下述顺序经历了三个检验步骤:a)用磁粉探伤设备进行过必要的磁化;b)在被磁化的区域内用干法施加过干燥的磁粉,或者用湿法施加过磁悬液(即用磁粉或磁膏同载液配制而成的混合液体);c)对施加过磁粉或磁悬液的部位进行磁痕的观察、分析和评定。

3.3.在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连续法进行检验。

3.4.焊缝上的每一个检验部位应至少在相互垂直或近于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得到磁化(有足够依据说明不会产生横向缺陷的情况除外)。

可采用的磁化方式有以下三种:a)纵向磁化加横向磁化——在垂直于焊缝走向和平行于焊缝走向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磁化,先后次序不论。

b)交叉式磁化——在与焊缝走向大致上成+45°和—45°的方向上分别进行磁化,先后次序不论。

c)旋转磁场或摆动磁场磁化——用能在360°或90°平面范围内自动而又连续改变磁场方向的磁场进行磁化。

3.5.一般应在使用适合局部磁化以磁轭法为主。

3.6.用磁轭法磁化焊缝时,每次被磁化的长度范围,最小50mm,最大200mm。

3.7.用湿法施加磁悬液时,施加到被检表面的磁悬液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并利用载液的流动特性带动磁粉流动。

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

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

□现场实验室 温度 □校准规范 □其它
1. 外观及通电检查 :
设备编号
准确度等级
℃ 湿度
%RH 其它
2. 安全性能检测:
绝缘电阻
电源进线与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 绝缘电阻
实测值 MΩ
耐压试验
电源进线与保护接地电路之间施 加 1.5kV (直流或 50Hz 交流有效
值) 电压, 历时 1min,
3 周向磁化电流(kA):
使用规定的退磁试件,将已磁化的退磁试件退磁,用特斯拉计测量试件退磁 后的剩磁感应强度。退磁后剩磁感应强度不大于 0.2mT。 7.2.5 最大夹头间距的校准
用卷尺测量探伤机的夹头拉开最大时的间距,即最大夹头间距。测量结果应 大于表 1 中所描述的夹头间距值(生产厂的描述) 7.2.6 综合灵敏度的验证
将标准试片有人工刻槽的一面与标准试件的中部受检面可靠接触,按磁化规 范进行磁粉探伤操作,调整周向磁化电流或纵向磁化电流为规定值时,观察标准 试片的显示,应符合 4.5 条要求。
8 校准结果表达
8.1 校准数据应记入校准原始记录。校准原始记录的格式参见附录 A。 8.2 被校探伤机的电流误差经数据计算后,应采用 4 舍 5 入及偶数法则进行修约。
2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JJFXXXX—2007
表 2 准确度等级与基本误差极限对照表
准确度等级基本误差极限 Nhomakorabea(2.5)
(±2.5%)
5.0
±5.0%
10
±10%
5.2 剩磁感应强度 退磁装置应能将标准试件退磁后剩磁感应强度不大于 0.2mT。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根据V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标准规范

根据V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标准规范

根据V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标准规范================================================ ========校验目的--------本文档旨在确定根据V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的校验标准规范,以确保设备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和准确性。

校验范围--------校验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VT磁轭式磁粉探伤机进行磁粉探伤的设备。

校验要求--------1. 设备功能校验1.1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应能够提供恒定的、均匀分布的磁场,以确保对待测物体全面且准确地进行磁粉检测。

1.2 磁粉探伤机的磁场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校验时应使用磁场强度检测仪进行测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

1.3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应具备适当的控制装置,以确保磁场的开关和调节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设备参数校验2.1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的磁场方向应与待测物体的磁通方向一致,确保磁粉探测结果准确。

2.2 磁力线密度的均匀性应根据标准规范进行校验。

校验时,应在待测物体表面放置磁粉试样,并使用磁粉粒子密度计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2.3 磁粉稳定性要经过校验,确保稳定的磁粉颗粒分布。

校验时应将磁粉试样放置在待测物体表面,并观察磁粉分布的均匀性。

3. 操作人员培训与使用说明3.1 操作人员应接受磁粉探伤机的相关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原理、功能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3.2 使用说明书应详尽、清晰,包含设备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3.3 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磁粉探伤机,确保操作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验记录与报告-------------校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校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校验日期、操作人员、校验点位、校验结果等,并及时生成校验报告。

校验报告应包含校验结果、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等内容,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和签署。

附录:相关标准规范----------------- 标准1- 标准2- 标准3注意:本文档仅为一份示例,实际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标准规范应参考具体的标准规范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验规程
1.目的:确保MT检测的质量活动所使用的磁轭式探伤仪性能的符合性和有效
性。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购置和使用中的磁轭式探伤仪的校准和检定工作。

3.引用标准
3.1《磁粉探伤机》(GB3721-83)
3.2《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94)
3.3《旋转磁场磁粉探伤方法》(ZBH24001-87)
3.4《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方法》(ZBJ04006-87)
4.职责
4.1应由公司总师负责组织,并负责对校验报告的审批。

4.2由公司MTⅢ级人员负责并指导校验人员实施校验,并负责校验报告的审核。

4.3校验人员应由MTⅢ级人员提出,并由公司经理批准。

校验人员应熟悉磁轭式探伤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本规程指定的引用标准,能正确按本规程方法进行校验工作,编制校验报告。

5.校验用标准器具(应是计量部门校验检定合格的)
5.1兆欧表
5.2标准重力块:4.5㎏和18㎏碳钢试块各一块,规格为300×300×厚㎜(厚度按重量进行计算后确定)
5.3标准砝码:500g6个,200g4个,100g2个。

5.4游标卡尺(≥200㎜)
5.5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
5.6指南针
6.校验:
6.1磁头(探头)极距测定: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并记录。

6.2探伤机各回路绝缘电阻的测定
6.2.1仪器电源一次回路绝缘电阻的测定
将兆欧表的一接线柱与探伤机电源输入端的相线(或零线)连接,另一接线柱与机体(控制箱)外壳连接,摇动兆欧表手柄,读出电源输入端(一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并记录。

6.2.2磁头二次回路绝缘电阻的测定
将兆欧表的一接线柱与磁头的二次回路输入端的相线(或零线)连接,另一接线柱与磁头铁蕊(外壳)连接,摇动兆欧表手柄读出磁头的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并记录。

6.3整机对地的绝缘电阻的测定(应>IMΩ)
将兆欧表的一接线柱分别与磁头的输入端相线(或零线)及电源的输入端的相线(或零线)连接,另一接线柱一大地连接,摇动兆欧表手柄,读出整机对地绝缘电阻并记录。

6.4提升力的测定
6.4.1交流电源探伤机的提升力测定
仪器连接交流电源、将磁头置于重量为 4.5kg 的碳钢试块上,在通电磁化的同
时,提起探头,在探头能吸起试块的前提下,继续用砝码配重增加试块的重力,直至试块脱落(脱离磁头),此时试块与配重砝码的重量之和,即为仪器的提升力。

6.4.2直流电源探伤机的提升力测定
仪器与直流电源相接,并将磁头置于重量为18kg的碳钢试块上,其他过程与交流电源的提升力测定方法过程相同。

6.5.磁场场强分布的测定
磁头在标准碳钢试块(重量试块上)上进行磁化时,将八角试块放置磁头极距中间,磁化同时,对八角试块上施加磁悬液,并缓慢转动八角试块(单项磁轭机必须转动,交叉式不须转动),使八角试块八个方向的人工刻槽出现最多的磁痕显示时,则停止转动,此时八角试块上的人工刻槽磁痕显示方向则表示该磁头的场强分布情况,并将无显示方向记录。

7.校验记录及报告
7.1校验记录
7.1.1校验人员应按记录表内容要求认真记录测定结果,记录复检人员应对记录结果进行复对,对不符合项应进行复核。

7.1.2校验人员应依据验收人标准或仪器制造厂提供的合格证保证的性能项目要求进行验收并做出验收评价结论。

7.1.3 MTⅢ人员应对校验不符合项进行复核监督,并对校验评价结论进行审核确认。

7.2校验报告
7.2.1校验报告应由校验人员编制,填写应认真规范、不得涂改,并对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负责。

7.2.2校验报告应由负责的 MTⅢ人员审核,审核人应对报告结论的正确性负责。

7.2.3校验报告应由公司总师负责批准,并对报告的有效性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