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时作业(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知识导图学法指导1.结合长方体、正棱锥等常见几何体,把握建系的方法,并能写出空间中的点在坐标系中的坐标.2.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熟记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体会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的步骤.高考导航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很少单独命题,一般是在解答题中应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求解,分值为2~3分.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或确定点的坐标,是常考知识点,常与后面将要学习的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分值为4~6分.知识点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表示1.空间直角坐标系(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①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O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x 轴、y轴、z轴,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②相关概念: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作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2.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作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其中x叫作点M的横坐标,y叫作点M的纵坐标,z叫作点M的竖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1)x 轴与y 轴成135 °(或45 °),x 轴与z 轴成135 °(或45 °).(2)y 轴垂直于z 轴,y 轴和z 轴的单位长相等,x 轴上的单位长则等于y 轴单位长的12.知识点二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空间中任意一点P (x ,y ,z )与原点之间的距离|OP |=x 2+y 2+z 2; 2.空间中任意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之间的距离 |P 1P 2|=x 2-x 12+y 2-y 12+z 2-z 12.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只是增加了对应的竖坐标的运算.2.空间中点坐标公式:设A(x 1,y 1,z 1),B(x 2,y 2,z 2),则AB 中点P(x 1+x 22,y 1+y 22,z 1+z 22).[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0,b ,c )的形式.( )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Oz 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一定是(a,0,c )的形式.( )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3,2)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为(-1,3,2).( ) 答案:(1)× (2)√ (3)√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中位于yOz 平面内的是( ) A .(3,2,1) B .(2,0,0) C .(5,0,2) D .(0,-1,-3)解析:位于yOz 平面内的点,其x 坐标为0,其余坐标任意,故(0,-1,-3)在yOz 平面内.答案:D3.点(2,0,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 A .y 轴上 B .xOy 平面上 C .zOx 平面上 D .第一象限内解析:点(2,0,3)的纵坐标为0,所以该点在zOx 平面上. 答案:C4.若已知点A(1,1,1),B(-3,-3,-3),则线段AB的长为( )A.4 3 B.2 3C.4 2 D.3 2解析:|AB|=-3-2+-3-2+-3-2=4 3.答案:A类型一空间中点的坐标的确定例1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3,|AB|=5,|AA1|=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此长方体各顶点的坐标.【解析】如图,以DA所在直线为x轴,以DC所在直线为y轴,以DD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因为长方体的棱长|AD|=|BC|=3,|DC|=|AB|=5,|DD1|=|AA1|=4,显然D(0,0,0),A在x轴上,所以A(3,0,0);C在y轴上,所以C(0,5,0);D1在z轴上,所以D1(0,0,4);B在xOy平面内,所以B(3,5,0);A1在xOz平面内,所以A1(3,0,4);C1在yOz平面内,所以C1(0,5,4).由B1在xOy平面内的射影为B(3,5,0),所以B1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5,因为B1在z轴上的射影为D1(0,0,4),所以B1的竖坐标为4,所以B1(3,5,4).(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利用线段长度结合符号写出各点坐标.要注意与坐标轴正向相反的坐标为负.方法归纳(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如何建系才能使点的坐标简单、便于计算,一般是要使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2)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一般取相邻的三条棱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求某些与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即将坐标转化为与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同时要注意坐标的符号,这也是求空间点的坐标的关键.跟踪训练1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所有的棱长都是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各点的坐标.解析:如图所示,取AC 的中点O 和A 1C 1的中点O 1,连接BO ,OO 1,可得BO ⊥AC ,OO 1⊥AC ,OO 1⊥BO ,分别以OB ,OC ,OO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棱柱各棱长均为1,∴OA =OC =O 1C 1=O 1A 1=12,OB =32,∵点A ,B ,C 均在坐标轴上,∴A ⎝ ⎛⎭⎪⎫0,-12,0,B ⎝ ⎛⎭⎪⎫32,0,0,C ⎝ ⎛⎭⎪⎫0,12,0.∵点A 1,C 1在yOz 平面内,∴A 1⎝ ⎛⎭⎪⎫0,-12,1,C 1⎝ ⎛⎭⎪⎫0,12,1. ∵点B 1在xOy 平面内的射影为点B ,且BB 1=1, ∴B 1⎝ ⎛⎭⎪⎫32,0,1,∴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 ⎛⎭⎪⎫0,-12,0,B ⎝ ⎛⎭⎪⎫32,0,0,C ⎝⎛⎭⎪⎫0,12,0,A 1⎝⎛⎭⎪⎫0,-12,1,B 1⎝ ⎛⎭⎪⎫32,0,1,C 1⎝ ⎛⎭⎪⎫0,12,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有关线段的长,再写出各点的坐标. 类型二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对称点例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2,1,4)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________;关于xOy 平面对称的点P 2的坐标是________;关于点A (1,0,2)对称的点P 3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 点P 关于x 轴对称后,它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和竖坐标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1的坐标为(-2,-1,-4).点P 关于xOy 平面对称后,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P 2的坐标为(-2,1,-4).设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P 3(x ,y ,z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2+x2=1,1+y2=0,4+z 2=2,解得⎩⎪⎨⎪⎧x =4,y =-1,z =0.故点P 关于点A (1,0,2)对称的点P 3的坐标为(4,-1,0).【答案】 (-2,-1,-4) (-2,1,-4) (4,-1,0)利用对称规律解决关于坐标轴、坐标平面的对称问题,利用中点坐标公式解决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方法归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P(x,y,z),则有:①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1(-x,-y,-z)②点P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是P2(x,-y,-z)③点P关于纵轴(y轴)的对称点是P3(-x,y,-z)④点P关于竖轴(z轴)的对称点是P4(-x,-y,z)⑤点P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是P5(x,y,-z)⑥点P关于y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是P6(-x,y,z)⑦点P关于x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是P7(x,-y,z).跟踪训练2 已知M(2,1,3),求M关于原点对称的点M1,M关于xOy平面对称的点M2,M 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M3,M4.解析:由于点M与M1关于原点对称,所以M1(-2,-1,-3);点M与M2关于xOy平面对称,横坐标与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M2(2,1,-3);M与M3关于x 轴对称,则M3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和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M3(2,-1,-3),同理M4(-2,1,-3).方法归纳求对称点的坐标问题一般依据“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其余均改变”来解决.如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xOy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要特别注意:点关于点的对称要用中点坐标公式解决.类型三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例3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为BD′的中点,点N在A′C′上,且|A′N|=3|NC′|,试求|MN|的长.【解析】由题意应先建立坐标系,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正方体棱长为a,所以B(a,a,0),A′(a,0,a),C′(0,a,a),D′(0,0,a).由于M为BD′的中点,取A′C′的中点O′,所以M ⎝ ⎛⎭⎪⎫a 2,a 2,a 2,O ′⎝ ⎛⎭⎪⎫a 2,a2,a . 因为|A ′N |=3|NC ′|,所以N 为A ′C ′的四等分点,从而N 为O ′C ′的中点,故N ⎝ ⎛⎭⎪⎫a 4,34a ,a .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MN |=⎝ ⎛⎭⎪⎫a 2-a 42+⎝ ⎛⎭⎪⎫a 2-3a 42+⎝ ⎛⎭⎪⎫a 2-a 2=64a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先确定相关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方法归纳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一般使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应用公式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两点的坐标.确定点的坐标的方法视具体题目而定,一般说来,要转化到平面中求解,有时也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确定.跟踪训练3 求A (0,1,3),B (2,0,1)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AB |=-2+-2+-2=3.解答本题可直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基础巩固](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点M (0,3,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在( ) A .x 轴上 B .y 轴上 C .z 轴上 D .xOz 平面上解析:因为点M (0,3,0)的横坐标、竖坐标均为0,纵坐标不为0,所以点M 在y 轴上. 答案:B2.点P (1,4,-3)与点Q (3,-2,5)的中点坐标是( ) A .(4,2,2) B .(2,-1,2) C .(2,1,1) D .(4,-1,2)解析:设点P 与点Q 的中点坐标为(x ,y ,z ),则x =1+32=2,y =4-22=1,z =-3+52=1.答案:C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1,2,3),过P作平面yOz的垂线PQ,则垂足Q的坐标为( )A.(0,2,0) B.(0,2,3)C.(1,0,3) D.(1,2,0)解析: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知,yOz平面上点Q的x坐标为0,y坐标、z坐标与点P的y坐标2,z坐标3分别相等,∴Q(0,2,3).答案:B4.已知M(4,3,-1),记M到x轴的距离为a,M到y轴的距离为b,M到z轴的距离为c,则( )A.a>b>c B.c>b>aC.c>a>b D.b>c>a解析:借助长方体来思考,a、b、c分别是三条面对角线的长度.∴a=10,b=17,c=5.答案:B5.已知A点坐标为(1,1,1),B(3,3,3),点P在x轴上,且|PA|=|PB|,则P点坐标为( )A.(0,0,6) B.(6,0,1)C.(6,0,0) D.(0,6,0)解析:设P(x,0,0),|PA|=x-2+1+1,|PB|=x-2+9+9,由|PA|=|PB|,得x=6.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6.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1(a,0,c),C(0,b,0),则点B1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题中图可知,点B1的横坐标和竖坐标与点A1的横坐标和竖坐标相同,点B1的纵坐标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所以点B1的坐标为(a,b,c).答案:(a,b,c)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4,-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互为相反数,故点(4,-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4,1,-2).答案:(-4,1,-2)8.点P (-1,2,0)与点Q (2,-1,0)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P (-1,2,0),Q (2,-1,0), ∴|PQ |=-1-2+[2--2+02=3 2.答案:3 2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9.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4,M 为BC 1的中点,N 为A 1B 1的中点,求|MN |.解析:如右图,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4,0,0),C 1(0,4,4),A 1(0,0,4),B 1(4,0,4),因为M 为BC 1的中点,N 为A 1B 1的中点,所以由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中点坐标公式得M (4+02,0+42,0+42),N (0+42,0+02,4+42),即M (2,2,2),N (2,0,4).所以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MN |=-2+-2+-2=2 2.10.已知点P (2,3,-1),求:(1)点P 关于各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 (2)点P 关于各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3)点P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解析:(1)设点P 关于xOy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 ′,则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与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相同,点P ′的竖坐标与点P 的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Oy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2,3,1).同理,点P 关于yOz ,xOz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2,3,-1),(2,-3,-1).(2)设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Q ,则点Q 的横坐标与点P 的横坐标相同,点Q 的纵坐标、竖坐标与点P 的纵坐标、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为(2,-3,1).同理,点P 关于y 轴,z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2,3,1),(-2,-3,-1). (3)点P (2,3,-1)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1).[能力提升](20分钟,40分)1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 的坐标是(4,7,6),则点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xOz 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 )A .(4,0,6)B .(-4,7,-6)C .(-4,0,-6)D .(-4,7,0)解析:点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是M ′(-4,7,-6),点M ′在xOz 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4,0,-6).答案:C12.已知点P ⎝ ⎛⎭⎪⎫32,52,z 到线段AB 中点的距离为3,其中A (3,5,-7),B (-2,4,3),则z =________.解析:由中点坐标公式,得线段AB 中点的坐标为⎝ ⎛⎭⎪⎫12,92,-2.又点P 到线段AB 中点的距离为3,所以⎝ ⎛⎭⎪⎫32-122+⎝ ⎛⎭⎪⎫52-922+[z --2=3,解得z =0或z =-4. 答案:0或-413.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平面,顶点A (-2,-3,-1),求其他七个顶点的坐标.解析:由题意,得点B 与点A 关于xOz 平面对称, 故点B 的坐标为(-2,3,-1);点D 与点A 关于yOz 平面对称,故点D 的坐标为(2,-3,-1); 点C 与点A 关于z 轴对称,故点C 的坐标为(2,3,-1); 由于点A 1,B 1,C 1,D 1分别与点A ,B ,C ,D 关于xOy 平面对称,故点A 1,B 1,C 1,D 1的坐标分别为A 1(-2,-3,1),B 1(-2,3,1),C 1(2,3,1),D 1(2,-3,1).14.已知点M (3,2,1),N (1,0,5),求: (1)线段MN 的长度;(2)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解析:(1)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MN |=-2+-2+-2=26,所以线段MN 的长度为2 6.(2)因为点P (x ,y ,z )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x -2+y -2+z -2=x -2+y -2+z -2,化简得x +y -2z +3=0,因此,到M,N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x+y-2z+3=0.。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3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3PPT课件
z
O y
x
问题探索
如图:空间坐标系两点P1(x1, y1, z1)与P2(x2, y2, z2)之间的距离
z
P2
P1 O
x
M
A
y N
课堂练习
1. 在空间中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1)A(2, 3, 5),B (3, 1, 4); (2)A(6, 0, 1),B (3, 5, 7).
2. 在z轴上求一点M ,使点M到点 A(1, 0, 2)与点B(1, -3, 1)
的距离相等.
课堂练习
3.如图,正方体OABC-D’A’B’C’的棱长为a,|AN|=2|CN|, |BM|=2|MC’|,求MN的长.
z
D' A'
C'
B' M
A
x
O
Cy N
B
x2+y2+z2=r2
z
P
O y
x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长方体OABC-D’A’B’C’中,|OA|=3,|OC|=4,|OD’|=2, 写出长方体各顶点的坐标.
z D′
A′ O
A x
C′ B′
C
y
B
例题讲解
例2 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下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 (可看成是八个棱长为0.5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 中红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氯原子.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Oxyz,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位置的坐标.
人教版A版必修二
4.3.2 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姓名:权思季
单位: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思考问题
问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P1(x1,y1)与P2
(x2,y2)之 间的距离 公式是什么?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11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11PPT课件
x 3.空间中两点 P1(x1, y1, z1 ), P2(x2 , y2 , z2 ) 的距离公式是:
| P1P2 | (x1 x2 )2 (y1 y2 )2 (z1 z2 )2
1.空间点到原点的距离z提:P(x, y, z)
o
|BP|=|z|
y |OB|= x2 + y2
C
|OP|= x2 + y2 + z2
xA
B
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R2 z
Q2
S2
P2 (x2,y2,z2)
P1 (x1,y1,z1) S1
O
Q1
R1
x
y
|P1Q1|=|x1-x2|; |Q1R1|=|y1-y2|;|R1P2|=|z1-z2| |P1P2|2=|P1Q1||2+|Q1R1|2+|R1P2|2 | P1P2 | (x1 x2 )2 (y1 y2 )2 (z1 z2 )2
A. 6 2
C. 3 2
B. 3 D. 6
3
4.已知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A(4,1,3),B
(2,-5,1),C(3,7,-5),则点D的坐标为
( )D
A.(7/2,,4,-1) B.(2,3,1)
C.(-3,1,5)
D.(5,13,-3)
课堂小结
1、右手直角坐标系 2、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z z M(x,y,z) Oyy x
△ABC是一等腰三角形.
当堂检测
1.若已知A(1,1,1),B(-3,-3,-3),则 线段AB的长为( A)
A.4 3
B.2 3
C.4 2
D.3 2
2.点B是点A(1,2,3)在坐标平面yOz内的射 影,则OB等于( B )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77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77PPT课件
A,B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驱动,探究新知1】
回顾:平面内 A(xA, yA),B(xB, yB)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如何推导出 来的?
y
B
A O
C(xB,yA) x
| AB | xB xA 2 yB yA 2
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距离。
【问题驱动,探究新知1】
问题一: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任意点 P(x, y,z) ,
分析:
几何问题
坐标法
代数问题
【问题驱动,探究新知3】
1、空间中线段P1 P2的中点坐标公式又是什么呢? 2、数轴上两点P1 P2 的中点坐标是什么? 3、平面内线段P1 P2的中点坐标公式是什么?
x x1 x2 2
x
y
x1 y1
2
x2 y2
2
x
y
z
x1 x 2
2 y1 y 2
2 z1 z 2
解: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有
| AB | 7,| BC | 7,| AC | 7 2
因为
| AB || BC |, | AB |2 | BC |2 | AC |2
所以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解析,应用新知】
例2、
正方体DABCD' A'B'C' 的棱长为1,M , N分别为线段 BC', AC 上的 点,且满足| AN | 2 | CN |,| BM | 2 | MC'|,求 MN 的长。
与B两点的距离是____6__。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两点A(1,2,a),B(2,3,4), 若 | AB | 3 ,则实数a的值是_3_或__5__。
【例题解析,应用新知】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14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14PPT课件

空间中的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 A(x, 0, 0) 、 B(0, y, 0)、 C(0, 0, z)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什么?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上的点 A(x, y, 0) 、 B(0, y, z)、 C(x, 0, z) 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什么?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点 P(x, y, z) 与原点的 距离是什么?
那么 x2 y2 z2 r2 表示什么图形?
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 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原点 为球心,半径长为r的球面.
z
P
O y
x
练习
1、求下列两点的距离
(1) A(2,3,5), B(3,1, 4) (2) A(6, 0,1), B(3,5, 7)
答案:(1). 6
(2). 70
例题讲解 例 1 求证:以M1(4,3,1)、 M 2 (7,1,2)、M 3 (5,2,3)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建筑用砖通常是长方体,我
D'
们可以拿尺子测量出一块砖的长、A'
宽和高,那么怎样测量它的对角
D
线AC′的长度呢?直接测量比较
A
困难,我们可以用间接的方法去
测量.如果有三块砖,你如何测
量AC′的长度,两块呢?
C'
B' C
B
思考:类比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x1,y1,z1) 和点Q(x2,y2,z2)的距离,怎么求?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x1,y1,z1) 和点Q(x2,y2,z2)的距离,怎么求?
先建立坐标系
因此,空间中任意两点 P1(x1, y1, z1) 和 P2(x2, y2, z2) 之间的距离是: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88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88PPT课件

变式1.在平面DCC1D1上求与点 A距离为 2的点的轨迹 .
变式2.若点P为线段AC1上的动点,点 Q为线段EF上的动点,求 P,Q两
点的最小距离 .
A
D
P B
C F
A1
EQ D1
B1
C1
谢谢聆听! 敬请指正!
若把空间两点之间的距 离公式推广到 4维空间,5维空间, 甚至n维空间,会如何呢?
推 广
n维空间点 P(x1, x2 , , xn ), Q( y1, y2 , , yn )之间的距离
| PQ | (x1 y1)2 (x2 y2 )2 (xn yn )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探 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点E, F分别是棱CC1, DD1的中点,点P, Q是直线AC1, 究 EF上的动点,若AC1 5AP,EF 3EQ,求点P,Q两点之间的距离.
z
P
O
x
Q y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平面点P(x1, y1), Q(x2, y2 )之间的距离为

| PQ | (x1 x2 )2 ( y1 y2 )2
空间点P(x1, y1, z1), Q(x2, y2, z2 )之间的距离为
猜公 想式
| PQ |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奉化中学 陈 儿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探 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点E, F分别是棱CC1, DD1的中点,点P, Q是直线AC1, 究 EF上的动点,若AC1 5AP,EF 3EQ,求点P,Q两点之间的距离.
A P
B
P2 A1
P1 B1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70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70PPT课件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问题提出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 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若已 知两个点的坐标,则这两点之间的 距离是惟一确定的,我们希望有一 个求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公式,对此, 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探究.
知识探究(一):与坐标原点的距离公式
思考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
轴上的点A(x,0,0),B(0,y,
0),C(0,0,z),与坐标原点O
的距离分别是什么?
z
|OA|=|x| |OB|=|y|
B
O
y
A
C
|OC|=|z|
x
思考4:若直线P1P2 是xOy平面的一条 斜线,则点P1、P2的距离如何计算?
z
P2
P1 O
xM
A
y N
思考5:在上述图形背景下,点P1(x1,y1, z1)与P2(x2,y2,z2)之间的距离是 它对| P1任P2意|= 两(点x1 P- 1、x2)P22+都(y成1 -立y吗2)2?+ (z1 - z2)2
理论迁移
例1 在空间中,已知点A(1, 0, -1),B (4, 3, -1),求A、B两点之 间的距离.
例2 已知两点 A(-4, 1, 7)和 B(3, 5, -2),点P在z轴上,若 |PA|=|PB|,求点P的坐标.
例3 如图,点P、Q分别在棱长 为1的正方体的对角线AB和棱CD上运 动,求P、Q两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并指出此时P、Q两点的位置.
z

A
D
P
Q
O M
NC y
x
B
作业: P138练习:1,2,3,4.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58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58PPT课件
(1)(x, y,z) (2)( x, y,z) (3)( x, y, z) (4)(x, y,z) (5)( x, y, z)(6)(x, y, z)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x1, y1 ), B( x2 , y2 )
求 ○1 线段 AB的中点 C 的坐标; ○2 点 A, B 间的距离 AB .
O
xLeabharlann B(x, y,0)在RtOBP中,根据勾股定理
y
OP OB 2 BP 2 , BP z , 所以 OP x2 y2 z2 .
这说明,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中任意一点 P(x, y, z)
与原点的距离 OP x2 y2 z2 .
○ ○ 2 在 1 中,如果 OP 是定长 r ,那么 x2 y2 z2 r2 表示什么图形?
C ( x1 x2 , y1 y2 )
2
2
AB (x2 x1)2 ( y2 y1)2
3.空间直角坐标中,已知 A( x1, y1, z1 ), B( x2 , y2 , z2 )
求 ○3 线段 AB的中点 C 的坐标;
C x1 x2 , y1 y2 ,z1 z2
2
2
2
○4 点 A, B 间的距离 AB .
形?
○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
算?
○4 试推导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1 设 P(x, y, z) 是空间任意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应怎么计算?
z
如图所示,设点P在 xoy 平面上的
射影是B.则点B的坐标是 (x, y, 0).
P(x, y, z)
在 xoy 平面上,有 OB x2 y2 .
以原点为球心,半径长为 r 的球面. 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点P(1,0,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在( C )
(A)y轴上(B)xOy面上
(C)xOz面上(D)yOz面上
解析:由于点P(1,0,2)的纵坐标y=0知,该点在xOz面上.故选C.
2.点A(2,1,-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
(A)(2,-1,1) (B)(2,-1,-1)
(C)(-2,-1,-1) (D)(-2,1,-1)
解析: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相等,其他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故选A.
3.空间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x,-y,z),(-x,-y,-z),则A,B两点的位置关系是( B )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z轴对称 (D)关于原点对称
解析:A,B两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和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故A,B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选B. 4.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B′C′D′,则A′C的中点E与AB的中点F的距离为( B )
(A) a (B) a
(C)a (D) a
解析:由题图可得,F(a,a,0),A′(a,0,a),C(0,a,0),
所以E(a,a,a),
则|EF|== a.
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A(1,0,0),B(1,1,1),C(0,1,1),则三角形ABC是( A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解析:由题|AB|==,
|AC|==,
|BC|==1,
所以AC2=AB2+BC2,
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6.点P(1,4,-3)与点Q(3,-2,5)的中点坐标是( C )
(A)(4,2,2) (B)(2,-1,2)
(C)(2,1,1) (D)(4,-1,2)
解析:设点P与点Q的中点坐标为(x,y,z),则x==2,y==1,z==1.选C.
7.已知空间中两点A(1,2,3),B(4,2,a),且|AB|=,则a的值为( D )
(A)2 (B)4 (C)0 (D)2或4
解析: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AB|==,
即9+a2-6a+9=10,所以a2-6a+8=0,
所以a=2或a=4.选D.
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x,y,z)的坐标满足方程(x-2)2+(y+
1)2+(z-3)2=1,则点P的轨迹是( C )
(A)圆 (B)直线
(C)球面 (D)线段
解析:(x-2)2+(y+1)2+(z-3)2=1表示(x,y,z)到点(2,-1,3)的距离的平方为1,它表示以(2,-1,3)为球心,以1为半径的球面,故选C.
9.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0,b,c);
②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y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0,b,c);
③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z轴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0,0,c);
④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Oy平面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a,0,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编号都填上)
解析:命题①错,坐标应为(a,0,0);命题②③正确;命题④错,坐标应为(a,b,0).
答案:②③
10.已知点A(-2,2,3),点B(-3,-1,1),在z轴上有一点M,满足|MA|=|MB|,则点M的坐标是.
解析:设点M的坐标为(0,0,z),因为|MA|=|MB|,所以=
,解得z=,所以点M的坐标为(0,0,).
答案0,0,)
1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2,4,-3)在xOz平面上的射影为M′点,则M′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解析:点M(-2,4,-3)在平面xOz上的射影M′(-2,0,-3),M′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0,3).
答案:(2,0,3)
12.在△ABC中,若A(-1,2,3),B(2,-2,3),C(,,3),则AB边的中点D到点C的距离为.
解析:由题意得D(,0,3),
所以|DC|==.
答案:
13.画一个正方体ABCD A 1B1C1D1,以A为坐标原点,以棱AB,AD,AA1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取正方体的棱长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求各顶点的坐标;
(2)求棱C1C中点的坐标;
(3)求平面AA1B1B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1)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0),B(1,0,0),C(1,1,0),D(0,1,0),
A1(0,0,1),B1(1,0,1),C1(1,1,1),D1(0,1,1).
(2)棱C1C的中点M的坐标为(1,1,).
(3)平面AA1B1B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AB1的中点.即N(,0,).
1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DD1|=3,点M是B1C1的中点,点N是AB的中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1)求线段MD,MN的长度;
(2)设点P是DN上的动点,求|MP|的最小值.
解:(1)|MD|==,
|MN|==.
(2)在xDy平面上,设点P的坐标为(2y,y,0),y∈[0,1],
则|MP|=
==.
因为y∈[0,1],
所以当y=时,|MP|取最小值,即.
1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0,1)和B(1,0,-3).
(1)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满足|MA|=|MB|?
(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B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试求出点M的坐标.
解:(1)假设在y轴上存在点M,满足|MA|=|MB|,
设M(0,y,0),由|MA|=|MB|,可得=,
显然,此式对任意y∈R恒成立.这就是说,y轴上所有点都满足|MA|=
|MB|.
(2)假设在y轴上存在点M(0,y,0),使△MAB为等边三角形.
由(1)可知,对y轴上任一点都有|MA|=|MB|,
所以只要|MA|=|AB|就可以使得△MAB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MA|==,
|AB|==,
于是=,解得y=±,
故在y轴上存在点M,使△MAB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坐标为(0,,0)或(0,-,0).
16.点M(-1,2,1)在x轴上的射影和在xOy平面上的射影分别为( B )
(A)(-1,0,1),(-1,2,0)
(B)(-1,0,0),(-1,2,0)
(C)(-1,0,0),(-1,0,0)
(D)(-1,2,0),(-1,2,0)
解析:点M(-1,2,1)在x轴上的射影为M1(-1,0,0),点M在xOy平面上的射影为M2(-1,2,0).故选B.
17.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中,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
(0,0,2),(2,2,0),(1,2,1),(2,2,2).给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图,则该四面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D )
(A)①和②(B)③和①(C)④和③(D)④和②
解析: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中作出棱长为2的正方体,在该正方体中作出四面体,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四面体的正视图为④,俯视图为②.故选D.
18.已知x,y,z满足方程(x-3)2+(y-4)2+(z+5)2=2,则x2+y2+z2的最小值为.
解析:由题意得(x,y,z)在以(3,4,-5)为球心,以为半径的球面上,
所以()min=-=5-=4,
所以(x2+y2+z2)min=(4)2=32.
答案:32
1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a,b,c).给出下列命题:
①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M1的坐标为(a,-b,c);
②点M关于yOz平面的对称点M2的坐标为(a,-b,-c);
③点M关于y轴的对称点M3的坐标为(a,-b,c);
④点M关于原点的对称点M4的坐标为(-a,b,-c).
其中是错误的命题的编号为.
解析:命题①②③④均错.正确的答案M1(a,-b,-c),
M2(-a,b,c),M3(-a,b,-c),M4(-a,-b,-c).
答案:①②③④
20.如图所示,已知正四面体A BCD的棱长为1,点E,F分别为棱AB,CD的中点.
(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顶点A,B,C,D的坐标;
(2)证明:△BEF为直角三角形.
(1)解:如图,设底面等边三角形BCD的中心为点O,连接AO,DO,延长DO交BC于点M,则AO⊥平面BCD,点M是BC的中点,且DM⊥BC,过点O作ON∥BC,交CD于点N,则ON⊥DM,故以O为坐标原点,OM,ON,OA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点O为底面△BCD的中心,
所以|OD|=|DM|==,
|OM|=|DM|=.
|OA|===,
|BM|=|CM|=,
所以A(0,0,),B(,-,0),C(,,0),D(-,0,0).
(2)证明:由(1)及中点坐标公式,得
E(,-,),F(-,,0),
所以|EF|==,
|BE|==,
|BF|==.
所以|BE|2+|EF|2=|BF|2,故△BEF为直角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