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概况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针对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目前存在着许多难点和争议。由于其发病 原因的不确定性,使得诊断和治疗都变得相对复杂。为了更好地规范急慢性非 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提高治疗效果,中国疼痛学会组织了多位专家,经过深 入研讨和交流,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指导,帮助医生 们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诊 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也希望通过本共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相关领域的 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腰背痛诊疗技术的疗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西医 结合诊疗慢性脑缺血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摘要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 势。本次演示旨在介绍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 义,概述专家共识意见的形成过程和内容,以及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 结果、结论与展望。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总之,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规范慢性脑 缺血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然而,该专家共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中 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和验证。因此,未来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
在慢性脑缺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中,首先需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血管危险因素,是预防慢性 脑缺血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针对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等血管病变,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西药防止血小板聚 集等。
第二,症状治疗。针对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减退、抑郁、瘫痪等症状,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例如,中药治疗可选用具有益智、疏肝解郁、 活血通络等功效的药物;针灸推拿治疗可选用百会、神庭、足三里等穴位,以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非特异性下腰痛

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即疼痛持续不断,尤其是 在长期站立、坐立或运动后。
其他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放射 痛等。
心理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04
诊断和评估
体格检查和评估
常规检查
01
观察患者脊柱的生理弯曲,检查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后凸等畸
VS
对医生的建议
首先,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其次,要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物理治疗和康复训 练等措施。此外,医生还应注意与患者建 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
THANK YOU.
骨盆倾斜试验
通过检查骨盆倾斜角度,评估是否存在骨盆倾斜 综合征。
诊断标准和流程
存在下腰痛症状,且疼痛放射至下肢。 排除由妇科、泌尿系统等疾病引起的腰痛。
排除由骨折、结核、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腰痛。
根据体格检查和特殊测试的结果,确定疼痛来源和程 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5
治疗和管理
非药物治疗
休息和冰敷
康复锻炼
针对下腰痛的康复锻炼,如加强核心肌群、提高脊柱稳定性等,可预防复发。
手术和其他干预措施
手术
对于严重的下腰痛,如椎间盘突出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干预措施
如使用支具、矫形器等辅助器具,或接受针灸、推拿等传统 医学治疗,可辅助治疗下腰痛。
06
研究和治疗新进展
新的研究领域
神经生物学
研究神经生物学因素在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疼痛信号的传递和调节机 制。
非特异性下腰痛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非特异性下腰痛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作者:胡洪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3-01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al low back pain,NLBP)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有疼痛的主观感觉,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一类非特异性腰背痛总称,约占总非特异性腰背痛的85%,是康复医学科和骨科的常见疾病[1]。
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但并无特效方法,且显效慢、易复发,非特异性腰背痛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频发和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其确切的发病因素目前仍然不清楚,各种原因所致的NLBP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腰部肌肉疲劳和收缩能力下降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2,3]。
腰椎是活动最多,负重最大的部分,其稳定性依靠脊柱及相关肌肉系统来维持,任何一个系统的功能或器质性病损所引起的腰椎不稳将由另一系统代偿来维持其稳定[4]。
因此关于腰椎稳定性,相关肌肉系统与腰背疼痛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日益显得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的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传统及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和作用进行综述。
1 现代康复治疗1.1卧床休息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卧床休息是保守治疗NLBP的主要方法。
能有效减少椎间盘所受的压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卧床与制动的不良作用也被人们认识,有NLBP卧床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文献报道[5]。
一些病人因为疼痛可以可以建议有限卧床最多两天,但并不是把这种卧床休息考虑为一种治疗[6]。
1.2 物理因子治疗磁疗、电疗、热疗、光疗、超声波、微波治疗等常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退行性改变等所致的下腰痛。
其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抗炎作用、从而缓解疼痛。
有临床随机试验表明,对工作引起的急性肌源性下腰痛,低水平的连续性热疗可以显著的降低疼痛强度,减轻疼痛,改善障碍评分[7]。
当代人腰部疼痛现状分析

当代人腰部疼痛现状分析摘要:当今时代,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这使得人们的身体极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腰部作为许多运动的发力基点,在日常生活、工作、运动中往往容易劳损,甚至受伤,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负担,不仅会使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人的整体健康。
造成腰部疼痛包含工作性质、行为习惯、日常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而大多都是不可避免的,长期累积就可导致病理性腰病。
我国居民腰痛发生率高,病程较长,造成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治疗状况不甚理想,如今,大多数人会选择自我保健的方式来预防或缓解腰部疼痛。
关键词:腰痛;腰痛原因;生活方式对腰痛的影响;腰部保健的重要性;一、腰痛概论腰痛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造成腰痛的因素非常广泛。
[1]腰痛可呈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疼痛,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腰痛就说明腰部受到劳损,正在渐渐老化,但在当下,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增加,腰痛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病,其普遍性和广泛性已经快与感冒的发病率平齐。
俗话说,“十人九腰痛”,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出现腰部不适的状况,如此之高的发病率,已经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治疗、缓解腰痛。
二、腰痛的原因1.人体脊椎生理弯曲人体脊椎在腰椎部分有一个向前的生理弯曲,称为腰椎前凸,用于支撑腰部的各种活动。
腰椎活动范围越大,起支撑作用的肌肉的负担就越大,负担不断地累积,造成疲劳过度,就会引起腰痛。
[2]2.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与腰椎椎板变形共存。
[3]腰椎椎板变形是由于椎间盘的老化,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脊骨带来压力时,椎间盘就会被逐渐压扁。
如果椎间盘受到刺激,椎体四周便会有骨刺突出,致使支撑脊骨的肌肉变弱,从而引发慢性的腰痛。
表现为早起时自觉腰痛,有僵硬感,弯腰时尤其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于40-60岁人群之间,但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大多发生在白领工作人群及腰背部得不到锻炼的人群。
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腰痛可分为由非脊柱或脊柱起源的特定病理生理机制引起的疼痛及其他症状和非特异性腰痛,非特异性腰痛是指通过客观检查不能确定腰痛原因,没有组织结构的改变,也不能发现病理变化的一种腰痛,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占腰痛的80%~90%[1]。
本文总结近年来诊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病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下,为临床医生、治疗室选择更加合理的诊疗放法提供参考。
1 非特异性腰痛的流行病学 腰痛(LBP)是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
不仅如此,腰痛也会对个人健康和经济状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健康方面,腰痛会导致与腰痛有关的症状和功能障碍,限制日常或娱乐活动,以及严重残疾。
腰痛对个人的经济负担主要表现在腰痛后寻求医疗康复的直接治疗费用,以及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间接费用[3],80%以上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腰痛。
当腰痛从急性或亚急性转变为慢性腰痛时,就很难完全康复,只有5%的患者会完全消失[4]。
非特异性腰痛是全世界残疾的主要原因。
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通常有良好的预后,在两个月内迅速改善。
然而,大多数患者会发展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反复发作[5]。
2 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病机制2.1 椎旁肌问题 椎旁肌的问题可能是导致非特异性腰痛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脊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椎旁肌的支持。
因此,当椎旁肌肌肉萎缩或其肌纤维特性发生改变时,将导致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生。
研究表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背部肌肉力量和活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6-7]。
2.2 心理因素 大多数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都有慢性疼痛。
在长期忍受疼痛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往往导致疾病的加重和复发。
因此,社会心理因素在腰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慢性腰痛中,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促进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缓解疼痛的重要因素[8]。
我们应将抑郁症等不健康状态视为公共卫生的重点,着力解决患者的不健康心理问题,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脊柱功能评估训练系统用于非特异性腰痛治疗的研究

干 肌 等 长 收 缩 肌 力 的各 项 参 数 指标 增 加 幅度 明 显 优 于 B组 (< . 1, 组 间患 者 V S评 分 、 D P 0 0)两 0 A R Q评 价值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O0 。 > .5)
结 论 :egme T ru d治疗 可 以显 著缓 解 非 特 异 性腰 痛 患 者 的 疼 痛 , 善 功 能 障碍 , 改 在增 强 躯 干 肌 力方 面 优 于传 统 治 疗 。
关 键 词 非 特 异 性 腰痛 ; 动疗 法 ; 理 疗 法 运 物
中图 分 类 号 : 9 R4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 2 2(01 一1 — 1 — 5 1 0 —14 2 0) 2 1 61 0
A t d n s i a u c o  ̄ a s s me t t a n n y t m n t e t n o o — p c f o b c a n TONG su y o p n l f n t n i se s n r i i g s se i r a me t f r n n s e i c l w a k p i/ i
非特异性腰背痛研究进展 2

张奎渤, 郑召民. 脊柱外科杂志,2006,4(6):369-372.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2015
流行病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腰背痛的人群终生患病率高达84%。约44-78%的患 者会出现腰背痛的反复发作,而26-37%的患者因腰背痛而丧失工作能力 Balagué F et al. Lancet 2012; 379: 482–91
神经根性痛常见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 disc herniation 腰椎管狭窄症 spinal stenosis 腰椎滑脱症 spondylolisthesis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ur Spine J (2006) 15 (Suppl. 2): S192–S300 Golob A et al. Med Clin N Am 98 (2014) 405–428
我国缺乏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规范
➢ 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 ➢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腰痛的人群年患病率高达26.1%,却
缺乏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规范
临床需要规范诊治的指导意见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参考欧美等国家近年来的 指南,结合中国流行病学 、治疗特点
3. Sam Harirforoosh,et al. Expert Opin.Drug saf. 2009;8(6):669-681. 4. Yi Feng,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 2008;9(1):45-52.
非特异性腰痛的功能评估与运动疗法

非特异性腰痛的功能评估与运动疗法非特异性腰痛是指在腰部出现的慢性疼痛,没有明显的病因或特定病变可证实。
由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病因变化多样,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功能评估和运动疗法。
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腰部功能状况。
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收集:了解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等,以及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病理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腰部活动范围、神经系统功能等,判断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3. 功能评定:通过一些标准化的评定工具,如奥斯特里和罗兰腰背痛问卷,评估患者的功能损害程度。
4. 考虑相关因素:考虑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工作环境、心理社会因素等对腰痛的影响。
在进行功能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运动疗法,帮助患者缓解和预防非特异性腰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运动疗法:1. 腰部加强运动:如俯卧撑、提膝、侧弯、桥式等,在锻炼腹肌、背肌和腰部稳定性的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
2. 柔韧性训练:包括伸展运动、瑜伽、普拉提等,可以增加腰部和周围肌肉的柔韧性,改善腰部的运动范围。
3. 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减少腰部的压力。
4. 高温疗法:如温水浴、热敷等,可以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5.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器械的使用,如平衡球、稳定板等,可以提高腰部的稳定性,减少跌倒和意外伤害的风险。
针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功能评估和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腰部功能,减少疼痛,并预防腰痛的复发。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最好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o r t y p e s o f n o n s p e c i i f c l o w b a c k p a i n a l e s p i n l a c o r d p o s t e r i o r b r a n c h , d i s c o g e n i c p a i n , a n d l u m 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
【 文章编 号】1 0 0 7 — 8 5 1 7( 2 0 1 7 )0 7 — 0 0 5 9 — 0 4
T h e S t a t u s 0 f Tr e a t me n t o f No n s p e c i ic f Lo w Ba c k Pa i n
me n t o f t h i s k i n d f o l o w b a c k p a i n ma i n l y a d o p t s s p i n l a n e r v e b l o c k ,m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t h e r a p y,e x e r c i s e t h e r a p y,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e t c .I n t h i s p a p e r,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p t i o n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we r e o u t l i n e d, h o p e t o h e l p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 0 1 7年 4月第 2 6 卷第 7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 2 0 1 7 , V o 1 . 2 6 , N o . 7
f t o h e di s e a s e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e y wo r d s :N S L P;E t i o l o y ;T g r e a t me n t Me t h o d s ;S u mma r y
腰痛 ( L o w B a c k P a i n ,L B P )是 指 后 背 的腰 、
经产生腰痛 。该 种 脊神 经后 支 源性 腰痛 亦称 为 脊 神 经后支综合 征 。椎 间盘 纤维 环外 层 由窦椎 神 经 分 支支配 ,外 1 / 3的纤 维环 组织 中有 大量 传递 疼 痛 信 号的神经末 梢 ;退 变椎 间盘 终板 软 骨乃 至 软骨 下 的 松质骨 中 ,有 多于 正常数 量 的神 经末 梢 和神 经 肽 出 现 。椎 间 盘 在 损 伤 或 修 复 过 程 中 会 产 生 白 介 素 ( L F )等炎 症 因子 ,这些 化 学物 质 与 神经 末 梢 接触 就会 导致所支 配 区域 出现 疼痛 。 同时会 使神 经 处 于 超 敏状态 ,从 而在 轻微 压 力下 即产 生疼 痛 u o 。慢性 劳损是非特异 性 腰痛 的产 生机 制之 一 " j 。脊 柱 的肌 肉和韧带起着维 持脊柱稳定 的重要作 用 。肌 肉劳损 、
Z HANG Ha o L I ANG Xi a o XU Ha o L I T a o C HI L e i t i n g 2
1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C h e n g d u 6 1 0 0 7 5, C h i n a ; 2 .S i c h u a n 2 n d Ho s p i t l a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Ch e n g d u 61 0 0 3 1 ,C h i n a
非 特 异 性 腰 痛 的 研 究 概 况
张 浩 梁
成都
潇 徐
浩 李
涛 池雷 霆
成都 6 1 0 0 0 0
1 .成都 中医药大学 ,四川
6 1 0 0 0 0 ;2 .四川省第二 中医医院 ,四川
【 摘
要】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机制 尚未 明确 , 临床 治疗方法 多样 。脊神 经后支 源性腰痛 、椎 问盘源 性腰痛 、脊柱不
稳定性腰痛是最常见 的三大类非特异性腰痛 。治疗该类腰痛主要采用脊 神经后支 阻滞、微创治疗 、运 动疗法 、中医 中药治
疗等 。笔者对 N S L B P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 关键词 】 非特异性腰痛 ; 病 因;治疗方法 ;综述 【 中图分 类号】R 2 7 4 . 3 4 【 文献标志码 】 A
Abs t r ac t: The e t i o l o g y o f No n s pe c i ic f l o w b a c k pa i n i s u n c l e a r y e t .Tr e a t me n t me t h o d s we r e v a r i e d. T h e mo s t c o m mo n t hr e e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