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5.3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式中,k称为侧偏刚度(N/rad)。为曲线在=0处 的斜率。按轮胎坐标系,侧偏力和侧偏角总是反 号,故侧偏刚度总是负值。
三、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1、轮胎垂直载荷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垂直载荷增大,k增大。但垂直载荷太大k反而减小 。
三、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2、轮胎形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汽车作稳态行驶时,悬挂质量ms的 离心力为
式中,ay是侧向加速度(g) ,Gs是悬挂 重量(N)。 从图中看到,Fsy引起的侧倾力矩为
式中,h是悬挂质心到侧倾轴的距离。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悬架的关系 侧倾后悬挂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
从图中有
式中,e是侧倾后悬挂质心偏移距离。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悬架的关系 独立悬架非悬挂质量离心力引起的侧倾力矩
第一节 概述
二、车辆坐标系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轮胎坐标系
二、轮胎的侧偏现象
▪ 1、侧偏力 地面对轮胎作用的侧向反 力称为侧偏力。侧偏力因 转向、路面倾斜、风力等 引起。转向引起的侧偏力 总是指向汽车转弯的内侧 。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3、轮胎的侧偏特性
在侧偏角<5时,侧偏力和侧偏角成线性关系 。这时,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3、汽车中性转向
K=0时 ,5-11)式变为:
即转向半径
,因此,汽车K=0时只要前轮转角不变
,不同速度下对应的转向半径就不变,它总是等于汽车在极
低速行驶时(无侧偏角)的转向半径。因此K=0时汽车稳态
响应为中性转向。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荷变化量增大,从而增加汽车不足转向。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悬架的关系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031020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Theory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4 实验:4 上机: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根据作用于汽车上外力的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

它涉及汽车基础力学理论分析、评价、试验等重要方面的内容,为汽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是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和试验知识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建立力学模型、参数选择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结构及参数的变化对使用性能的综合影响。

为汽车及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课的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这六大使用性能的定义及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训练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汽车各大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包括力学模型建立、参数选择、计算编程、分析计算结果等。

3.强调学生动手进行汽车实验的能力,开设了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实施说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根据本专业特点,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来实现。

教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高等数学》、《汽车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 .对习题的要求根据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具体实例在练中讲,并选择安排一定的习题,通过课堂练、讲相结合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理论第五章
1.制动效能
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所 驶过的距离、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或制动力的大小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抗热衰退性能: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长坡道时制动
性能的保持程度。
抗水衰退性能:是指汽车涉水后对制动性能的保持
能力
3 .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指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
制动时发生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时,则 汽车将偏离给定的行驶路径。这时,汽车的制动方 向稳定性能不佳。
一、制动减速度与地面制动力
• 在不同路面上,地面制动力为

FXb= bG
故汽车能达到的制动减速度amax(m/s2)
amax=bg
若允许前、后轮同时抱死,则 amax=sg
若允许前、后轮同时抱死,则 amax=sg 若装有理想的自动防抱装置的汽车,则 :
amax=pg 在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时,我国行业标准采 用平均减速度的概念,即
uw rr0w w 0
不 同 滑 动 率 轮 胎 印 迹 变 化 规 律
S u w rr0w 100%
p
uw
u w rr0为纯滚动S 0
s
w 0,S 100%为纯滑动 0 S 100%为边滚边滑
b
b
l
制动力系数b 峰值附着力系数p 滑动附着系数s 侧向力系数l
踏板力
≤500N
80km/h 80km/h 80km/h
不 偏
抱死

不抱死跑偏
不抱死,偏出 ≤3.7m
≤50.7m, ≥5.8m/s2
≥5.8m/s2

65.8m
(216ft)
≤490N ≤490N
≤66.7~667N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1 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定义: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受到的道路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滚动祖力。

2)产生机理:由于轮胎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轮胎在硬支律路面上行驶时加载变形曲线和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会有能全损失,即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这种迟滞损失表现为一种阻力偶。

当车轮不滚动时,地面对丰轮的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是前后对称的;当车轮滚动时,由于弹性阻滞现象,处于压缩过程的前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就会大于处于压缩过程的后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这样,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前后不对称,而使他们的合力F Z相对于法线前移一个距离a,它随弹性迟滞损失的增大变大。

即滚动时有滚动阻力偶T f = F Z.•a阻碍车轮滚动。

3]作用形式: T f = Wf,T f = T f/r1.2 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

1.3=494.312+0.13U a2由电脑作图有:1.4 空车、满载时汽车动力性有无变化?为什么?答:动力性会发生变化。

因为满载时汽车的质量会增大,重心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质量增大,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都会增大,加速时间会增加,最高车速降低。

重心位置的改变会影响车轮附着率,从而影响最大爬坡度。

1.5 如何选择汽车发动机功率?答:发动机功率的选择常先从保证汽车预期的最高车速来初步确定。

假设给出了期望的最高车速,选择的发动机功率应大体等于,但不小于以最高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但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因发动机负荷率偏低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在实际工作中,还利用现有汽车统计数据初步估计汽车比功率来确定发动机应有功率。

不少国家还对车辆应有的最小比功率作出规定,以保证路上行驶车辆的动力性不低于一定水平,防止某些性能差的车辆阻碍车流。

1.6 超车时该不该换入低一挡的排挡?答:超车时排挡的选择,应该使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到较高的车速,所以是否应该换入低一挡的排挡应该由汽车的加速度倒数曲线决定。

汽车理论第五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汽车理论第五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5.1 一轿车(每个)前轮的侧偏刚度为-50176N/rad.外倾刚度为-7665N/rad«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度。

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负载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解:有外倾角时候的地而侧向反作用力为F Y=ka + k y y(其中k为侧偏刚度,k「为外倾刚度,丫为外倾角)于是,有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的大小为:代入数据,解得a, ==0.611 rad,期外由分析知正的外倾角应该产生负的侧偏角,所以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为-0.611 rad o5.2 6450N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悬架上加装横向稳左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

试分析英理论依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由课本P138-140的分析知,汽车稳态行驶时,车厢侧倾角决左于侧倾力矩M枷和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軒, 即0广一。

前、后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 =00, T沁=匕』「其中K歸,K卯2分别为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为前、后悬架及横向稳立杆的侧倾角刚度之和。

由以上的分析易知,当增加横向稳立杆后汽车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增大,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不变,所以前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总侧倾力矩不变),由此汽车前轴左、右车轮载荷变化量就较大。

由课本图5-46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左右车轮轮胎的侧偏刚度在非线性区,则汽车趋于增加不足转向量。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汽车的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即中性转向、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

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有稳定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角绝对值之差(<z,-a2),转向半径的比R/R<),静态储备系数SM等。

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为:« =丄(⑦-%)(⑷为侧向加速度的绝对值);—=1 4- Kir :&S.M.二一--(k t,灼分别为汽车前、后轮的侧偏刚度,"为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禽,L为前、后轴之间的距k} +k2 L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答: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参数有稳左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绝对值之差(冬-&2),转向半径的比R/R(“ 静态储备系数S.M.等。

汽车理论习题集

汽车理论习题集

目录第1章汽车动力性 (1)第2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9)第3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择 (12)第4章汽车的制动性 (13)第5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9)第6章汽车平顺性 (25)第7章汽车的通过性 (29)综合题 (30)第 1 章 汽车动力性第1章 汽车动力性1.1 简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1.2 汽车行驶阻力是怎样形成的?1.3 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1.4 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1.5 汽车的滚动阻力可以分为哪几种?1.6 能否在汽车受力分析图上画出滚动阻力,为什么?1.7 某轿车总质量m =1200kg ,前轮载荷占整车载荷的60%;车轮侧向力系数k α=1800kg/rad ,前束角β=2°,该轿车两前轮互置前束角β后产生相应行驶阻力F v ,如图1-1所示。

(1)设轿车前进时侧向力与前束角的关系为F V =k αβ,试求因前束引起的行驶阻力;(2)若该轿车滚动阻力系数f =0.015,试求整车滚动阻力F f ;(3)试比较前束引起的行驶阻力与滚动阻力。

1.8 转弯时滚动阻力的大小取决于行驶速度和转向半径R , 转弯时的滚动阻力系数f R =f +Δf 。

设转弯时在离心力F C 作用下,前、后轮均有侧偏角,分别是α1和α2,质心距前、后轮的距离分别是l a 和l b ,转向时用两轮模型分析侧向力引起的滚动阻力如图1-2所示。

试推导出附加滚动阻力系数()2a 1b 2sin sin ααl l gRLu W F f +=Δ=Δ的表达式(提示:先求出由F Y1和F Y2所引起的附加阻力ΔF )。

1.9 用受力图分析汽车从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导切向力方程式。

1.10 用受力图分析汽车驱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汽车理论习题集导切向力方程式。

1.11 解释汽车加速行驶时质量换算系数的意义。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由哪几部分组成?与哪些因素有关?1.12 汽车轮胎半径增大,其它参数不变时,对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有何影响?说明理由。

汽车理论5-3

汽车理论5-3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稳态响应
(二)稳态响应三种类型
1.稳态因数K:
(1)当K=0时, r 呈线性增 s 长,为中性转向。

r u s L
r u L 2 s 1 Ku
5-3 线性两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稳态响应
5-3 线性两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一、线性两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 分方程
(一)模型简化的7项忽略与假定 1.忽略转向系影响,直接以转向轮转角作为输入 2.忽略悬架作用,假定车厢只作平行于路面的运 动; 3.忽略空气阻力,假定汽车前进速度u不变 4.假定左右车轮的机械特性相同,内外车轮转向 角及弹性侧偏角相等 5.假定驱动力不大(即切向力影响不大) 6.假定侧向加速度ay不大(<0.4g),侧偏力FY与侧 偏角α呈线性关系 7.不考虑空气动力作用
(一)稳态响应(等速圆周行驶)
由(k k ) 1 (ak bk ) k m(v u ) 1 2 r 1 r 1 2 u (ak bk ) 1 (a 2 k b 2 k ) ak I r 1 2 1 2 r 1 Z u 稳态时y方向速度微量为0,角速度微量为0, 则 1 (k1 k 2 ) (ak1 bk2 )r k1 m ur
1 G2 G1 K ( ) gL k 2 k1
K为稳定性因数(稳态因数,单位s2/m2)
5-3 线性两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稳态响应
(二)稳态响应三种类型
1.稳态因数K:
r u L 2 s 1 Ku
5-3 线性两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余志生第五版汽车理论课后答案

余志生第五版汽车理论课后答案

第 五 章5.1一轿车(每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为-50176N /rad 、外倾刚度为-7665N /rad 。

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两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0。

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载荷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答: 由题意:F Y =k α+k γγ=0故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α=- k γγ/k=-7665⨯4/-50176=0.61105.2 6450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前悬架上加装前横向稳定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

试分析其理论根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稳定性系数:⎪⎪⎭⎫ ⎝⎛-=122k b k a L m K 1k 、2k 变化,原来K ≤0,现在K>0,即变为不足转向。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答: 汽车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 :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多转向。

几个表征稳态转向的参数: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2. 转向半径的比R/R 0;3.静态储备系数S.M.彼此之间的关系见参考书公式(5-13)(5-16)(5-17)。

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 答:方法:1.α1-α2 >0时为不足转向,α1-α2 =0时 为中性转向,α1-α2 <0时为过多转向;2. R/R0>1时为不足转向,R/R0=1时为中性转向,R/R0<1时为过多转向;3 .S.M.>0时为不足转向,S.M.=0时为中性转向,S.M.<0时为过多转向。

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使得 汽车质心至前后轴距离a 、b 发生变化,K 也发生变化。

5.5汽车转弯时车轮行驶阻力是否与直线行驶时一样?答:否,因转弯时车轮受到的侧偏力,轮胎产生侧偏现象,行驶阻力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u、ωr、δ即可确定
1 2 。
21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2)转向半径的比R/R0
已知 R R0 1 Ku 2


R 1 Ku 2 R0
K=0, R/R0=1,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点; K>0, R/R0>1,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点;
K<0, R/R0<1,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点。
8
1 u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等速圆周行驶 1.稳态响应
稳态时ωr为定值
0 v
r 0
代入运动微分方程式得
v 1 k1 k2 ak1 bk2 r k1 mur u u v 1 2 ak1 bk2 a k1 b 2 k2 r ak1 0 u u
2
度的影响。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2.两轮汽车模型及车辆坐标系 y
x
3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3.运动学分析
确定汽车质心(绝
对)加速度在车辆坐标
系的分量ax和ay。
沿Ox轴速度分 量的变化为
u u cos u v vsin
(1)
(2)


由式(2)得

r I Z
1 2 a k1 b 2k2 r ak1 u ak1 bk2
28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求导后得
1 2 r a k1 b 2 k 2 r ak1 I Z u ak1 bk 2
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1.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横摆角速度的瞬态响应
二自由度汽车运动微分方程式 1 ur k1 k2 ak1 bk2 r k1 mv u 1 2 2 r ak1 bk2 a k1 b k2 r ak1 I Z u
Y y
Z Z
r
整理后得二自
由度汽车运动微分
方程式
k1 k2 ak1 bk2 r k1 m v ur
1 2 ak bk a k1 b 2 k2 r ak1 I Z r 1 2 u
R<R0
u↑→ R↓→ 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14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r u L s 1 Ku 2
当车速为
ucr -1 K
ωr δ
s
这意味着很小的前轮转角将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 汽车将发生激转而侧滑或侧翻。由于过多转向汽车有失 去稳定性的危险,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a b ur k1 r k 2 r mv u u a b ak1 r bk2 r I Z r
u u
由于
F ma M I
K—稳定性因数。
10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2.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 1)中性转向
当 K=0 时,由
r u L s 1 Ku 2
r u L s
u/R

u L
R
L

R 与 u 无关,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的特性。
11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同理可得
ur ay v
5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4.二自由度汽车动力学分析
FY FY 1cos FY 2 M Z aFY 1cos bFY 2
考虑到δ角较小
cos 1
FY 1 k11
FY 2 k2 2
FY k11 k2 2 M Z ak11 bk2 2
a a k2 a S.M. L k1 k 2 L
a a
a a
a a
S.M. 0 S.M. 0
S.M. 0
FY 1
汽车质心
FY 1 F Y 2
中性转向点
1 2 中性转向
1 2 不足转向
1 2 过多转向
FY 2
27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1 2 0 则R R0
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19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20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思考:如何得到
1 2

br ar 2 β 1 β δ u u L r aωr bωr δ 1 2 δ u u u
u/R u L δ 1 Ku 2
R
当uch 1 K
2
r max s
1 Ku R 1 Ku
L
2
横摆角速度增益为与轴距L 相等的中性转向汽车横摆角速度 增益的一半。 uch 称为特征车速。当不足转向 量增加时,K 增大,特征车速降低。
13
0
由于 K>0,所以R>R0
且 u↑→ R↑
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3)过多转向
r u L 当 K<0 时,由 s 1 Ku 2
r 横摆角速度增益
1 Ku 2 1
比中性转向时要大。 s
由 R R0 1 Ku 2
22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转向半径的比值R/R0曲线
23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值曲线
24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25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3)用静态储备系数S.M.来表征汽车稳态响应
ucos ucos u vsin vsin
4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考虑到 θ很小并忽略二阶微量
ucos ucos u vsin vsin u v
上式除以Δt并取极限得
du d vr ax v u dt dt
当汽车低速转向时,离
δ
心力很小,FY1和FY2也很小。
1 2 0
L / R0 R0 L /
中性转向汽车的转向 半径R等于汽车以极低车 速转向(忽略侧偏角) 时的转向半径R0。
12
L
u δ
O
R0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2)不足转向
r u L 2 当 K>0 时,由 1 Ku 1 s 1 Ku 2 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要小。
1 2 0
K>0,不足转向
由于ay与FY1/k1(即α1)、FY2/k2 (即α2)符号相反,当α1、 α2取绝对 值时,ay也取绝对值
K 1 1 2 ay L
1 2 0
K=0,中性转向
1 2 0
K<0,过多转向
18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3.几个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
b m a b may a K 2 2 L k2 k1 L a y k 2 k1
1 La y
1 FY 2 FY 1 may a / L may b / L k a L k k k y 2 1 2 1

R
1 Ku
L
2
当汽车以极低车速行驶时
L KLu 2 得 R R
L LKa y R L 1 2 R L R 1 2
1 2 0
R R0
L

当 u 提高后,如果
1 2 0 则R R0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
入的响应
返回目录
1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运动微分方程
思考:车辆坐标系中,汽车共有多少个自由度? 1.建模中假设
1)忽略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以前轮转角作为输入; 2)忽略悬架的作用;车身只作平行于地面的平面运动,绕 z 轴的
v u


r m a 2 k1 b 2 k2 I Z k1 k2 r mI Z u
2 ak1 bk 2 k1 k 2 a 2 k1 b 2 k 2 muak1 bk 2 u u

v u
代入式(1)得
如果K > 0
a b 0 k 2 k1
b / k1 a / k2
|k1|↓,|k2|↑,b↑,a↓,不足转向量越大。
奔驰CLK跑车:前轮205/55R16,后轮225/50R16。 前205、后225的轮胎组合,使得前轮的侧偏刚度小于后轮, 有利于营造不足转向特性。
17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消去v
9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r s
u L u L 2 m a b 2 1 Ku 1 2 u L k 2 k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