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后强化演练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利用解析: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去路: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等);被分解者所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未被利用。

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本身属于第二营养级。

《答案:B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植食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

食物链关系如图,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解析: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其中1/2来自植物即0.5千克,所需植物为10%=5千克;1/4来自植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2=25千克;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3=250千克,共需植物为280千克。

答案:D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解析:从题干图中可看出,甲所占有的生物量为最多,应该属于生产者,乙与丙的生物量相近,二者之间不可能构成捕食关系,应该属于同一营养级,而丁的生物量最少,应属于下一营养级。

答案:A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不一定比A少!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解析:B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比A营养级的能量少,但生物个体数不一定少。

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是20%,当M A<5M B时,B会过量取食A,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所以A所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B、C、D之和。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练3高二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练3高二3生物试题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A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解析:由于捕食关系,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在传递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C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是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解析: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是未被兔子同化的能量,不是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答案:A4.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结构中共有三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 解析: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为c。

一般情况下,随营养级的增加,生物个体的数量会减少,所以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也是c。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7: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7: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对点训练]题组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形式转变的顺序是()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C.化学能→光能→热能D.光能→热能→化学能[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应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依次再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于无机环境中,故选A项。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食草动物摄取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D.用于食草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 C[解析]食草动物以草为食物,经消化吸收,真正进入体内的能量是食物中的能量减去粪便中包含的能量,即其同化的能量。

3.在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从上一级营养传向下一营养级的最终去向是() A.散失在环境中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在环境中,A项正确。

题组二能量流动的特点4.(2017·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月考)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②/①的值可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答案] B[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总能量;①为兔的摄入量,包括兔的同化量和粪便量,②为狐的摄入量,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②/①的值不能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所有动植物的遗体最终都被分解者分解,因此,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最少;③为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④为兔的遗体、残骸等中的能量,属于兔的同化量。

2019年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虽主要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在生态系统中能虽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便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的能呈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

答案:B2.在生态系统中,能虽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

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获得的总能量越来越少。

下列解释错谋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部分能虽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部分能量彼分解者利用,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也消耗•部分能量。

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不一定少。

答案:D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虽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某•营养级的同化量并不等于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部分要流向下一营养级解析:初级消费者啖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生产打(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 错谋: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C错误: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下•营养级,D错误。

答案:B4.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虽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在某•栋林中,第•营养级生物为栋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1.某海岛国家粮食严峻不足,需增加新的食物,从能量流淌的角度看,下列哪种方式最合理()A.开发某种可食用藻类B.远洋船队大量捕鲸C.用粮食酿酒,喝酒提神D.捕杀以前不吃的野兽或爱护动物2.(2019·中山检测)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部分图解,①代表肯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循环进行的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淌时逐级递减C.次级消费者属于其次养分级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的C.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淌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4.如图所示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养分级,E1、E2代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7.1×109 kJ,B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A.7.1×108 kJ B.4.8×107 kJC.5.95×107 kJ D.2.3×107 kJ6()A.食物中的能量15%用于了幼虫自身的生长B.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食物至少须要第一养分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C.某一只最高养分级消费者与一只低养分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较少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养分级获得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淌是不行循环的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养分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须要消耗A()A.100 kg B.312.5 kgC.25 kg D.15 kg8.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2: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2: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基础巩固】1.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的B.食物链越长,越高营养级上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答案] C[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这一渠道进行的。

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递减的,所以,低营养级所含能量总是多于高营养级,因此,题目中给出的C选项是错误的。

2.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 C[解析]A项正确:“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项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项错误: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 项正确: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3.右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每增加20 k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的植物所含的能量()。

A.200 kJ B.250 kJC.500 kJ D.1 000 kJ[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传递效率问题,至少消耗多少是按照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的。

【巩固提升】4.在食物链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正确的是()。

[答案] D[解析]设鸟获得的总能量为常数a,则鸟从昆虫获得能量为x,从植物直接获得能量为a-x,可列式为x×10×10+(a-x)×10=y,即y=10a+90x。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基础巩固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转变的顺序是()。

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C.化学能→光能→热能D.光能→热能→化学能[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应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依次再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于无机环境中,故选A。

2.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答案] C[解析]稻田中水稻与稗草构成竞争关系,它们共同争夺同一环境中的阳光、CO2、生存空间。

除去杂草(稗草),可使水稻拥有更丰富的生活条件,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为人类提供更多稻谷。

鱼塘中清除更高营养级的肉食性“黑鱼”,可以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

3.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答案] C[解析]能量金字塔中Ⅰ表示生产者,Ⅱ、Ⅲ和Ⅳ表示消费者,分别代表第二、三、四营养级,食物链可表示为Ⅰ→Ⅱ→Ⅲ→Ⅳ;该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为Ⅰ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用E1表示,E2表示各营养级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能量在食物链中只能单向传递,并且随营养级的升高逐级递减。

4.右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每增加20 k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的植物所含的能量为()。

A.200 kJ B.250 kJC.500 kJ D.1 000 kJ[答案] C[解析]至少消耗多少是按照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的。

巩固提升5.在食物链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转化④能量释放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狐体内的能量答案B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去路包括: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被下一个营养级即狐摄入;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但应注意的是狐摄入后,未被消化的以粪便形式排出的部分,属于兔同化的能量,而不是狐同化的能量;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3.下列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相等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C.某营养级的主要能量去向是呼吸消耗D.每个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答案A解析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小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A错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某个营养级能量的主要去向是该营养级的呼吸消耗,其次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和流向分解者。

4.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对该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答案D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乙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减去因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之后而剩余的能量,该部分的能量最终将有两个去向,一是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二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呼吸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解析: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仅是能量的输入。

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主要包括的是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由于能量蕴含在有机物中,所以在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的能量转移过程就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由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主要是指能量的散失。

答案:C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A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解析:由于捕食关系,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则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C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解析: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是未被兔子同化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答案:A
5.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 解析:能量最多的为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也是c。

答案:B
6.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107 kJ·m-2) 2.5
13.
30
9.8
0.2
8
220.
00
下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根据能量数值可知,戊为生产者,乙和丙能量差距不到10%~20%,因而均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因而①错,②正确。

乙与丙在同一营养级,均以戊为食,因而二者不能为捕食关系,可能为竞争关系,所以③错。

若除去甲和丁,则乙和丙的竞争加强,可能会出现④的结果。

答案:A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X1过程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B.X2表示的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于Z3中
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2/X1表示
解析:X1为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不一定是绿色植物,例如蓝藻,A项错误。

X2表示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B项错误。

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于X2中,C项错误。

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其同化量为X1,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X2,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X2/X1,D项正确。

答案:D
8.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若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甲能养活10 000人,则乙能养活500人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浓度低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A项错误。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B 项错误。

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甲能养活10 000人,则乙能养活1 000人,C项错误。

DDT在沿食物链流动时,出现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DDT越多,D项正确。

答案:D
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利用图中的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哪个箭头是不应存在的? 。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3)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

(4)图中②、⑤、⑧、③所代表的能量可用等式表示为。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①→②→③→④……的流动过程,对吗?为什么? 。

解析:因为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再流向生产者,故应去掉箭头。

答案:(1)
(2)+②+
(3)10%~20%
(4)②=⑤+⑧+③
(5)不对,因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及散失的过程,而
①→②→③→④……仅表示能量的输入和传递过程
10.下图是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图示生物外,还有。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鹰所处的营养级是。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的数量一定会下降吗? ,试分析原因:。

(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
是。

(5)假如鹰的食物中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其余来自于蛇,则鹰增加1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g。

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竞争关系,因为食物都可来源于老鼠、兔子等。

鹰吃蛇,这又
是捕食关系。

在食物链植物→兔→鹰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植物→鼠→蛇→鹰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

(3)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是否会导致其种群的数量下降得看情况,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

(5)“最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

通过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 g×2/5=4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
g÷20%÷20%=1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 g×2/5=4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 g÷20%÷20%=1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 g×1/5=2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2 g÷20%÷20%÷20%=250 g。

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100 g+100 g+250 g=450 g。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捕食、竞争
第三、四营养级(3)不一定出生率不能确定,如果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反之则下降(4)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作为排遗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5)4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