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欧阳文忠公文
颍州祭欧阳文忠公文

颍州祭欧阳文忠公文
篇一:
祭文曰:
颍州之地,山川秀美,人文荟萃。
今日之祭,乃为纪念我朝一代文宗欧阳文忠公。
公之为人,才华横溢,品德高尚。
其为政之道,以民为本,以德为先。
公之文章,高妙绝伦,流传百世。
公生于颍州,长于颍州,曾掌此地,深知民情。
公之治颍,政简刑清,民安国泰。
公之教化,以礼为先,以教为本。
公之德政,深得民心,至今仍为百姓称颂。
今日之祭,非仅为纪念公之功德,更为弘扬公之精神。
愿我辈能继承公之遗志,以公为榜样,为建设美好颍州而努力奋斗。
祭毕,伏惟尚飨!
篇二:
祭文
维年月日,颍州府谨以清酌嘉果之仪,致祭于欧阳文忠公曰:
颍州之地,人杰地灵,文人墨客,荟萃于斯。
公乃一代文豪,名扬天下,崇文尚德,垂范千秋。
昔日欧阳文忠公,莅颍州而施教化,振兴文化,泽被后世。
今逢公之忌辰,特此敬献牲醴,以表达颍州府对公之敬仰与缅怀。
公之德业,永垂不朽。
公之文章,光耀千古。
公之教化,恩泽颍州。
念公之伟业,世人皆敬仰;思公之教诲,后人皆受益。
颍州人民因公之教化而崇尚礼仪,因公之治理而安居乐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回首往事,公之遗风依然可见。
颍州人民秉承公之遗志,崇文尚德,砥砺前行。
愿公之英名永传于世,愿公之恩德长留人心。
敬献牲醴,以慰公灵。
尚飨!。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欧阳公文忠,文教元老,站立山岗,植栋川阜,四十年出功,一
时失宠,离心离德,先帝以公为忧,后主以公为恩,家国亦因公而得
复兴,公之功德,忠孝两全,不能彰显,则有过人之憾。
茫茫大海,
何处寻公之等身?
公之文、公之字、公之心,都是士林式样,我辈千秋,固得拜访
忠碑。
今公之道,存乎文而不死,流乎笔而不灭。
文君之言:一人之
力虽微,九州之圣依旧。
诚哉斯言。
夫易经之大,亦在一变;书之奥,亦因一字而启。
昔人有言:用心之微,道理之深,当代难知,后人易明。
公之所以为忠公者,莫过于爱国、爱民,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祸
患而动摇。
以笔为剑,以文为兵,唤醒死气沉沉的文化事业,发扬士
林风气。
百年来士林之表,谁与欧阳君之传?
公以字载文,不拘章法,因循自然。
问天地、问神人、问人心、
问方圆,无不入笔端而为之成书。
生逢今日,公之著作,言所、集、传、编,亦成为中学之扞格,成为读书人必读的经典。
人生百岁,匹
夫无一言,不道欧阳君之含章天寿,久远不灭,何以寄情而不尽?
此次虽没幸得一觞一语,可怀念公先师之佳节,见公子之奇恩,
感所受之教诲,门人之崇敬,私感手书之惠,今兹在此,肃然起敬,
呼君之灵,欲奏三感之音。
公之忧国忠魂,常偲常新;公之著作经书,常寂常新;我辈之崇敬,亦常新常偲。
欲写敬状,先作敬文,愿闻龙颜之所谓荣枯得失!。
祭欧阳文忠公文原文及翻译

祭欧阳文忠公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事有不可不忘者,亦有不可不忘之者。
余贫时,有一将校,人皆敬之。
余亦敬之。
然请谒不至,实有敬不尽之。
何也?以其请益无益于我,而求损益于我,此其心非复常人。
又余昔年,有一亲信之仆,所受赏赐,或以受于人者半。
果不免。
以半赐人之言,此仆亦皆能预知,其取益偿者非一,疑有异耳。
文忠公之在蔡也,天方讨元而夺其柄,虽形移势易,而有不可动者。
此则事之不可不忘者也。
公去人日浅,而世谓公已矣,此则事之不可不忘之者也。
余是以有请益不敢不尽之诚,与人亦不敢不为久要不忘之契。
翻译:有事情有不能不记住的,也有不能不忘记的。
我也尊敬他。
为什么呢?因为他请求我对他没有益处,而请求我对他损减益增,他的心不是平常人的心。
又我过去有一个亲信的仆人,他所受的赏赐,有时是我从别人那里接受过来转给他一半。
有人告诉我说:“这个仆人必定出卖身体给别的人。
”我本来就担心他难免要这样。
果然难免。
以给一半赏赐别人的话来看,这个仆人也能预先知道,他获取益处抵偿不了几次,怀疑他有什么不同寻常的。
文忠公在蔡的时候,朝廷正在讨伐元朝而剥夺他的兵权,虽然形式改变而实质已非,仍然有不能动摇的人。
这就是事情不能不记住的方面。
文忠公离开人们的时间很短,而社会上认为文忠公已经完了,这就是事情不能不忘记的方面。
我因此有请求加倍努力不敢不尽的诚心,对待别人也不敢不守久要不忘的盟约。
祭欧阳文忠公.苏辙

祭欧阳文忠公.苏辙维年月日,具官苏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观文少师、赠太师九丈之灵。
呜呼!嘉祐之初,公在翰林。
维时先君,处于西南。
世所莫知,隐居之深。
作书号公,曰是知予。
公应嗟然,我明子心。
吾于天下,交游如林。
有如斯文,见所未曾。
先君来东,实始识公。
倾盖之欢,故旧莫隆。
遍出所为,叹息改容。
历告在位,莫此蔽蒙。
报国以士,古人之忠。
公不妄言,其重鼎钟。
厥声四驰,靡然向风。
嗟维此时,文律颓毁。
奇邪谲怪,不可告止。
剽剥珠贝,缀饰耳鼻。
调和椒姜,毒病唇齿。
咀嚼荆棘,弁弃羹胾。
号兹古文,不自愧耻。
公为宗伯,思复正始。
狂词怪论,见者投弃。
踽踽元昆,与辙偕来。
皆试于庭,羽翼病摧。
有鉴在上,无所事媒。
驰词数千,适当公怀。
擢之众中,群疑相豗。
公恬不惊,众惑徐开。
滔滔狂澜,中道而回。
匪公之明,化为诙俳。
公德日隆,历蹈二府。
辙方在艰,抚视逾素。
纳铭幽宅,德逮存故。
终丧而还,公以劳去。
公年未衰,屡告迟暮。
自亳徂青,迄蔡而许。
来归汝阴,啸傲环堵。
辙官在陈,于颍则邻。
拜公门下,笑言欢欣。
杯酒相属,图史纷纭。
辩论不衰,志气益振。
有如斯人,而止斯邪。
书来告衰,情怀酸辛。
报不及至,凶讣遄臻。
呜呼!公之于文,云汉之光。
昭回洞达,无有采章。
学者所仰,以克向方。
知者不惑,昧者不狂。
公之在朝,以直自遂。
排斥奸回,罔有剧易。
后来相承,敢陨故事。
虽庸无知,亦或勉励。
此风之行,逾三十年。
朝廷尊严,庶士多贤。
伊谁云从,公导其先?自公之归,忽焉变迁。
又谁使然,要归诸天?天之生物,各维其时。
朝阳薰风,春夏是宜。
冻雨急雪,匪寒不施。
时去不返,虽强莫违。
矧惟斯人,而不有时。
时既往矣,公亦逝矣。
老成云亡,邦国瘁矣。
无为为善,善者废矣。
时实使然,我谁怼矣。
哭公于堂,维其悲矣。
呜呼!尚飨。
祭欧阳文忠公文翻译

祭欧阳文忠公文翻译《祭欧阳文忠公文》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译文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先生在世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
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才能深厚,见识高远,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
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那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博大的辩论,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官位升升降降,外贬又召回,使人感到人世道路的崎岖不平。
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
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
祭欧阳文忠公文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祭欧阳文忠公文的原文阅读及翻译原文阅读: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翻译译文或注释: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原文和译文

xx《祭xx公文》原文和译文原文: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欷。
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译文: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
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
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
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
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
祭欧阳文忠公文北宋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北宋•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译文: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
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
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
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
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 家、政治家,又在诸多领域卓然成家,是一 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宁川(今 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 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复读文本,疏通文意,注意积累
第一段 人力之可致 犹不可期 安可得而推 第二段 辅学术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 其积于中者 浩如江河之停蓄 其发于外者 而读其文 第三段 窜斥流离 以其公议之是非 第四段 顾念后事 庶乎英魄 无贤不肖 予心之所向慕 第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您气质深厚,见识高远,加上学术功力精深,因此充满在文 章中,表现在议论里,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卓 异不凡。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 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 侧与颍水之湄。
欧公功成名就,不居功而离开,从出任官职,到归隐,大 概他的英灵魂魄,不会随着草木腐朽而消散,而永远留在箕 山之旁与颍水岸边。
再读文本,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作为祭文,文章开头却用议论的笔调强调 “亦又何悲”,原因何在?
这样强调是为了突出欧公杰出的功绩,突出他和作 者与众不同的人生境界。作者并非不悲痛,也非无 感情,但作者能够超出人之常情.
文章从哪些角度赞颂了欧阳修? (提示:古人有言曰:“太上有立德,其 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前三段:溟(mí ng)漠 有传(zhuàn)于后世 见(xiàn)于议论 瑰琦(guī qí ) 停蓄(xù) 闳(hóng)辩 崎岖(qí qū) 屯邅(zhūn zhān) 困踬(zhì ) 后两段:社稷(jì )箕山(jī)颍水之湄(méi) 歔欷(xūxī) 瞻(zhān)依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 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 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其
彼其能有所忍也 《留侯论》 假设,如果 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推测,大概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反问,难道 吾其还也 商量,还是 《烛之武退秦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祈使,一定 《伶官传序》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还是… 《逍遥游》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 《石钟山记》 自己 而予亦悔其随之 《游褒禅山记》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 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但是天下的人无论贤能不贤能,尚且还在为先生的逝去而 哭泣哽咽,何况我是同朝的士大夫,过去交游往来,更是我 向来仰慕依恋的人呢?
江苏考纲对翻译的要求
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 的特点。
发
使人发书至赵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开仓赈民 《寡人之于国》 征集 《高祖本纪》 《孔子世家》 启发,阐明 兴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假如)没有 《岳阳楼记》 衰败,没落 周室微 《孔子世家》 含蓄,精深 其文约,其辞微 《屈原列传》 微行入古寺 《左忠毅公逸事》 隐藏 暗中 微指左公处 《左忠毅公逸事》
第二段文章学术 第三段人格道德 第四段建立功业
当堂巩固
1.下列各组红体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①世之学者 ②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B.①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C.①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②三军既惑且疑 D.①而其谁与归 ②彼其能有所忍也
B(A项分别是结构助词和主谓之间,取独,B项均为 介词“把”,C项分别是表示递进的词语“况且” 和表示并列的词语“又”,D项分别是表示反问和 表示假设)
小结反思: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平时注意积累拓展。 3.进一步掌握文言翻译的要求。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文学、思想、 文化的综合体,承载着中国文化 的传统。让我们透过他们散文的 这个窗口,去领略中国古代散文 的博大醇美和无限情趣吧!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天有不测风云,一代文豪欧阳修溘然谢世, 非人力可以挽回。 B.欧阳修的文字或清丽或雄辩,读他的文章, 便可推知他的为人。 C.欧阳修为官四十年,升降迁贬,颠沛流离, 饱尝仕途坎坷。 D.虽饱经忧患,欧阳修却是老当益壮,积极 进取,一生永不言退。
D(其出处进退,表明他有退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