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NaOH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B. 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说明化肥一定不是氮肥C.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D. 向黑色粉末中加入一种液体,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该液体一定是双氧水2.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②③组合可用来制取氢气B. 装置①⑤组合可用来制取氧气C. 装置②可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D. 装置②④组合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油站严禁烟火B. 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 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 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 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D.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5.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6.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 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絶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D. 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7.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A. AB. BC. CD. D8.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A. N2 B. CO2C. SO2D. H2O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作燃料B.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反应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10.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 天然气B. 氢气C. 酒精D. 乙醇汽油12.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常产生气体污染物和烟尘等产生雾霾,但化石燃料属于重要的能源,不可能禁止,A错误。

考点:化学与环境2.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答案】B【解析】【详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B、氧气不是可燃物。

B错误;C、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

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1)汇总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1)汇总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多套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柴油B、氢气C、硫D、煤2、下列燃料属纯净物的是()A、甲烷B、天然气C、石油D、煤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B、掏空沼气池前,对沼气池进行灯火试验C、到小煤窖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5、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下列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SO2、N2、NO2B、CO2、CO、N2C、CO、CO2、H2D、SO2、CO、NO27、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8、2004年山西省发生三起假酒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1人双眼失明.有些假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这样的假酒含有的有毒物质是()A、水B、甲醇C、乙醇D、碳酸9、我国“神州三号”宇宙飞船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C、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0、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11、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烧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D、无明显变化12、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B、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C、提高污水处理率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13、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14、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3O22CO2+3H2O 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化学式为()A、H2B、C2H5OHC、C4H10D、CH415、机动车尾气排放出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A、N2OB、NO2C、NOD、N2O5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26分)16、有三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B、C,它们分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B、C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而在A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A、B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C杯内没有变化.则A是B是C是试写出实验中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CH4+2O2CO2+2H2O2H2+O22H2O CO2+Ca(OH)2═CaCO3↓+H2O.17、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S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请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KClO3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的热量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2KClO32KCl+3O2↑(2)红褐色物质(红磷)和氧气反应,并产生白烟:4P+5O22P2O5(3)硫和氧气反应:S+O2SO2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9分)18、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32g甲烷,可释放多少克二氧化碳?19、我们曾做过盛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比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但如果将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如图),情况将如何?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烧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20、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火焰又熄灭.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到了松节油的着火点以下21、区别酒精和水,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闻气味,无味的是水,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最简便的化学方法是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22、如图,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先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至少答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锌粒碳酸钙.(2)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若胀大的气球能够在空气中不断上升,证明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反之就比空气大..© 2011 菁优网 V2.18425|站长统计18、纸张来源于树木,双面使用纸,就等于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可让更多的树木去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缓了温室效应;造纸需要消耗燃料,双面使用纸,就等于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了温室效应(2)谈谈你还能做些什么?(写一条)少用私家车上放学,尽量骑自行车19、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泄露后与空气混合达到了爆炸极限,遇到电火花后就发生了爆炸.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夜间泄漏)应该做的事是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千万不能做的事是开灯检查或点火检查或开排气扇通风或打手机等..20、你用两种方法来鉴别CO和CO2(1)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气体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的是CO,熄灭的是CO(2)向集气瓶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变化的是CO21(1)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酸性溶液显红(2)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紫B实验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3)在C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这一实验结果说明C中有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4)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在A装置中通二氧化碳.第6、7单元》2009-2010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九年级化学单元综合测试试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物质的四种用途中,有一种使用的原理与众不同的是()A、冰箱中放入去味剂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C、用石墨做铅笔时加粘土D、滤毒罐中加入活性炭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C、通过观察并闻气味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式不同的是()A、红磷与白磷B、水和冰C、金刚石和石墨D、氧气和臭氧4、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不需要考虑的是()A、反应所需的药品和反应条件B、气体的颜色C、气体的验证D、实验装置5、下列燃料中属于“零污染燃料”的是()A、天然气B、酒精C、氢气D、一氧化碳6、野外烧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其原因是()A、可以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使散热的速度加快C、使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D、便于提高温度7、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电器设备失火,可用水浇灭C、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的火灾D、身上衣服着火时可就地打滚8、将燃着的木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低9、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A、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B、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C、液化气泄漏时开灯查找漏气部位D、禁止旅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飞机10、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C、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D、白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1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C60是形似足球结构的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单质B、它们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D、它们是同一种物质12、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①④⑤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⑤⑦⑧13、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酒精B、煤C、石油D、天然气14、煤燃烧生成的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氮.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5、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16、在一烧杯内装有水,底部放一新鲜的鸡蛋,向烧杯中加入下列不同物质会有不同效果或现象.可供选择的物质有:较浓的盐酸、石灰水、食盐.请根据需要填空:(1)若要使鸡蛋上浮而不发生化学变化应加入较好;(2)若要使鸡蛋上下沉浮,应加入较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若使鸡蛋保鲜,应加入较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7、某气体是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中的一种,为确定该气体到底是哪一种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点燃该气体(2)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该气体可能是或.(3)再将蘸有现象:该气体是的小烧杯罩在气体燃烧的火焰上方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8、(1)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双面使用纸张.请你说出双面使用纸张与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2)谈谈你还能做些什么?(写一条)19、据报道:某家庭夜间发生天然气泄漏后,该户主急忙开灯想查明泄漏原因,结果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说明爆炸的原因.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夜间泄漏)应该做的事是,千万不能做的事是20、请你用两种方法来鉴别CO和CO2(1)(2).四.实验题(21题每空1分,22题每空2分,共12分)21、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下图所示分别进行:(1)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酸性溶液显色.(2)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色,B实验的作用是.(3)在C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4)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22、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1)试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提示:该反应与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化学反应原理相似)(2)制取二氧化硫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填代号,下同);收集二氧化硫气体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五.计算题(8分)23、已知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共制得了二氧化碳4.4g,请问:(1)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下,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2)若该实验室中的石灰石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请你算一算,他实际上所取用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克?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班别:座号:姓名: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Zn-65 O-16 C-12 H-1 S -32 Ca-40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28分)请将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 (08年潍坊)石油是—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水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B.氢气、煤都是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C. 、 都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D.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3.为了提高怀化市的环境质量,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 .动员全市人民植树造林B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4.下列灭火原理与 “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 .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C .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分类观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之一,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 .AB .BC .CD .D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镁带燃烧是化合反应,所以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就一定有化学变化7.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隔变小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天然气就是甲烷C.SO2和N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化学反应都伴有放热现象9.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用燃着的小木条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有碳、氢元素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水通电分解,正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行干燥处理B.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供温度的作用C.图1实验可以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D.图2中的热水与图1中的热水应保持相同温度12.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关CO、CO2不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但与水不反应;CO难溶于水,也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3.某化学活动小组提出了以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将来合理而且可行的是:()A.在工业上采用过滤的方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的淡水危机B.让塑料制品完全“走出”我们的生活,来解决“白色污染”C.利用电解水的方法获得大量氢能源D.用高梁、薯类等制取酒精代替汽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料14.麦收季节,某些地方有就地焚烧秸秆的陋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13304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分)[ID:133043]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3.(0分)[ID:133037]“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4.(0分)[ID:13300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5.(0分)[ID:133007]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A.B.C.D.6.(0分)[ID:13300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B.Mn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D.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7.(0分)[ID:13300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8.(0分)[ID:132999]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鞭炮爆炸发声B.电水壶通电发热C.煤燃烧火力发电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9.(0分)[ID:13299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10.(0分)[ID:132987]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B.探究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对比选择实验室制CO2的酸D.对比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11.(0分)[ID:132974]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柴油 B.氢气 C.硫 D.煤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的燃料是天然气,CGN的主要成分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碳4、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由于()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5、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B.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D.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发生燃烧B.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跟氧气反应的物质C.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它不同于反应条件中的点燃或加热D.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7、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9、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10、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一定是气体B .可燃物一定是液体C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D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2.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 .乘坐公交车时,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C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 .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垃圾分类回收,不乱扔电池B .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避免污染水体C .使用新能源,减少燃烧煤、石油D .使用易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4.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关能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使煤等燃料充分燃烧能够节约化石燃料B .使用天然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C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D .开发新能源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5.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石油B .风能C .太阳能D .地热能6.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 .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打开换气扇通风B .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C .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D .用肥皂水降低生活用水的硬度7.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水的分解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H 2O2TiO 激光2H 2↑+O 2↑。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iO 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B .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 .TiO 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D .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泼水灭火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9.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利用和开发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C.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仍然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D.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10.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泄露,立刻开启排气扇排气B.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11.“纸火锅”(如图所示)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①煤气②面粉③煤粉④天然气⑤氢气⑥石油气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⑥2.油锅着火时常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C.清除可燃物D.降低油的温度3.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是比汽油更环保的燃料 B.天然气是比煤更清洁的燃料C.氢气是比天然气更理想的燃料 D.石油是工厂经常使用的燃料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B.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干粉灭火器扑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5.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是同种元素C.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性质不同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7.下列四种做法对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露天焚烧垃圾B.用氢气作燃料C.汽车排放尾气D.用煤作燃料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 9.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点燃CO2+H2O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1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相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为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③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④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⑤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A.②⑤B.②③⑤C.④⑤D.①③④11.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燃烧更充分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减少空气污染12.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二、填空题1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1.下列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餐厅服务员都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撤向安全处4.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①③B.②③C.④⑤D.②⑤8.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9.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B.居民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比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更清洁、更方便C.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的10.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①一氧化碳②氢气③酒精④甲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1.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B.石油是“清洁燃料”C.石油主要由多种物质组成D.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12.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A.拨打119火警电话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3.“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B.汽车尾气排放C.太阳能发电(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

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

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提倡使用节能灯C.随手关灯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14.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CO ②CO2 ③SO2 ④NO2(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酒精④煤(3)我市从4月1日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

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________,这是汽油________燃烧产生的。

(4)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④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除了对汽车尾气的监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2)煤燃烧排放出的、,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以下途径中,产生PM2.5的相对较多的是(填字母编号)。

a.汽车尾气b.道路尘土c.煤炭不完全燃烧排放出炭粒(4)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作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

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H2O 高温。

=====16.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燃料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燃烧匙内木炭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

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日常生活实例)(2)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液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C.酸化土地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点燃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 6H2O+_______===== _。

18.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化学式为。

(2)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灭火,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与探究题19.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他按图A、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_(以上均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图_____________。

20.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1)m的值是________;(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参考答案1.答案为:A;解析:本题考查对图标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掌握。

闻气体气味应该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人体,B项错;C项图标表示禁止烟火,C项错;D项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易引发火灾事故,D项错。

2.答案为:C;3.答案为:B;4.答案为:A;5.答案为:D;解析:本题考查对燃烧条件的掌握情况。

汽油敞口放置与氧气接触,根据燃烧的条件,汽油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

6.答案为:B;7.答案为:A;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①正确;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

故②错误;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故③正确;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会引起爆炸,故④错误;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吸收热量,故⑤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