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分解题模板:3.模型图解类
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解题技巧七与基因表达有关的图形图解题

七、与基因表达有关的图形图解题在理解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础上,解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1)识图:对题干中出现的图形认真分析,并找出与所学知识及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仔细辨别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图解,回忆有关过程的结构、场所与条件等。
(2)译图:比较熟练地把图形信息转化为文字或数据信息,或把文字、数据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3)挖掘:注意挖掘图解中的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往往是容易忽视的内容,也是造成解题失误的原因之一。
只有捕捉到信息,才能处理信息,从而运用正确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中,所需模板完全相同C.乙、丙两图表示的是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甲、乙、丙三图所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
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而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分为转录、翻译两个阶段。
DNA复制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T、G—C,转录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翻译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U、G—C。
答案:C2.如图是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B.图中所示的遗传信息都是从DNA传递给mRNA再传递给蛋白质的C.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由细胞质提供原料D.乙细胞中每个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都相同,翻译的方向是由5′到3′端解析:图甲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转录没有完成的时候翻译过程就可以启动,两个过程能同时发生。
图甲、乙都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所以遗传信息都是从DNA传递给mRNA 再传递给蛋白质的。
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考能专项突破模式图解题技能样本

知识方法篇考能专项突破重点题型研析2――模式图解题技能典例剖析 图甲、丙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⑨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 图甲中⑧的功能是 动所需能量是由[] ___________ 提供的,星射线的形成与[] ____________有关。
(2) 图甲所示的分泌物,其产生、 运输、加工、 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识别与图乙中 (填序号)有关。
⑷图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 如果将图丙细胞放入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现象;染色体的运 细胞将会出现(6)有光的条件下,14C标记的CO进入图丙细胞后,首先在[] _______________ 中发生反应。
⑺如果图丙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
(8) 若测定图丙细胞的细胞呼吸强度,需在___________ 件下进行。
(9) 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来培养离体的图甲细胞,请在图1中绘出放射性氨基酸量在核糖体(a)、内质网(b)和高尔基体(c)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图2”胃蛋白酶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在图2中绘出胃蛋白酶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
枚射性範荃祓M解析图甲细胞无细胞壁,为动物细胞;⑨为细胞膜,图乙为其亚显微结构;图丙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无中心体,则图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
图甲中⑧为细胞核,其功能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线粒体可为染色体的运动提供能量,中心体与星射线的形成有关。
图乙的选择透过性是其重要的功能特征。
图丙细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有光条件下,CO2进入叶绿体中,参与光反应。
若测定细胞呼吸强度,必须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因此要在遮光条件下进行。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一题多变解题技巧和复习训练(精品)

范文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一题多1/ 6变解题技巧和复习训练(精品)一题多变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与切割: 1.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 I 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 一,限制酶 II 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ATC 一。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 I 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 II 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 II 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 I 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 I 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 II 切割 2.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大肠杆菌产生人的胰岛素。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与天然的胰岛素基因碱基序列不一定相同 B.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一定能表达C.DNA 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都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D.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产生的黏性末端一定不能互补配对 3.下面是 5 种限制性内切酶对 DNA 分子的识别序列和剪切位点图(↓ 1表示剪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限制酶 1:——↓GATC——;限制酶 2:——CATG↓——;限制酶 3:——G↓GATCC——;限制酶 4:——CCGC↓GG——;限制酶 5:——↓CCAGG——。
请指出下列哪组表达正确 A.限制酶 2 和 4 识别的序列都包含 4 个碱基对 B.限制酶 3 和 5 识别的序列都包含 5 个碱基对C.限制酶 1 和 3 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 D.限制酶 1 和 2 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 4.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 DNA 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下图为四种限制酶 BamHI,EcoR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
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 DNA 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何? A.BamHI 和 EcoRI;末端互补序列一 AATT 一 23/ 6B.BamHI 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C.EcoRI 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D.BamHI 和Bg lⅡ;末端互补序列一 GATC—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片断计算: 1.现有一长度为 3000 碱基对(bp)的线性 DNA 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常考生物图示:3..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曲线解读

[解题技法]
(1)分析此类曲线题时,要注意区分横坐标表 示的意义,如曲线2和曲线4横坐标不同,表 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同。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 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 联系,主要从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两个 方面考虑。
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曲线解读
典型图示1
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是膜 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信 息 解 读
曲线1表运输方式是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曲线1、2表示物质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 的影响
典型图示2 。
信 息 解 读
P点之后物质运输方向为从低浓 度→高浓度的逆浓度运输,该曲线
表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典型图示3
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限制因素 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信 息 解 读
曲线4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 散若曲线4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物质 运输,还可表示主动运输(哺乳动物成熟红 细胞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
曲线4表示的运输方 式为主动运输
曲线,4、5表示O2浓度对 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型五图示图解类解题模板练

题型五图示图解类解题模板练(含答案)解题模板概述该类试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多是通过图形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
解题思维模板如下:模板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答案 B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项正确;突触结构包括三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不能说属于突触前膜,B项错误;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C项正确;免疫包括两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项正确。
得分技巧概念图是教材课后习题涉及最多的一种图形,也是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
“概念图模型”一般要求在纵横各层面,把概念—连接词—概念连接起来,它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若干小概念的。
经过上述的构建内化,层级结构的概念图增强了学生对知识间有机联系的理解;拓宽了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广度;提升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取、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
2.如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答案 B解析从图中可知,正常细胞中基因没有发生突变,而随着突变的基因数量增多,最终导致细胞癌变,说明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臵上,图中显示的突变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臵也不相同;小鼠正常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当它们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癌变;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2020年XXXX届高考生物参照模板

现场演练 有一种基因突变的小鼠,以某种胞内寄生的病原体进行感 染实验后,比较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下图 1。感染该病原体后,进行两种小鼠体内T细胞与B细胞数目的 测试,发现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感染前后的突变小 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用识别该病原体的 专一性抗体处理突变小鼠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小鼠存活的结 果如图2。则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套用模板 例1:胆固醇是血浆中脂蛋白复合体的成分,一种胆固醇 含量为45%的脂蛋白(LDL)直接影响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 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 胞,之后LDL在溶酶体的作用下释放出胆固醇。当细胞中胆固 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 受体的合成,其主要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 述中错误的是( )
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对于题干较长而又没 有次题干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 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于题干很长、信息 纷杂,又有若干个次题干的题目来说,可先撇开题干不理,直 接界定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从次题干中直接读取有效信 息,如有必要再浏览与设问相关的主题干的某一特定部分。
A.①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主要是RNA聚合酶 B.体现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而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C.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D. LDL受体出现遗传缺陷可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增多
[解析] 图中①合成的是mRNA,所以①表示转录,转录 过程必须有RNA聚合酶等参与,A正确;主要体现了基因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从图中分析 和题干信息可知,当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 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反馈调节细胞中 胆固醇的合成过程,C正确;当LDL受体出现遗传缺陷时, LDL无法进入细胞,缺少反馈机制,大量的胆固醇就存在于血 浆中,D正确,选B。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3模型图解类练习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3模型图解类练习题型解读解题模板典例1.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相互结合形成的多聚体。
图中甲、乙、丙为细胞内重要的三种多聚体,a和b为其单体。
请结合此图,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4种B.ATP是由a连接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C.b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相同,乙、丙一般不相同解题思路解析噬菌体为DNA病毒,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埃博拉病毒为RNA病毒,主要成分为RNA和蛋白质,由图示可知,甲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则相应的a 为核苷酸,b为氨基酸。
人体细胞内a共有8种。
ATP为三磷酸腺苷,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生成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为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蛋白质或多肽因为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但氨基酸不能。
人体各细胞中DNA一般是相同的,但RNA、蛋白质一般是不相同的,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2.某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吸收途径如图所示。
据图推测可知( )A.Na+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直接消耗ATPC.该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Na+进出细胞所用的载体蛋白不同解题思路解析图示信息表明Na+进入细胞时并未消耗ATP,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依靠钠离子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并不直接消耗ATP,B错误;图示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而不是流动性,C错误。
答案D32专练1.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正确叙述是( )A.植物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aB.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cC.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会涨破,是因为有结构iD.图的下半部分可用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刺激Ⅰ或Ⅱ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B.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3.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解题技巧十生命活动调节模型类试题课件

1.如图①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 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睾丸,②全身细胞,A 雄性激素 B.①中间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 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 促甲状腺激素 D.①小肠黏膜,②胰腺,A 促胰液素
解析:如果①是睾丸,则 A 是雄性激素,雄性激素主要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和雄性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因此②不能是全身细胞,此 外,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不在细胞膜上,A 错误;如果①是中间神经元,A 是神经递质,则②应当是传出神经元,B 错误;如果①是下丘脑,②是垂体细胞, 则 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错误;如果①是小肠黏膜,小肠黏膜分泌促胰 液素,促进②胰腺分泌胰液,D 正确。
3.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 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 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 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 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 奋
________(填指标)上升,进而刺激人体内________(填器官)中相应的感受器,产生
的D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E是________________部位的细胞,通过减少尿量实现水
盐平衡。
(3)若该模型表示人体内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表示抗原,C表示B淋巴细胞,
则参与B过程的细胞是
。C经D过程形成E细胞,E细胞能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模型图解类
题型解读
解题模板
典例
1.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相互结合形成的多聚体。
图中甲、乙、丙为细胞内重要的三种多聚体,a和b为其单体。
请结合此图,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4种
B.ATP是由a连接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
C.b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相同,乙、丙一般不相同
解题思路
解析噬菌体为DNA病毒,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埃博拉病毒为RNA病毒,主要成分为RNA和蛋白质,由图示可知,甲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则相应的a 为核苷酸,b为氨基酸。
人体细胞内a共有8种。
ATP为三磷酸腺苷,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生成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为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蛋白质或多肽因为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但氨基酸不能。
人体各细胞中DNA一般是相同的,但RNA、蛋白质一般是不相同的,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 D
2.某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吸收途径如图所示。
据图推测可知( )
A.Na+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B.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直接消耗ATP
C.该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D.Na+进出细胞所用的载体蛋白不同
解题思路
解析图示信息表明Na+进入细胞时并未消耗ATP,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依靠钠离子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并不直接消耗ATP,B错误;图示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而不是流动性,C错误。
答案 D
32专练
1.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正确叙述是( )
A.植物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a
B.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c
C.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会涨破,是因为有结构i
D.图的下半部分可用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刺激Ⅰ或Ⅱ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B.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
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
3.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1、2、3、4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细胞中的1与2相比特有的是
(答案要全面)。
(2)甲的特异性取决于,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做。
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做。
(3)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还有
(至少答出两点)。
(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己、丙)决定。
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
(丁、戊)。
(5)5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通常5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
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5的结构有。
4.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来源于(结构),其中的物质通过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3)当b物质与AMPA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此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
(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精解精析
3.模型图解类
1.C 结构a是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有此结构,故A项错误;结构c是高尔基体,
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高尔基体,故B项错误;结构i是
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故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
叶绿体(图中e结构),故D项错误。
2.D 图中Ⅰ、Ⅱ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反射的发生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Ⅰ或Ⅱ虽然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A正确;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图中传入神经只与伸肌相连,所以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C正确;图中的神经中枢存在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所以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先天性非条件反射,D错误。
3.答案(1)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的表达逆转录
(3)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答案合理即可)
(4)丙戊
(5)ADP和磷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解析结合题目信息及题图中“染色体”“核糖体”以及元素组成等可推出甲
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丁为糖原,戊为脂肪,己为磷脂,1为脱氧核苷酸,2
为核糖核苷酸,3为氨基酸,4为葡萄糖,5为ATP。
(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为核糖;此外,前者特有的碱
基为胸腺嘧啶,后者特有的碱基为尿嘧啶。
(2)甲为DNA,其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
少数RNA病毒有逆转录酶,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由其RNA
逆转录形成DNA。
(3)细胞中的RNA有的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有的作为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有的作为运输工具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有的作为酶催化代谢过程等。
(4)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上的蛋白质决定。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
(5)ATP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ADP和磷酸。
由于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形成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答案(1)高尔基体胞吐(2)表达 (转录和翻译) (3)化学信号→电信号由负变正(4)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AMPA) 减少
解析(1)突触小泡的形成和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出来的。
(2)a过程是形成蛋白质类BDNF的过程,即基因的表达。
(3)b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4)由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即AMPA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如果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抗体和BDNF结合,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
5.C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75+200+875=1 250(kJ),故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0/200×100%=15%,故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故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都是高营养级捕食低营养级,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