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铜矿的接替资源与深部探矿_易少田

合集下载

获各琦铜矿深部生产探矿实践

获各琦铜矿深部生产探矿实践
第6卷 第2 2 期
有 色 金
属( 矿山部分)
21 年3 00 月
获各琦铜矿深部生产探矿实践
彭福 军 , 红 亮 霍
( 西部 铜业有 限公 司, 内蒙古 巴彦 淖尔 050 ) 100
摘 要: 生产探矿是勘探 的延伸 , 生产探矿可以查 明开采矿 床中 的主要矿 床赋存状况 、 地质 因素、 矿石 品位分
P a t e o e r d cin P o p ci g o h o e iC p e n r ci fDe p P o u t r s e t n T e Hu g q o p rMie c o n
P N uu , U ogi g E G F jn H O H n l n a
t e man d p s smi e h i e o i n d,g oo ia a tr ,oe g a e d s b t n c a a t r t so p n O o t e lg c lfco s r r d it u i h r ce si f y e a d S n,i c n p o i ea r l — i r o i c t t a r vd ei a b eg oo ia aa frt ed v lp n ln o e s cin a d t eq a iDe in i r e e u e mi ig c s n mp o e l e lgc l t e eo me t a f h e t n h u s- sg o d rt r d c n n o t a d i r v d o h p t o n o s e o o c b n f ,i i p r c l r o tn ra s l o eb d ,b id o e b d .T e me n f rd cin i ma ny u e c n mi e e t t s a t u a l i i i y mp r t ma l r o y l r o y h a so o u t s i l s d a f o n p o b rs e t g pt x l rt n, r l g a d c mbn d pta d d l n .T i r s a c a st pi z rs e t ga d p o y p o p ci i e p o ai n o d i i n o i e i n r l g h s e e r h me n o t ln i i o miep o p ci n r - n vd t o so c e sn rft ft e p o u t n p o p ci g fr smi r c t g r n y ds u s t e w y fi rvn ie meh d fi r a i g p o r d c i r s e t i l ae o y mie b i s h a s o mp o i g n i o h o n o a c

试分析铜矿开采中探采结合技术的运用

试分析铜矿开采中探采结合技术的运用

试分析铜矿开采中探采结合技术的运用摘要: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传统的开采技术和开采方式已经落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一些更安全开采效率更高的新型开采技术应运而生。

铜矿的开采和黄金与铝土矿的开采方式类似,想要提高铜矿的开采质量和开采效率,可以采用现在实践效果比较好的探采结合技术。

本文详细分析探采结合技术在铜矿开采中不同情况下的实际应用情况,给矿业开采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铜矿开采;探采结合技术;运用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铜作为重要的金属资源,在社会生活领域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铜金属的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在铜矿的开采过程中,想要提高铜矿的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就必需采用新型的采矿技术,通过应用探采结合技术有效提高铜矿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分析铜矿开采过程中的探采结合技术在开采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开采的发展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1 分析探采结合技术探采结合技术是指在铜矿的开采挖掘过程中,借助采掘工程开展勘探工作,使得探矿工作和采矿工作产生相互结合的一种新型采矿技术。

为了保证勘探的质量效益,需要合理安排和规划探矿工作和挖掘工作,最好是将勘探工作和开采工作同时进行。

由于探采结合技术的优势比较明显,减少了矿山的掘进量,降低了采掘比,提高了矿山的开采速度,缩短了勘探和掘进周期,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铜矿的开采成本,提升铜矿勘探资料质量,从而给铜矿地质勘探及开采综合管理提供便利,因此在铜矿的开采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除此之外,矿山使用探采结合技术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矿山的开采部门需要和矿山地质部门紧密配合,在探采施工中做到统一管理,从而确保探矿与采矿有条不紊同时开展。

2探采结合在不同类型矿藏下的应用根据采矿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的作业类型,一般主要根据矿山地理环境分为: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两种作业类型下的探采结合技术也存在着差异,首先露天采矿下的探采结合技术,在矿体边界及矿体夹石的分布查明上需要利用堑沟和剥离来实现。

浅谈铜矿深部找矿的地质认识

浅谈铜矿深部找矿的地质认识

浅谈铜矿深部找矿的地质认识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某铜矿的地质概貌和铜矿控矿因素,然后分析了铜矿深部找矿的具体工作,最后探讨了铜矿深部找矿的对策。

关键词:铜矿;深部找矿;方法;对策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主要大宗矿产资源供不应求、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现有主要金属矿产的大中型矿山中,有近一半处于危机矿山状态。

同时,近几十年来,随着矿业的迅猛发展,易采矿、地表矿、浅部矿等基本开发利用殆尽,因而急需发现接替资源,以缓解资源供应紧缺的状况,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探索新的矿产资源,无非宇宙、地下深部、海洋3大空间,相比较而言,向地下深部找矿是比较现实和可行的。

因此,向地下深部找矿,必将成为我国矿产勘查的主攻方向之一。

开展深部矿的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理论与实践意义。

富矿、特富矿显著减少,采矿愈来愈深,难度愈来愈大,成本愈来愈高;贫矿回收率较低:与此同时,国家对铜矿产品的需求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又增加的趋势,铜连续多年是我国的紧缺矿种,年进口量高达50万吨,再加上环保成本也在增加,因此,加强铜矿区就矿找矿,向深部找矿,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刻不容缓。

1 铜矿地质概貌铜矿位于中国西南部某断裂带,矿区由四个小断层区域组成,矿产丰富,矿床总面积达到148余平方公里。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断裂构造刚起着决定性因素。

该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北东、南东断裂面,主要呈现为逆断层,倾向分别为南东和南,倾角均为中等,逆断层与复式褶皱坐标轴向基本一致。

矿区内燕岩浆岩发育,主要有碳酸盐岩、辉石闪长岩、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长石石英等。

岩体出露范围较广。

据所查资料记载,主要岩体的含铜质量分数为(32x10-6)-(38x10-6),是较好的含矿母岩,与本区的矽卡岩型的铜、硫、铁等矿床的出产有着直接的联系。

该中等规模铜矿床,根据勘查时间的早晚,地质特点、矿化特征等因素,分为四个矿段。

研究金属矿产资源的深部找矿及勘探技术邓晓峰

研究金属矿产资源的深部找矿及勘探技术邓晓峰

研究金属矿产资源的深部找矿及勘探技术邓晓峰发布时间:2022-02-25T08:18:45.01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30期作者:邓晓峰[导读]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摘要: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各国从社会管理者、国家经济发展和所有者权益等多角度都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管理。

我国金属矿产不仅种类繁多,且总体产量富足,金属矿开采行业中的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竞争力,维持经济水平平稳上升,有必要对金属矿勘察环节中找矿技术进行创新。

本文基于金属矿产资源勘察现状,简要阐述了常用金属矿产中的地质找矿技术,再结合时代发展与实际应用探究了创新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金属矿产;勘察;找矿技术;创新策略引言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新能源、现代通讯、现代办公设备等新型材料都离不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最终产物———矿产品。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还关系到社会安全和环境。

因此,许多国家从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和所有者权益等多方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

但目前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至产生矿产品过程中的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属性的认识存在分歧,导致在管理理念上和实践上出现分歧,也形成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1 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尽管我国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不过由于资源本身不具有再生性,自然形成时间十分漫长,正式开采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勘察工作才能为后续环节奠定可靠基础,提升矿产资源价值的发挥程度。

就现阶段情况来说,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我国矿产资源勘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矿产企业资源浪费,原因之一就是部分企业对贫矿作出了故意损坏行为,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势必会制约我国矿产资源利用与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提升,人们必须致力于强化资源开发技术,面对矿产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时,只有通过引进其他国家矿产资源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不过这种获取资源的方式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着我国能源经济的健康发展。

武山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浅析

武山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浅析

1 引 言
本文在收集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 自己的工作实践 , 试 图阐明武 山铜矿成矿地质特征 及其 深 部找矿 前 景 , 为下 一 步工作 提 供建议 , 希望能
为 老矿 山铜 资源增 保增 产 贡献 自己的力量 。
口阶燧 石结 核灰 岩夹 硅质 岩 、 栖 霞 阶炭质 灰 岩 ; 石 炭 系 中统黄 龙 阶 白云 岩 、 灰岩 ; 泥盆 系上统 五通 组石 英 砂岩 、 含砾 石英 砂岩 ; 志 留系上 统纱 帽组 长石 石英 砂
To t a l 1 29 No . 5 201 4




总第 1 2 9期
C 0P P E R ENG I NE ERI NG
2 0 1 4年第 5期
纛 镧
尹合 义 , 陈红伟
( 江西铜业集 团地勘工程有限公司 , 江西 德兴

3 3 4 2 2 4 )
关键 词 : 武 山铜矿 ; 成矿 地质 特征 ; 控矿 因素 ; 一8 0 0米标高 ;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4 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3 8 4 2 ( 2 0 1 4 ) 0 5— 0 0 3 0— 0 5
The Or e— — f o r mi ng Ge o l o g i c a l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Or e Pr o s p e c t i ng Po t e n t i a l i t y i n t h e De e p Pa r t o f W us ha n Co pp e r De po s i t
Ke y wo r d s: Wu s h a n c o p p e r mi n e ; o r e—f o m i r n g g e o l o g i c l a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 o r e—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e l e v a t i o n o f 一8 0 0 me t e r s ; o r e p r o s p e c t i n g p o t e n t i li a t y i n t h e d e e p

浅谈铜矿深部找矿技术

浅谈铜矿深部找矿技术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床成因 :锌矿床处于新生代和中生代盆地或其边缘,构
造活动强烈。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次生 氧化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其它有少量的白铅矿、铅矾、磁铁矿、 菱铁矿等。:围岩蚀变不强以低温蚀变为主。初步认为成因为热 卤水喷流沉积 ~ 热液改造型矿床。
通过找矿实践,并结合前人的成矿理论研究成果,认为在该区 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应注意寻找具有以下特征的各种标志 :
图 1 露天铜矿开采
表 1 2017 年全球铜矿储量各国家统计表(单位 :千万吨)
美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4.5
8.8
1.1
智利 印度尼西亚 墨西哥
17
2.6
4.6
秘鲁 8.1
在深井开展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理论和实
践意义。富矿和特富矿已明显减少,采矿越来越深,难度越来越
大,成本越来越高 ;贫矿石的回收率较低 :同时,国内对铜产品
1 铜矿地质概貌 1.1 铜矿的时空分布特点
图 2 中国的铜矿分布 收稿日期 :2019-02 作者简介 :文浩,男,生于 1986 年,江西九江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 :矿 产勘查。
3 铜矿深部找矿基本工作 根据地球物理勘探的行业惯例,在我们国家探知铜矿时,使
用了很多国际上先进的和高科技的测量仪器,再结合先进技术和 测量方法,对铜矿勘探区域进行精准的、多角度和多方位测量, 已经取得的很大进展主要有在矿体中了解了一般矿产的地下埋 藏深度,随后进一步采用中梯式激光扫描法进行深度的测量读取 显示数据,并在清扫区西北部发现的极化异常区与结构区非常相 似。因此,我们了解矿区西北部矿化蚀变带的范围,为勘探提供 了一般方向 ;根据磁异常极坐标,根据磁异常特征推断出碳酸盐 岩和花岗岩的 5 个磁异常接触区,其中 4 个异常接触区与岩体对 应良好 ;为了进一步了解矿区地层的空间分布,最后,CSAMT 扫描方法用于测试电阻率的异常,以进一步了解采矿区地层的空 间分布。隐伏岩体的分布范围由低阻力异常推断,成矿区域得到 进一步证实。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测试,低阻力异常推测了隐蔽岩 体的面积,证实了成矿区的工作又向成功迈出了一步。

阿舍勒铜矿深部找矿方向探讨

阿舍勒铜矿深部找矿方向探讨
号矿床 9 ~2 5 勘探 线 进 行 了深 、 边 部 探 矿 倾伏角 4 5 。 一6 5 。 , 回转 端 变 形 强 烈 , 厚度膨大 , 最 厚 年 开 始在 I
达8 0 I T I , 形 成 典 型 的顶 厚 褶 皱 ; 西翼 为正 常翼 , 倾 向 工 作 。 目前 , 3 5 0 I l l 以上 中段 “ 倒 转翼 ” 矿体 已基 本探 3 5 0 m以上 中段 “ 正 常翼 ” 矿体及“ I I 号矿体” 局部 东, 倾角 4 5 。 ~5 5 。 , 厚 度较东翼小 , 为1 . 2~4 0 m, 平 明 ,
转, 向北倾 伏 的 紧闭 向斜 。矿体 横断 面呈 “ 鱼钩” 探等工作 。另外 , 还委托科研单位及院校 , 对阿舍勒 边部 开 展 成矿 预 测 工作 。随 着 矿 山开 拓 、 采 状, 水平 断面呈“ 镰刀 ” 状; 矿 体东翼倒转 , 倾 向东 , 铜 矿深 、
倾角 5 5 。 ~7 5 。 , 平均厚度 4 5 m, 向斜 枢 纽 向北 倾 伏 , 掘 工 程 的进 展 , 矿山深 、 边部探 矿也全面展开 , 2 0 1 1
均为 2 0 I l 。矿体赋 存于 阿舍 勒组第二 岩性段第 二 地段 也进 行 了控 制 。 亚段 的英安质沉凝灰岩 、 含砾沉凝灰岩上部 。矿体 多年 的 井 下 和地 表 钻探 控 制 结 果 显示 , I 号 矿 体 在 深 、 边 部 找 矿前 景 良好 , 矿 床增 储 潜 力 巨大 。矿 体 东翼 顶板 以英 安质沉 凝灰岩 、 含 砾沉凝灰 岩为 主 ,
0 0 m 中段 。 “ 倒 转翼 ” 矿体在 4 0 0 m、 5 0 0 1 3 1 和 体, 以北 为下石 炭统红 山咀组地层分 布区。矿 区地 伸 至 1 层 主要 为下 一 中泥 盆统 阿舍勒 组 、 上泥 盆 统齐 也 组 和 6 5 0 1 T I 中段 已基 本 开 采 结 束 , 6 5 0 m中段 “ 正常翼” 矿 下石 炭统 红 山咀组 。

关于铜矿资源勘察的技术要点分析

关于铜矿资源勘察的技术要点分析

利用建议 与热害处理措施 。
2 . 3 . 3非常规找矿方 法 , 除了一些方法成熟 、 理论成 熟 、 应 用广泛 的找矿方法外 , 另外还 一些 非常规方法 , 尤其在 特殊 的工作条件 下, 具有 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比如陷伏矿或者是 隐伏盲矿 , 主 要应用到的为地气理论和 电化学理论 , 诸多学者认 为 : 由于长期 的地质历史 , 深部矿体在各种地质营力 的作用下 , 不断地活化 , 然 后再 以各种各样 的形式垂直 向上迁移 , 通 常情况下 , 主要用到 的 方法有电吸附方法 、 烃气测量法 、 离子电导率法 。以上方法及原 理, 均是基 于后生 地球 化学理论 的基础上 , 发现矿化异常信息 为 目的 , 这对于深部找矿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 2勘 察技 术要点 2 . 4注重深部找矿预测 通过地质 因素 、地 质化学特 征以及找矿方法 的了解 的基 础 在勘察工作 中 , 地质勘察作 为一项极 为重要 的工作 , 贯穿于 还要加强对找矿区异常大小 、 规模 、 变化等情况和其他地质因 整个工作的始终 ,为 了使宝贵的铜资源得到合理 的开发利用 , 开 上 , 素的认识与分析 , 结合化学异常特征 和地质控 矿规 律 , 对 找矿 区 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 需要 注意以下勘察技术要点 : 的找矿远景进行预测 , 具体可以从 以下方面入手 2 . 1勘 查 区地 质概 况 . 4 . 1 加强对工程系统控制露天采场底 部 、 四周边界 的确定 , 为露 勘查区地质概况作为矿产产出特征 的一个关键环节 , 必须要 2 加强对对矿体上下界线 、 两端 、 延深等 引起高度重视。在勘查工作 中, 一定要根据地质勘察工作 的 目标 天边界线提供相应 的资料 , 同时 , 结合工程控制 , 合理选定工程 的位置 , 为后 续 和地质情况来进行具体 的部署 , 最 后通过矿体 , 正确计算 出其储 情况 的分析 , 量, 在勘察工作 中, 任何一种轻视地质研究 的方法 , 均会不 同程度 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 。 . 4 . 2在勘探矿体时 , 对 于具有开采价值 的小矿体 , 必须要 做到适 对地质勘察工作造成 不利于影响和经济损失 , 因此 , 必须要重视 2 比如对于矿体破坏较大 的断层 , 要用工程 实际 地质勘察和研 究 , 避免地质勘察 的盲 目性 , 在具体的勘查工作 中 , 当的评价与处理 , 控制其断距和产状 , 对于较小 的破碎带 和较小 的断层 , 要 着重于 需 要 从 以下 方 面 入手 : 2 . 1 . 1 是要加强地质勘察 明确成矿地质 因素 的分析 , 同时 , 还要对 分布规律和范围的研究。 . 4 . 3一个矿区的勘查工作往往只达到一定深度 ,这种深度决定于 矿体 的成矿特征 、 地质条件进行具体 的分析与 了解 , 如各种含矿 2 随着矿山向深部开采 , 保有矿石 建造构造 、 地层 、 岩浆 、 矿化作 用、 围岩蚀 变等等 , 这些都与矿产分 当时的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合理 陛。 为延长矿山寿命 , 要进行矿 区深部的找矿工作。进行这项 布有着密切的关 系 , 通过对成 因类 型、 规律性认识 、 形态 、 规模 、 矿 储量减少 , 工作时 , 常常需要考虑深部有无第二含矿层以及控矿构造、 含矿层和 体数量 、 空 间位置等的了解 , 深化对 勘查 区地质概况的 了解。 2 . 1 . 2 是要加强对矿石物质组份研究, 对于矿石组份的研究主要包括以 有利岩浆岩体向深部的延伸,就应该结合对矿床已探明部分进行 的 如物探、 原生晕 、 找矿矿物学、 矿物包裹体等找矿标志的研 下几 : 一是 自然类型, 要加强对铜矿物种类和数量的分析 , 确定具体 专门研究, 建立立体找矿模式 , 编制深部成矿预测图, 进行深部预测。 自 g 储量, 并给予圈定; =是正确划分铜矿工业类型, 如铜硫矿石、 铜来 进行找矿 , 通 常情况下 , 在 工作 中, 主要用到 的物化探方法有 激电 、 磁法 、 E H 4的地球物 理方法 组合和土壤化探的制约 , 通过不 同岩性接触带 的分析 , 从而确定 具体的矿体位置 。 2 . 3 . 2数据采集技术 : 高效 、 低成 本 、 快速的数据采集技术 可 以有 效地确定重点工作区 、 缩小工作范围, 减少工作强度 , 节约勘查成 本。加强对矿 区坑水的综合利用和综合 防治 , 并提 出相应 的热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2期 有色金属设计 V o l.24No.2 1997 NO N FER RO U S M ET A L S DESIG N 1997 浅析铜矿的接替资源与深部探矿*易 少 田(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摘 要 云南几个主要铜矿已有40余年的开采历史,随着开采年代的增长,铜矿资源不断消失。

为了稳定铜矿山的生产,亟需增加地质投入,寻找矿山接替资源。

关键词 云南铜矿资源 矿山接替 深部探矿。

地质工作是矿业开发的排头兵,矿产资源是矿山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矿山没有资源就是“无米之炊”。

铜是我国的紧俏矿种,长期以来,供需矛盾很大。

1950~1990年间,自给率仅为61.5%,预计到2000年将下降到40%左右。

为满足国家需求,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铜(包括铜精矿),仅1950~1985年间,共进口铜385.9万t,耗外汇54.4亿美元。

国内解决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一是新建矿山,增加产量;二是设法确保现有矿山持续稳产、高产。

前者因受我国铜矿资源、资金、时间和市场铜价的制约,短期内大规模新建矿山的可能性很小,见效慢。

后者加强对接替资源的探矿工作,并增加地质投资,该途径较为现实,见效快。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铜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历来是我国重要的产铜基地。

解放后,国家投资建立了包括采选冶及加工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铜工业生产系统。

铜产量逐年增长并有所发展。

铜矿属不再生资源。

我省几个主要的大铜矿均是50,60年代兴建的老矿山,经过了40几年的开采,原设计的上部资源已经完全消失。

因此,寻找深部新的接替资源已势在必行。

本文根据云南易门铜矿(区)三家厂铜矿、东川硐矿(区)、云锡公司锡铜矿(区)资源消失及接替的情况,就接替资源和探矿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1 易门铜矿(区)易门铜矿(区)三家厂矿是该矿(区)的重点矿山,由狮山、凤山两个坑口组成,1960年投产。

第一期地质勘探在50年代完成。

地质勘探报告经全国储委审批并经生产检验,地质工作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矿山投产以来,在生产地段附近及深部投入了大量的找矿勘探工作,为矿山深部接替提供了可靠后备资源,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965~1974年,首先对狮山五中段约1200m标高以下深部,进行了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确保了狮山深部持续生产。

1970年底,当狮山即将跨入储量危机矿山边缘时,加强了地质综合研究,对矿床赋存规律提出了新的观点。

按照沉积变质矿床的成矿理论,采用了沿有利含矿层位的找矿模式,在过去已做无矿结论的狮山、凤山之间的空白区菜园河深部找到了隐伏*收稿日期:1996-11-25盲矿体,证实了狮、凤两山矿体相连,从而增获了几万t铜金属,初步缓解了狮山资源不足而减产的危机。

与此同时,狮山坑的矿山地质工作者通过生产实践和认真细致的地质研究,在狮山上部中段主矿体上盘发现有小而富的铜矿脉和矿囊,铜品位高达60%,平均品位30%。

1970年坑口开始组织力量边探边采,仅1972年采出富铜金属占全坑当年总产量的1/4。

这些矿体虽小,但紧靠主矿体,品位高,可直接入炉,开采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在生产矿体附近进行找矿勘探的同时,还注意加强了对距狮山和凤山在生产地段较远的深部、西部(上盘)和南部、北部空白地带找矿勘探的工作。

通过一系列地质找矿勘探工作,终于在凤山深部找到了硫化铜盲矿体,再次增加了铜储量,确保了凤山原有的生产规模,延长了矿山寿命。

对其他空白区也一一作了地质评价。

近年来,矿山同科研院所、地质勘探部门紧密配合,运用最新地质科研成果和成矿理论,在凤山深部生产区又找到几个硫化铜矿体。

对凤山深部也进一步作出了远景评价。

矿山在经过多年全面系统找矿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对易门铜矿区进行了多次生产远景规划。

通过对矿区内、外铜矿点的认真对比筛选,最后决定在保持狮凤山铜产量持续一定年限后,选定云南新平大红山铜矿作为易门铜矿的接替矿山,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顺利解决了易门铜矿的矿山接替问题。

2 东川铜矿(区)东川铜矿是全国闻名的铜矿生产基地,矿区面积大,储量丰富。

解放后,先后建立了因民、滥泥坪、落雪、马柱硐四大铜采选厂。

经过30几年的开采,矿山的设计储量已经消失,先后进入远景储量地段。

为了矿山的生存和发展,铜矿每年都投入大量矿山基建资金,其中包括找矿勘探和储量升级的地质投入。

另一方面,对储量集中的大型铜矿汤丹(本部)进行了近40年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为今后建设汤丹铜矿接替东川其他老矿山创造了条件。

从铜储量平衡角度来看,东川目前保有储量数字和生产能力是足以平衡的,但实际情况不是如此。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991年编制的《东川八五生产及发展规划》指出:现在生产矿山的各矿段都亟需持续接替,就是完成了规划的6项接替工程后,生产能力保持在目前生产水平(指1990年)仅能维持7年时间,预计到2005年,生产能力将下降2/3,其中因民、滥泥坪、落雪三大老矿山基本上无后备资源,可见东川铜矿持续接替已迫在眉睫,关键是汤丹铜矿的开发滞后于生产。

汤丹铜矿(本部)1958年以来,从选矿试验研究到各种开采方案,从国外到国内,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只因品位低,氧化矿难选,投资大,建设效果差等原因,徘徊了近40年,至今没有建设。

要解决东川铜矿的持续接替,一是继续做好汤丹铜矿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二是积极寻找勘探汤丹深部的硫化铜矿。

汤丹铜矿(本部)储量大而集中,矿体走向长近3500m,平均厚度约28m,延深800m尚未尖灭。

当前应加强深部硫化矿的探矿工作和地质投入。

硫化铜矿易选,建设速度快,投资省,易于上马建设。

可喜的是深部有部份勘探、基建坑道可作为深部钻探施工之用,依地质条件,在汤丹深部找到一定数量硫化铜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3 云锡公司锡铜矿(区)云南锡业公司以盛产锡而闻名于世。

矿区属锡铜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

尽管已开44有色金属设计第24卷采数百年,至今仍保有相当的锡铜铅锌金属储量,其资源优势是其他矿山难以相比的。

矿区找矿勘探50年代以易采、易选地表砂锡矿为主,60,70年代开始转入深部原生锡铜等硫化矿的找矿勘探。

经过40余年的开采,砂锡资源已经消失80%左右,而且锡品位逐年下降。

前几年,因地质投入较少,深部锡铜等硫化矿的找矿勘探工作不足,砂锡资源已经消失的采选厂没有接替资源,造成矿山建设与生产脱节。

如卡房采选厂砂锡生产规模2200t/d,资源消失宣告停产后,坑下的锡铜硫化矿地质工作程度低,已建的竹林坑坑下开采长期边采边探,产量低,损失贫化大,效益低。

马拉格锡矿资源消失后,长期没有接替的后备资源,正在建设接替马拉格的圹子凹锡铜硫化矿,地质工作程度很低,设计的工业储量只占百分之几。

云锡公司另一个在建的重点工程双竹工程(竹叶山和竹林)的地质工作程度也较低,难以满足生产建设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云锡公司决定调整产品与产业结构,加速深部锡铜硫化矿的开发,既产锡又出铜(增加铜产量),开始步入每年新增储量与当年消耗储量基本相等的良性循环。

在云锡公司当前资金紧缺的的情况下,投资完成了卡房竹林18号和老厂竹叶山深部13-2 -3号两个矿体的加密验证,核实了原设计储量。

针对老厂锡矿生产后暴露的矿床水文地质问题,以及竹叶山深部涌水量大的特点,云锡公司提出加强矿床水文地质研究专题,对老厂坑下采取“疏、管、沟、开、仓”的综合治理矿床水文地质措施。

4 几点建议4.1 寻找接替资源地质工作是阶段性很强的探索性工作。

第一期提供的资源往往只能满足矿山建设初期服务年限的要求,资源消失后需要矿山自己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解放后我省新建的铜矿已先后步入中老年期,初步预测,到2000年全国总的铜矿生产能力将消失1/2。

东川铜矿到2005年只能维持现有铜产量的1/3左右。

加强现有老矿山的地质工作,增加地质投入,努力寻找接替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易门铜矿(区)三家厂矿在投产后的30几年中,围绕生产地段进行的找矿勘探工作从未间断,为我们开展持续找矿勘探,寻找接替资源提供了经验。

4.2 抓关键环节接替资源的找矿勘探资金是有限的,要针对矿山接替中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有目的地进行。

易门铜矿三家厂矿投产后不久,通过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找出深部接替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深部矿床水文地质。

投产后仅5a,就做了地表水改道和深部水文地质的工作,为进行深部开拓提供了基本条件。

东川铜矿的接替资源重点是抓汤丹深部硫化矿的探矿工作。

云锡公司着重抓深部花岗岩正接触带锡铜硫化矿的找矿勘探。

花岗岩正接触带面积大,成矿地质条件好,锡铜找矿前景大。

4.3 确保地质勘探效果接替资源的找矿勘探一般是在生产地段附近进行。

这是因为矿山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地质规律、矿石性质、开采技术条件(包括矿床水文地质)等方面已基本掌握,还可利用部份生产坑道进行探矿,所以找矿勘探速度快、效果好。

另外,由于矿山接替工程建设通常都有完善的生产、辅助设施可利用,所以矿山接替工程建设上马快,投资省、建设效果好。

加大接替资源的地质投入,将获得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和社会效益。

4.4 加大资金投入接替资源的地质投入属非一次性投入,这对当前矿山是极为有利的。

众所周知,计45第2期易少田:浅析铜矿的接替资源与深部探矿划经济时期的找矿勘探费用由地质事业费支出,现在要由矿山自己解决,而大多数矿山资金紧缺,包袱沉重。

铜属国家紧急矿种,接替资源的找矿勘探资金虽属多次性投入,但投资总量大,如东川汤丹和云锡公司的深部探矿范围大,埋藏深,地质工作量亦大,除矿山自己积极筹集部分资金外,需要国家在资金上重点给予扶持性补贴。

5 结语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产铜基地,目前铜矿资源消失严重,亟待寻找接替资源,否则将会影响铜的稳产高产,而加大矿山地质投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

随着国家投资向中西部转移,需要国家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性补贴。

(上接第25页)用18个聚能药包,药包的顶端做成45°的圆锥体,每个药包装药量100g,孔距为1.5m,排距为1.5m,采用导爆索连接各药包,瞬时起爆。

(2)爆破效果分析暗礁破碎较好,破碎率达92%,大块率仅为4%左右,通过清除爆渣,满足了航运的要求。

该方法在爆破大块石中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1 董振华,吴森康,伍昌印.水下爆破.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19932 雷学文,耿鹏,刘梓信.近代爆破理论与实践.武汉:湖北省爆破学会武钢分会出版社,19953 魏有堂.水下爆夯技术设计与施工.爆破.1993(1) 4 赵丕彪.水下爆夯处理软基的施工工艺.工程爆破文集(第五辑).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5 杨振声等.爆夯水下挤淤的机理与模拟试验研究.工程爆破文集(第四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有色金属设计》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名单主 任 王文禧副主任 谢明跃 周维智 陈学仁委 员 (以姓氏笔划为序)王承忠 王赞美 方原柏 田光前 刘怀平 朱始友 朱惠民李东宇 李学文 张 苓 宋开华 何 建 余南中 周 宋赵永宁 赵维义 段浩川 董祖健 雷灿云 黎学浩46有色金属设计第2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