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型塑料改性剂配方及塑料改性材料应用技术实务全书

合集下载

塑料增强改性配方大全

塑料增强改性配方大全

塑料增强改性配方大全为了进一步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常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简称玻纤),滑石粉、云母、碳酸钙、高岭土、碳纤维等增强材料,以树脂为母体及粘结剂而组成新型复合材料。

通用热塑性塑料增强配方1.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PP组成配方:均聚PP(F401)54%GF30%偶联剂K-5500.5%PP-g-MAH5%POE-g-MAH10%润滑剂0.5%加工条件:(1)挤出造粒温度180~230℃;螺杆转速320r/min(2)注塑成型温度190~210℃相关性能:拉伸强度/MPa70弯曲弹性模量/GPa 1.5热变形温度/℃160冲击强度/(J/m)402.玻璃纤维增强PP配方组成:PP51%LDPE5%玻璃纤维(5mm)40%顺丁烯二酸化PP4%相关性能拉伸强度/MPa97弯曲弹性模量/GPa7.44冲击强度/(J/m2)138.83.玻璃纤维增强PP配方组成:PP58%硅烷处理玻璃纤维30%纸浆6%不饱和羧酸改性聚烯烃6%4.GF/液晶复合增强PP配方组成:PP70%TLCP5%GF30%注:GF长度<4mm,用双马来酰亚胺处理,TLCP热致溶液聚合物,对羟基苯甲酸(PHB)于PET的共聚酯(60/40)。

相关性能:拉伸强度51.3MPa;拉伸模量1.59GPa。

5.云母增强PP配方组成(质量份):PP100硅烷偶联剂0.25云母30相关性能:拉伸强度/MPa50弯曲强度/MPa82洛氏硬度(R)106热变形温度℃128产品翘曲变形/% 1.26.短切玻纤增强PP配方组成(质量份):PP100CaSt0.5活化短切玻纤30抗氧剂10100.3A-174偶联剂0.1辅助抗氧剂DLTP0.5相关性能:拉伸强度/MPa37.32弹性模量/MPa252.19缺口冲击强度/kJ/m28.15无缺口冲击强度/kJ/m229.55热变形温度/℃124.57.硅灰石纤维填充增强PP配方组成:PP100CaSt0.5硅灰石纤维30抗氧剂10100.3KH-5500.5~1辅助抗氧剂DLTP0.3相关性能:拉伸强度/MPa28.54弹性模量/MPa201.92缺口冲击强度/kJ/m28.32无缺口冲击强度/kJ/m232.10热变形温度/℃124.58.复合增强PP配方组成(质量份):PP(燕山石化1300)100云母粉15玻璃纤维25硅烷偶联剂0.5~1相关性能:拉伸强度/MPa86.8弯曲模量/MPa4200缺口冲击强度/kJ/m27.1无缺口冲击强度/kJ/m220.1热变形温度/℃124.59.玻璃纤维增强PVC配方组成(质量份):PVC100硫醇基二丁烯3表面涂覆玻璃纤维30HSt0.5加工条件:此述配方中各组分充分混合后,挤出成为制品。

塑料改性工艺配方及应用

塑料改性工艺配方及应用

塑料改性工艺配方及应用塑料改性工艺是通过添加一定的添加剂或采用特定的工艺方法,改善塑料的性能或赋予其新的功能,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

塑料改性工艺配方的设计与应用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包括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提高耐热性、增强耐化学性、改善光学性能、改良表面性能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改性工艺配方及其应用。

1. 增强剂改性工艺配方:增强剂常用于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增强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纳米填料等。

这些增强剂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刚度和耐冲击性。

例如,在汽车零部件中,使用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可以提高部件的强度和刚度,增加其耐冲击性,以满足汽车安全的要求。

2. 阻燃剂改性工艺配方:塑料的燃烧性能不佳,容易引发火灾。

为此,可以添加阻燃剂来改善塑料的燃烧性能。

阻燃剂可以抑制火焰蔓延,减少烟雾和有毒气体的产生。

常见的阻燃剂包括氧化铝、磷酸盐、氯化物等。

这些阻燃剂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和汽车等领域。

3. 抗氧剂改性工艺配方:塑料在长期暴露于紫外线或高温环境下会发生老化,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为了提高塑料的耐候性,可以添加抗氧剂。

抗氧剂可以延缓塑料的老化过程,减少氧化反应。

常见的抗氧剂有苯并三氮膦类、羟基苯基三氮膦类等。

抗氧剂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涂料等。

4. 增韧剂改性工艺配方:塑料的脆性是其性能上的短板,为了提高其韧性,可以添加增韧剂。

增韧剂可以改善塑料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疲劳性能。

常见的增韧剂包括弹性体、改性沥青、改性脂肪族胺等。

增韧剂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和运动器材等领域。

塑料改性工艺配方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汽车行业:塑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车身上使用增强剂改性的塑料可以减轻整车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在车内使用阻燃剂改性的塑料可以提高车内的安全性。

在汽车内饰中使用抗氧剂改性的塑料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2. 电子电器:塑料在电子电器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abs塑料增韧剂的配方

abs塑料增韧剂的配方

abs塑料增韧剂的配方
配方名称:ABS塑料增韧剂
配方列表:
1. ABS基料:80%
ABS基料为主要的塑料成分,负责提供材料的强度和刚性,同时也
是该增韧剂配方的基础成分。

2. SEBS增韧剂:10%
SEBS是丁苯胶-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缩写,是一种具有很好增韧效
果的增韧剂成分。

加入SEBS能够提高ABS的延展性和抗冲击性。

3. 二甲醚双苯酸酯:5%
二甲醚双苯酸酯(DMBP)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加工流动性,是一
种常用的助剂。

加入DMBP能够提高ABS塑料的阻燃性和加工性能。

4. 硅油:3%
硅油主要用于调节塑料的流动性和表面光泽度,加入适量的硅油能够提高ABS塑料表面的光泽度,并且降低口模及产品表面的缩孔和爆裂。

5. 二氧化钛:2%
二氧化钛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粉末,用于调节塑料的颜色和提高材料的白度和均匀度。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钛能够提高ABS塑料的白度和均匀度。

以上配方可按比例混合,并在加热混合后塑料再进行挤出或注塑成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生产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比,以达到最佳的增韧效果和产品质量。

几种常见的塑料改性技术

几种常见的塑料改性技术

几种常见的塑料改性技术(1)纤维增强。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UCRT)是新型轻质高强度工程结构材料,因其重量轻、价廉、易于回收重复利用,在汽车上的应用发展很快。

用天然纤维如亚麻、剑麻增强塑料制造车身零件,在汽车行业已经得到认可。

一方面是由于天然纤维是环保材料,另一方面植物纤维比玻纤轻40%,减轻车重可降低油耗。

用亚麻增强PP制作车身底板,材料的拉伸强度比钢要高,刚度不低于玻纤增强材料,制件更易于回收。

英国GKN技术公司用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的传动轴,重量减轻50%-60%,抗扭性比钢大1.0倍,弯曲刚度大1.5倍。

塑料弹簧可明显减轻重量。

用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制造的板簧为14kg,减轻重量76%。

在美国、日本、欧洲都已使用板簧、圆柱形螺旋弹簧实现了纤维增强塑料化,除具有明显的防振和降噪效果外,还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2)增韧技术。

高分子结构材料的刚度(包括强度)和韧性是相互制约的两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因此,增强刚度的同时增强增韧的研究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难题。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共混填充增强增韧新途径,该成果在解决高分子材料同时增强增韧的科学难题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制备出超高韧性聚烯烃工程塑料,为大品种通用塑料升级,为工程塑料以及工程塑料进一步高性能化提供了新途径。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国家“863”计划项目—“纳米CaCO3塑料增韧母料及其制备技术”。

这种母料可使PVC增韧改性,主要应用于PVC门窗异型材生产,也可应用于PVC管材、板材等其他硬制品的生产。

从发展趋势看,PVC塑料门窗大有全面取代钢窗和木质门窗之势。

目前国内PVC门窗异型材年生产能力为100万t,且呈不断上升之势。

采用纳米CaCO3塑料增韧母料生产PVC门窗异型材,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产品性能,而且每吨异型材成本可降低100多元。

同时,其应用领域还将向PP、ABS等塑料材料中扩展。

采用纳米CaCO3对PVC进行增韧改性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非弹性体增韧塑料技术(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塑料技术),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

塑料改性技术新动态

塑料改性技术新动态

烯成核透 明剂的各 项技术指 标性 能 ,
已达 到 或 接 近 国外 同 类 产 品 的 水 平 。 随 着 高 质 量 国 产 聚 丙 烯 成 核 透 明 剂 的 大 量 投 入 使 用 , 国 内透 明 P 树 脂 的 P
市 场 竞 争 力 将 得 到 迅 速 提 高 。 目前 , 国 内透 明 P P无 论 是 产 品 种 类 还 是 市 场 消费 量 都 无 法 与 国 外相 比 ,市场 应
用 也集 中在 微 波 炉炊 具 及 一 次 性 餐 饮
是 通 用 塑 料 工程 化 。尽 管 工程
塑 料 新 品 不 断 增 加 ,在 不 断 开 拓 应 用
领 域 ,并 由于 生 产 装置 的扩 大 ,成 本 逐 渐 降 低 ,但 是 , 由于 改性 设 备 的 发
展 、 改 性 技 术 的 进 步 ,使 得 通 用 热 塑 性 树 脂 通 过 改 性 不 断 具 有 工 程 化 特
可改进 P P的 刚 性 、冲 击 强度 、热 变 形 温度 等 性 能 。
日美 欧 等 发 达 国 家 在 透 明 剂 的 开
强和 高 抗 冲 新牌 号 ,为 其 在 一 些 领 域
替 代 工 程 塑料 提 供 了可 能 。玻 纤 和 矿
2 塑料改性技术的最新动态
2 1透 明 p . p
工性能。 我 国改 性 塑 料 产业 发展 呈 六 大显 著特点。

度 范 围广 、不 污染 食 物 等 特 点 ,而 且 柔 性 好 ,热成 型 的浅 盘 不 会 破 裂 ,有 极 好 的 密 封性 。据 预 测 ,未 来 的热 成
型 食 品 包 装 材 料 会 越 来 越 集 中 在 透 明 聚 丙烯 上 。 与 其 他 透 明 塑 料 树 脂 相 比 , 透 明 P 是 一 个 质 优 价 廉 、极 具 竞 争 优 势 P 的 新 品 。其 竞 争 优 势 主 要 表 现 在 :材 料 性 能 好 ,特 别 是 耐 高 温 性 优 异 , 由

请订阅最新塑料专业书籍

请订阅最新塑料专业书籍

20重印 5 o6 5 20 05 5 5
2o 05 5 5
2o 06
5 4
S5 23 s5 2 2 s6 2 8
sO 3 2
应用高分子手册 注塑技术与注塑机 2世纪复合材料应用技术丛书 1 —— 透光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非金属矿物材料
s9 22 S8 15
塑料 应用技术 第二版)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
2o 6 06 2 20 重印 6 O7 2
注塑机电子电气电 附光盘) 路( P N JERwli O rEGN E ife. 注塑模具 0 dr3 N 加工( c ) c 附lD 纳米级碳酸钙生产与应用
2】 (5 x 5 5
S2 复 精密・ 效・ 寿 —— 塑模 典 结构 例 09 杂・ 高 长 命 注 具 型 图
S4 ol
S5 22
高聚物结构、 性能与测试
工程塑料牌号手册
2o重印 5 05 5
20 l6 】 5 5 20重印 5 05 5 2o 05 5 5
20 重印 5 o6 l
S8 2O S1 I 8 sD 22 S9 06 s7 27
高分子新材料丛书——高分子膜材料 塑料包装材料成型及应用技术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 高分子新材料丛书——超支化聚 合物
2o o5 20 04 2o 04 20 o4 20 05
6 6 6 6 6 6 6 5 6 4
s3 r N IER塑料模具设计人门与实践( 23 EGNE P 附光盘) 2o o5
S0 0 4
S7 0 4
高 子 材 丛 — 智 高 子 料 分 新 料 书 — 能 分 材
功能杂化材料

塑料助剂与配方设计技术(第4版)

塑料助剂与配方设计技术(第4版)
8.2润滑剂的结构与 作用机理
8.3相容度或表观溶 解度与润滑作用
8.4润滑剂对碳酸钙 分散性的改善效果
8.5润滑剂在PVC塑 料加工中的应用
8.6镧系硬脂酸盐及 聚乙烯蜡润滑剂对
HDPE6098流变性能 的影响
8.7使用硬脂酸指数 评价润滑剂对PVC熔 合行为的影响
8.8润滑剂在改性塑 料和功能母料领域的 应用发展趋势
12.2抗菌剂的作用 机理
12.3抗菌剂的性能
12.4抗菌剂的种类 和应用
12.6聚氨酯制品的 抗菌防霉控制
12.5合成革用抗菌 防霉剂的研究进展
12.7银离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与 银/铜离子双注入 ABS树脂抗菌性能
研究
13.2稀土表面处理 剂的应用
13.1稀土化合物在 塑料工业中的应用
13.3顺丁烯二酸镧 接枝聚乙烯型离聚
6.4 PVC用有机化合 物基热稳定剂
6.5 PVC热稳 1
定剂环保问题 解析
2
6.6无毒PVC塑 料配方技术
3 6.7硫醇甲基
锡热稳定剂在 PVC中的应用
4 6.8稀土及其
复合热稳定剂 的性能和应用
6.9环保无毒
5 热稳定剂的组
分构成研究及 其在PVC-U排 水管道中的应 用
6.10硬脂酸镧/ 己二酸钙/己二
及其应用进展
4.3环境友好型高 分子增塑剂增塑聚 氯乙烯研究与应用
进展
4.4聚酯增塑剂 在PVC电缆料配
方中的应用
4.5食品级增塑 剂乙酰化单甘 油脂肪酸酯 (ACETEM)的 应用研究
5.2有机磷酸酯阻 燃剂发展现状与展

5.1阻燃剂的功能 与重点品种应用技

5.3含磷高分子阻 燃剂的研究进展

常用塑料配方

常用塑料配方

常用塑料配方塑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用于制造各种产品。

它具有轻便、坚固、耐腐蚀等特性,因此在不同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塑料配方,包括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乙烯(PE)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它可以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

高密度聚乙烯主要用于制造注塑件、吹塑件和薄膜等产品,低密度聚乙烯主要用于制造薄膜、瓶子等产品。

以下是聚乙烯的常用配方:1.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的配方通常包括HDPE树脂、添加剂和填充物。

其中,树脂的比例约为80-90%,添加剂的比例约为5-15%,填充物的比例约为5-10%。

添加剂可以改善高温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填充物主要用于增加强度和刚度。

2.低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的配方通常包括LDPE树脂、添加剂和填充物。

树脂的比例约为85-95%,添加剂的比例约为2-10%,填充物的比例约为3-5%。

添加剂可以改善加工性能、抗氧化性能等,填充物主要用于增加强度和刚度。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它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管道、制衣等领域。

以下是聚氯乙烯的常用配方:1.硬质聚氯乙烯(RPVC):硬质聚氯乙烯的配方通常包括RPVC树脂、稳定剂、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

其中,树脂的比例约为50-70%,稳定剂的比例约为3-5%,增塑剂的比例约为20-40%,其他添加剂的比例约为2-5%。

稳定剂可以提高耐热性和耐光性,增塑剂可以增加柔韧性。

2.软质聚氯乙烯(SPVC):软质聚氯乙烯的配方通常包括SPVC树脂、稳定剂、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

树脂的比例约为40-60%,稳定剂的比例约为2-4%,增塑剂的比例约为30-50%,其他添加剂的比例约为2-5%。

稳定剂可以提高耐热性和耐光性,增塑剂可以增加柔韧性。

聚丙烯(PP)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新型塑料改性剂配方及塑料改性材料应用技术实务全书..
作:金晓童
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9年5月
16开
4册
光盘:0
定价:998元
优惠:468元
..
详细:..............................................
.............................................. 第一篇塑料改性概论
第一章塑料改性与新材料开发
第二章塑料性能及其改变理论
第二篇塑料改性技术方法
第一章塑料添加改性
第二章塑料共混改性
第三章塑料复合改性
第四章塑料形态控制改性
第五章塑料交联改性
第六章塑料表面改性
第七章塑料共聚改性
第三篇塑料改性配方及其应用
第一章改变塑料的密度
第二章改变塑料的光泽
第三章改变塑料的透明度
第四章改进塑料的硬度和柔性
第五章改进塑料的防震、绝热及隔音性能
第六章改进塑料的加工性能
第七章改进塑制品的精度
第八章降低塑料的成本
第九章塑料的增强
第十章塑料的增韧
第十一章改性塑料的摩擦性与耐磨性
第十二章改性塑料的热学性能
第十三章改性塑料的寿命
第十四章改变塑料的电、磁学性能
第十五章改进塑料的阻燃性
第十六章改性塑料的阻隔性
第四篇新型塑料改性剂
第一章塑料助剂概论
第二章增韧剂
第三章相容剂
第四章纤维增强剂
第五章矿物填料
第六章偶联剂及表面活性剂
第七章阻燃剂
第八章润滑与流动改性剂
第九章抗静电剂
第五篇塑料改性工程与设备
第一章塑料改性工程概论
第二章干燥设备
第三章预混合设备
第四章熔融混炼与双螺杆挤出机
第六篇塑料改性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一章改性聚氯乙烯新材料
第二章改性聚丙烯新材料
第三章改性聚酰胺新材料
第四章改性聚酯新材料
第五章改性聚甲醛新材料
第六章改性聚碳酸酯新材料
第七章改性聚苯醚新材料
第八章改性特种工程塑料
最新新型塑料改性剂配方及塑料改性材料应用技术实务全书第一篇塑料改性概论
第一章塑料改性与新材料开发
第二章塑料性能及其改变理论
第二篇塑料改性技术方法
第一章塑料添加改性
第二章塑料共混改性
第三章塑料复合改性
第四章塑料形态控制改性
第五章塑料交联改性
第六章塑料表面改性
第七章塑料共聚改性
第三篇塑料改性配方及其应用
第一章改变塑料的密度
第二章改变塑料的光泽
第三章改变塑料的透明度
第四章改进塑料的硬度和柔性
第五章改进塑料的防震、绝热及隔音性能
第六章改进塑料的加工性能
第七章改进塑制品的精度
第八章降低塑料的成本
第九章塑料的增强
第十章塑料的增韧
第十一章改性塑料的摩擦性与耐磨性
第十二章改性塑料的热学性能
第十三章改性塑料的寿命
第十四章改变塑料的电、磁学性能
第十五章改进塑料的阻燃性
第十六章改性塑料的阻隔性
第四篇新型塑料改性剂
第一章塑料助剂概论
第二章增韧剂
第三章相容剂
第四章纤维增强剂
第五章矿物填料
第六章偶联剂及表面活性剂
第七章阻燃剂
第八章润滑与流动改性剂
第九章抗静电剂
第五篇塑料改性工程与设备
第一章塑料改性工程概论
第二章干燥设备
第三章预混合设备
第四章熔融混炼与双螺杆挤出机
第六篇塑料改性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一章改性聚氯乙烯新材料
第二章改性聚丙烯新材料
第三章改性聚酰胺新材料
第四章改性聚酯新材料
第五章改性聚甲醛新材料
第六章改性聚碳酸酯新材料
第七章改性聚苯醚新材料
第八章改性特种工程塑料
作者:金晓童出版社:中国知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5月开本:16开册数:4册光盘数:0 定价:998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