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外照明电气设计的特点和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物电力照明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力照明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力照明系统设计规范引言:现代社会,照明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从室内办公区域到室外公共场所。

一个好的照明系统设计能够提供舒适、高效、安全的光照环境,并对节能和环保负责。

本文将从建筑物电力照明系统的设计规范出发,探讨各个方面的要求和适用标准。

一、照明系统设计原则1.1 充分满足使用需求:照明系统设计应针对建筑物类型和功能需求,明确照明目标,保证照度和光照均匀性,提供良好的观感和使用体验。

1.2 节能和环保:照明系统应采用节能型光源,并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如灯具亮度调整、照明场景切换等,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1.3 安全可靠:照明系统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使用安全可靠,并合理考虑灯具的寿命、维护和管理。

二、照明系统设计要求2.1 照度和照度均匀性:根据建筑物功能选择适当的照度级别,如办公室、商铺、学校等,合理安排灯具布局和间距,以保证照度足够且均匀。

2.2 色温和色彩还原指数:根据建筑物功能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色温,如暖白色、自然白色等,并使色彩还原指数尽量接近100,以保证照明效果自然真实。

2.3 防眩光:合理选择防眩光设计的灯具和灯罩,特别是在办公区域、学习区域和公共场所。

2.4 抗干扰能力:照明系统应考虑电磁干扰和光频干扰等问题,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2.5 延续性和可扩展性:设计照明系统时应考虑其延续性和可扩展性,便于后期增加灯光效果和功能。

三、照明系统设计标准和规范3.1 国家标准:3.1.1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标准:GB 50052-2019。

该标准包括了建筑物电气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对照明系统的设计给出了相关规定。

3.1.2 办公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办公建筑的照明设计,包括了照明计算方法和布光要求。

3.2 行业标准:3.2.1 建筑室内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92。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室内照明的设计原则、要求和计算方法。

3.2.2 建筑物外部环境照明设计规范:JGJ/T 175-2006。

《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

《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

《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光学原则:根据不同空间和使用需求确定灯具种类、光源色温和亮度,并合理配置,使得照明效果达到最佳效果。

2.能耗原则:注重节能环保,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和光源,减少能源消耗。

3.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和无毒害的照明材料,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安全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人员安全,合理布置灯具,避免发生触电、漏电等安全事故。

二、设计内容1.环境照明设计范围:包括室内照明、室外照明、道路照明等不同场景的照明设计。

2.照明性能指标:要求灯具的光效、透光率、漏光率、显色指数等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3.照明光源的选择:根据照明场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4.灯具的布置和数量:按照照明设计的要求合理布局和确定灯具的数量,保证照明均匀度和亮度要求。

5.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主动光控制、无线控制和定时控制,以满足不同需求和情况下的照明需求。

6.建筑外墙照明:考虑建筑物外墙的装饰和照明需求,设计合理的灯光效果,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和照明效果。

7.环境照明设备维护:制定灯具的保养和维修计划,及时处理灯具故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三、设计要求1.照明设计应根据场景的功能要求和使用需求,确保足够的亮度、均匀度和显色指数,减少眩光和阴影,并避免光污染的产生。

2.设计应合理选用照明材料,考虑光照效果、安全性、保护环境等方面,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3.照明设计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4.照明设计应结合建筑、装饰等方面的要求,保证照明和环境的整体协调。

5.照明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6.照明设计应考虑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舒适、健康、安全和宜人的光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环境照明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视觉需求和环境需求而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

电气照明规范

电气照明规范

电气照明规范
电气照明规范是指为了确保电气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下面将从照明设计、电气设备、照明维护等方面介绍电气照明规范。

首先,在照明设计方面,电气照明规范要求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布置照明设备。

一般来说,室内照明应采用较暖的色温,室外照明应采用较冷的色温,以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

同时,电气照明规范要求照明设备的亮度和照度要符合要求,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其次,在电气设备方面,电气照明规范要求照明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相应的认证和检验报告。

照明设备的电气线路要合理布置,电缆线盘要牢固,电缆要防护好,不得暴露在外面,以确保使用安全。

另外,电气照明规范还要求设备的接地和绝缘电阻要符合要求,以保障人身安全。

再次,在照明维护方面,电气照明规范要求定期对照明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照明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维护包括清洁灯具、检查电缆线路等。

此外,电气照明规范还要求定期对照明设备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保证照明质量。

最后,在使用注意事项方面,电气照明规范要求用户不能私接线路,不得擅自改变电气设备的接线和布线,以免引发安全事故。

用户也要注意防止水和湿气进入灯具,以免引起漏电和短
路。

总之,电气照明规范是保证电气照明设施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的重要依据。

照明设计、电气设备、照明维护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用户在使用照明设备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使用安全和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

浅谈室外照明电气设计的特点和规范

浅谈室外照明电气设计的特点和规范

浅谈室外照明电气设计的特点和规范摘要:依据国家的设计规范,参照平时设计采用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室外照明工程电气设计中的设计特点,供配电、导线选择计算,接地保护,照明控制。

室外照明工程设计,主要是住宅小区道路及附属景点,城市广场,风景区等场地照明设计。

通常室外照明可分为基本照明的景观照明。

1 设计特点(1)体现文明水平,增添城市吉庆祥和气氛。

设计要从周围环境景致出发,体现场区风貌,体现城市形象。

通常室外照明可分为基本照明和景观照明。

(2)基本照明一般是灯具在道路两侧对称分布、交错分布或道路单侧均匀分布,有诱导性的排列。

采用道路灯时,灯高不小于4.5m,灯与灯间的排列距离在25—30m。

采用庭院灯时,灯高不宜超过3.5m,灯与灯间的排列距离在15—25m。

路灯照明光源通常采用高压钠灯,高压汞灯,白炽灯等。

(3)景点照明按实景配置,有选择的照明,灯光的设置应能表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

一般采用在建筑物自身或相邻建筑物上设置灯具,或将两者结合,也可将灯具置于地面绿化带,景观照明通常采用泛光灯。

(4)室外照明宜在值班室或变电室进行遥控。

照明灯具控制,应考虑可分区灵活控制,灯具沿道路顺序排列,平时在夜晚24时前,应可以全部亮,24时至凌晨,可等距离间隔关掉部分灯光,留下部分灯具亮,景观照明可根据需要决定何时亮,何时不亮。

2 设计要点2.1 供电和配电(1)室外照明一般采用低压供电,确定配电柜的原则需考虑供电半径和电源到末端受电点所必需控制的电压降。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8中,规定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道路照明末端处电压允许偏差为+5%,-10%。

(2)配电柜出线回路的多少取决于控制照明的组合方案,可同时开关的可由相同的一个或几个回路供电。

设计时必须考虑相序配置,尽量做到三相平衡。

(3)配电箱供电出线截面一般不宜大于35mm2。

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照明供电线路,在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中,中性线截面应按最大一相电流选择,不小于相线截面。

电气工程照明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照明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照明规范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照明技术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气工程照明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照明方案设计、光源选用、照明设备安装与使用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电气工程照明规范的要求。

1. 照明方案设计照明方案设计是电气工程照明的首要环节。

一个合理的照明方案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光的特性,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减轻视觉疲劳。

在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求:1.1 照度要求:根据不同场所的需要,设置适当的照度要求,确保人们在不同环境中能够清晰地看清物体并保证安全。

1.2 光照均匀性:要求光线的分布均匀,避免出现强弱反差大的情况,以免造成视觉不适。

1.3 颜色呈现:根据不同需要,确定使用冷暖色光源的比例,达到适宜的氛围和舒适的视觉效果。

1.4 色温要求:灯具的色温需要根据照明环境来确定,比如在办公场所中,色温一般为4000K-5000K,而在酒店等休闲场所中,色温一般较低,为2700K-3000K。

1.5 能源效率:要求照明设备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提倡使用节能型灯具,减少能源浪费。

2. 光源选用光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照明效果和能源使用效率。

在电气工程照明中,应注意以下几点:2.1 光源色温:根据不同场所对照明效果和氛围的需求,选择适当色温的光源。

传统的白炽灯发光色温较低,使用寿命较短,而LED灯具色温较高,使用寿命长,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照明光源。

2.2 光源亮度:选择适当亮度的光源,以满足照明需求。

在办公场所中,一般需求较高,而在休闲场所中,亮度则可以适当降低。

2.3 光源寿命:选择具有较长寿命的光源,以减少更换次数和成本。

LED灯具寿命较长,耐用可靠。

2.4 光源色彩还原指数:对于需要进行色彩识别的场所,如美术馆和商场等,应选择具有较高色彩还原指数的光源,以保证展品和商品的色彩准确显示。

3. 照明设备安装与使用电气工程照明设备的安装与使用也是遵守规范要求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3.1 灯具布置:灯具的布置应符合照明方案设计,保证照度均匀、光线分布合理。

电气工程施工中的照明设计原则

电气工程施工中的照明设计原则

电气工程施工中的照明设计原则一、照明设计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于照明的需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居住用途还是商业用途,良好的照明设计都能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效果。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照明设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能源的消耗效率。

因此,合理的照明设计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二、照明设计原则的基础1. 照度要求:照度是指特定区域或工作区域接收到的光辐射强度的量度,它决定了光线的亮度。

在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确定相应的照度要求,以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光线供人们使用。

2. 均匀性要求:照明设计中要追求照明光线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的情况。

通过采用合理的灯具布置和灯光照射方向控制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照明的均匀性,提升空间的舒适度。

3. 色彩还原性:色彩还原性是指照明光源对物体颜色的真实还原程度。

不同的用途场所对色彩的还原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商业展示中,对于商品的色彩还原性要求较高。

因此,在照明设计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色彩还原性的光源和灯具。

4. 节能性:在电气工程施工中,节能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例如,采用LED灯具可以取得更高的能效比,减少能源的浪费。

三、室内照明设计原则1. 功能区域照明:根据不同的室内功能区域的特点和用途,进行相应的照明设计。

例如,在工作区域需要提供充足的照度和均匀的光线;在休闲区域可以采用柔和的光源来创造温馨的氛围。

2. 色温搭配:色温是指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色彩特征。

在室内照明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色温搭配来营造不同的氛围。

例如,使用较暖色调的灯具可以给人温暖和舒适的感觉,适用于休闲区域;而较冷色调的灯具则可以增强清晰感,适用于工作区域。

3. 光线控制:光线的控制是室内照明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灯具的亮度调节和光线照射方向的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调整光线的亮度和角度,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四、室外照明设计原则1. 安全性考虑:室外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照明与电力规范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照明与电力规范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照明与电力规范要求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照明和电力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适当的照明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而合理的电力规范要求可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建筑电气设计中照明与电力规范的要求。

一、照明规范要求1. 照明设计原则照明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和使用需求来确定照明方案。

一般而言,室内照明应保证足够的照度,避免眩光和阴影过大;室外照明则需要兼顾美观和安全性。

2. 照明照度要求照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的总量,常用的单位是勒克斯(lux)。

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建筑物的各个功能区域对照度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办公室通常需要400-500勒克斯,而公共走道可以适当调低至100-200勒克斯。

3. 照明配光要求配光是指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的亮度分布。

不同的活动区域对配光有不同的要求,如工作区域需要均匀且适当的亮度,而展示区域则需要强调特定的照明效果。

4. 照明节能要求在照明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原则。

可采用节能灯具、调光设备等技术手段来减少能耗,并结合自然采光进行整体设计。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采用感应开关、定时开关等控制措施来实现节能。

二、电力规范要求1. 电源供应与负荷计算电力规范要求设计师根据建筑物的用电负荷来确定合适的电源供应方案。

负荷计算应包括建筑物中各种设备、用电设备的功率以及同时工作的设备数量等综合因素。

2. 电源线路设计电源线路的设计需包括各种用电设备的配电方案、线路走向规划以及线缆规格的选择等。

在设计中应合理安排线路的布置,避免线缆过长或太过密集,同时要满足电气安装标准的要求。

3. 接地系统设计接地系统是建筑电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提供安全的漏电保护和防雷功能。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应确保合适的接地电阻,避免电流过大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 保护装置要求电力规范要求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考虑保护装置的设置。

例如,对于过载保护,可以采用熔断器或空气开关等设备;对于短路保护,可使用漏电保护器等装置。

室外电气照明设计方案

室外电气照明设计方案

室外电气照明设计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室外电气照明设计方案,以确保室外区域的照明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本方案将考虑景观特点、环境要求和经济可行性,确保照明系统的安全、持久且节能高效。

设计目标1. 提供足够的照明强度,确保室外区域的可见性。

2. 创建适当的光照氛围,增强景观特点。

3. 优化照明系统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4. 使用可持续性材料和技术,降低环境影响。

设计方案1. 照明布局:根据室外区域的用途和特点,合理确定照明灯具的位置和数量。

采用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全面覆盖和均衡的照明效果。

2. 照明类型:结合景观特点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照明类型,如投光灯、路灯、轮廓灯等。

每种类型的照明灯具应具备防水、防尘和抗震功能。

3. 灯具选择:选择高效、长寿命的LED灯具,具备调光和智能控制功能,以实现照明的灵活性和节能性。

4. 照明控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照明强度和时间控制。

通过感应器、光敏器等设备实现自动开关和调光功能,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

5. 能源管理:合理设计电气布线和供电系统,确保电能的稳定供应和有效管理。

通过使用高效电源、降低线损等措施,减少能源浪费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 安全措施: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灯具的安全性能,确保避免电路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

同时,合理设置灯具的防护装置,防止外界损坏和意外伤害发生。

生产和运维1. 生产阶段: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符合要求的照明灯具和配件,并委托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质量和安全。

2. 运维管理:定期对照明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根据需要更换灯具的电池和光源,清洗和修复受损的灯具。

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问题,确保照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节能措施:监测和分析照明系统的能耗情况,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如控制照明强度、调整照明时间、优化照明布局等,以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维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室外照明电气设计的特点和规范
摘要:依据国家的设计规范,参照平时设计采用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室外照明工程电气设计中的设计特点,供配电、导线选择计算,接地保护,照明控制。

室外照明工程设计,主要是住宅小区道路及附属景点,城市广场,风景区等场地照明设计。

通常室外照明可分为基本照明的景观照明。

1 设计特点
(1)体现文明水平,增添城市吉庆祥和气氛。

设计要从周围环境景致出发,体现场区风貌,体现城市形象。

通常室外照明可分为基本照明和景观照明。

(2)基本照明一般是灯具在道路两侧对称分布、交错分布或道路单侧均匀分布,有诱导性的排列。

采用道路灯时,灯高不小于4.5m,灯与灯间的排列距离在2530m。

采用庭院灯时,灯高不宜超过3.5m,灯与灯间的排列距离在1525m。

路灯照明光源通常采用高压钠灯,高压汞灯,白炽灯等。

(3)景点照明按实景配置,有选择的照明,灯光的设置应能表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

一般采用在建筑物自身或相邻建筑物上设置灯具,或将两者结合,也可将灯具置于地面绿化带,景观照明通常采用泛光灯。

(4)室外照明宜在值班室或变电室进行遥控。

照明灯具控制,应考虑可分区灵活控制,灯具沿道路顺序排列,平时在夜晚24时前,应可以全部亮,24时至凌晨,可等距离间隔关掉部分灯光,留下部分灯具亮,景观
照明可根据需要决定何时亮,何时不亮。

2 设计要点
2.1 供电和配电
(1)室外照明一般采用低压供电,确定配电柜的原则需考虑供电半径和电源到末端受电点所必需控制的电压降。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8中,规定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道路照明末端处电压允许偏差为+5%,-10%。

(2)配电柜出线回路的多少取决于控制照明的组合方案,可同时开关的可由相同的一个或几个回路供电。

设计时必须考虑相序配置,尽量做到三相平衡。

(3)配电箱供电出线截面一般不宜大于35mm2。

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照明供电线路,在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中,中性线截面应按最大一相电流选择,不小于相线截面。

(4)道路照明常用敷线方法是采用地下直埋电缆。

配电线路直埋散热好,载流能力高,且由于电缆各芯间的分布电容并联在线路上,可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同时不受气候影响,减少外力破坏,提高供电可靠性。

2.2导线截面选择的计算室外照明电缆截面选择,应以计算电流和电压降二者指标综合确定。

以计算电流确定导线允许载流量,基本确定导线截面;进行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可使线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线路具有一定的裕度,线路截面选择经济合理。

)
(1)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截面时,照明负荷可按长期工作制负荷考虑,即IN=KtIalIc式中Ial导线长期允许工作电流值,AIN径校正后导线长
期额定电流,AIC计算电流,AKt校正系数
(2)电压降计算可采用负荷矩计算方式,各公式计算结果,必须以最不利的亮化组合方式作为选择供电线路截面的依据。

不用线路电压损失计算方法:(终端负荷用负荷矩Kw.Km表示) ①两线线路(单相,两相无零线或直流线路) △U%6*△Up%*p*L ②三相四线和三相三线线路△u%=△Up%*P*L ③两相带零线三线线路△U2.25*△Up%*P*L 式中△u%一电压损失百分值,%△Up%三相线路每一千瓦,公里的电压损失百分数,△u%kw.km P有功负荷,Kw L线路长度,Km 式中功率P取值:①对于负荷沿途基本分布均匀的基本照明和负荷间有一定距离,但功率值较均匀的景观照明,可近似按三相平衡均匀负荷计算。

如图②景观照明中负荷特别集中,可近似按三相平衡线路计算,如图③景观照明中,负荷有一定距离,且功率变化较大而不均匀,可采用负荷矩,一段一段组合计算。

3 照明线路保护措施
(1)室外照明一般采用TNS系统,在电源点与路灯间设专用保护线PE。

从电源箱引出5芯电缆,在照明配电箱处将PE线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R10欧,PE线沿线路每组路灯杆与之连接,而每组灯杆也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电阻R30欧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中对配电线路一般要求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室外照明线路对过负荷保护不做要求,保护侧重于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

①路灯杆内装有断路器或熔断器,又接专用PE线,对杆内发生的短路和碰杆起保护作用。

配电柜内断路器,计算和选型正确,对杆内电源引入处短路,碰杆均起保护作用。

②接地故障保护,通过正确选择和整定线路保护电器,可缩短切断故障的时间;借接地和相邻设备外路可导电部分的等电位联结,可降低预期接触电压。

③室外照明供电线路距离较长时,必须校验最远点短路电流。

4 室外照明控制系统
道路照明控制,传统的控制方式采用光电控制和石英钟时间开关控制。

新型的控制继电器既可以根据光电信号对路灯回路通过接触器进行控制,也可根据其内部的时钟和四个定时器对输出回路分别控制,运行方式灵活。

若够条件,可采用由微处理器加传输总线组成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控制。

在每个配电柜内设置一台带微处理器的可编程控制器,用总线与中央计算机房相联。

微处理器对每个供电回路排列组合控制编程,而中央计算机房可对每个配电柜内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任意修改优先权。

这样,就实现了中央和现场的两种控制组合。

综上所述,室外照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照明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完善结合,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设计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并将具体情况和节约投资统一考虑,作出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