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变法内容
核 积贫

内 容
积弱
•富国之法(理财) •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育人、选人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1、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意义
目的、初衷 作用 局限性
青苗法 农田水利 募役法 市易法
保农、增收
促进农业生产
改变积贫 抑制 局面, 兼并
保时均役,打豪增收
市易务,调市场 稳物价,增收
根本目的: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成功
王:失败
王安石变法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 有利于减轻人民 调整封建国家、地 法、免役法、市易 的负担,发展生 主和农民的关系, 法、方田均税法、 产,增加财政收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 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 用重资历。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 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 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1)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 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 由是什么?
(2)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 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起用王安石”,说明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这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2.富国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目的是解决“积贫”问题。

3.强兵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措施,目的是解决“积弱”问题。

4.取士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教育措施,目的是培养变法人才。

对应学生用书P36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深化认知]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1)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③免役法:又称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物资,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保马法:百姓可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

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

(2)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

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第二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作用:使马匹数量和质量得以提高,政府节省了养马费用。 3、将兵法: 精简裁并,兵将相习 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
4、设军器监: 开设专门的武 器制造机构,健全赏罚机制。
作用: 提高了武器的质量和产量。
概括取士之法的主要内容?
育才取士之法
目的: 培养变法人才,为变法造舆论。 措施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方式: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 1、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北宋统治。 • 2、变法的核心内容: 理财 • 3、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强兵、育才取士 概括“富国之法”的主要内容?
富国之法
1、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低息贷款或谷物。
作用:使农民可免受高利贷盘剥,又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作用: 有利于农业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3、免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作用: 使缴纳一定费用的人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4、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作用:增加政府收入,部分无地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
A
C.①③④ D. ①②③
本课小结
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免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富国之法
5、市易法: 政府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作用: 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 流通,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6、均输法: 政府按照就近就贱原则采购物资,供应京城。 作用: 节省了运输费用,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操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理财富国(积极开源) •变法的指导思想:
二、富国之法
目的
措施
具体内容
改 农田水利法 变 积 募役法 贫 市易法 的 局 方田均税法 面
均输法
青苗法
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免役 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 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品,市场短缺 时卖出 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土地数量,按 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地主官僚 不列外 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原 则为皇室贵族采购物资
将兵法
设军器监 监督兵器制造,严格管理,提
在王安石变法时期,京城附近的一位官员向 皇帝汇报说在他的治理下,地方治安大有好 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巩固基 层封建统治秩序
A、保甲法和连坐法 C、均输法和市易法 B、保马法和将兵法 D、改革科举和整顿太学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宋神宗: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 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 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思考: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王安石推行变法的
指导思想是什么? •起用的原因: (1)从王安石方面来看: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从宋神宗方面来看: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和加 强封建统治
积贫
地主
国家
阶级矛盾 农民 政治危机
统治秩序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保甲法(连坐法)

4. 2 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4. 2 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精简军队 ②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2)目的
①改变积弱局面 ②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③整顿、加强军队
(3)影响 ①节省了军费
②提高宋军的战斗力
四、取士之法
(1)内容: ①改革科举制度
②整顿太学
③选官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2)目的:选拔人才,为变法制造舆论 (3)影响:①培养专门人才
②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 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
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一、起用王安石
1、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一、起用王安石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 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 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 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内容
青苗法 募役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二、富国之法 三、强兵之法 四、取士之法
一、起用王安石
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
宋神宗? 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相同点
– 背景目的: 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 固统治而实行的。
– 性质: – 结果: 不同点
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 中心内容: – 改革程度:
庆—整顿吏治 庆-局部改革
王—理财 王-全面改革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 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 家、文学家。在任地方官时 了解民间疾苦,体现他一定 的 才干。仁宗时他入朝主张 变法,但未被接受。直到年 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才起用 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 “拗相公”王安石 新。
一、起用王安石
按土地大小收税 主与农 民的关
“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发展生
设市易务,收购滞 产
销物,市场短缺时
卖出
作用 局限性
抑制 强制 兼并 借贷
保障 农业 生产
增加 政府 收入
利息 偏高
农民 负担 依然 沉重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 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开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节流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 产? 农田水利法 ——发展生产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结果:商:成功,对后世影响大
王:失败 相同点:
直接目的: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性质: 都是地主阶级的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A 保甲法 B 免役法 C 均输法 D 农田水利法


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 烈反对的是( )


均输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 是( )
A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措施: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什么是青苗法? 王安石采取此项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王荆公知明州鄞yín县(今浙江宁 波),……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 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 相易…… 《邵氏闻见录》卷11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 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 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 神宗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 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指青苗法)刺激经济 之成长。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 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先生对青苗法持什么看法?
巩固与运用
1.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A)
2.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 来的弊端的是( )
A、保甲法
C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 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4-2第2课_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zz

4-2第2课_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zz

阅读教材51页的两段文字, 阅读教材 页的两段文字,讨论并归纳宋 页的两段文字 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 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 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庆历新政失败后 革的呼声又起; 革的呼声又起; (2)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了宋神宗的认同 (2)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了宋神宗的认同; 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了宋神宗的认同;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节流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发展生产? 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 发展生产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积弱 强兵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之法 面,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和整顿加强军 队
保甲法、保马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保甲法、保马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提高了军队战斗 将兵法、 将兵法、设军器监 提高了军队战斗 力,增加了武器 装备 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发挥 其才干, 其才干,为变法 起了舆论作用
2、标志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 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1、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目的: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核心内容: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军事方面) 军事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材背景】
北宋初年,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的积极作用。至宋真宗
时,社会环境呈现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然而,于此同时,北宋建立以来固有的社会
矛盾不断加剧,集权统治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开始显露出来,酝酿了动摇北宋王朝统治的危机。
到了北宋中期,针对封建政权所生的政经危机已经可以预见。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弦更张,变法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教材分析】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
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
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
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
安石变法没有触及根本问题以及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教学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侧重点
【教学过程】

一、起用王安石
1. 王安石简介:
多媒体展示:“拗相公”王安石,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探究: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起用的标志是什么?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
打动宋神宗?
(1)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
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
纳。
3)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
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宋神宗很赞赏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2)标志: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二、变法的主要措施
探究: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2

(一)富国之法——通过理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措施:(多媒体展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加以归纳)
措施 内 容 作 用

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还本付息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保证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制借贷,利息较
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免役法 (募役法) 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
减轻差役负担,保证农时和农业劳动力,有
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并增加政府收入,打击
地主官僚特权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打击商人垄断,稳定市场,安定生产和生活,
增加了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 一定程度抑制隐瞒和兼并土地的现象, 增
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均输法 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
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二)强兵之法
探究:阅读教材【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
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
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1、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措施:(多媒体展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加以归纳)
措施 内 容 作 用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入军。还实行连坐法。 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而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
军队创造了条件。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减少了政府支出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
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

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

力。

设军器监 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三)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
1、目的: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2、措施:
措施 内 容 作 用
改革科举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
3

制度 生联系实际。 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充实了改革派
的力量.
整顿太学
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

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

惟才用人
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成规,
克服 “恩荫” 弊病
【自主探究】
情景设置:1.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均输法等
2.假如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变化的措施有哪些?
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巩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的措施: 保甲法、连坐法。
3.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变化?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
【总结提升】

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庆历新政首开改革先例,王安石变法则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
面进一步实行了较全面的改革。改革虽然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北宋中期出现的封建统治危
机是封建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积重难返。王安石变法虽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但由于改革阻力的强大而最终失败。
【课后反思】

我在教学《王安石变法》一课时,采用了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导入新课时,我先准备
了一些题目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被引入到课文
的学习上,方法简便、有效。
在教学时,我采用直奔重点的学习方法。课文第二部分是学习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按照多媒体展示的要求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
流后,找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完成表格。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更新
的问题走出课堂。所以课文的最后我又安排了自主探究的环节。在学生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对
本课内容的重点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如此,深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开阔了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改革措施所产生的作用方面,由于准备的材料
不够充分,没有能够讲解清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做准备工作,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出
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