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神臂弓。一种单兵操作的 弩,其威力之大,为弓弩之冠, 在460米的射程内,可以穿透两 层铠甲鳞片。
宋代习武图
宋代火箭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 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求考生联系实际。
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 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 新学科
一、起用王安石(为变法提供了可能)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王安石
讨论:教材第一目的内容,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①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是变法的必要性。 ②“庆历新政”的失败又进一步要求新的改革措施 的出现。
③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勇于改革精神的影响。 ④宋神宗也希望并支持改革。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
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1、结合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意 图是什么?
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平抑物价,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
2、结合材料二、三归纳苏辙、欧阳修反对青苗 法的理由有哪些?
反对
----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改革必然会 遭到他们的反对
创设情境:
王安石变法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木兰陂
麦行千里不见土,
连山没云皆种黍。
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
这些变化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为什么?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
强兵之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 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 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 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3.改革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智慧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1 直接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 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指导思想: 以理财为主,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
间的关系, 民不加赋而国用绕
材料: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 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 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 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 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
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 农民 负担依然很重,引起社会不满.
(甲)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
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 利;
(乙)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
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无论同意甲还是同意乙的观点,
都要突出重点,自圆其说.)
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保障农业生 产等方面对人民有利.
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又如免役法,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 役钱增岁收。论者则谓其聚敛,于庸外又 征庸。―――钱穆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人教版】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a046c1102de2bd960588c7.png)
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课标及其解读课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解读:1067年,年方二十的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1070年底,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
变法主要分为理财、强兵、科举和学校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主要包括:均输法。
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费和购价,又可以避免囤积居奇。
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生产,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也为国家带来了利息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从而防止地主豪强对水利等的垄断。
募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
方田均税法。
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从而制止了一些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强兵方面主要包括:保甲法。
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加强对农民的镇压与控制,同时也成为朝廷军事力量的一部分,节省养兵的经费。
保马法。
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
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
在科举和学校方面主要有:兴学校。
整顿太学,增加太学生的名额,并且根据学习成绩来选拔人才,同时又设置了许多的专科学校,培养改革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改革科举制。
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A积弱积贫局面出现;B社会危机显现:统治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C庆历新政失败。
苏东坡传里的王安石变法的 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里的王安石变法的 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二是强兵之法,包括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三是教育之法,包括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
王安石变法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
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ppt

作用:
5.方田均税法
目的: 抑制隐瞒和兼并土地的现象,保证财政
收入。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土地数量和 内容: 肥瘠分等,登记在账籍上,作为土地纳 税的根据。
作用:
使原来凭势虚报隐漏田税者受到限制,改 变了北宋以来豪强地主有产无税、贫苦农 民产去税存的不合理现象,抑制了隐瞒和 兼并土地的现象,保证了财政收入。
作用:
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保 证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 但免役钱强制征收,对贫困人家是沉重负担
4.农田水利法(成效最大)
目的:“治水土”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农
业,增加社会财富和政府收入
内容:
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宣布 对积极兴修水利者给予酬奖,若为官吏 择升其官。同时,给开垦荒地和种植桑 榆等树木者也一律奖励。 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 增加了政府收入。
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 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 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分析与探究 措 施
探究:下列措施中哪 意 义 些会引起激烈的争议
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 府收入;限制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徭役负担,保证 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 加政府收入; 节约开支和成本,增加收入,减轻纳税 户的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
界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 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 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A 保甲法 B 免役法 C 均输法 D 农田水利法
B
)
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 烈反对的是( )
C
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
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 是( )
A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措施: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什么是青苗法? 王安石采取此项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王荆公知明州鄞yín县(今浙江宁 波),……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 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 相易…… 《邵氏闻见录》卷11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 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 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 神宗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 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指青苗法)刺激经济 之成长。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 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先生对青苗法持什么看法?
巩固与运用
1.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A)
2.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 来的弊端的是( )
A、保甲法
C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 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它是南宋末期(1127-1163)和辽宋初期(1163-1194)封建制度变化的重要过程,由当时著名政治家等王安石领导施行。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王安石变法的意义非常重要。
一、渐抗金主要内容
1、事改革:改革军制,改进武器,改善军队装备,提高士兵士气,确立“安、定”为攻击金军的目标,实行比例征兵制度。
2、改革物价:诏令物价定价,限制行以货币抬升物价;先实施金币币制,强制实行金币统一,使市场物价稳定。
3、改革财政:实行省税、地方税、地方关税制度,实行省官、地方官、市官等新型职责划分。
重新分配税收,放宽手腕管理地方财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革社会主要内容
1、农业变革:改进农田耕作制度,消除土地衰亏,振兴地方实力,改善民生,减少灾害,促进农业发展;重建改建水利系统,改进水利管理制度,解决洪涝灾害,促进农业生产。
2、教育改革:将教育权交给地方,发展乡、镇、村教育,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提倡书香文化,普及知识,提高文明水平;实行经济性助学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改革法律:以法治国家作为治理方针,实行司法公正、统一的政策,推行审判制度改革,尊重当事人自由意志,保障当事人的正
当权益,消除腐败、暴力等社会现象。
三、语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出了积极的改革思想,提出了实行法治的理念,提出了新的经济结构,并使宋朝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为宋朝发展、复兴、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宋神宗
二、变法的内容—— 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1.理财(富国)措施
①
②
③
青 苗 法
募 役 法
农 田 水 利 法
⑥
均 输 法
④
方 田 均 税 法
⑤
市 易 法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作用评价: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 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力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总评:(P38第3段) “……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一定程度改变积弱局面,达到富中强兵作用.
二、变法的内容——
3、文教与选官制度改革
①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 ②选官制度改革:贯彻择优录用,惟才用人的原则, 克服恩荫弊病 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 义理.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就一些 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 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 ——王安石 作用: 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
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 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 兵无常将、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 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2、强兵之法
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和整顿、加强军队。
第2 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
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第 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变法前提:起用王安石 1.原因:
2、强兵之法
王安石为什么要采取 强兵之举?
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 力的描写,令人难以置信: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 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个 几步就落在了地上,“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 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 己的衣服都要由别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 找人扛送。
整顿太学
发展了教育, 使有真才实学 的新进之士取 代了反对改革 的旧官。
惟才用人
小结:
内 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具 体 措 施 青苗法、募役法、农 田水利法、均输法、 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设军器监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作 用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一定程度上 改善了北宋 积贫积弱的 局面,使北 宋的国力得 到增强。
神臂弓。一种单兵操作的 弩,其威力之大,为弓弩之冠, 在460米的射程内,可以穿透两 层铠甲鳞片。 宋代习武图
宋代火箭
3、取士之法
目的:选拔和培养人才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改革科举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求考生联系实际。 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 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 新学科 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 成规,克服 “恩荫” 弊 病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②王安石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言事书》 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
1069 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变法内容: 1.富国之法:目的 内容 2.强兵之法:目的 内容 3.取士之法:目的 内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 人,是北宋杰出政治家、改 革家和文学家。在任地方官 时了解民间疾苦,体现他一 定的才干。仁宗时他入朝主 张变法,但未被接受。直到 年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才起 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 革新。
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目的:巩固统治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王—理财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形式:至上而下的改革,得到王权的支持 •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者:都意志坚定,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范围: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宋神宗为什么要 起用王安石? 1068年,宋神宗 即位。宋神宗希望改 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克服统治危机。王安 石提出的变法主张和 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 同,于是决定起用王 安石。
宋神宗赵顼xū (1048—1085)
问题探究: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 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 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保丁 农闲操练,平时维持治安, 战时入军。 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 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 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 提高武器质量。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节省了军费 开支,提高 了宋军的战 斗力,避免 了地方的不 安定因素, 减少官府负 担。
1.富国之法:
下列措施中哪些会引 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 起激烈的争议呢?
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政府低息贷款 增加政府收 入,保障农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业生产,打 以钱代役 募役法 击了地主漏 设市易务,购滞短出 市易法 税行为,限 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按土地收税 制高利贷剥 设发运使 削,打破大 均输法 商人垄断。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耕织图 宋代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 片,概括指出王安 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看图读史:
材料一: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 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 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则以官 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 材料二: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 谚语:“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 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图左: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 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 图右: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 生被隔开。
探究与分析: ①材料一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 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②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王安石变法中 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为了培养人才还 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 些措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 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 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 民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 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青苗法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 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 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 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 则五等并不平,而募役并不均矣。 故免疫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思考: (1)王安石文中所说的是哪一变法措施? (2)王安石认为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