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检测粤教版选修1-1讲解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1-1课件:1.1 有趣的静电现象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1-1课件:1.1 有趣的静电现象
大家好
1
高预中习物导理·学1-1·粤教版
第一章 电与磁
第一章 电与磁
1.1 有趣的静电现象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2
第一章 电与磁
[目标定位] 1.了解静电现象的发现过程,能用所学知识解 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知道物体带电的原因,了解物体带电的 三种方式.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获得静电的方 法.
()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20
课堂讲义
第一章 电与磁
解析 复印机复印文件资料,就是利用静电墨粉成在硒鼓 上.故A属于静电的利用;静电除尘时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 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故 B属于静电应用;下雨天,云层带电打雷,往往在屋顶安装 避雷针,是导走静电,防止触电,故C属于静电防范;喷枪 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 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 D属于静电应用.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21
预习导学
第一章 电与磁
再见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22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3
预习导学
第一章 电与磁
一、静电的产生 起电的三种方式: 摩擦 起电、 接触 起电、 感应 起 电.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4
预习导学
第一章 电与磁
想一想: 我们要使一个导体带电,可以采取哪三种方式?它们带电的 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 带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它们都 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15
课堂讲义
第一章 电与磁
三、静电现象的应用 1.静电技术应用的原理:应用了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
荷相吸引的原理. 2.主要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_1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_1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_1课后篇巩固探究1.若{an}是等比数列,则下列数列不是等比数列的是()D.{}C.{4an}A.{an+1}B.答案:A2.在等比数列{an}中,2a4=a6-a5,则公比是()B.1或2A.0D.-1或-2C.-1或2解析:设公比为q(q≠0),由已知得2a1q3=a1q5-a1q4,∴2=q2-q,∴q2-q-2=0,∴q=-1或q=2.答案:C3.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末项为,公比为,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A.3B.4C.5D.6解析:在等比数列中,∵,∴n-3=1,即n=4,故选B.答案:B4.若数列{an}满足an+1=4an+6(n∈N+)且a1>0,则下列数列是等比数列的是()A.{an+6}B.{an+1}C.{an+3}D.{an+2}解析:由an+1=4an+6可得an+1+2=4an+8=4(an+2),因为a1>0,所以an>0,从而an+2>0(n∈N+),因此=4,故{an+2}是等比数列.答案:D5.在等比数列{an}中,若a5·a6·a7=3,a6·a7·a8=24,则a7·a8·a9的值等于()A.48B.72C.144D.192解析:设公比为q,由a6·a7·a8=a5·a6·a7·q3,得q3==8.所以a7·a8·a9=a6·a7·a8·q3=24×8=192.答案:D6.数列{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a1,a3,a7为等比数列{bn}的连续三项,则数列{bn}的公比为()A. B.4 C.2 D.解析:∵a1,a3,a7为等比数列{bn}中的连续三项,∴=a1·a7.。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版选修1-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版选修1-1

栏 目
2.静电的产生有____摩__擦__起__电__________、
链 接
_____接__触__起__电_________、______感__应__起__电______三种方法.
二、基本规律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______创__造______,也不能被
_______消__灭_________ , 它 们 只 能 从 一 个 物 体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栏 目
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
解析:物体内部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正负电荷数
量相等,物体看起来不带电,故A错.M、N摩擦时电子从M
转移到N,故M带正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
变.正确答案为B.

解析: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量平均分布,所以a、 b两球所带电量qa=qb==2q,选D.
答案:D
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而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
目 链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产生了电荷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解析:起电的真正原因是电荷的转移,使原来正负电 荷数量相等而处于不带电的物体出现净电荷而带电,电荷 并不能通过感应或摩擦而产生.
答案:D

答案:B



变式 练习
2.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和b,电荷量分别为
+ 3q 和 + q , 两 球 接 触 后 再 分 开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A.a、b的电量各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1.1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_1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与磁1.1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粤教版选修1_1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触类旁通
实验二: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在不同物体间转移,使金属 球带电,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接触带电.当带电的金属球与验 电器接触时使验电器带电,从而使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同种 电荷而相互排斥.
实验三:把带正电的小球C移近导体A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导体A的左端聚集了负电荷,金属箔张开,而 导体B的右端聚集了正电荷,金属箔也张开.先把A、B分开再移去C, 则A、B上多余的负、正电荷没法中和,金属箔仍然张开.这种使物 体带电的方式叫感应起电.最后让A和B接触,由于A和B带的是等量 异种电荷,接触后中和,所以金属箔不再张开.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触类旁通
2.电荷守恒定律 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 恒定律. 3.对三个静电的产生实验的微观解释 实验一:气球和头发摩擦之后产生了静电,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 式叫摩擦起电.当带有静电的气球靠近铝罐时,铝罐上的电荷重新 分布.靠近气球的一侧出现与气球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反的电荷,而 远离气球的一侧出现的则是与气球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的电荷,所 以铝罐将向着气球滚动.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例题】 在正电荷Q的右边附近放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由于静
电感应,在B的左端出现
电荷,右端出现等量的
电荷.
若用导线将B与大地相连,无论导线连接的是左端还是右端,B导体
都带
电.
触类旁通

高中物理第1章电与磁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1-1

高中物理第1章电与磁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1-1

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能识别静电现象,通过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知道带电体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使物体带电有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传导起电.能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现象.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能用电荷守恒定律解释摩擦起电现象.1.物体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传导起电的方法.(重难点)2.电荷守恒定律.(重点)3.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难点) 静电的产生1.基本知识(1)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2)静电产生的过程①如图1-1-1所示,把一个空铝罐平放在光滑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3~4 cm 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可以发现摩擦过的气球能够吸引铝罐,说明气球带了电.图1-1-1②如图1-1-2所示,让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 先与带电体接触,然后与验电器接带了电.A 金属小球,说明张开触.可以发现金属箔片图1-1-2③如图1-1-3所示,让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 和B 彼此接触,靠近带正都带了电.B 、A ,说明张开下面的两片金属箔都B 和A ,可以发现挂在C 球电的小图1-1-32.思考判断(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2)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带电体的电荷飞到了导体上.(×)3.探究交流如图1-1-4所示的现象为感应现象,为什么发生感应起电的是导体而不是绝缘体?图1-1-4【提示】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物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分离,只有导体上的电子(或正、负离子)才能自由移动,而绝缘体上的电子不能自由地移动,所以导体能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静电现象的解释1.基本知识(1)物质的结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则由带有电荷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因此物质不显电性.(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2.思考判断(1)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2)三种起电方式中,感应起电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3.探究交流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这是因为衣服和衣服之间、衣服和皮肤之间的摩擦产生了电.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问题导思】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2.传导起电的实质是什么?3.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1.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获得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的原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且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负电荷.(3)摩擦起电的本质: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即摩擦起电是由物体间电荷的转移引起的.2.传导起电(1)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带电物体的净电荷的一部分就会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2)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发生接触时,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两个导体球分离后,各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恰好中和时,两导体球都不带电).(3)传导带电的本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电荷的转移.3.感应起电(1)用带电的物体靠近没有带电的导体,也能使没有带电的导体带电.例如,将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来没有带电的金属导体,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就会发生移动,从而在导体表面出现“感应电荷”.(2)感应起电时,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同时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且靠近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3)感应起电的本质: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即导体中发生电荷的转移.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的不同是前者没有接触而只是靠近,后者必须直接接触.2.感应起电过程只是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使导体两端显出不同电性,而实质上导体仍不带电,导体上正负电荷的数目仍然相等.关于电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任意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的过程【审题指导】摩擦起电的过程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玻璃棒并不是跟任何物体摩擦都带正电.两种物质比较,看哪一种更容易失去电子,才能决定摩擦起电的结果.【解析】使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荷重新分布,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答案】C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都是使电荷重新分布,但电荷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1.(2013·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1-1-5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图1-1-5A.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B.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C.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D.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答案】C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问题导思】1.“起电”是不是创造了电荷?2.电荷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在不同物体或物体不同部分间的转移.当一个物体得到电荷时,其他物体失去电荷;它所得到的电荷就是其他物体失去的电荷,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是不改变的.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这里所谓“孤立”系统,就是指与外界没有进行电荷交换的系统,但在系统内可能存在多个物体,在这些物体间电荷是可以转移的.(多选)如图1-1-6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1-1-6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审题指导】理解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不带电的导体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使导体两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带电棒靠近两导体球时,会在甲球感应出异种电荷,乙球聚集同种电荷.此时若先分开甲、乙,再拿走棒,甲带与带电棒电性相反的电荷,乙带与之相同的电荷;若先移走带电棒,甲、乙两球将呈电中性,再分开甲、乙两球,两球都不带电,故选项A对,选项B错;将带电棒与两球接触,带电棒上的电荷将转移到两球上,分开后两球带与带电棒同种性质的电荷,故选项C对.【答案】AC 分析此类问题时,一定注意将导体分开和移走带电体的先后顺序,二者是不同的.2.如图1-1-7所示,将不带电的导体A、B接触后去靠近带正电的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两导体分别带上了________、________电荷.图1-1-7【解析】在带电体C的正电荷作用下,导体A、B上的电子做定向移动,使得A端得到电子带负电,B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若先把A、B分开,再移去C,A端的电子无法再转移回B端,使A导体带上负电,B导体带上正电.【答案】负正【备课资源】“雷鸣一声,氮肥万吨”大家知道,氮肥是农作物必需的肥料,在空气中虽然有近80%的氮气,但却无法直接被农作物利用.然而,在雷电发生时,可以电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并化合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经高空水滴溶解,成为亚硝酸和硝酸落到地面,这就等于给土壤施了一次氮肥.据测算,每年因雷雨落到地面的氮肥约有4亿吨,真可谓“雷鸣一声,氮肥万吨”啊!1.用轻小物体甲、乙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丙,结果甲被吸引,乙被推开,由此可确定()A .甲带正电B .甲带负电C .乙带正电D .乙带负电【解析】同性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异性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但不要忽略了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这一性质.可知,乙一定带负电,而甲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只有D 正确.【答案】D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M 、N ,带电量分别为-4q 和+2q ,两球接触后分开,M、N 的带电量分别为( )A .+3q ,-3qB .-2q ,+4qC .+2q ,-4qD .-q ,-q,故12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再分开,每个小球所带电量均为总电量的【解析】选项D 正确.【答案】D 3.(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 .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D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两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感应起电的实质: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导体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的另一端带同种电荷,即电荷在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被创造,故选项B 、C 正确.【答案】BC4.如图1-1-8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 ,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 靠近导体的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图1-1-8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解析】由于静电感应,导体MN两端分别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靠近带电体的M端带上正电,远离带电体的N端带上负电,两端的金属验电箔都会张开.故选项C正确.【答案】C。

物理粤教版高二年级选修1-1第一章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2

物理粤教版高二年级选修1-1第一章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2

物理粤教版高二年级选修1第一章第1节《有趣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的是一些有趣的静电现象,从现象中找到静电产生的方式和原因,最后推出电荷守恒定律。

课标要求并不难,主要以识记为主。

授课的对象是文科学生,物理基础不太好,所以在新课开始前可以先从回顾初中已经学过的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引出静电的现象,产生方式,再引导学生思考静电产生的原因,由表入里,层层推进,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实验很多,也很关键,不宜用电脑动画来代替,让学生亲眼看到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去学好这一科,实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空气足够干躁的话成功率能大大提高。

课后有关静电应用的资料,关于避雷针的研究性学习,有时间的话可以给学生作简单的介绍,让他们进行小组研究,这样能加深学习的印象,并提高他们实践与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两种电荷的存在(2)知道起电的几种常用方式及其实质(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静电产生的方式和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趣的静电实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2)正负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的学习渗透出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及原因、电荷守恒定律教学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本质四、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问题解决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验电器、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碎纸屑、铝罐、气球、金属导体、金属小球、静电起电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设计过程:八、本课小结:1、静电的产生有三种方式:摩擦,传导和感应2、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与磁 第1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选修11粤教高二选修11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与磁 第1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课件 粤教选修11粤教高二选修11物理课件

12/10/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下一页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 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的原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且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 负电荷.
(3)摩擦起电的本质: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 而带负电.即摩擦起电是由物体间电荷的转移引起的.
12/10/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下一页
2.静电产生的过程 (1)如图 1-1-1 所示,把一个空铝罐平放在光滑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上 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 3~4 cm 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可以 发现摩擦过的气球能够_吸_引__(x铝īyǐn罐) ,说明_气_球__(q_ìq_iú_)带__了_.电
12/10/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下一页
3.起电过程中电荷变化 不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本质都是电子发 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 4.守恒的广泛性 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 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Q=QA+3 QB=6.4×10-9-3 3.2×10-9C =1165×10-9C.
【答案】 均为1165×10-9C 均为正电
12/10/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三十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三十五页。
下一页
6.(多选)如图 1-1-6 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

(完整版)教学案:粤教版选修1-1第一章《电与磁》总复习

(完整版)教学案:粤教版选修1-1第一章《电与磁》总复习

我就是我,努力就行!高中物理选修1-1 教教案第一章电与磁【知识点回顾】一、电1、静电摩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外力做功,如摩擦)(1)产生方式接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带电导体接触验电器)感觉起电: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如带电棒接触验电器)(2)应用实例:静电喷涂静电复印(3)解说:电荷的转移2、两个基本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可以被创建也不可以被消灭,它们只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许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 F k q1q2( 静电常数 k= 109N ·m2/ C2合用:真空、点电荷r2)二、场:客观存在的一种特别物质,互相作用的媒体。

1、磁场和电场的比较场磁场电场磁感觉强度B(单位: T)电场强度E(单位: V/m 或 N/C)大小磁感线越密越大电场线越密越大方向小磁针北极所指方向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磁感觉强度 B 的方向电场强度 E 的方向特例条形磁铁正电荷 ( 光芒四射 )负电荷(万箭穿心)异名磁极异电荷(手牵手)同电荷(背靠背)同名磁极带等量异电荷的平行板匀强磁场:匀强电场:磁感觉强度方向和大小到处相等;磁感线是方向同样且等间距的平行线。

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到处相等同样;试着绘画匀强磁场?电场线是方向同样且等间距的平行线。

- 1 -我就是我,努力就行!高中物理选修 1-1教教案2、磁通量B·S单位:韦伯 (Wb)(1) 如图 a,当磁感线与平面垂直,即 B S 时,S为平面的面积,B·S;(2)如图 b,当磁感线与平面不垂直时, S 为平面投影的面积。

若已知与磁感线斜交的平面面积为S1,夹角为则平面投影的面积S =_______,故=__________.磁感线磁感线图 a图b3、电场力:带电量为q的电荷,在电场强度为 E 的电场中,遇到的电场力大小 F q·E三、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1、奥斯特实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右手螺旋定章】2、安培力的方向:张开左手,拇指与四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就是通电导体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
1.人站在绝缘板上,手扶着起电机,头发会竖起来并散开,其原因是头发带了同种电荷并相互排斥的结果,则头发带电的方式属于( )
A.摩擦起电
B.接触起电
C.感应起电
D.以上方式都不属于
答案:B
2.把一只空铝罐平放在光滑的平面上,拿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移到距离铝罐3~4 cm 处,缓慢地将气球移近铝罐,观察到铝罐( )
A.靠近气球
B.远离气球
C.不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
A.-q B.q C.2q D.4q
答案:C
4.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使丝绸产生了更多电子
B.摩擦使玻璃棒产生了更多电子
C.丝绸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荷.故D正确.
答案:D
5.冬天脱毛衣,常常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时还能看到火花,原因是( ) A.脱毛衣摩擦发热
B.脱毛衣摩擦产生静电
C.脱毛衣摩擦产生磁场
D.脱毛衣摩擦发光
解析:冬天脱毛衣时,是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
答案:B
6.如下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
解析: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因感应起电,近端M端带上正电,远端N 端带上负电,故M、N两端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答案:C
7.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内部原来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呈中性;M 带正电,是M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N上(即M失去电子),故M带正电.
答案:B
8.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20 C,B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10 C,C小球原来带的电荷量为-5 C,现先将A、B两球相接触再分开,再把A球与C球接触后分开.最后A球带的电荷量为( )
A.0 C B.5 C
C.2.5 C D.10 C
解析:由于三个小球完全一样,当它们接触时,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将先中和后再平均分配,A、B两球接触再分开后,A、B将分别带+5 C的电荷,再把A球与C球接触后分开,此时A、C两球电荷量中和后为零,因此,最后A球带电荷量为零.
答案:A
9.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硬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负电荷
B.电量为2.0×10-19 C的电荷实际上是找不到的
C.只有导体才会带电,绝缘体是不会带电的
D.导体能感应起电,绝缘体也能感应起电
答案:B
10.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
A.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
B.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
C.静电复印
D.静电喷漆
解析:B、C、D选项都是对静电的利用.A选项中避雷针可以把云层上的静电导入大地,使其避免对高大建筑物构成危害.
答案:A
11.关于接触起电,即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C.两个物体一定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D.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分析:接触起电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若两物体完全相同,则会平分电荷.
解析: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转移到不带电物体上,所以一定带同种电荷,A错误,B正确;若两个物体完全一样的话会平分电荷,否则不平分,C、D错误.故选B.
答案:B
12.(2014·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多选)下列仪器与静电现象有关的是( )
A.指南针B.避雷针
C.静电除尘器 D.红外加热器
答案:BC
13.(多选)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现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
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
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
D.涂料微粒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
答案:AC
14.(多选)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M处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电性与物体电性一致
答案: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