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课件: 第七单元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人教版选修1)(25页)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课件: 第七单元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人教版选修1)(25页)

高二历史课件: 第七单元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人教版选修1)(25页)

[特别提醒]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
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度,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农奴 制改革一方面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但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近代化的发展。
返回
返回
考查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对近代化的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在俄国社会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地
命题
立意
位。围绕“近代化”这一核心,分析农奴制改革
返回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目的
使 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 自治机构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原来按照 审判的制度,建 等级 立 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陪审 (1)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普遍 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
(4)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 许引进 。 西方书籍
3.影响
(1)仍然是一个封建 的国家。 君主专制 (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 思想在俄国的传播。 资产阶级
返回
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这幅漫画形 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 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②表现:
返回
2.遇刺
1881年3月, 亚历山大二世 遭暗杀身亡。
3.影响 (1)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 (2)俄国 (3) 革命 的进程并未终止。 近代化 在所难免。 。 专制统治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表
现和特点有哪些? 1.表现 (1)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 分。 (2)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产量 大幅度增加。 2.特点

高二历史人教课件第7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高二历史人教课件第7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栏 目 链 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课堂导学
栏 目 链 接
1.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启动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1861-1917年,是 资本主义近代化阶段。尽管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 速,但它是历史发展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 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具体影响表现如下: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 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 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 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 了改革。改革使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栏 目 链 接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
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
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 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与西方国 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栏 目 链 接
2.俄国进行了改革,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的原因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落后的体制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上:农民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阻碍 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 传统农业的矛盾不断深化,使俄国的近代化面临 深刻的危机。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最终酿成了1905年革命。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选修1第7单元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共计25张)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选修1第7单元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共计25张)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 知识与技能 等教学活动;提 高学生表达、探 掌握改革对俄国近代 究等方面的能力; 化进程的影响,理解 培养“论从史出”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 的历史学科素养。 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
革命”,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认识政治改革对社 会前进和历史发展 的重大推动作用 。
时间 1860年 1879年
企业 数 99千卢 布) 7954 51937
42000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 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 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 35倍多
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允许引 教育上: 进西方书籍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 思想上: 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 日益强烈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课程标准: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 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教材地位
教材地位:本课是专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的第3课,讲述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既承接了前两课的内容,又对本专题进行了总结与升 华。从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农奴制改革与必修史 中苏联的工业化,构成了俄国近代化的两个重要阶段。 从世界历史近代化的角度看,农奴 制改革又是重要 途径之一。
参考答案:
1.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说明改革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 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 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你能认出这两位在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历 史上都留下了重要历史痕迹的人物吗?

2013-2014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课件(人教版选修1)

2013-2014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课件(人教版选修1)

事、教育等。 (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 式。“到西伯利亚”说明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 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 革不彻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评价及由改 革走向革命的原因
【角度1】► 怎样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角度2】► 为什么俄国进行了改革,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提示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落后
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
义社会的形成。 (2)经济上: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奴 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 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 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
提示
(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
废除农奴制,广大农民把亚历山大二世视为“解放者”。 (2)1861年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 夺,改革后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 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 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 民粹派在遭到沙皇政府镇压后,有些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 推翻专制制度,不久,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课程标准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
响。 内容解读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2.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选修1第7单元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共计22张)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选修1第7单元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共计22张)

一、经济的近代化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封建经济解体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近代化(19世纪80年代完成) 1)更多的农民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 主要成分。
史料链接: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 史料链接:… …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 量增加了三分之二。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地,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 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 农业, … …产品大量销往世界市场,一些地主 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 也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 本主义农业
7.3 农奴制改革 与 俄国的近代化
一、教材解读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教材解读
1、教材地位
本专题内容涉及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即俄国通过农奴制改 革的方式走向了现代化,本课主要是探讨农奴制改革是如何推动了 俄国的现代化历程。
2、教材特点
本课有三个模块,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 济、政治带来的变化,以及从改革的性质和局限性来探讨俄国为什么推 行了改革但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其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既是对资本主 义国家近代化的延续,又开启了同时期各国的改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而本课内容作为此单元的点睛之笔,显得更为重要。 本课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内容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的第一 第二部分加以整合,突出第三部分; (2)本课内容学习要注意联系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化的特点来了解俄国的 农奴制改革。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 自治机构。
进步性
局限性
财产限制;地 方和城市的实 权仍然掌握在 行政官僚手里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3.1861 年改革后,沙皇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地方自治机关—— 城市杜马。在每四年一次的城市杜马选举中,凡是纳税人, 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一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 () A.把旧贵族排斥在地方自治机构之外 B.为城市资产阶级进入地方自治机构开辟了道路 C.进一步扩大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 D.彻底扫荡了旧势力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方面 政治体制 司法制度
军事 教育
措施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__自__治__机__构__
废除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 和_律__师__制__度__,实行__公__开__审判 实行_普__遍__义__务__兵__役__制___,建立西方式的军事 管理体系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允许引进__西__方__书籍
2.政治变革的局限性 (1)地方:自治机构虽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封建地主、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自治机构,但实际 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按旧有司法制度审理案件,农民 受到不公正待遇。 (3)改革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要受到严惩。
④石油、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特点 (1)迅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于__美__国___和西欧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__法__国__资本依赖严重。 (3)发展非常_不__平__衡___。
清单二 政治的近代化
政治的缓慢变革与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政治的缓慢变革 (1)目的:使__沙__皇__专__制__制__度____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结论形成]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 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使 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共16张PPT)

问题: 1.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农奴的‚解放者‛,为什么会被刺? 2.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3.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有些什么影响?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课程标准: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 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 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 社会的大转变。
→有利于法制化的发展
3.结果:专制独裁 →出现民主化、法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 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四)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五)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传入俄国,要求变革 的愿望日益强烈。 →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加快
刺杀亚历山大二世
由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 下进行的,因而极不彻底,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 残余。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彻 底的解决。因此,从1861—1863年的两年之间, 就发生了两千多次农民骚动,其中有四百多起发 展成为武装起义。
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 ‘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 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 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 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思想观念——
工业化、全球化 城市化、都市化 民主化、法制化 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 义工业社会的转型。俄国的近代化启动于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一、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的近代化
(一)经济近代化
(二)政治近代化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件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件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探讨 1861 年 俄国农奴制改 革对俄国近代 化进程的影 响。 学习目标 1. 了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政治改 革的目的、内容。(重点) 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难点) 3.认识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 影响。(重点)
资本主义农业 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 ④到 19 世纪 80 年代,______________
要成分。 (2)工业
自由劳动力 ,扩大了国内市场。 ①获得了充足的____________ 扶植工业 的发展。 ②沙皇政府制定政策,__________ 机器工厂 ③19 世纪后期, 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__________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 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 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主题二 史料一
俄国近代化的局限性
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 这幅漫画形象
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①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 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政治近代化 沙皇专制制度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目的:使______________ 2.内容 方面 政治体制 措施
自治机构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__________
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 司法制度 公开 审判 律师制度 ,实行______ 和__________ 军事 教育
[课中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图反映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当时俄国社会经济呈现怎
样的发展特征? (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返回
[解析]
首先重视材料信息,其次一定要与教材所学知识相
结合,联系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回答。
[答案]
(1)反映了石油生产中使用机器,实现了近代化生产
的现象。说明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主要原因是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制严重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2)经济上:大土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民生活困 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 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2)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产量大幅度增加。 2.特点 (1)发展迅速,总体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2)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返回
(3)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 等几个主要地区。 二、为什么俄国进行了改革后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落后的政治体
返回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目的
使 沙皇专制 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1)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 自治机构 。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原来按照 等级 审判的制度,建 立 陪审 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返回
(3)军事上: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 义务兵役制 ,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西方书籍 允许引进 。
返回
(2)工业:
①条件: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 力,扩大了工业品的 国内销售市场 。
②概况:19世纪后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 机器工厂 的 过渡。 3.存在问题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和 西欧
国家 。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 不平衡 。
3.影响
(1)仍然是一个封建 君主专制 的国家。 (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 资产阶级 思想在俄国的传播。
返回
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这幅漫画形 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 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返回
上图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问 题?这一事件涉及哪些领域? [我的思考] 政治缓慢变革。
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
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
返回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 农奴制残余 。 ②表现: 资产阶级 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于封建 地主阶级;农民遭受双重压迫。
(2)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①农民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②平民知识分子形成 民粹派 ,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但没 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返回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最 终酿成了1905年革命。 [特别提醒]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
下的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度,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所以,农奴制改革一方面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但又在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近代化的发展。
返回
2.遇刺
1881年3月, 亚历山大二世 遭暗杀身亡。
3.影响 (1)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专制统治 。 (2)俄国 近代化 的进程并未终止。 (3) 革命 在所难免。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的表现和特点有哪些? 1.表现 (1)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 主要成分。
返回
返回
点此进 入
返回
点此进 入
返回
返回
返回
考查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对近代化的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在俄国社会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地
命题
立意
位。围绕“近代化”这一核心,分析农奴制改革
对俄国经济、政治、司法及军事等方面的深远影 响及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是命题立意的热点之一
返回
19世纪后期,巴库油田兴起,成为俄国最重要的石油工 业基地。上图是巴库油田的井架。 [探究]
返回
1860~1890年,俄国生铁的产量由2 050万普特增至
5 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 250万普特增至5 200万普 特„„1866年俄国工厂不到3 000个,1903年已近9 000个了。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我的思考]
说明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原因: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识记基础知识
第 七 单 元
第 3 课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基础随堂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知能综合提升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原因 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 封建经济 的解体。
2.表现
(1)农业: ①农民 生产积极性 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村社会分化加剧,19世纪80年代, 资本主义农业 逐 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