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历史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时间顺序,按文化,按地区和按主题排列。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假想。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高二历史教案范文篇1一、教学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二、知识梳理:政治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 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农民没法承当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坚定外交采取“锁国政策” 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显现,从根本上坚定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原因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2、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进程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答应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议关税影响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重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坚定了幕府统治基础3、更加暴露幕府腐朽、衰弱,使之成为众矢之4、社会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

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不满政治上无权;西南诸藩大名不满现状;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态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进一步坚定幕府统治基础5、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增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气力四、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江户时期天皇掌国政B、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C、幕府统治时期对外闭关锁国D、在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转变中,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起了很大作用2.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答案提示:①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同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024年高二历史优秀教案7篇

2024年高二历史优秀教案7篇

2024 年高二历史优秀教案7 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优秀教案(7 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二历史优秀教案篇 1一、内容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特点?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见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气、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相识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史论共享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扬自己的变法主见,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找寻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扬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供应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高二历史教案【篇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宋明理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学和心学的内涵,体会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春秋战国---西汉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第四节课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铺垫,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2.能力目标:(1)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两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了深入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本课思辨性较强,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述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应让学生看出对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继承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五、教学方法1.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七篇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七篇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七篇高二历史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开发的表现。

【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朗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学生回答:东晋诗人陶渊明。

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

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东晋的士族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刘宋政权。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教师总结:这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高二历史教案【6篇】

高二历史教案【6篇】

高二历史教案【6篇】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教育法规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德育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2、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用简单有效的记忆方法记忆知识点,减轻学生负担;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点,纵横贯通,形成小题目和规律性认识;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高考试题的练习;重视引导学生重新解读教材,认真分析巩固记忆教材内容,将基础知识落实到教材中;体现了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重视人文相关知识点的挖掘和引导。

3、教学任务: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变回眸》和《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历史知识和基本能力。

4、重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

通过深入学习,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人才观念和评价观念,提高我们的知识和专业素质。

5、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

要加强科技小组的日常管理,认真对待每次科技小组会议,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加强彼此间的分工与合作。

三、具体措施:1、以启发诱导教学为主,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转变历史学习观念,学习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了解学生情况,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索新课程实验合作模式,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新型民主合作师生关系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与快乐合作、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5篇

关于高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5篇

关于高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关于高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__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

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__(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2005年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

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2、讲授新课_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 _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_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_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

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教案题目: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2. 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其带来的影响;3. 能够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2.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其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谈谈对明清时期的印象,了解学生对该时期的认知。

2. 讲授(25分钟)(1)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 讲解明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落;- 讲解清朝开国初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

(2)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讲解明清政权交替的原因和过程;- 讲解明清社会制度的变革,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等;- 讲解明清经济状况的变革,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崛起等。

(3)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影响- 讲解社会变革对各个阶层的影响,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商人阶级等;- 讲解社会变革对明清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深入讨论。

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该社会变革在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4. 展示和总结(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学者进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研究进展;2. 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六、课堂作业1. 选择一个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2. 查阅资料,撰写一篇1000字的研究报告,探讨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但是,在讲授内容时可能会遇到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需要更好地控制讲解的节奏。

高二备课历史教案模板5篇

高二备课历史教案模板5篇

高二备课历史教案模板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备课历史教案模板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备课历史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腊在神话、历史、戏剧、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罗马在历史、建筑、雕塑、语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过对希腊、罗马艺术的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认识到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

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希腊罗马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3、通过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和历史著作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不仅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

通过介绍古代雕刻和建筑,使学生知道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领略古罗--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学者亚里士多德,罗马史学,拉丁语。

2、难点:要分门别类条理清楚。

教法设计:启发诱导法、导读法、讲授法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欣赏视频资料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习兴趣)在借鉴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古希腊人通过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罗马人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把它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板书)1、古希腊神话由什么组成?(课前可安排积极分子搜集一些资料,上课提问时由他们回答)展示图片识记荷马(展示图片)2、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启发)谁能讲讲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话故事?学生根据课外见闻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视野)3、古罗马人在史诗方面有哪些成就呢?展示维吉尔的有关资料(过渡)古希腊人在戏剧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公开课教案开课人:张淑兰时间:20XX年12月13日地点:高二(5)班课题: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设计思想1、新教材观: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所以本课采用“角色扮演”、“课堂民主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文明史观:本课是西方政治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文明进程,认识政治制度的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体会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教材分析1、[会考大纲](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本专题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从英国资产阶级和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难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侧重于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些重大事件,关于英、美等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本课的知识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并给学生创造熟悉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方法与过程]学习本课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美等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为切入点,去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

实现在知识的迁移中对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制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西方的民主政治:既要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同时又要抓住事物的主流,认识到资产阶级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

五、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通过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学习,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难点:本课涉及到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以及政治体制、民主政治等大量相对抽象的政治术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去逐步理解。

六、课型:复习课七、教具:小黑板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师:20XX年,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伊丽莎白女王为胡锦涛主席举行了欢迎宴会。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我们首先来看英国的政治制度,谈谈你对英国王室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师: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查一查,哪些事件导致了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限制王权的法案▪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复习要点】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史料解析:《权利法案》的内容(教材105页)师:《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利?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生:立法权;税收权;司法权;军权等。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枢密院内阁提出问题:(1)、从什么时候开始同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了惯例?(2)、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是谁?角色扮演:师:作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有三个重要机构:议会、内阁和国王,他们的首领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

请同学们推荐三位同学分别担当此任,给5分钟的准备。

1、2组同学选出议长、3、4、组同学选出首相、5、6组同学选出英王。

同时1---6各大组的同学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的后援团。

教师问:议长——介绍议会的人员构成,议会的权限是什么?首相——介绍你是如何当选的?你有那些权利?国王——你是怎样当上国王的?你有那些权利?(5分钟之后请三位同学上台阐述)议长: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选产生,政府必须对我们议会负责,否则,我们会利用我们能掌握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让首相日子难过。

首相:我之所以当选成为首相,是因为我领导的政党在议会下院竞选中成为多数党。

我当前的首要工作是提出内阁成员名单,选送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新内阁组成后,主要对议会负责,国王:我之所以成为国王,是因为我父亲是国王,他逝世后我继承了王位。

我的权力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

首相入选,内阁组成要我批准,但这只是走过场,非批准不可,我必须游离于党派之外,无权利废除任何法律。

尽管我的权力不大,但地位很高,在对外交往中我代表英国,我是英国国家的象征,是维系英国联邦的纽带。

3、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等。

学以致用:1、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你认为:A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

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B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C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过渡:自由女神像二、美国1787年宪法(为年轻的美国治病,开药方)病症:*、经济:对外贸易被动*、财政: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安全:处于内忧外患中对症下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这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已经达成共识。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独立性。

(2)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权归总统,最高立法权归国会,最高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3)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作为民主共和制下的美国也有三个重要机构:总统、国会、最高法院,那么它们分别有哪些权力呢?又是哪个机构的权力最大?★总统权力(外交权、人事任免权、执法权、否决权、军事权(不含宣战权,行使紧急状态权)、特赦权)今年7月,八国峰会举办前夕,美国总统布什抵达德国进行访问经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W.布什任命,罗伯茨宣誓就职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珍珠港事件,罗斯福总统签署对日作战20XX年春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是哪个机构有权对其宣战的?★国会权力(立法权、宣战权、征税权、铸造货币、弹劾总统权)★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中的大法官任职是终身制的。

最高法院行使最高审判权,有权解释包括联邦宪法在内的所有法律条款,它认为某些法律或条约有违反宪法的精神,可以宣布其无效。

那么三个机构又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呢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提问:美国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谁的权力最大呢?学生在稍微“争吵”之后一致认同:没有谁的权力最大;一样大;没有哪一个机构或人可以大权独揽,说一不二。

23、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2)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3)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分权制衡)的原则。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通过,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归纳小结】:君主立宪制:英国、德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民主共和制:美国、法国【作业布置】:完成会考纲要专题七同步练习【板书设计】: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等。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二、美国1787年宪法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三、民主政治的扩展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德意志帝国宪法》十、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