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全国卷1(河北、河南、山西、安徽).doc
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全集32套

2005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全集(3)(10套)目录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山东卷) (1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山东卷) (2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重庆卷) (3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文史类)(重庆卷) (46)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浙江卷) (5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史类)(浙江卷) (6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北京卷) (7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文史类)(北京卷) (86)200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9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 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A+B)=P(A)+P(B) 24R S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球的体积公式 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334R V π=球次的概率k n kk n n P P C k P --=)1()(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111-++-=iiz 在复平面内,z 所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2.极限)(lim 0x f x x →存在是函数)(x f 在点0x x =处连续的( )A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3.设袋中有80个红球,20个白球,若从袋中任取10个球,则其中恰有6个红球的概率为( )A .10100610480C C C ⋅ B .10100410680C C C ⋅ C .10100620480C C C ⋅ D .10100420680C C C ⋅ 4.已知m 、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 题:①若βαβα//,,则⊥⊥m m ; ②若βααβγα//,,则⊥⊥;③若βαβα//,//,,则n m n m ⊂⊂; ④若m 、n 是异面直线,βααββα//,//,,//,则n n m m ⊂⊂其中真命题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 5.函数1ln(2++=x x y 的反函数是( )A .2x x e e y -+=B .2x x e e y -+-=C .2x x e e y --= D .2xx e e y ---=6.若011log 22<++aa a,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1(+∞B .),1(+∞C .)1,21(D .)21,0(7.在R 上定义运算).1(:y x y x -=⊗⊗若不等式1)()(<+⊗-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成立, 则( )A .11<<-aB .20<<aC .2321<<-a D .2123<<-a 8.若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的比值为m ,则m 的范 围是( )A .(1,2)B .(2,+∞)C .[3,+∞)D .(3,+∞)9.若直线02=+-c y x 按向量)1,1(-=平移后与圆522=+y x 相切,则c 的值为( )A .8或-2B .6或-4C .4或-6D .2或-810.已知)(x f y =是定义在R 上的单调函数,实数21x x ≠,,1,121λλλ++=-≠x x aλλβ++=112x x ,若|)()(||)()(|21βαf f x f x f -<-,则( )A .0<λB .0=λC .10<<λD .1≥λ11.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3.若它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x y 42=的准线重合,则该双曲线与抛物线x y 42=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A .23+6B .21C .21218+D .2112.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nxx )2(2121--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1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C 、D 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A 、B 、M 是顶点,那么点M 到截面ABCD 的距离是 .15.用1、2、3、4、5、6、7、8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八位数,要求1和2相邻,3与4相邻, 5与6相邻,而7与8不.相邻,这样的八位数共有 个.(用数字作答) 16.ω是正实数,设)](cos[)(|{θωθω+==x x f S 是奇函数},若对每个实数a ,)1,(+⋂a a S ω的元素不超过2个,且有a 使)1,(+⋂a a S ω含2个元素,则ω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三棱锥P —ABC 中,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ABC ,△PEF 都是正三角形,PF ⊥AB.(Ⅰ)证明PC ⊥平面PAB ;(Ⅱ)求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Ⅲ)若点P 、A 、B 、C 在一个表面积为12π的球面上,求△ABC 的边长.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径为1的圆O 中,作一关于圆心对称、邻边互相垂直的十字形,其中.0>>x y(Ⅰ)将十字形的面积表示为θ的函数;(Ⅱ)θ为何值时,十字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13)(-≠++=x x x x f 设数列n a {}满足)(,111n n a f a a ==+,数列n b {}满足).(|,3|*21N n b b b S a b n n n n ∈+++=-=(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n nn b ;(Ⅱ)证明.332<n S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种产品都是经过第一和第二工序加工而成,两道工序的加工结果相互独立,每道工序的加工结果均有A 、B 两个等级.对每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加工结果都为A 级时,产品为一等品,其余均为二等品.(Ⅰ)已知甲、乙两种产品每一道工序的加工结 果为A 级的概率如表一所示,分别求生产 出的甲、乙产品为一等品的概率P 甲、P 乙; (Ⅱ)已知一件产品的利润如表二所示,用ξ、 η分别表示一件甲、乙产品的利润,在 (I )的条件下,求ξ、η的分布列及E ξ、E η;(Ⅲ)已知生产一件产品需用的工人数和资金额 如表三所示.该工厂有工人40名,可用资. 金60万元.设x 、y 分别表示生产甲、乙产 品的数量,在(II )的条件下,x 、y 为何 值时,ηξyE xE z +=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答时须给出图示)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c ,0)、F 2(c ,0),Q 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2||1a Q F =点P 是线段F 1Q 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 在线段F 2Q 上,并且满足.0||,022≠=⋅TF TF PT(Ⅰ)设x 为点P 的横坐标,证明x aca F +=||1; (Ⅱ)求点T 的轨迹C 的方程;(Ⅲ)试问:在点T 的轨迹C 上,是否存在点M , 使△F 1MF 2的面积S=.2b 若存在,求∠F 1MF 2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本小题满分12分)函数)(x f y =在区间(0,+∞)内可导,导函数)(x f '是减函数,且.0)(>'x f 设m kx y x +=+∞∈),,0(0是曲线)(x f y =在点()(,00x f x )得的切线方程,并设函数.)(m kx x g +=(Ⅰ)用0x 、)(0x f 、)(0x f '表示m ; (Ⅱ)证明:当)()(,),0(0x f x g x ≥+∞∈时;(Ⅲ)若关于x 的不等式),0[231322+∞≥+≥+在x b ax x 上恒成立,其中a 、b 为实数,求b 的取值范围及a 与b 所满足的关系.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说明: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005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全国卷1(河北、河南、山西、安徽)

一.选择题(1)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A )Φ=⋃⋂)(321S S S C I(B ))(221S C S C S I I ⋂⊆ (C )Φ=⋂⋂)321S C S C S C I I I(D ))(221S C S C S I I ⋃⊆ (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 (A )π28(B )π8(C )π24(D )π4(3)函数93)(23-++=x ax x x f ,已知)(x f 在3-=x 时取得极值,则a =() (A )2(B )3(C )4(D )5(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BCF ADE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 )32(B )33 (C )34(D )23(5)已知双曲线)0( 1222>=-a y ax 的一条准线为2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3(B )23 (C )26 (D )332 (6)当20π<<x 时,函数xx x x f 2sin sin 82cos 1)(2++=的最小值为( )(A )2(B )32(C )4(D )34(7))21( 22≤≤-=x x x y 反函数是()(A ))11( 112≤≤--+=x x y(B ))10( 112≤≤-+=x x yC )11( 112≤≤---=x x y(D ))10( 112≤≤--=x x y(8)设10<<a ,函数)22(log )(2--=x x a a a x f ,则使0)(<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0,(-∞(B )),0(+∞(C ))3log ,(a-∞ (D )),3(log +∞a(9)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131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A )2(B )23(C )223 (D )2(10)在ABC ∆中,已知C BA sin 2tan=+,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1cot tan =⋅B A②2sin sin 0≤+<B A③1cos sin22=+B A④C B A 222sin cos cos=+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11)点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C OC OB OB OA ⋅=⋅=⋅,则点O 是ABC ∆的()(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高的交点(12)设直线l 过点)0,2(-,且与圆122=+y x 相切,则l 的斜率是()(A )1±(B )21±(C )33±(D )3±(13)若正整数m 满足m m 102105121<<-,则m = 。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全国卷I文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I )第Ⅰ卷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 k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1)设直线l 过点)0,2(-,且与圆122=+y x 相切,则l 的斜率是 (A )1±(B )21±(C )33±(D )3±(2)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S S S =⋃⋃321,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A )C I S 1∩(S 2∪S 3)=Φ (B )S 1⊆(C I S 2∩C I S 3) (C )C I S 1∩C I S 2∩C I S 3=Φ (D )S 1⊆(C I S 2∪C I S 3)(3)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A )π28(B )π8(C )π24(D )π4(4)函数93)(23-++=x ax x x f ,已知)(x f 在3-=x 时取得极值,则a = (A )2 (B )3 (C )4 (D )5(5)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BCF ADE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 )32(B )33 (C )34(D )23(6)已知双曲线)0( 1222>=-a y a x 的一条准线为2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3(B )23(C )26(D )332(7)当20π<<x 时,函数x x x x f 2sin sin 82cos 1)(2++=的最小值为(A )2(B )32(C )4(D )34(8))21( 22≤≤-=x x x y 反函数是 (A ))11( 112≤≤--+=x x y(B ))10( 112≤≤-+=x x y(C ))11( 112≤≤---=x x y(D ))10( 112≤≤--=x x y (9)设10<<a ,函数)22(log )(2--=x x a a a x f ,则使0)(<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0,(-∞(B )),0(+∞ (C ))3log ,(a -∞ (D )),3(log +∞a(10)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131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A )2(B )23(C )223(D )2(11)在ABC ∆中,已知C BA sin 2tan=+,给出以下四个论断:其中正确的是①1cot tan =⋅B A②2sin sin 0≤+<B A③1cos sin 22=+B A④C B A 222sin cos cos =+(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12)点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则点O 是ABC ∆的(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高的交点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005-2010高考试题-数学文全国卷1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k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1)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A )Φ=⋃⋂)(321S S S C I (B )123I I S C S C S ⊆⋂() (C )Φ=⋂⋂)321S C S C S C I I I(D )123I I S C S C S ⊆⋃()(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A )π28(B )π8(C )π24(D )π4(3)函数93)(23-++=x ax x x f ,已知)(x f 在3-=x 时取得极值,则a =(A )2 (B )3 (C )4 (D )5(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BCF ADE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 )32 (B )33(C )34(D )23(5)已知双曲线)0( 1222>=-a yax 的一条准线为2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23 (B )23 (C )26 (D )332(6)当20π<<x 时,函数xxx x f 2sin sin82cos 1)(2++=的最小值为(A )2(B )32 (C )4 (D )34(7))21( 22≤≤-=x x x y 反函数是(A ))11( 112≤≤--+=x x y(B ))10( 112≤≤-+=x x y (C ))11( 112≤≤---=x x y(D ))10( 112≤≤--=x x y(8)设10<<a ,函数)22(log )(2--=xx a a a x f ,则使0)(<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0,(-∞ (B )),0(+∞ (C ))3log,(a-∞ (D )),3(log+∞a(9)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131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A )2 (B )23 (C )223 (D )2(10)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tan=+,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1cot tan =⋅B A ②2sin sin 0≤+<B A③1cossin22=+B A④C B A 222sin coscos=+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11)点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C OC OB OB OA ⋅=⋅=⋅,则点O 是ABC ∆的(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高的交点(12)设直线l 过点)0,2(-,且与圆122=+y x 相切,则l 的斜率是(A )1± (B )21± (C )33±(D )3±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数学2005年高考文科试题及解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学试题(文科)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sin 26y x π⎛⎫=+ ⎪⎝⎭的最小正周期是( )(A)2π(B) π (C) 2π (D) 4π 解:T=22π=π,选(B)2.设全集{}{}{}1,2,3,4,5,6,7,1,2,3,4,5,3,4,5,6,7U P Q ===,则()UP C Q =( )(A) {}1,2 (B) {}3,4,5 (C) {}1,2,6,7 (D){}1,2,3,4,5 解:U C Q ={1,2,},故()UPC Q ={1,2},选(A)3.点()1,1-到直线10x y -+=的距离是( )(A)12 (B)32解:点()1,1-到直线10x y -+=的距离2=,选(D) 4.设()1f x x x =--,则12f f⎡⎤⎛⎫ ⎪⎢⎥⎝⎭⎣⎦=( ) (A) 12- (B)0 (C)12(D) 1解:1()2f =11|1|||22--=0, 12f f ⎡⎤⎛⎫ ⎪⎢⎥⎝⎭⎣⎦=f(0)=1,选(D)5.在()()5611x x ---的展开式中,含3x 的项的系数是( ) (A)5- (B) 5 (C) 10- (D) 10解:()51x -中x 3的系数为10,()61x --中x 3的系数为-20,∴()()5611x x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为-10,选(C)6.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10的卡片的盒子中,在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是( ) (A)0.53 (B) 0.5 (C) 0.47 (D) 0.37 解: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是1356181153100100++++==0.53,选(A)7.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m α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 ;②若l ⊥m ,则α⊥β.那么(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②都是真命题 (D) ①②都是假命题解:命题②有反例,如图中平面α∩平面β=直线n,l ,m αβ⊂⊂ 且l ∥n,m ⊥n,则m ⊥l,显然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 故②是假命题;命题①显然也是假命题, 因此本题选(D)8.已知向量()()5,3,2,a x b x =-=,且a b ⊥,则由x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 (A){}2,3 (B){}1,6- (C) {}2 (D) {}6解:由a b ⊥得a b ⋅=0,即(x-5)·2+3×x=0解得x=2,选(C) 9.函数21y ax =+的图象与直线y x =相切,则a =( )(A)18(B)14 (C)12 (D)1解:由题意,得210ax x -+=有两个等实根,得a=14,选(B) 10.设集合(){},|,,1A x y x y x y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A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边界的阴影部分)是( )解:由题意可知0010.111x y x y x y x y x y x yx y y x>⎧⎪>⎪⎪-->⎨+>--⎪⎪--+>⎪--+>⎩得102102112x y x y ⎧<<⎪⎪⎪<<⎨⎪⎪<+<⎪⎩由此可知A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边界的阴影部分)是(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05年高考试题——数学文(安徽卷)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I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第Ⅱ卷3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公式P(A+B)=P(A)+P(B) 24R S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球的体积公式 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334R V π=球次的概率k n k kn n P P C k P --=)1()(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1.设I 为全集,S 1、S 2、S 3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 1∪S 2∪S 3=I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 . I S I ∩(S 2∪S 3)= B .S 1⊆( I S 2∩ I S 3)C . I S I ∩ I S 2 ∩ I S 3=D .S 1⊆( I S 2∪ I S 3)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 ( )A .8π2B .8πC .4π2D .4π3.函数,93)(23-++=x ax x x f 已知3)(-=x x f 在时取得极值,则a =( )A .2B .3C .4D .5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32 B .33C .34 D .23 5.已知双曲线)0(1222>=-a y ax 的一条准线为2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3B .23 C .26 D .332 6.当20π<<x 时,函数x xx x f 2sin sin 82cos 1)(2++=的最小值为( )A .2B .23C .4D .43 7.)21(22≤≤-=x x x y 的反函数是( )A .)11(112≤≤--+=x x y B .)10(112≤≤-+=x x yC .)11(112≤≤---=x x yD .)10(112≤≤--=x x y8.设x x f a a x f a x x a 的则使函数0)(),22(log )(,102<--=<<的取值范围是 ( )A .)0,(-∞B .),0(+∞C .)3log ,(a -∞D .),3(log +∞a9.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1||3,1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面积为 ( )A .2B .23 C .223 D .2 10.在△ABC 中,已知C BA sin 2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tanA ·cotB=1②0<sinA+sinB ≤2③sin 2A+cos 2B=1④cosA 2+cos 2B=sin 2C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1.点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C OC OB OB OA ⋅=⋅=⋅,则点O是△ABC 的(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高的交点12.设直线l 过点(-2,0),且与圆x 2+y 2=1相切,则l 的斜率是 ( )A .±1B .±21C .±33 D .±3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005年高考全国卷1(文科数学)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Ⅰ)(适用: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海南)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2等于 A.i B.i -C.iD.i -2.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123S S S I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A.123I C S S S =∅() B.122I I S C S C S ⊆() C.123(I I I C S C S C S =∅) D.122I I S C S C S ⊆() 3.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 A.π28 B.π8 C.π24 D.π44.函数93)(23-++=x ax x x f ,已知)(x f 在3-=x 时取得极值,则a =A.2B.3C.4D.55.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2EF =,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32 B.33 C.34 D.236.已知双曲线2221x y a -=(0a >)的一条准线为2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3 B.23 C.26 D.332 7.当20π<<x 时,函数x x x x f 2sin sin 82cos 1)(2++=的最小值为 A.2 B.32 C.4 D.34AB CD E F8.y =12x ≤≤)反函数是A.1y =11x -≤≤)B.1y =(01x ≤≤)C.1y =(11x -≤≤)D.1y =(01x ≤≤)9.设10<<a ,函数)22(log )(2--=x x a a a x f ,则使()0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A.)0,(-∞B.),0(+∞C.)3log ,(a -∞D.),3(log +∞a10.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131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A.2 B.23 C.223 D.2 11.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1cot tan =⋅B A ②2sin sin 0≤+<B A③1cos sin 22=+B A ④C B A 222sin cos cos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2.点O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B OB OC OC OA ⋅=⋅=⋅,则点O 是ABC ∆的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高的交点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若正整数m 满足m m 102105121<<-,则m = .(lg 20.3010)≈ 14.81()x x-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用数字作答) 15.6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选出3名代表,要求至少包含1名女生,则不同的选法有 种.16.在正方形1111ABCD A B C D -中,过对角线1BD 的一个平面交1AA 于E ,交1CC 于F ,则①四边形1BFD E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1BFD E 有可能是正方形③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④四边形1BFD E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1BB D以上结论正确的为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大题满分12分)设函数)(),0( )2sin()(x f y x x f =<<-+=ϕπϕ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8π=x . (Ⅰ)求ϕ;(Ⅱ)求函数)(x f y =的单调增区间;(Ⅲ)画出函数)(x f y =在区间[0,]π上的图像.18.(本大题满分12分)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90DAB ∠=,PA ⊥底面ABCD ,且112PA AD AB ===,M 是PB 的中点。
2005年高考全国卷(河北(共6页)

2005年高考(ɡāo kǎo)·全国卷Ⅰ(河北(hé běi)、河南、安徽、山西)理科数学(shùxué)试卷(shìjuàn)2005年普通高考全国(quán ɡuó)数学卷(一)考区(河北理科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球是表面积公式如果事件A、相互独立,那么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1)设为全集,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且,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A)(B)(C)(D)(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则球的表面积为()(A)(B)(C)(D)(3)已知直线过点,当直线l与圆有两个交点时,其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A)(B)(C)(D)(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均为正三角形(zhènɡ sān jiǎo xínɡ),EF∥AB,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tǐjī)为()(A)(B)(C)(D)(5)已知双曲线的一条(yī tiáo)准线与抛物线的准线重合(chóngh é),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 (B )23 (C )(D )(6)当时,函数(h ánsh ù)的最小值为( ) (A )2(B )(C )4(D )(7)设,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下列之一则的值为 (A )(B )(C )(D )(8)设,函数(h ánsh ù),则使的的取值范围(f ànw éi)是()(A )(B ) (C ) (D )(9)在坐标(zu òbi āo)平面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p íngmi àn)区域的面积为()(A ) (B )23 (C )(D )2 (10)在中,已知,给出以下(y ǐxi à)四个论断: ① 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1)过三棱柱任意两个顶点的直线共15条,其中异面直线有() (A )18对(B )24对(C )30对(D )36对(12)复数=( ) (A )(B )(C )(D )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钢笔(g āngb ǐ)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普通高考全国数学卷(一)考区(河北文科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
)()()(B P A P B A P +=+ 24R S π=
如果事件A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R V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k n k
k n n P P C k P --=)1()(
一.选择题
(1)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 )Φ=⋃⋂)(321S S S C I
(B ))(221S C S C S I I ⋂⊆ (C )Φ=⋂⋂)321S C S C S C I I I
(D ))
(221S C S C S I I ⋃⊆ (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面积为π,则球的表面积为(
)
(A )π28
(B )π8
(C )π24
(D )π4
(3)函数93)(2
3-++=x ax x x f ,已知)(x f 在3-=x 时取得极值,则a =( )
(A )2 (B )3 (C )4 (D )5
(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BCF ADE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
32 (B )33 (C )
3
4
(D )
2
3 (5)已知双曲线)0( 12
22>=-a y a
x 的一条准线为2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2
3
(B )
2
3 (C )
2
6 (D )
3
3
2 (6)当20π
<<x 时,函数x
x
x x f 2sin sin 82cos 1)(2++=的最小值为( )
(A )2
(B )32
(C )4
(D )34
(7))21( 22≤≤-=
x x x y 反函数是( )
(A ))11( 112≤≤--+=x x y (B ))10( 112≤≤-+=x x y
(C ))11( 112≤≤---=x x y
(D ))10( 112≤≤--=x x y
(8)设10<<a ,函数)22(log )(2--=x x a a a x f ,则使0)(<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
(C ))3log ,(a -∞
(D )),3(log +∞a
(9)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
⎨
⎧+-≤-≥131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A )2
(B )
2
3
(C )
2
2
3 (D )2
(10)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
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1cot tan =⋅B A
②2sin sin 0≤
+<B A
③1cos sin 2
2
=+B A
④C B A 2
2
2
sin cos cos =+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1)点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则点O 是ABC ∆的( )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条高的交点
(12)设直线l 过点)0,2(-,且与圆122=+y x 相切,则l 的斜率是(
)
(A )1±
(B )2
1±
(C )3
3±
(D )3±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0小题,共90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正整数m 满足m m 10210
5121
<<-,则m = 。
)3010.02(lg ≈
(14)8
)1(x
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用数字作答)
(15)从6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选出3名代表,要求至少包含1名女生,则不同的选法有
种。
(16)在正方形''''D C B A ABCD -中,过对角线'BD 的一个平面交'AA 于E ,交'
CC 于F ,
① 四边形E BFD '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 四边形E BFD '有可能是正方形
③ 四边形E BFD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 ④ 四边形E BFD '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D BB '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 。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大题满分12分) 设函数)(),0( )2sin()(x f y x x f =<<-+=ϕπ
ϕ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8
π
=x 。
(Ⅰ)求ϕ;
(Ⅱ)求函数)(x f y =的单调增区间;
(Ⅲ)画出函数)(x f y =在区间],0[π上的图像。
(18)(本大题满分12分)
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 底面ABCD ,且PA=AD=DC=
2
1
AB=1,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与PB 所成的角;
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19)(本大题满分12分) 已知二次函数)(x f 的二次项系数为a ,且不等式x x f 2)(->的解集为
)3,1(。
(Ⅰ)若方程06)(=+a x f 有两个相等的根,求)(x f 的解析式; (Ⅱ)若)(x f 的最大值为正数,求a 的取值范围。
(20)(本大题满分12分)
9
粒种子分种在甲、乙、丙3个坑内,每坑3粒,每粒种子发芽的概率为5.0,若一个坑内至少有1粒种子发芽,则这个坑不需要补种;若一个坑内的种子都没发芽,则这个坑需要补种。
(Ⅰ)求甲坑不需要补种的概率;
(Ⅱ)求3个坑中恰有1个坑不需要补种的概率; (Ⅲ)求有坑需要补种的概率。
(精确到01.0)
(22)(本大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与)1,3(-=共线。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 R ∈+=μλμλ,证明2
2
μλ+为定值。
(21)(本大题满分12分)
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2
11=a ,前n 项和为n S ,且0)12(2102010
3010=++-S S S 。
(Ⅰ)求{}n a 的通项; (Ⅱ)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