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4篇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4【设计理念】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抓住两条线进行切入,一条是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各自情感。
让学生在词语归类中明确文中各个角色的态度,并亲自演读,体会心情,并由此归结出疑问,为什么各自所持态度会有如此反差,进而引出第二条主线,抓住两个关键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②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学生的自独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无知,好心却办了蠢事。
【设计目标】1、情感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设计过程】一、出示词语归类题目探出欲出又止突然啄焦急紧张冷淡极不情愿鱼贯而出结伴而出侦察踌躇不前若无其事争先恐后拉到幼龟──(探出欲出又止侦察踌躇不前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我们──(焦急紧张)向导──(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嘲鸫──(突然啄拉到)1、读课文3~5自然段,请找一找上述词语并归类:⑴学生交流汇报,找出相应句子完成上述归类。
⑵生自由挑选句子(可以是“幼龟”“我们”“向导”“嘲鸫”的相关句子)朗读,自读自悟,体会以上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生返回表演朗读上述分类词语,(可男女读,分组读,个别比赛读)师指导评价(幼龟:表演理解起先小绿龟的机警、谨慎,后来感受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的心情。
我们:当幼龟遭到袭击时紧张担心的心情。
向导:冷淡,与我们形成强烈的对比。
嘲鸫:看到美食,急切捕猎的心情)2,再次朗读3~5自然段,提出疑问:⑴为什么向导的态度那么冷淡、极不情愿,并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与我们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①自读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龟出巢侦察,嘲鸫捕食是自然之道,向导的冷淡若无其事也是出于自然之道,幼龟得到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是因为得到了错误的信心,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②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我们干了怎样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①读文交流,同桌互说。
②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础,生基本能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于对小幼龟的同情,我们却违背的自然之道……)3、再次朗读3~5段,体会各种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5、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
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收到危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着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界法则的故事。
板书课题:14、自然界之道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新词1、要求:请大家自由读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读准字音。
2、提示:读正确的同学将课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读一读。
3、激发兴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词语:提示:边读边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做到读流利。
带着生字新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5、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6、引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
1、自由记忆字形。
2、谁来把你最好的记字方法展示给大家?3、激发兴趣:让我们为他们找找朋友吧!4、引导: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四、讲一讲身边违反自然界规律的故事同孩子们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朗读课文,通顺流利。
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语,看谁写得漂亮、组得多!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文本分析: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
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自然之道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自然之道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自然之道》课文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
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
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9 自然之道 课件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 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知道幼龟是出来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 知道这是它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知道 这是它们生存的一种方式。
有个猎人上山打猎,见到一对老鹰正在追啄一只幼鹰, 迫使幼鹰展翅飞翔,幼鹰被啄得遍体鳞伤,嗷嗷惊叫。猎 人见了,愤怒不已:哪有母亲这样对待子女的?操起猎枪 打死了这对老鹰,把幼鹰带回家养好伤,然后放幼鹰回到 大自然中去,可是,这只幼鹰却因不能飞翔扑食而活活饿 死。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 鱼贯而出。 鱼贯而出 (2)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 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 地结伴而出。 结伴而出 (3)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 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 无遮无拦 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 结队而出 饱餐 一顿了。 一顿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 鱼贯而出。 (2)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 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 地结伴而出。 (3)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 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 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 一顿了。
(4)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 鲣鸟的口中之食。 (5)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 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如 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 相反的结果!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小练笔:写写我们身边存在哪
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4)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 数十只 鲣鸟的口中之食。 (5)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 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响彻云霄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自然之道。
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紧抓“道”字,做了如下设计。
一、导入,引出“道”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学文,领悟“道”1、预习质疑: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筛选问题: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公开课PPT精品课件】

新教课学讲目解
标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 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重点词语的读 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 注意:“侦、嘲、蠢、彻”的声母都是翘舌音, “吁(xū)”不要读成“yū”。
新教课学讲目解
标
3、开火车反复朗读多音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幼( yòu) 滩( tān) 侦(zhēn ) 嘲(cháo) 啄(zhuó) 企( qǐ ) 愚( yú ) 蠢(chǔn ) 返( fǎn ) 吁( xū ) 拦( lán ) 鸥( ōu ) 帽( mào ) 彻( chè )
自然之道
人教版 四年级下
导教入学新目课
标
同学们,许多到澳大利亚旅游的外国人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 象——在澳洲人的文化里,最为邪恶的动物不是大灰狼,更不是狮 子、老虎,而是在外人看来活泼可爱的野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 澳大利亚人如此痛恨野兔,甚至"谈兔色变"呢……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 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在澳大利亚兔子没有天敌,由于 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影响了南澳地区的牧羊业。
点拨:我心里想: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 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 回巢穴中的。
新教课学讲目解
标
4、巢中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后,为什么会引来 许多食肉鸟?
点拨:因为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 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新教课学讲目解
标
5、“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些话 表现出我们怎样的心情?
标
1、我和同伴们回去的时候,是如何走 的?为什么这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9自然之道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9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自然之道》教案(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二、统读全文,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老师就找几名同学分自然节读课文。
指名读文后(选一个C类的学生汇报作者一行人的目的)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对我们的表现,向导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节,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深入研读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重点了解C类学生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思考: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向导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2、汇报交流:⑴学习三—四自然节:①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联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看见探头小龟有危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教学课件

•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 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04
课堂活动与拓展阅读
课堂活动设计及其目的
01
课堂活动设计
•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和表达能力
• 讨论海龟与其他动物和谐共处的场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设计保护自然的主题海报,提高学生的
• 故事结局温馨,传递出自然之道的信息
主题思想及其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
•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 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主题思想:尊重自然、和谐共生
• 通过海龟与其他动物共同保护孩子的场景,揭示出自然界的和谐之道
• 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关爱生命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之道
• 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
自然界的兴趣
读兴趣
• 设计有关保护自然的阅读活动,培养
•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良好的
学生的环保意识
阅读习惯
•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
表达能力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方法与标准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标准
•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
•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经过
•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解自然之道的重要性
• 通过讲述这个生动的故事,揭示
• 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出自然界的和谐之道
教学目标与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积累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自然之道
• 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自然之道教材分析: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及同伴和一个生物学家的向导到加拉巴哥岛旅游,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导致许多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对此,“我们”很后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本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想象体验法:发挥想象,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1、引入:孩子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人类都按照自己的生活规律和生存法则和谐共存着,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去探索一下那里的大自然。
一起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
2.自由读课文,运用我们刚刚找到的人物和动物,并根据课件中箭头提示的方向,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次思考,及运用文章出现的人物和动物,又要运用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课件中出示)再来和大家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引出情境,体会文意(配乐)漫步在沙滩上,感受着海风的温润舒爽,聆听着海浪的优美旋律,欢天喜地的和巨龟合影,可是海底的绿龟却是孤独的,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爬回大海的同时免受食肉鸟的啄食,同时,楚楚可怜的幼龟也终日期盼着自己早点回到梦寐以求的大海。
可是,几声鸟鸣划破了此时的安静与静谧,眼前的一幕让我们惊呆了。
(一)学习课文3—5自然段1.师:谁来读读这一幕。
(可就在幼龟踌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他拉到沙滩上去。
)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和向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指名说我们态度是:紧张、焦急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师:嘲鸫啊,连狗和人都敢啄,此时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谁再读读?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担心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师:我们这么的着急,向导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若无其事、极不情愿出示句子: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啊?师:这下就理解准确了,那大家来读读这句话,想想向导为什么这么说?他就这么冷漠无情,他是冷血动物吗?3.再出示句子:他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向海边走去。
你从极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但是看到同伴们着急,心里过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小海龟放进了大海。
)师:是啊,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我们体会着一起读一读。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二)学习课文6-8段。
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1.、教师出示静谧沙滩的图画,读6-8自然段,想象这个沙滩上还应该有什么?(食肉鸟、许多幼龟)2.从哪些词中看出是许多幼龟呢?把表示数量多的词语画出来。
3.师问生:如果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龟,你来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爬出来?(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
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这说明了向导抱走了小海龟是给了后面的小海龟一个错误的信息。
就是这个错误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龟提前出了巢穴,接着又导致了什么后果呢?4.、师:(课件出示课本插图的图片)是啊,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多么惨烈的一幕啊。
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结合课件上的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看,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
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
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
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
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下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说一说。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一只幼龟经过奋力地爬行,终于到达了海边,它激动地想:“我终于可以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了。
”突然——……(血迹斑斑,无处逃蹿,伤痕累累......)师: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样凄惨的场景,感到了震惊,急忙学着向导的做法在海滩上营救着小海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对小幼龟的弥补也是谨小慎微的。
所以——5、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老师:食肉鸟们因为吃了无数的小幼龟而高兴地叫着,但是活下来的小海龟这时候会怎样想?它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侦察兵,你在大海里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是不是应该为我们救了你而感到高兴呢?学生回答。
师总结: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出示句子: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齐读。
B.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师:是啊,如果不是我们的好心,如果不是我们的挽救,如果不是我们的逼迫,如果不是我们......可是有如果吗?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
如果说我们是无知之愚,那向导就是有知之愚,他更懊悔,更痛心自己的做法。
再齐读。
四、总结提升,练笔想象。
1.师:是啊,同学们,幼龟入海有原本他们自己的办法,可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的残体,如果你当时被抱回大海的幼龟,想对游客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配乐)2.交流。
师:是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啊,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大家刚才提到了,我们应该遵循规律(板书:遵循),了解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才不会好心办了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诉我们的。
五、作业布置师:同学们,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奥秘。
我们可以多读读课文,多看看课外书,从书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然啊,我们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去体验。
老师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大自然的奥秘》,大家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板书:遵循自然之道违背自然界的规律好心办坏事教学反思:《自然之道》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好心办坏事。
这是一个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因为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识。
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
“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以成人化的辩证思维来诠释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还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事与愿违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
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
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
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抓住词句进行感悟是体会人物情感的主要方式,而这种情感通过加工转换成朗读予以升华。
在本课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朗读训练点:1、感受我和同伴们的紧张和向导的若无其事。
我和同伴焦急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的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的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