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排水工程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318-20001 总则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2.1 排水范围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

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2.2.2水排放系数,其数据应按厂、矿区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废水利用、排放方式确定。

1 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之和占城市供水总量的比例确定。

2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市规划的居住水平、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与城市排水设施规划普及率,结合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确定。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318-20001 总则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2.1 排水范围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

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2.2.2水排放系数,其数据应按厂、矿区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废水利用、排放方式确定。

1 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之和占城市供水总量的比例确定。

2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市规划的居住水平、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与城市排水设施规划普及率,结合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确定。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1 总则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2.1 排水范围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

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2.2.2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和废水受纳体条件,结合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城市原有排水设施情况,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

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2.2.3 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

城市建设中的排水规划问题

城市建设中的排水规划问题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排水规划问题排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要素。

一、城市排水现状盐池县城市排水系统始建于70年代,2000年旧城改造时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我县的排水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已建成76.3公里的排水管网,污水管网密度达到了5.74公里/平方公里。

极大的改善了城区生活环境,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2010年巷道排水工程的建设,增设巷道排水管道13.8公里,污水收集率极大提高,排水管网服务半径增加。

原有污水管道管径偏小,在暴雨时无法及时排出雨水,造成环境的污染和居民出行的困难。

2、部分排水管道已经老化堵塞,造成排水管网正常运行的困难。

3、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建成区的规模逐步扩大,尤其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使得目前的排水管网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城市排水系统规划鉴于目前这种现状,在新版总体规划中对排水进行了系统规划和调整,初步建议建设成为“一城三区”的排水系统。

即工业区、老城区和新区排水系统。

并组织编制盐池县排水专项规划,用以指导我县的排水建设。

在排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中主要需考虑以下问题:(一)合理预测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合理预测城市的发展规模,是进行排水工程规划的首要条件。

既要合理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避免造成不切实际的盲目夸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避免排水工程的重复建设。

我县的排水现状就是由于城市人口和规模预测不足,不能合理的规划排水系统,从而导致现在排污管网管径偏小,势必要进行重新规划建设,造成重复投资。

(二)排水体制的选择问题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城镇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

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镇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总投资和初期投资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我们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面的考虑,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

城市的发展规划对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来确定相应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内容和重点。

也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用水用量、用水习惯等情况,以及城市的雨水排放情况,这些都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地质条件、水资源情况、气候特点等都会对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产生影响,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确保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在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中,需要注重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手段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可以通过建设节水型设施、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只有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在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变化,提前做好规划和预留空间,确保给水排水工程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确保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_排水管网设计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_排水管网设计

发达国家城市排水系统简介
• 日本
– 日本的排水体系基本是采用分流制。 – 日本的排水管道密度一般在20~30 km/km2,高的地区可达50 km/km2 。 – 从1965年起日本就开始有计划地处理和利用雨水,截止1993 年,使用雨水作为杂用水的设施日本共有28处,使用水量为 500万吨/天。1992年日本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 ”,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 渗设施。
国内大城市排水系统简介
• 广州市排水系统
– 目前正在同时推进四个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 的能力在2005年达到162万吨/天。 – 广州市排水体制的混乱和脆弱既有城市发展历史的原因,又 有污水处理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长期严重滞后的原因。 – 污水系统的直接排放和通过合流制及雨污混接方式的污水排 放是造成城市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 污水厂及管道系统规划建设不配套。一方面,污水主干管建 设滞后于支管建设;另一方面,主干管建设滞后于污水处理 厂的建设。 – 合流制中心管道淤积情况严重,在清掏不及时的情况下,遇 暴雨则出现“水增阶”。
国内大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
• • • • • • • 历史欠账多,弱点明显 涉及地域大,问题复杂 雨污合流多,污染较大 水系破坏重,排涝困难 发展不均衡,混接较多 综合利用少,有待加强 经济实力强,发展较快
发达国家城市排水系统简介
• 美国
– 1980年美国污水处理率达到70%。 – 美国主要大城市的排水体制均为分流制,在已建的合流拱沟 中都搞了污水和雨水的完整的截流设施。 – 美国发现污水、雨水分开排放后,雨水管道的初期雨水和在 道路上造成迳流的小雨水也严重污染水体,认为不仅在合流 制管道中要截流初期雨水进行处理,而完全分流制的雨水管 的污浊雨水也应当截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31
规划期限
与城市规划期限一致 设市城市:20年 建制镇:15~20年
重视近期建设规划 为详细规划和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应具有一定超前性,注意排水系统的逐步形成
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具有弹性,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排水口与污水受纳体的确定尤其不能影响远景发展
32
规划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七字技术要点
城市污水工程规模和污水处理厂规模应根据平均日污水量确定。
39
城市污水量
城市污水量主要用于确定城市污水总规模 城市污水量估算方法
城市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注意最高日换算成平均日
城市综合用水量包括市政、工业设施及其他用水量和管网漏失少量
40
城市污水量
48
污水排放系数
不同性质用地污水量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不同性质用地污水量可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不同 性质用地用水量乘以相应的分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污水量 :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 工业用同地工业废水量 : 工业废水排放系数 其他用地污废水量 : 根据用水性质、水量和产生污废水的数量及其出路分别确定。
41
污水排放系数
定义: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的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平均日)的比值
分类: 按城市污水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和城市 工业废水排放系数
42
污水排放系数
计算 根据城市供水量、排水量的多年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取值 缺乏数据资料时可根据城市居住、公共设施、分类工业用地布局从“城市分类污水排放 系数”表中选取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估算方法 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案随着经济的高速开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已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变到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方面,对城市根底设施的建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由为大家的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案,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展排水系统布局;原那么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的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立规模和用地。

排水工程规划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和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重要性排水工程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立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

因此,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是当地的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排水工程设计的原那么排水工程设计要在分析城市排水管线系统现状的根底上,结合城市排水规划的相关技术指标,计算城市排水管线的容量并提出详细要求;落实上一层排水工程规划在规划区的城市排水设施数量、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布置排水管线走向并计算管径或断面。

(二)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城市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径流和其他弃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

城市排水工程设计主要指建立在市政道路上,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城市雨水、污水的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涵盖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过程规划和修建规划中,其作用是要指导下一层次的排水专业规划或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工程规划的根本任务是:分析区域现有排水系统情况;确定排水体制和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水量预测方法和指标;进展排水量预测;进展排水系统布局;确定排水处理设施种类、数量、位置和用地;布置排水管道及进展相关计算等。

(一)城市排水规划不以城市的可持续性开展为依据,缺乏前瞻性城市排水管网修建完成后,短的要效劳十几二十年,长那么到达三四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中的排水工程规划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居住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居者有其屋”的福利分房时代思想,而是更多的关注了公建配套、生态环境各方面。

在此背景下,要求我们规划人员在城市规划中做好各项工程规划,尤其是排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
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排水工程节水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自然、历史、性格、风貌,因此不同地区的城市建筑、给排水工程规划、设施规划等都有其各自的差异性。

在城市规划中,做好排水工程规划,不仅影响到整个小区环境体系的构建,还会直接影响城市居住区的生活质量。

1 城市排水规划的总体原则1.1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城市排水规划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进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城市给水工程、供电工程、燃气工程、供热工程、环境卫生等专业工程规划衔接。

1.2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点,城市排水要考虑排水坡度,因此要分析城市排水的现状和城市的地形特点,在管线选择方面要尽量采取重力流输水,并尽可能与道路坡向相结合,以减少管道埋深。

1.3 利于发展原则
城市排水属于市政工程规划的范畴,城市规划的执行,要以市政先行为原则,因此在进行排水工程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城市中长期发展的要求,做到远近期结合。

2不同地区排水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干旱地区与多雨地区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应用
2000年以来,我国就已经发生了多次地区干旱事件。

波及范围比较大的如2000年春,夏,北方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

2001年我国为1999年和2000 年连续大旱之后的有一个特大旱灾年,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的春夏连旱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

其次还有2004年东北干旱,2006年川渝干旱,2008年11月,北方大旱。

每次旱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方局部地区,如西北东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北部、江汉北部及广东东南部、西藏中部和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在此情况下,许多城市景观水系也出现干涸的情况,居住区内设计的景观水系很多更是形同虚设。

除了天气原因,北方地区内部水系较南方较少,所以
结合北方城市水资源情况和气候情况,北方地区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在进行排水工程设计时候,要进行节约设计原则,在排水的同时考虑水资源利用。

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多,地下水丰富。

排水规划中不能仅仅起到疏导的作用,而是应该着眼于将丰富的雨水资源进行储备。

因此同样要注意排水与水资源的应用。

2.2山区与平原地区城市――排水与防洪防涝
山区城市地形复杂,并且常常伴有暴雨、泥石流等恶劣自然现象,在进行排水的同时有必要进行防洪预警。

平原地区一马平川,规划社区自然容易构思多样结构,但是从1975年河南驻马店洪灾到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都是发生在平原地区,也就是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变宽,一旦突遇洪水,会将上游的洪峰冲到下游,因此山区与平原城市要注意的是排水与防洪防涝。

2.3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
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到地区,主要是在于经济上的比较所以要注意的是排水系统的经济性与适用性。

发到地区,排水体制优良精密,排水管网可靠耐用,欠发达地区则应该稍微考虑一下城市发展对排水管网的经济承受能力。

2.4滨水与非滨水地区城市――水系的保护与建设
滨水地区城市我国南方有很多。

最著名的杭州西湖、武汉东湖等。

内部湖泊,除了可以丰富城市的风景之外,还
可以减缓城市的排水压力。

但是在利用的时候,保护环境不容忽视,现在很多内部湖泊城市,由于不断的围垦和垃圾堆放,已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以后的重点应放在水资源的保护上面。

而在一些非滨水城市,许多地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在中心区开挖很大一片池塘或者在小区内部设置水系景观。

如图1、2郑州郑东新区、东区小区水系等。

这样做的目的很好的解决了城市人的亲水问题,也可以缓解城市的排水问题。

但是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水系的建设细节问题,如排水解决措施、雨污水处理方案等,处理不好,反而会恶化城市环境。

图1郑州东区水系图2小区水景
3 城市规划中如何做好排水工程规划
3.1做好城市雨污水处理方案
3.1.1计算城市雨污水量
根据城市排水规划的资料,参照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趋势,计算城市污水排水量,并根据多年气象资料计算地区雨水量,推测城市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3.1.2 提出排水体制
根据城市雨污水量,结合城市实际情况,提出采取的排水体制,解决好雨污水的排除方案,是采取合流制还是采取
分流制。

采取雨水、污水分别排除的同时考虑一下雨水、污水以及污水处理厂的位置。

3.2排水同时节约水资源
有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400 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1]。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节约用水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城市排水规划中节约用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中水技术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下水而言的。

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再生污水回用的研究与应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主要集中于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开采严重过量的西南部和中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等[2]。

进入90年代以后中水技术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开始使用,尤其是在北方缺水城市排水工程中。

城市可以结合地形特点,在一定面积内将城市污水中的无毒无害部分经过简单处理以后,再次进入城市家庭、公共建筑用于冲洗马桶、市政、园林用水等。

对于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
筑中水回用系统,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筑内部或临近外部,如有些公共建筑的中水处理设备可以设于地下室中。

该排水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清洗车、绿化等。

中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

3.2.2雨水资源利用
国外排水规划中雨水利用情况十分普遍,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城市排水规划中一直是作为重要内容来加以研究规划的。

国外很多街道在进行规划时,不像国内一样做了很多的硬质铺装,而是在路面两侧辟出低洼的湿地,城市排水顺着道路横坡就进入道路两边的湿地,湿地可以栽植绿化植物,很好的利用雨水资源进行浇灌。

这种设计方法在我国南方很多城市中也开始使用。

城市雨水利用在解决用水短缺、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防洪减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