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要求:.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时一、引入新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
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
(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
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
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
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四、练习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时一、指导看第四页图.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教师点拨: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多彩的儿童生活教材简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
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简析: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备课人:赵村小学王振国备课组长:马晓娟1、大海的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
发展想象力。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
把课文读熟。
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
(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
(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四、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大海的那些特点。
五、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bō wén() qín shī( ) yǎng tóu( ) shuì jiào( )fān gǔn( ) bēn téng( ) làng huā( ) yú qún( )2.比一比,再组词。
文朝凡竟纹潮帆镜六、课后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1.复习会认字。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2.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小组汇报、感悟:(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组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需精读,第四篇略读。
四篇课文像四幅美丽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不同地域儿童各具特色、五彩斑斓的生活:有少数民族小朋友的校园学习生活,有俄罗斯小兄弟的草地嬉戏,有儿童在野外登山时获得的人生感悟,有乡村孩童采摘槐米的乐趣等。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活泼,生动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使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逐步过渡并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单元总体目标:1、学生要认识13个生字,会写36个字,能正确书写45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对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体会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4、积累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5、通过发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引导他们多个角度认识和思考生活,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单元重难点: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
3、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
4、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5、联系生活,能描述和写出自己的课余生活。
单元教学建议:1、通过图片、生词卡、分析字词特点等方法进行生字词的教学。
2、对文中难以理解的句段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3、发动学生搜集课文教学中涉及到的材料,安排他们在课前介绍或在课后活动中进行展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和图片等。
课时分配:(共11课时)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2、金色的草地2课时3、爬天都峰2课时4、槐乡的孩子1课时语文园地一4课时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小学生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把握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注重借助图画、视频和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阅读,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学会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尽量让学生乐学、乐说,还要适当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指名读生字。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课后小资料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生字。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3、注意这两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4、自己再把这几个长句读一读,指名读,纠正。
四、感情朗读。
1、指名读第一节。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琅琅的书声,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小节。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精品文档)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课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mào zi( ) sh
ān p ō( ) xi àd àn( ) hu
1、按课文内容填空
( 1)那云,就是( ( 2)她(
)的波流:那鸟,就是( )明月,她(
)的鱼群。 )星星。
2、填空
炎热的(
)
凉爽的 (
)
美丽的(
)
金黄色的(
)
四、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字,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语气上有什么不同?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2.感悟二: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 1)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 2)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3.感悟三: ( 1)对比朗读,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四、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教材简说】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编排本篇课文的意图是,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要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导入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教案北京版(1)word版本

《小儿垂钓》教课方案教材解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 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小孩情味的七绝~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初学垂钓时的情形。
孩子仔细专注、天真绚丽的神情呼之欲出。
诗句平常易懂~活龙活现地勾勒出了一个天真绚丽的小孩儿形象~令人感觉传神、平和~是一篇情形交融、形神兼顾的描述小孩的佳作。
教课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 认识”纶”、”莓”, 理解”蓬头、稚子、钓鱼、侧坐、遥挥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领会垂钓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尝乡村生活~感觉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味。
教课要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境界~领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存储童年情素~丰富古诗累积。
教课难点 :品尝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挥手”等词语联合诗句睁开想象~领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境界产生共鸣。
教课准备 :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增补资料教课过程 :一。
揭题生趣1.垂钓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垂钓就更风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 师板书 , 。
请大家取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仔细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许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
”钓”的右侧是一点。
2. 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很好懂。
同学们能经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3.看来同学们不但是垂钓的能手~还是猜谜的能手。
二。
初读觅趣。
1.下边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频频读~向来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112. 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 读书要的就是这类状态: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很顺口地读。
3.读得不错 : 比方~”稚子”的”稚”是翘舌~”钓鱼”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特别正确 : 谁再来读读看~不仅顺口地读~并且字正腔圆、有声有色地读:4. 有滋味 : 不用我说~大家必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备课全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2.全册安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课文3~4篇,习作1篇,练习1个。
3.全册安排课文24篇,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4.本册共有生字36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232个。
(不要求写的字,我也会每个字指导书写,但是在要求上,我会因材施教,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写会只认不写的字,因为很多字在写作时要用到。
)5.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
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要求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3.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
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背诵课文和成语。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目标要求: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重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钢笔、毛笔教法学法设计看图自主感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其中总是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
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
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
3.提问:怎样才能写好钢笔字呢?(1)观察第一页插图。
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2)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
(3)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
二、了解钢笔的用法1.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2.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3.学会给钢笔吸水。
三、指导书写1.指导看图片,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2.了解行款要求3.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四、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1.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导入。
2.怎样握笔写毛笔字?二、欣赏毛笔书法作品,讲故事激发兴趣1.看图欣赏。
2.欣赏同学的书法作品。
3.讲讲师生收集的书法家的故事。
三、认识文房四宝,了解毛笔的使用方法1.指导看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出示实物认识2.结合看图了解怎样使用毛笔教师示范怎样倒墨汁,怎样蘸墨汁,怎样握笔,写完字后怎样冲洗笔头,收放毛笔等。
学生模仿。
四、学生练习用毛笔写一写五、总结(一)、小结毛笔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毛笔。
2.新笔软化。
3.写前注意点。
4.学习写字姿势。
5.提醒写后注意点。
(二)、师:这两天,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
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
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认真写钢笔字一寸一拳一尺肯专心有恒心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安排了诗歌、记叙文。
有3课是写学生的生活,有1课写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
说明生活中有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引导学生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歌词。
充分抒发了“我们”愉快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会查“无字词典”》写聪聪跟着爸爸到青岛旅游。
在旅游过程中,聪聪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词语的重要性,学会了查“无字词典”。
古诗两首《山行》写秋天山中的美丽景色。
“我”——诗人站在山下,向上看——石径顺着山势伸向远方,高高的山顶上有人家。
山坡上的枫叶,经秋霜一打,比二月的花还要红了。
“我”看得出了神。
《枫桥夜泊》写秋天夜晚枫桥周围的景色。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写“我”看着“形态各异”的树叶,想了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个人都做“生活大树”上“一片美的树叶”。
课文分三段。
教学目标要求: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4.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5.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课时安排:1、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2、学会查“无字词典” 2课时3、古诗两首 2课时4、做一片美的叶子 2课时习作1 2课时练习1 3课时共13课时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难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法学法设计: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4.举一反三,当堂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媒体播放歌曲)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4.教学生字:桨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自主读文,体验快乐1.请大家打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完成哪三个任务呢?(1)自己把课文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用笔做好记号;(2)和学习伙伴一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3)和学习伙伴一起读一遍课文。
3.那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完成它们吧!(多媒体播放此曲,生自主合作读文,完成三个任务)。
4.巩固识字:(媒体出示生字词)5.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
首先以词组形式出示复习生字掌握情况:双桨波浪轻轻飘荡(读了这一组词语,你想到什么?诗歌中谁在划船?)白塔环绕绿树红墙然后,激趣导读:读了这两组词语,你最想干什么?2.下面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
接着教师伴随音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1)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2)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轻轻的、重重的?做做动作加深体悟。
课件出示“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3)这两行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4)“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感受白塔高大雄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5)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4.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四、作业: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板书:塔墙洒悄环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消”记“悄”“西”记“洒”“不”记“环”“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让孩子自由读2节体会。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1)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2)“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3)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