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课文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
然而,在1949年,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一声宣告,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终于确定了新中国的政体、国旗、国歌等重要事项。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看到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
这些象征着新中国的标志,让人们倍感自豪和振奋。
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话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刻,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挺起胸膛,扬眉吐气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也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将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一篇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背景和意义的课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意义,以及在新时代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

层次结构
全诗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 及前提条件。 第二部分:交代本次政协会议的产生、特点及 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第三部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鼓励人们继 续前进! 第四部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团结国际友人, 在经济、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 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 物”,存在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 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人存 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 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作为一种自为存在, 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 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这 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 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梁 漱溟的“人禽之辨,前者形为心役,后者心为形役而已”的议题, 同样也暗含着对人的两重性存在的肯定。
示例:①北京故宫的富丽堂皇/苏州园林的精雕细琢/ 张家界、九寨沟的如画风景/鄱阳湖、洞庭湖的浩渺 烟波;②东海渔船的点点白帆/西山晚霞中的片片红 叶/九寨沟瀑布的宏伟奇丽/广西漓江的清澈见底;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0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结束了长达多
年的内战。
新中国的成立
0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03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土地
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文化创新
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 优秀成果,同时也不断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文化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如电影、电视、网络等,这些新的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为 我们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主张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国际组织和机制的作用,提高全
球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促进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03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中国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
1 2
增强国际影响力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增强在国际 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 出贡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 •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政治意义 •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经济意义 •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文化意义 •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未来展望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0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观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史纪录片。
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4.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明水平,“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思考4】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
简介
4.冷静客观的时局观。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文字,更改文字坚的颜定色“或者枪大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方针。未来的新中国,必
小属性。 须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保卫业已取得的政权,保卫
的是“人民”二字。“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
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
续努力”。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
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思考4】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
简介
3.长远的大局观、发展观。
毛泽东不仅将辣椒作为一种美食,而且尽力发掘其药用潜能。 长征时期缺医少药,毛便差人到处收购辣椒并将其分发给干部 战士,嘱咐他们寒冷时嚼几个辣椒驱寒,受伤时煮一点辣椒水 清洗伤口。连排班长的特权,只是能多分得几个辣椒。红军长 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肯定认为应该给他的辣椒记上一笔功 劳。
50年代末,有一个毛泽东让猫吃辣椒的故事在上海广泛流传。 传说毛给刘少奇和周恩来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 刘的办法是硬塞,周的办法是先让猫饿三天,然后将辣椒裹在 肉里面骗猫吃下。毛对此二者都不以为然,他开出的办法是将 辣椒涂在猫的屁股上,猫会自己去舔,而且会为能舔干净而兴 奋不已。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堂笔记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基础知识一、常考易错成语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穿凿附会:把无关的事硬联系在一起,做牵强的解释。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多用于比喻。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大快朵颐:指吃到某种食物而感到非常痛快。
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
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风清月朗:微风清新,月光明朗。
①形容夜景美丽宜人。
②比喻品性高尚清白。
高山仰止:指对崇高品德的景仰。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貌美。
轻车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
倾盖如故:新结识的朋友,一经交谈就像老朋友一样投合。
曲突徙薪:突:烟囱。
徙:移开。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思维方法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注意思路与层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思路是阅读的“纲”,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是基于此,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全国卷、新高考卷等还专门就这一考点设置了试题,题型为选择题或简答题。
那么,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梳理总体思路阅读文章时,可从宏观入手,梳理总体思路,把握论证的顺序。
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一般体现为以下几种行文思路(结构模式):1.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即文章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2.总分总式。
先总述概念或观点,再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再对全文内容作总结。
这种行文思路,观点鲜明,思路严谨,使观点得到强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25张

的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 2.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充沛。 课文作为一篇讲话稿,语言通俗易懂且准确,如,“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等;文中还有很多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使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 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 英勇奋斗所战胜”“永垂不朽”等。
了不可磨灭 的印象。
2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
人民的不屈不挠 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3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
明确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思考问题,初读课文把以下内容概括或者勾划出来.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
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
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小结
会议召开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
1.明确字音召开(zhào) 勉强(qiǎng)妥协(tuǒ xié)复辟(bì) 警惕(tì) 侮辱(wǔ rǔ) 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例句 1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
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2)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
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35张

读课文第5自然段
本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职能、议程:
性质:代表全国人民 职能: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议程:制定、选举、决定。
读课文第6自然段
这段点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 含义是什么?
它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 世界东方。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 “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 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 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3.篇幅要简短,语言应概括。开幕词重在提示、指导和原则 性向与会者交代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其作用在于画龙点睛。 所以,涉及具体问题不宜展开,更不能引经据典作长篇大论, 语言要力求精炼概括,篇幅应写得尽量简短。
句段赏析
1、“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 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 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 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 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 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学习提示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 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 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阅读本文,要注意结合中国近代 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 历程,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毛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高二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原文

高二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原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原文如下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千百万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勇敢自信,毫不畏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追求梦想,奋斗不止。
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悲痛和屈辱,
但中国人民从未低头,
他们从容面对挑战,
并且始终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
时代的洪流中,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用奋斗和智慧创造了中国的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mp;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材通过开国大典与西藏和平解放两个子目来体现本主体。
开国大典一目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一目介绍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过程及其重要性。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
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
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
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的开国大典,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也向世界宣告旧中国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难点是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是极大地影响了世界。
但是从开国大典这一历史史实的本身很难得出这一认识。
其国内影响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变化发展,从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中得出。
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有限,对史实的了解不全,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不了解,是认识形成的最大困难。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学生更难理解,因为学生对同一历史时期世界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世界各地人民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情况所知不多。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2、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认识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4、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要始终围绕激发学生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自豪的情感教学目标来进行 1.纵向联系法。
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影像辅助法。
可以向学生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制品,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3.分析法。
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4.讲述法。
5.讲解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向北平方向前进了。
那么,毛泽东等说的考试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考试”成绩如何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开国大典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内容看一下,了解新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下,新政协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学生回答]是针对旧政协来说的。
[教师引导]旧政协指的是哪一次政协?其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指的是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其内容是商讨抗战后和平建国问题。
尽管也通过了一些决议,但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协决议被撕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讲解]我们来看一下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的,借此可以把前边学过的知识再回忆一次。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
”接着,他阐述了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
周恩来指出:“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了大革命运动,经过了四个革命阶段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八年抗战和最近三年来的人民解放战争,才形成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组织,可以说这是一百多年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牺牲奋斗的果实,也可以说是三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获得胜利的集中表现。
假如没有一百多年来革命运动的历史积累,尤其是三十多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便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济济一堂的政治协商会议。
所以,这个会议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的一次总结……肯定地说,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所主张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
它绝对不同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xxx派破坏了。
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看书的内容复述一遍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学生复述]略[教师讲述]1949年9月21日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45个单位和特邀代表。
人民政协代表的广泛性,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会议宣布,人民政协暂时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大会全体代表推选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89人组成主席团负责主持会议。
大会第一天,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毛泽东振奋人心的发言,令代表们激动不已,掌声经久不息。
会议历时10天,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决定定北京为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
尤其是《共同纲领》的制定,意义重大。
它是一部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大宪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
9月30日晚,毛泽东主持会议闭幕仪式。
大会在宣言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
这个政府将遵照《共同纲领》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人民民主专政。
它将指挥人民解放军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消灭残余敌军,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
它将保卫人民的利益,镇压一切xxx分子的阴谋活动。
它将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完成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使命后胜利闭幕。
[教师引导]到此,我们可以把新政协的内容总结一下了。
[板书](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把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讲一下。
[学生讲述]略[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略[学生回答]1、它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
2、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能起到居安思危的作用。
[教师讲解]《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征集选定国旗和国徽图稿的工作,进展顺利。
唯有国歌,虽征集到数以千计的稿件,却没有一首尽如人意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在即,大家都为国歌无定稿而着急。
毛泽东同志关心着整个征选工作的进展。
他亲自召集了二十多位有名望的同志一起商议,希望大家出出主意。
就在这次会上,有位中年人提出了一项震惊四座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
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是谁呢?他就是享誉中外的画家徐悲鸿,他的夫人廖静文对此有过这样一段回忆:他去参加讨论国歌的会议以前,曾对廖静文说:“我准备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
”廖静文说:“歌词里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不大好吧!”“这有什么不好?”徐悲鸿微笑着说,“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它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样,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
”于是,在毛主席召集的座谈会上,徐悲鸿提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的建议。
徐悲鸿还认为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徐悲鸿的建议,得到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他认为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
但也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
周恩来同志当即指出,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
这一席话,使大家对这首歌的深远意义理解得更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