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25张

幕
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但写作 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重点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
词
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
构
;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富于鼓舞力量。
成
结尾,提出会议任务、要求和希望。 3.结束语。
开幕词的结束语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
法上常以呼告领起一段,如“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10-15分钟)
沉心整体阅读文章,读下去,读进去,边读比写出 段意或者自己归纳的层意。
合作及展示:
在概括段意和归纳层意的基础上,你能理出本篇 开幕词的演讲思路吗?
厘清结构 逻辑严谨,结构严密
2.(3-4段)回顾历史——交代会议召开的基础,论证革命胜利历史必然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文体知识回顾与建构
开幕词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
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 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 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作业布置: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新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 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 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 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 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粥,牛肉饼和小米 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 又意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20张PPT)

永垂不朽:意思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 灭。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1)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2)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 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把握重点
• 抓住文章关键性的词句,结合相关史实,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含义。
品读语言
见导学案
作业
1.课时作业第9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 演讲稿。 2.预习第2课。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在我心中》。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在心,奉献于行。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用实际行动来映照家国情怀。 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到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无不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 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 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如青年爱国学生为抗日救亡,投笔从戎,义无反顾; 新四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奋勇抗敌,不畏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开展科学研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如卢良恕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和健康饮食问题殚精竭虑,耕耘一生; 中国航天人为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奋力拼搏,不断创新....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还是在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永远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3)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4)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 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2这次会议的议程是什么?
第五段内容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1)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2)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 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把握重点
• 抓住文章关键性的词句,结合相关史实,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含义。
品读语言
见导学案
作业
1.课时作业第9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 演讲稿。 2.预习第2课。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在我心中》。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在心,奉献于行。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用实际行动来映照家国情怀。 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到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无不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 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 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如青年爱国学生为抗日救亡,投笔从戎,义无反顾; 新四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奋勇抗敌,不畏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开展科学研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如卢良恕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和健康饮食问题殚精竭虑,耕耘一生; 中国航天人为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奋力拼搏,不断创新....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还是在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永远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3)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4)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 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2这次会议的议程是什么?
第五段内容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3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把握本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2.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 创作风格; 3.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新 课 导入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 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 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 上副标题。
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 “同志们”、 “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 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 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 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 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 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 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著作有《矛 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人们尊称他为 “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 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其实,这中间也曾有过屈辱的时刻
屈辱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方列强 强迫中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仅战争赔款就从中国 掠走白银13亿两以上,还霸占了中国国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解读
伟大复兴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一段
内容
解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朝着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目标挺进。在这一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内 涵丰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 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人文主题目标:了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光辉历程;把握“革 命文化”及“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
课前准备
01 语 文 课 本
03
导学案
02
双色笔
04
默写本
准备好的同学大声朗读单元提示、课文、学习提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朴实就会显得浮夸。文采和质朴两者兼备,这样以后是 君子。 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就会称许你是仁人。 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 以讽刺时政。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 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 之人去匡正自己。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22张

品析情感 体会”站“的豪情
关注词语与句式,感受豪情。
【环节二】老师对讲话稿的一些句子做了删改,改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但原 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原句: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 原句:“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
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 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
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 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
1.军事侵略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6.1931年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牺牲人数3500万人
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1. 三灶岛惨案1938年1月17日-1938年10月1日
2.慰安妇事件。3.南京大屠杀。
4.重庆大轰炸。5.日本731细菌部队。
6.“三光”政策。 7.济南惨案。 8.旅顺大屠杀。
撼 动
活动:请从文中找出你觉 得最有感染力的语句并与同桌 交流,同时在书旁作批注。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
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愤恨、坚毅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
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骄傲、自豪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
9.平顶山惨案。
10.镇江惨案。
2.政治控制
帝国主义列强经过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与扶植、收买代理人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 如:袁世凯(列强)蒋介石(英、美)、汪精卫(日本)
3.经济掠夺
帝国主义列强经过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 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帝 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 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 的贫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精品课件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 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 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 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正文一般包 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识记字音
作业时间:20分钟
素材这样运用 照亮夜空的不是一颗星星,而是繁星;装扮大地的不是一朵鲜花, 而是遍地缤纷;汇聚海洋的不是一滴水珠,而是无数细流。因此,一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它融入集体中,才能焕发无限生机。屠 呦呦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 神,在经历190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将其应用于抗 疟疾治疗。中国女排在“铁榔头”郎平的带领下,团结一心,用坚忍、 拼搏、顽强的精神勇闯难关,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 都会被我们战胜。
4.积累成语
[语境呈现]
①虽然她和那老人只见过一面,可却在她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
Hale Waihona Puke 印象。②前途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③李、杜之于唐代诗歌,各有其永垂不朽的历史地位。
[释义]
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
①不可磨灭: 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制定 为法律,依法办事。 ②他们正在___制_订____一个新的发展计划,内容是高新技术方面的。
(2)度过·渡过 [辨词]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美好的春 天”“度过青年时代”;“渡过”,一般用于空间方面,往往是指从 此岸到彼岸,如:“渡过大渡河。” [选词]
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识记字音
作业时间:20分钟
素材这样运用 照亮夜空的不是一颗星星,而是繁星;装扮大地的不是一朵鲜花, 而是遍地缤纷;汇聚海洋的不是一滴水珠,而是无数细流。因此,一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它融入集体中,才能焕发无限生机。屠 呦呦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 神,在经历190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将其应用于抗 疟疾治疗。中国女排在“铁榔头”郎平的带领下,团结一心,用坚忍、 拼搏、顽强的精神勇闯难关,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 都会被我们战胜。
4.积累成语
[语境呈现]
①虽然她和那老人只见过一面,可却在她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
Hale Waihona Puke 印象。②前途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③李、杜之于唐代诗歌,各有其永垂不朽的历史地位。
[释义]
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
①不可磨灭: 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制定 为法律,依法办事。 ②他们正在___制_订____一个新的发展计划,内容是高新技术方面的。
(2)度过·渡过 [辨词]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美好的春 天”“度过青年时代”;“渡过”,一般用于空间方面,往往是指从 此岸到彼岸,如:“渡过大渡河。” [选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T课件

国际背景: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 国需要抓住机遇,融入国际社会
国内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人民生活水平 逐步提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为 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动力
改革开放的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提出 改革开放政策
社会进步
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 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 要成果,如高铁、5G通信、人工智能等。
文化繁荣: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优秀传 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社会和谐:中国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 乐业,社会秩序稳定。
国际地位提升
01
历史意义
D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C
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B
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 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经济建设
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 地制度,实行土地公有
制
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制定第一个 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演讲人
目录
01. 新中国成立 03. 改革开放
02.
新中国的建设与发 展
04.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1 新中国成立
成立过程
01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02
毛泽东在天安 门广场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03
国旗、国歌、 国徽等国家象 征正式启用
04
成立大会结束 后,举行了盛 大的阅兵仪式 和群众游行
国内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人民生活水平 逐步提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为 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动力
改革开放的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提出 改革开放政策
社会进步
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 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 要成果,如高铁、5G通信、人工智能等。
文化繁荣: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优秀传 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社会和谐:中国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 乐业,社会秩序稳定。
国际地位提升
01
历史意义
D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C
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B
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 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经济建设
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 地制度,实行土地公有
制
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制定第一个 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演讲人
目录
01. 新中国成立 03. 改革开放
02.
新中国的建设与发 展
04.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1 新中国成立
成立过程
01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02
毛泽东在天安 门广场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03
国旗、国歌、 国徽等国家象 征正式启用
04
成立大会结束 后,举行了盛 大的阅兵仪式 和群众游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有哪些历史内涵?请结合史
实理解。
点拨:①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
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
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
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
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政权。从此,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理清行文思路 3.通读全文,讨论并梳理:作者讲了哪些内容?
点拨:①参会人员及会议召开的背景;②会议的目的和议程;③ 会议召开的意义;④当前面临的任务。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②富起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 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改 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 高。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从百姓温饱不足,到进 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物资短缺,到全球货物贸易量第一;从 与世隔绝到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发展成就震惊了世界, 用事实证明了我们所走道路的正确。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历史过 程,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过程,也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引领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中国人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起来了》
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
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
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
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 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 和1个铁道纵队共84万人,主力分别在锦州、营口、 沈阳地区休整,积极准备入关作战。
• 傅作义于11月中、下旬先后撤退了承德、保定、山海 关、秦皇岛等地守军,除归绥(今呼和浩特)、大同 外,将其12个军42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50余万人, 部署在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500公 里的铁路沿线。
乘胜追击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
↙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平津战役
)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辽沈战役 •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 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 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 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 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内容:
(1)《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 (3)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4)人民英雄纪念碑
辽沈战役中解,放解军塔放攻山军克阻进锦击攻州战锦略解州性放决战战 争, 中是 具中 有国 决人 定民 意
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 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 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 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 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 万人。
• 国民党于此地部队仅有55万人,卫立煌正规军 仅48万人。
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
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
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
• 第一阶段:新保安, 张家口战役
• 第二阶段:天津战役
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 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 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 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
• 第三阶段:北平和平 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
让你最难忘的情景有哪些? 开国大典上,人们为什么那样如 痴如醉地欢呼呢? 如果你就是开国大典中的一位群 众,那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会 怎么做呢?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国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 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 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 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最大 的一次战役 。
•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 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 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
• 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 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 十万人。
朱德
刘少奇
张 澜
宋庆龄
李 济 深
中国共产党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全国各族人民
设计者--曾联松
你能说 说国徽的象 征意义吗?
1950年9月20日国徽诞生
曲作者:田汉 词作者:聂耳
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万岁!
• 敌我损失比为4.06:1 。
• 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 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 67%。
•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 真正是人民的胜利。
平津战役
•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
• 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 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 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 行开国大典的日子,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个 国庆节。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仪式上,国歌 高奏,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毛泽东主 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 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一个独立 自主的国家。
•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 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 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 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 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淮海战役
•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 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 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 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 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 个战略性进攻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