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合集下载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常表示为 y = f(x),其中 x 和
y 是变量,f 是函数关系。

函数有多种类型,其中一次函数是最简单的一种,表示为 y = ax + b,其中 a 和 b 是常数,a ≠ 0。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来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一类方程,形如 ax + b = 0,其中 a 和 b 是已知数,a ≠ 0。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未知数的值。

不等式是用不等号连结的两个解析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简单的一类不等式,形如 ax + b > 0 或 ax + b < 0,其中 a 和 b 是已知数,a ≠ 0。

解这个不等式可以得到满足不等式的值的范围。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

对于一次函数 y = ax + b,当函数的值等于 0 时,自变量 x 的值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ax + b = 0 的解。

如果一次函数的值大于 0,则自变量 x 的值满足一元一次不等式 ax + b > 0;如果一次函数的值小于 0,则自变量 x 的值满足一元一次不等式 ax + b < 0。

因此,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知识点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知识点

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直线y b k 0kx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b 0(0)kx k +=≠的解。

求直线y bkx =+与x 轴交点时,可令0y =,得到方程b 0kx +=,解方程得x b k =-,直线y b kx =+交x 轴于(,0)b k -,bk-就是直线y b kx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 b 0x +>或a b 0x +<(b a 、为常数,0a ≠)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三、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 b k 0kx =+≠()本身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直线y b k 0kx =+≠()上有无数个点,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满足二元一次方程y b k 0kx =+≠(),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就有无数个。

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综合【例1】 若直线(2)6y m x =--与x 轴交于点()60,,则m 的值为( ) A.3 B.2 C.1 D.0【例2】 已知直线(32)2y m x =++和36y x =-+交于x 轴上同一点,m 的值为( )A .2-B .2C .1-D .0【巩固】已知一次函数y x a =-+与y x b =+的图象相交于点()8m ,,则a b +=______.例题精讲知识点睛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例3】已知一次函数25y x=-+.(1)画出它的图象;(2)求出当32x=时,y的值;(3)求出当3y=-时,x的值;(4)观察图象,求出当x为何值时,0y>,0y=,0y<【例4】当自变量x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23y x=-+的图象在:(1)x轴下方;(2)y轴左侧;(3)第一象限.【巩固】当自变量x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41y x=-+的图象在:(1)x轴上方;(2)y轴左侧;(3)第一象限.【例5】 如图,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点()40-,,则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4x >- B .0x > C.4x <- D .0x <【巩固】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0x >B .0x <C .2x >D .2x <【例6】 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1,-2)和点(-1,3),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1)当2x =时,y 的值; (2)x 为何值时,0y <?(3)当21x -≤≤时,y 的值范围; (4)当21y -<<时,x 的值范围.【巩固】已知一次函数23y x =-+(1)当x 取何值时,函数y 的值在1-与2之间变化?(2)当x 从2-到3变化时,函数y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各是多少?【例7】 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0k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kx b +>的解集是( )A .2x >-B .0x >C .2x <-D .0x <【巩固】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则关于x 的不等式0ax b +<的解集是________.【例8】 如图,直线y kx b =+经过()21A ,,()12B --,两点,则不等式122x kx b >+>-的解集为______.【巩固】直线11:l y k x b =+与直线22:l y k 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k x k x b >+的解集为______.三、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例9】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化为一次函数画图象,所得的两条直线平行,则此方程组()A.无解B.有唯一解C.有无数个解D.以上都有可能【例10】已知直线3y x=-与22y x=+的交点为(-5,-8),则方程组30220x yx y--=⎧⎨-+=⎩的解是________.【巩固】如图所示的是函数y kx b=+与y mx n=+的图象,求方程组kx b ymx n y+=⎧⎨+=⎩的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例11】已知方程组y ax cy kx b-=⎧⎨-=⎩(a b c k,,,为常数,0ak≠)的解为23xy=-⎧⎨=⎩,则直线y ax c=+和直线y kx b=+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巩固】已知24xy=⎧⎨=⎩,是方程组73228x yx y-=⎧⎨+=⎩的解,那么一次函数y=________和y=________的交点是________.【例12】阅读:我们知道,在数轴上,1x=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x=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程210x y-+=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21y x=+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①.观察图①可以得出:直线1x=与直线21y x=+的交点P的坐标(1,3)就是方程组1210xx y=⎧⎨-+=⎩的解,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13xy=⎧⎨=⎩;在直角坐标系中,1x≤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1x=以及它左侧的部分,如图②;21y x ≤+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21y x =+以及它下方的部分,如图③.(1)y=2x+1x=1x=1(2)(3)回答下列问题.⑴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用作图象的方法求出方程组122x y x =-⎧⎨=-+⎩的解;2y 1=2x+1(4)⑵在上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用阴影表示220y x y ⎪≤-+⎨⎪≥⎩所围成的区域.⑶如图⑷,表示阴影区域的不等式组为: .1.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20,,()13,,则不求k b ,的值,可直接得到方程3kx b +=的解是x =______.2. 若解方程232x x +=-得2x =,则当x _________时直线2y x =+上的点在直线32y x =-上相应点的上方.3.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20y -<< B .40y -<< C .2y <- D .4y <-课后作业4.已知15y x =-,221y x =+.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5x >B .12x < C .6x <- D .6x >-5.一次函数1y kx b =+与2y x 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0k <;②0a >;③当3x <时,12y y <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6. b 取什么整数值时,直线32y x b =++与直线2y x b =-+的交点在第二象限?7.已知一次函数6y kx b =++与一次函数2y kx b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2,0),求这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两直线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方程函数不等式之间关系

方程函数不等式之间关系

◆知识讲解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次函数的关系一次函数及其图像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函数y=ax +b (a≠0,a ,b 为常数)中,函数的值等于0时自变量x 的值就是一元一次方程ax +b=0(a≠0)的解,所对应的坐标(-ba,0)是直线y=ax+ b 与x 轴的交点坐标,反过来也成立;直线y=ax +b 在x 轴的上方,也就是函数的值大于零,x 的值是不等式ax+ b>0(a≠0)的解;在x 轴的下方也就是函数的值小于零,x 的值是不等式ax +b<0(a≠0)的解.2.坐标轴的函数表达式函数关系式x=0的图像是y 轴,反之,y 轴可以用函数关系式x=0表示;•函数关系式y=0的图像是x 轴,反之,x 轴可以用函数关系式y=0表示.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着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两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考虑,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所以一次函数及其图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密切的联系.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二元一次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有唯一的解⇔直线y=k 1x+b 1不平行于直线y=k 2x+b 2⇔k 1≠k 2.(2)二元一次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无解⇔直线y=k 1x+b 1∥直线y=k 2x+b 2 ⇔k 1=k 2,b 1≠b 2.(3)二元一次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有无数多个解⇔直线y=k 1x+b 1与y=k 2x+b 2重合⇔k 1=k 2,b 1=b 2.◆例题解析例1 (2006,长河市)我市某乡A ,B 两村盛产柑橘,A•村有柑橘200t ,•B•村有柑橘300t .现将这些柑橘运到C ,D 两个冷藏仓库,•已知C•仓库可储存240t ,•D•仓库可储存260t ;从A 村运往C ,D 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 村运往C ,D 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A村运往C仓库的柑橘重量为xt,A,B•两村运往两仓库的柑橘运输费用分别为y A元和y B元.(1)请填写下表,并求出y B,y A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试讨论A,B两村中,哪个村的运费较少;(3)考虑到B村的经济承受能力,B村的柑橘运费不得超过480元.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怎样调运,才能使两村运费之和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分析】(1)根据运输的吨数及运费单价可写出y,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2)欲比较y A与y B的大小,应先讨论y A=y B的大小,应先讨论y A=y B或y A>y B或y A<y B 时求出x的取值范围.(3)根据已知条件求出x的取值范围.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在此范围内,两村运费之和是如何变化的,进而可求出相应的值.【解答】(1)y A=-5x+5000(0≤x≤200),y B=3x+4680(0≤x≤200).(2)当y A=y B时,-5x+5000=3x+4680,x=40;当y A>y B时,-5x+5000>3x+4680,x<40;当y A<y B时,-5x+5000<3x+4680,x>40.∴当x=40时,y A=y B即两村运费相等;当0≤x<40时,y A>y B即B村运费较少;当40<x≤200时,y A<y B即A村费用较少.(3)由y B≤4830得3x+4580≤4830.∴x≤50.设两村运费之和为y,∴y=y A+y B,即:y=-2x+9680.又∵0≤x≤50时,y随x增大而减小,∴当x=50时,y有最小值,y最小值=9580(元).答:当A村调往C仓库的柑橘重为50t,调运D仓库为150t,B村调往C仓库为190t,调往D仓库110t的时候,两村的运费之和最小,最小费用为9580元.例2 某家庭今年3个月的煤气量和支付费用见下表:该市的煤气收费方法是:基本费+超额费+•保险费,•若每月用气量不超过最低量am3,则只付3元基本费和每户的定额保险费c元;若用气量超过acm3,则超过的部分每立方米支付b元,并知c≤5元,求a,b,c.【分析】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要求a,b,c的值,•不妨设每月用气量为x(m2),支付费用为y(元),再根据题意列出x,y的关系表达式,即y=3(0) 3()()c x ab x ac x a+≤≤⎧⎨+-+>⎩由此可推断出a,b,c的值.【解答】设每月用气量为xm3,支付费用为y元,根据题意得y=3(0) 3()()c x ab x ac x a+≤≤⎧⎨+-+>⎩∵c≤5,∴c+3≤8因2月份和3月份的费用均大于8,故用气量大于最低限度am3,将x=25,y=14;x=35,y=19分别代入②得143(25) 193(35)b a cb a c=+-+⎧⎨=+-+⎩④-③得:10b=5 ∴b=0.5把b=0.5代入③得a=3+2c又因1月份的用气量是否超过最低限度尚不明确,故当a<4时,将x=4•代入②得4=3+0.5[4-(3+2c)]+c,即4=3.5-c+c不成立则a≥4,此时的付款分式选①,有3+c=4∴c=1把x=1代入a=3+2c得a=5∴a=5,.b=0.5,c=1.【点评】本题要求a,b,c的值,表面看与一次函数无关,•但实际上题中不仅包含函数关系,而且是一个分段函数,求分段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分清各段的取值范围,其条件分别在各自的取值范围内使用,若有不确定的情形,须进行分类讨论.1.(2008,武汉)如图1所示,直线y=kx+b经过A(-2,-1)和B(-3,0)两点,则不等式组12x<kx+b<0的解集为_______.图1 图2 图32.(2006,江苏南通)如图2,直线y=kx(k>0)与双曲线y=4x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2x1y2-7x2y1的值等于_______.3.如图3所示,L甲,L乙分别表示甲走路与乙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观察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出发时,与甲相距______km;(2)走了一段路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理,修车为_____h;(3)乙从出发起,经过_____h与甲相遇;(4)甲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5)如果乙自行车不出现故障,那么乙出发后经过______h与甲相遇,相遇处离乙的出发点____km.并在图中标出其相遇点.4.(2006,山西太原)如图所示的图形都是二次函数y=ax2+bx+a2-1的图像,若b>0,则a 的值等于()A.152-B.-1 C.152--D.15.如图,一次函数y=kx+6的图像经过A,B两点,则kx+b>0的解集是()A.x>0 B.x<2C.x>-3 D.-3<x<26.(2004,安徽省)购某种三年期国债x元,到期后可得本息和y元,已知y=kx,•则这种国债的年利率为( ) A .k B .3k C .k -1 D .13k - 7.(2006,浙江舟山)近阶段国际石油迅速猛涨,中国也受期影响,为了降低运行成本,部分出租车进行了改装,改装后的出租车可以用液化气来代替汽油.•假设一辆出租车日平均行程为300km .(1)使用汽油的出租车,假设每升汽油能行驶12km ,当前的汽油价格为4.6元/L ,•当行驶时间为t 天时,所耗的汽油费用为p 元,试写出p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2)使用液化气的出租车,假设每千克液化气能行驶15~16km ,•当前的液化气价格为4.95元/kg ,当行驶时间为t 天时,所耗的液化气费用为w 元,试求w 的取值范围(用t 表示);(3)若出租车要改装为使用液化气,每辆需配置成本为8000元的设备,•根据近阶段汽油和液化气的价位,请在(1)(2)的基础上,计算出最多几天就能收回改装设备的成本?•并利用你所学的知识简单说明使用哪种燃料的出租车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更有益.(用20字左右谈谈感想).8.(2006,枣庄)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y=x 2-m x+222m +与y=x 2-m x -222m +,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中的一条与x 轴交于A ,B 两个不同的点.(1)试判断哪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 ,B 两点; (2)若点A 坐标为(-1,0),试求点B 坐标;(3)在(2)的条件下,对于经过A ,B 两点的二次函数,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一次函数第六课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一次函数第六课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2
直线y=mx+n(如图所示),
则方程mx+n=0的解是 x=-2 .
3、对于y1=2x-1, y2=4x-2,下列说法:
①两直线平行; ②两直线交于y轴于同一点;
③两直线交于x轴于同一点; ④方程2x-1 =0与
4x-2=0的解相同; 其中正确的是 ③ ④
⑤当x=1时,y1=y2=1. (填序号)
2x 20
x 10
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3)画出函数y=2x+20的图象,并确定它 与x轴的交点坐标.
y
从“函数图 象”上看
y=2x+20 20
-10
0x
(思考:直线 y=2x+20与x轴交点坐标为(
___-_1,0____0_),这说明方程2χ+20=0的解
是x=_____)
序号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次函数问题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求ax+b=0(a,b是 常数,a≠0)的解.
从“函数值”看
x为何值时
函数y= ax+b的值 为0.
求ax+b=0(a, b是 常数,a≠0)的解.
从“函数图象”看
求直线y= ax+b
与 x 轴交点的横 坐标.
例1.利用图象解一元一次方程x+3=0
解:作y=x+3图象如下
作出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 x … 0 2.5 …
y=2x-5 … -5 0 …
y
4
y=2x-5
3
2
1
-2 -1-10 1 2 3 4 5 x
-2 -3 -4 -5
视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取何值时,2x-5=0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教法建议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教法建议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教法建议
本节在知识上注重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横向联系,以便学生学会把一次函数纳入相应的知识网络;在思维方法上注重数形结合,双向思维,为一次函数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为此建议:
1.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对文字表述、解析表达式以及图像这三种数学语言的互相转化。

如“试着做做”中的文字表述:“x取哪些值,它们所对应的y的值都大于(或小于)5?”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即求不等式2x-1>5(或2x-1<5)的解集。

教学时,可在已画函数y=2x-l 图像的基础上再画出所有纵坐标为5的点(即直线y=5)作为参照图形,找出图像上纵坐标等于5、大于5、小于5的点,并确定其相应的横坐标。

这样,就将数学表达式转化为图形语言,从而为本节后面的问题以及今后各类函数与相应的方程、不等式关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将例题中的3个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方程、不等式以及用图像解释,均可酌情由学生独立或合作交流来完成。

3.对例题可增加思考题:“(2,-1)可看做哪个方程组的解?”从而过渡到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为后面的“做一做”提供相应的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9.2一次函数--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一次方程、不等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9.2一次函数--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一次方程、不等式
10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学以致用
3.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方程mx+n=0的解为( C ) A.x=2 B.y=2 C.x=-3 D.y=-3 4.已知方程kx+b=0的解是x=3,则函 数y=kx+b的图象可能是( C )
11
知识点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新知探究
4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新知归纳
因为任何一个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都 可以变形为ax+b=0(a≠0)的形式,所以解 一元一 次方程相当于在某个一次函数y=ax+b的函数值为 0时,求自变量x的值.
5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新知归纳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
任何一个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变 形为ax+b=0(a≠0,a,b为常数)的形式,所以解一 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求一次函数y=ax+b(a≠0, a,b为常数)的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x的取值;反映在 图象上,就是直线y=ax+b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下面3个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 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3个不等 式进行解释吗? (1)3x+2>2; (2) 3x+2<0;(3) 3x+2<-1.
12
知识点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新知探究
可以看出,这3个不等式的不等号左 边都是3x+2,而不等号及不等号右边却有 不同.从函数的角度看,解这3个不等式相 当于在一次函数y=3x+2的函数值分别大 于2、小于0、小于-1时,求自变量x的取 值范围.或者说,在直线y=3x+2上取纵坐 标分别满足大于2、小于0、小于-1的点, 看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满足什么条件(如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不等式,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情感态度】经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关系的探究,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理解.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探究:1.解方程2x+20=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20的图象.问题1 直线y=2x+20与x轴交点横坐标是方程2x+20=0的解吗?为什么?问题2 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么?由学生完成以上任务的画图与思考,教师走入每个学习小组,指导交流与总结,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判.【归纳总结】从“数”的角度看,方程2x+20=0的解是x=-10;从“形”的角度看,直线y=2x+20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10,0),这也说明,方程2x+20=0的解是x=-10.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m/s,其速度每秒增加2m/s,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m/s?思考:(1)本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2)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 ,能否列出方程?(3)如果速度用y 表示,那么能否列出函数关系式?(4)上面不同的解法各有何特点?解法1 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由题意可知:2x+5=17,解得x=6.解法2 速度y (m/s )是时间x (s )的函数,关系式为y=2x+5.当函数值为17时,对应的自变量x 值可得2x+5=17.求得x=6.解法3 由2x+5=17可变形得到2x-12=0.从图象上看,直线y=2x-12与x 轴的交点为(6,0).故x=6.问题2 1.解不等式5x+6>3x+10.【思考】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ax+b >0的形式吗?所有的不等式是否都可以转化成这种形式呢?2.当自变量x 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思考】上述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吗?3.问题2能用一次函数图象说明吗?【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解不等式后思考问题,并师生共同归纳:(1)在问题1中,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2x-4>0,解这个不等式得x >2.(2)解问题2就是要不等式2x-4>0,得出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因此它们是同一问题.(3)如图,函数y=2x-4与x 轴的交点为(2,0),且这个函数的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故要求当函数y=2x-4的值大于0时的自变量的值,只需在图中找出当函数图象在x 轴上方时的x 的值即可,由图可知,当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问题3 试用一次函数图象法求解35821x y x y +=⎧⎨-=⎩,,从中总结你的体会. 【归纳总结】上面的方程组可以转化为385521y x y x ⎧=-+⎪⎨⎪=-⎩,其本质是求当x 为何值时,两个一次函数的y值相等,它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求直线3855y x=-+与y=2x-1的交点坐标.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若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分析】(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和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2)确定图象与两条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可以通过令x=0和y=0解方程求得.解:设直线y=kx+6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B.令y=0,得x=-6k;令x=0,得y=6.∴A(-6k,0),B(0,6),∴|OA|=|-6k|,|OB|=6.∴S=12OA·OB=12|-6k|×6=24.|k|=34.∴k=±34.【教学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和方程的关系先得出直线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再借助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来构造方程.例2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求(1)当x为何值时,kx+b>0;(2)当x为何值时,kx+b=0;(3)当x为何值时,kx+b<0.解:(1)当x<3时,kx+b>0;(2)当x=3时,kx+b=0;(3)当x>3时,kx+b<0.【教学说明】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在x轴的上方;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在x轴的下方.例3 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3 3 5. x yx y+=⎧⎨-=⎩,【分析】首先将两个方程分别写成一次函数的形式,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象,观察得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解:由x+y=3,可得y=3-x.由3x-y=5,可得y=3x-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3-x的图象l1和y=3x-5的图象l2,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得l1、l2的交点坐标为P(2,1).所以,方程组335x yx y+=⎧⎨-=⎩的解是21.xy=⎧⎨=⎩,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直线y=kx-3经过点M,求此直线与x轴、y轴交点坐标.【分析】要求此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就需确定这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即确定直线y=kx-3中的k,这由直线过点M(-2,1)求得.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3x+2>2x+1.【分析】本题可以把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一次函数,也可以先化简将其看作一个一次函数,然后画出函数图象求解.3.已知如图所示,直线l1:y=2x-4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y=-3x+1与x轴交于点B,且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P,求△APB的面积.【分析】显然本题易求A点与B点的坐标,这样很容易求出线段AB的长度,则本题的关键就是求出点P的坐标,进而把点P的坐标转化为点P到线段AB的距离,求点P的坐标的方法就是联立l1和l2所表示的方程,建立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教学说明】下列问题有一定综合性,教师提示思路,由学生分组讨论求解.【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点M(-2,1)在直线y=kx-3上,∴-2k-3=1,解得k=-2.∴此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当y=0时,可得x=-32,∴直线与x轴交于(-32,0).当x=0时,可得y=-3,∴直线与y轴交于(0,-3).2.解法一: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3x+2和直线y=2x+1的图象,如图1,由图象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当x>-1时,直线y=3x+2在直线y=2x+1的上方,即不等式3x+2>2x+1的解集为x>-1.图1 图2解法二:原不等式也可以化为x+1>0,画出y=x+1的图象,如图2,可以看出当x >-1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y=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1.3.解:l1:y=2x-4,令y=0,x=2,则A(2,0)l2:y=-3x+1,令y=0,x=13,则B(13,0),则AB=53,2431y xy x=-⎧⎨=-+⎩解得12xy=⎧⎨=-⎩∴P(1,-2),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2. ∴S△APB =12×53×2=5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结合下表总结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反思如何由一次函数图象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间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9.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和不等式,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形成一种教学观点的需要,考虑学生对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关系的理解.应从不同角度(如练习,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知识间关系的本质,形成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能力.。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说课课件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说课课件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t(小时) 乙 甲
---辅助练习--某单位用车,又不打算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主和一国营出租车公司中的一家签 定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
司的月费用是y2元.y1’y2与x之间的函数的图象(两条射线)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
开始,如果设甲班的植树时间为t(小时),植树的棵数分别为y甲、y乙。你认为哪个
班植树比较多?结合函数图像的有关知识解决。.........(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y(棵)
由图像可知:2小时时一样多,不
足2小时时甲班多,超过2小时时 乙班多. y甲=20t(t≥o) y乙=40t-40(t≥1) y甲=y乙 、y甲≥y乙 、 y乙≥y甲
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学流程图
●复习回顾
教学过程
●动手动脑
●试着做做
●总结概括
●探索新知
●试试身手
●思维延伸
单击鼠标可按顺序播 点击●可进 一次函数的定义 ☆ ☆ 函数图像的概念 一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
k
(0,b) (1,k)
o
x
1
图像,联想结论。
(2)在讲课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本节内容,一方面
我可以增加辅助练习,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之 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其间采取单独辅导予以补 救,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有收获,有感悟。
板书设计
一、复习回顾
二、试着做做:问题引入(随堂练习)
(2)解不等式5x-1>3x+2时,我们除了可以直接求出解集以外,还可以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千米
1时
B 乙
s甲 20t
s乙 150 30t
用图象法 解 行程问题
A、B 两地相距150千米,甲、 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 两地 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 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 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 1 时后乙距A地120千米, 2 时后甲距A地 40千米. 问 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 150 (B) 140
你明白他的想法吗? 用他的方法做一做, 看看和你的结果一致吗?
s 20t 消去 s s 150 30t
t3
在以上的解题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用一元一次方程的 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用图象法可以 解决问题
小彬
小明
用作图象的方法可以 直观地获得问题的结果, 但有时却难以准确,为了 获得准确的结果,我们一 般用代数方法。
s
图象表示
120
100 80 60
s乙 150 30t
l2
l1
s甲 20t
可以分别作出两人 40 s 与t 之间的关系图象, 20 找出交点的横坐标就行了! 1 2 3 0 (A) 4 t 1 2 3 你明白他的想法吗? 用他的方法做一做, 小明的方法求出的 看看和你的结果一致吗? 结果准确吗?
6 4 2
1 y x 1 2
l 1: y=
2
x+1
P(2,2)
得l1,l2的交点为P(2,2)。 所以方程 的解是
x 2 y 2 2 x y 2
x 2 y 2
-6
-4
-2
O -2 -4
2
4
6
-6

一、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上点 对应。 以方程 x+y=3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就是 一次函数 y=3-x 的图象. 二、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 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 方法解决图象问题。 三、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找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0 -1
1/2 X
课外思考题(备用题)
3.如图,L1和L2分别表示甲走路 和乙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 行走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 (小时)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 s 回答下列问题:
(1)途中乙发生了什么事, (2)他们是相遇还是追击; (3)他们几时相遇。
D 12 E A B
P
10 8
0
0.5
用方程 解 行程问题
A、B 两地相距150千米, 1 时后乙距A地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 120千米,即乙的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假设他 小彬 速度是 30千米/时, 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 2 时后甲距A 地 40千米, 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 故甲的速度是 20千米/时, 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 由此可求出甲、乙两人的 1 时后乙距A地120千米, 速度, 以及 …… 2 时后甲距A地 40千米. 问 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 你明白他的想法吗? 用他的方法做一做,看 设同时出发后 t 时相遇 , 则 看和你的结果一致吗?
1 1.2
t
1.右图中的两直线l1 、l2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
y 2x 1 方程组 的解 y x 4
y 4 3 2 l2 1 -1 0 -1
l1
1
2
3
4
x
2.解方程组
x 2 y 2 2 x y 2
解:由 x 2 y 2 可得 同理,由 2 x y 2可得 y 2 x 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 l 2: y=2x-2 数 y 1 x 1的图象l1和 y 2 x 2 2 1 的图象l2, 如图所示
20 t 30 t 150
t=3
求出s与t之间的关系式,联立解方程组
A、B 两地相距150千米,甲、 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 两地相 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 则他们各自到A 地的距离s (千米) 都 是骑车时间 t (时) 的一次函数. 1 时后乙距A地120千米, 2 时后甲距A地 40千米. 问 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 对于乙,s 是t 的一次函数, 可设 s=kt+b。 小颖 当t=0时,s=150; 当t=1时,s=120。将它们分 别代入s=kt+b中,可以求出k 、b的值,也即可以求出乙 s 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同样可求出甲s与t之间的函 数表达式。 再联立这两个表达式,求解 方程组就行了。
改为 “关于x 的不等式的问题” ?
将“一次函数值的问题”改为“一次不等式的问题” 作出一次函数 y = 2x - 5 的图象如右, y 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3
(1) x 取哪些值时, 2 yx-5 =0 ?
(2) x 取哪些值时, y 2x-5 >0 ? 2x-5 <0 ? (3) x 取哪些值时, y (4) x 取哪些值时, y 2x-5 >3 ?
1 2 3 4 5 6
1000
O
x/ 吨
思考题:
1.某区中学生足球赛共赛8轮(即每队均 需参赛8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 1分,负一场得0分。在这次足球联赛中, 17/2 猛虎队踢平的场数是所负场数的2倍,共 得17分,试问该队胜了几场?(要求用 图象法求解) y
4 8/3 2
(2004年湖北省国家课改实验区中考题)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作出一次函数 y = 2x - 5 y 的图象如右, 3 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x 取哪些值时, y=0 ? 2 x = 2.5 时 , y = 0 ; 1 (2) x 取哪些值时, y>0 ? -1 0 1 2 3 4 x -1 x > 2.5 时 , y > 0 ; -2 (3) x 取哪些值时, y<0 ? (2.5 , 0) -3 x < 2.5 时 , y < 0 ; -4 (4) x 取哪些值时, y>3 ? -5 x>4时, y>3; -6 能否将上述 “关于函数值的 问题 ”, 思考
想一想 用“函数图象法”及“解不等式法”解函数
问题 如果 y=-2x5 , 那么当 x 取何值时 , y>0 ? 你解答此道题, 可有几种方法 ? 将函数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 y 法一: 即 解不等式 -2x- 5 > 0 ; 3 2 1 法二: 图象法。 -5 -4 -3 -2 -1 1 x 由图易知, -1 -2 当 x < -2.5时 y>0 . -3 -4 -5 -6
1.直接解不等式; 2.先通过列方程找到追及弟弟的时间。
答案: (1) 从哥哥起跑开始 , 9s 前 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2) 从哥哥起跑开始 , 9s 后 哥哥跑弟弟在前面; (3) 弟弟 先跑过 20米, 哥哥 先跑过 100米 .
议一议: A、B 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骑 自行车分别从A、B 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 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 离 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 t (时)的一次函数. 1 时后乙距A地120千米, 2 时后甲距A地 40千米. 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
用多种方法解行程问题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 9 米,然后自己才开 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 3 米,哥哥每秒跑 4 米。列出函 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2) 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3) 谁先跑过 20米?谁先跑过 100米? 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交流。 设x 为哥哥起跑开始的时间, 则哥哥与弟弟每 人所跑的距离 y (m)与时间 x (s) 之间的关系 式分别是: y1= 4x ,y2= 9+3x .
2 1 -1 0 -1 -2 -3 -4 -5 -6 1 2 3 4 x (2.5 , 0)
因为 y = 2x – 5, 所以,将(1)~(4) 中的 y 换成 2x-5, 则, 原题“关于一次函数的值的问题” 就变成了“关于一次不等式的问题” 能否把 “关于一次不等式的问题 反过来 想一想 变换成 ” “关于一次函数的值的问题”?
议一议: A、B 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 A、B 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 各自到A地的距离 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 t (时)的一次 函数. 1 时后乙距A地120千米, 2 时后甲距A地 40千米. 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 直线型图表示
甲 A
2时,40千米
由上述讨易知: “关于一次函数的值的问题” 可变换成 “关于一次不等式的问题” ; 反过来, “关于一次不等式的问题” 可变换成 “关于一次函数的值的问题” 。 因此, 我们既可以运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 , 也可以运用解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问题 , 二者相互渗透 ,互相作用。 不等式与 函数 、方程 是紧密联系着 的一个整体 。
; p2p理财平台排名 https:/// p2p理财平台排名 ;
汉哼道:"等咱们回去之后,咱去找晴雪,让她将老屠给放出来,好好开导开导这家伙。""是呀,就等大哥你出手呢"白狼马哼道:"要不然这老屠,当真是要自暴自弃,毁了自己,成全那个女人呢。":"哎,都是为情所困吧,也许老屠有自己の苦衷吧。"陈三六感叹道,"要不然老屠也不是白痴 呀,都受了那女人那么大の罪了,竟然都这样成全那女人。""就算是再为情所困,也不能当白痴吧"白狼马道:"老屠现在就有些像白痴呀,几千年前就被那女人给害苦了,将他の血脉给夺了壹大半。""现在倒好,还不做反抗,又给人家徒作嫁衣。"他恨铁不成钢道:"咱们兄弟这一些人,在壹 起多少年了就算是个炉子,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