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教案

合集下载

2014519最新人教版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1课时)1

2014519最新人教版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1课时)1
y 3 2 1 -2 -1 O -1 1 y =3x+2 y =2 y =0 3 2 y =-1
x
从数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 x为何值时y=ax+b的值大于0
从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 确定直线y=ax+b在x轴上方
的图象所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练习:根据图象来解决:2x-4>0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
探究: 如图 1 ,求直线 y =2x +1与 x 轴的交点,可令 y=0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2x+1=0,解得________ ________ x=-0.5,即交
(-0.5,0) 点为________ .因此-0.5 就是直线 y=2x+1与 x 轴的交点的 横 坐标,也是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 2x+1=0 的解. ______
图1是函数 y=2x+1的图象, 根据图象回答方程 2x+1=0 的 解是什么?
y 1
y=2x+1
图1
-0.5
0
x
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_________ kx+b=0 的形式.
求方程kx+b=0的解
当一次函数y=kx+b的值为 0 时,求相应的_______ 自变量x 的值.
求直线y=kx+b与 x轴 的交点的 横 坐标.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第1课时
关坝中学
对于函数中的两个变量x和y,我们可以从 哪些方面理解它们的含义呢?
变量名称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中的点 函数解析式 x x轴 横坐标 自变量 y y轴 纵坐标 函数
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当y=0时,P在什么位置? 当y>0时,P在什么位置?当y<0时,P在什么位置?

19.2.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掌握得还算不错。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但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理解,需要我在这里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讲解和举例。
-举例:在计算成本问题时,学生需将问题抽象为一次函数y=2x+3(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然后根据实际问题求解方程或不等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决两个未知数关系的问题?”比如,买东西时,如何根据总价和数量来确定单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奥秘。
19.2.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19章第2节第3小节,主题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都满足一元一次方程,反之亦然。
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探讨一次函数图像在不同区间内的取值情况,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的依赖性较强,需要我多关注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忽视细节,导致结论不准确,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学案)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学案)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学案)一、新课引入情景引入:x+y=2应该坐在哪里呢?举例说明:一次函数y=-x+2 与二元一次方程x+y=2之间的转化播放动画:一次函数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从动画中可看见,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的。

思考: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二、知识探究(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1.思考:下面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x+1=3 ;2x+1=0 ;2x+1=-1共同点:;不同点:2.求出方程的解2x+1=3 2x+1=0 2x+1=-13.小组讨论: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三个方程进行解释吗?(提示:分别从“数”和“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数”的角度:解2x+1=3,可以看成求函数y=2x+1的值为时,x为何值;解2x+1=0,可以看成求函数y=2x+1的值为时,x为何值;解2x+1=-1,可以看成求函数y=2x+1的值为时,x为何值;解ax+b=k,可以看成求函数y=ax+b的值为时,x为何值;从“形”的角度:解2x+1=3,可以看成求函数y=2x+1图象上的点纵坐标为时,所对应的横坐标为何值解2x+1=0,可以看成求函数y=2x+1图象上的点纵坐标为时,所对应的横坐标为何值解2x+1=-1,可以看成求函数y=2x+1图象上的点纵坐标为时,所对应的横坐标为何值解ax+b=k,可以看成求函数y=ax+b图象上的点纵坐标为时,所对应的横坐标为何值4.通过动图验证,发现:一次函数上各点的坐标与各方程的解一一对应。

5.小试牛刀练习1.已知一次函数为y=3x+2 ,求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坐标分析:要求交点坐标,则要观察图象,确定函数值y ,然后再解方程。

练习2.已知,如图为一次函数为y=kx+b (k ≠0)的图象,求关于x的方程的解(1)kx+b=3 _____(2)kx+b=0 _____分析:要解方程,则要通过观察图象,确定当y 值分别为3、0 时,对应点的横坐标是多少。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思考
下面三个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函 数的角度对解这三个不等式进行解释吗?能把你得到的 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吗? (1)3x+2>2;(2)3x+2<0;(3)3x+2<-1. 用函数图象的角度看: 3 不等式ax+b>c的解集就是 2 使直线y =ax+b 在直线y=c上方时 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不等式ax+b<c的解集就是 使直线y =ax+b 在直线y=c下方时-2 -1 O -1 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想一想
(1)在什么时候,1 号气球比2 号气球高? (2)在什么时候,2 号气球比1 号气球高?
h1
h2
气球1 海拔高度:y =x+5
气球2 海拔高度:y =0.5x+15
想一想
(1)在什么时候,1 号气球比2 号气球高? (2)在什么时候,2 号气球比1 号气球高? y
30 25 20 15 10 5 O
分析问题
一次函数 用方程观点看 y =0.5x+15
用函数观点看
二元一次方程 y -0.5x =15
二元一次方程 y =0.5x+15
从式子(数)角度看:
一次函数
二元一次方程
分析问题
从形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有什么关
系? 在坐标系中画出以方程 y =0.5x+15 的解为坐标的 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 数y =0.5x+15 的图象. y y =0.5x+15
ax+b 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b 2、当x a
时,一次函数y= ax+b( a≠0)的值0?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优秀教学设计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1课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学习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问题.2.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及不等式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学习重点】用一次函数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难点】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已知直线经过点A(2,4)和点B(0,-2),那么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是( )A.y=-2x+3B.y=3x-2C.y=-3x+2 D.y=2x-32.一个y关于x的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图象过点(2,1);②当x>0时,y随x 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写出一个即可)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阅读教材P96思考,完成下列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就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2.已知一次函数y=ax+3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4,则一元一次方程ax+3=0的解为.二.合作探究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A.x=-1B.x=2C.x=0 D.x=3归纳:当某一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三.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96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或kx+b<0)的解集,就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方(或方)相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四.合作探究对照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x取何值时,2x-5=-x+1?(2)当x取何值时,2x-5>-x+1?(3)当x取何值时,2x-5<-x+1?解:(1)由图象可知,直线y=2x-5与直线y=-x+1的交点的横坐标是,所以当x取时,2x-5=-x+1;(2)由图象可知,当时,直线y=2x-5落在直线y=-x+1的上方,即2x-5>-x+1;(3)由图象可知,当时,直线y=2x-5落在直线y=-x+1的下方,即2x-5<-x+1.五.合作探究A、B两城相距600 km,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出发驶向B城,甲车到达B城后立即返回.如图是它们离A城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1)求甲车行驶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它们行驶了7小时,两车相遇,求乙车车速.解:(1)(2)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2,0),则一元一次不等式2x-4≤0的解集应是( )A.x≤2 B.x<2 C.x≥2 D.x>22.函数y=kx+b,当x>5时,y<0;当x<5时,y>0,则y=kx+b的图象必经过点( ) A.(0,5) B.(5,0) C.(-5,0) D.(0,-5)3.若直线y=3x-1与y=x-k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为.二课后检测见《长江作业》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我的收获:------------------------------------------------------------------------------------------------------- ------------------------------------------------------------------------------------------------------- 2.我的困惑:------------------------------------------------------------------------------------------------------- ---------------------------------------------------------------------------------------------------------。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龙湖中学郭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互联系。

②是学生能初步运用函数的图像来解释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通过函数图像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发现数学的美,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理解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转化关系及本质联系。

②掌握用图像求解方程不等式的方法。

2.难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解方程和不等式三.教学过程:1.探究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问题1(1)解方程2x-4=0(2)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为0?(3)画出函数y=2x-4的图像,并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4)第(1)(2)问题有何关系?(1)(3)呢?[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吗?]问题(2)(3)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形式,问题(1)(2)是从数的角度看,问题(3)是从形的角度看。

学生按要求探究,并总结结论从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2x-4=0的解是一次函数y=2x-4的y为0时x 的值。

从形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2x-4=0的解是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新知构建①填写表格,使得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问题。

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方程2x+1=3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从数的角度,y=2x+1的函数值为3时,自变量x 的值是这个方程的解;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直线y=2x+1上纵坐标为3的点的横坐标为1,是这个方程的解。

任何以x 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成ax+b=0(a,b 为常数,a ≠0)的形式,因此,方程2x+1=3的解,也可以看成直线y=2x-2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不等式,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情感态度】经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关系的探究,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理解.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探究:1.解方程2x+20=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20的图象.问题1 直线y=2x+20与x轴交点横坐标是方程2x+20=0的解吗?为什么?问题2 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么?由学生完成以上任务的画图与思考,教师走入每个学习小组,指导交流与总结,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判.【归纳总结】从“数”的角度看,方程2x+20=0的解是x=-10;从“形”的角度看,直线y=2x+20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10,0),这也说明,方程2x+20=0的解是x=-10.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m/s,其速度每秒增加2m/s,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m/s?思考:(1)本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2)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 ,能否列出方程?(3)如果速度用y 表示,那么能否列出函数关系式?(4)上面不同的解法各有何特点?解法1 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由题意可知:2x+5=17,解得x=6.解法2 速度y (m/s )是时间x (s )的函数,关系式为y=2x+5.当函数值为17时,对应的自变量x 值可得2x+5=17.求得x=6.解法3 由2x+5=17可变形得到2x-12=0.从图象上看,直线y=2x-12与x 轴的交点为(6,0).故x=6.问题2 1.解不等式5x+6>3x+10.【思考】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ax+b >0的形式吗?所有的不等式是否都可以转化成这种形式呢?2.当自变量x 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思考】上述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吗?3.问题2能用一次函数图象说明吗?【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解不等式后思考问题,并师生共同归纳:(1)在问题1中,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2x-4>0,解这个不等式得x >2.(2)解问题2就是要不等式2x-4>0,得出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因此它们是同一问题.(3)如图,函数y=2x-4与x 轴的交点为(2,0),且这个函数的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故要求当函数y=2x-4的值大于0时的自变量的值,只需在图中找出当函数图象在x 轴上方时的x 的值即可,由图可知,当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问题3 试用一次函数图象法求解35821x y x y +=⎧⎨-=⎩,,从中总结你的体会. 【归纳总结】上面的方程组可以转化为385521y x y x ⎧=-+⎪⎨⎪=-⎩,其本质是求当x 为何值时,两个一次函数的y值相等,它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求直线3855y x=-+与y=2x-1的交点坐标.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若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分析】(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和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2)确定图象与两条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可以通过令x=0和y=0解方程求得.解:设直线y=kx+6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B.令y=0,得x=-6k;令x=0,得y=6.∴A(-6k,0),B(0,6),∴|OA|=|-6k|,|OB|=6.∴S=12OA·OB=12|-6k|×6=24.|k|=34.∴k=±34.【教学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和方程的关系先得出直线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再借助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来构造方程.例2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求(1)当x为何值时,kx+b>0;(2)当x为何值时,kx+b=0;(3)当x为何值时,kx+b<0.解:(1)当x<3时,kx+b>0;(2)当x=3时,kx+b=0;(3)当x>3时,kx+b<0.【教学说明】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在x轴的上方;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在x轴的下方.例3 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3 3 5. x yx y+=⎧⎨-=⎩,【分析】首先将两个方程分别写成一次函数的形式,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象,观察得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解:由x+y=3,可得y=3-x.由3x-y=5,可得y=3x-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3-x的图象l1和y=3x-5的图象l2,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得l1、l2的交点坐标为P(2,1).所以,方程组335x yx y+=⎧⎨-=⎩的解是21.xy=⎧⎨=⎩,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直线y=kx-3经过点M,求此直线与x轴、y轴交点坐标.【分析】要求此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就需确定这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即确定直线y=kx-3中的k,这由直线过点M(-2,1)求得.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3x+2>2x+1.【分析】本题可以把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一次函数,也可以先化简将其看作一个一次函数,然后画出函数图象求解.3.已知如图所示,直线l1:y=2x-4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y=-3x+1与x轴交于点B,且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P,求△APB的面积.【分析】显然本题易求A点与B点的坐标,这样很容易求出线段AB的长度,则本题的关键就是求出点P的坐标,进而把点P的坐标转化为点P到线段AB的距离,求点P的坐标的方法就是联立l1和l2所表示的方程,建立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教学说明】下列问题有一定综合性,教师提示思路,由学生分组讨论求解.【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点M(-2,1)在直线y=kx-3上,∴-2k-3=1,解得k=-2.∴此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当y=0时,可得x=-32,∴直线与x轴交于(-32,0).当x=0时,可得y=-3,∴直线与y轴交于(0,-3).2.解法一: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3x+2和直线y=2x+1的图象,如图1,由图象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当x>-1时,直线y=3x+2在直线y=2x+1的上方,即不等式3x+2>2x+1的解集为x>-1.图1 图2解法二:原不等式也可以化为x+1>0,画出y=x+1的图象,如图2,可以看出当x >-1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y=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1.3.解:l1:y=2x-4,令y=0,x=2,则A(2,0)l2:y=-3x+1,令y=0,x=13,则B(13,0),则AB=53,2431y xy x=-⎧⎨=-+⎩解得12xy=⎧⎨=-⎩∴P(1,-2),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2. ∴S△APB =12×53×2=5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结合下表总结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反思如何由一次函数图象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间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9.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和不等式,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形成一种教学观点的需要,考虑学生对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关系的理解.应从不同角度(如练习,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知识间关系的本质,形成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能力.。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八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八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条件。

2. 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掌握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图像性质。

2. 难点: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及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

2. 准备教材和练习题: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教材,同时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3. 备课:深入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4.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准备组织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抢答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5. 课后反馈:课后,我会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我会尽心尽力地做好备课、授课和课后反馈三个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感谢您的支持和信任,期待与您共同探讨和进步!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的第一课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引出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1. 讲解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2. 讲解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并总结规律。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成员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并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让学生了解到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和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进行描述、研究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图象获取函数相关信息,运用图象来解释实际问题中相关量的涵义;
3.使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学校有一批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月付给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则可按每100页15元收费.两复印社每月收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
(1)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多少?
(2)当每月复印多少页时,两复印社实际收费相同?
(3)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哪个复印社?
二、探究归纳
问“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
答“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指当x=0时,y的值,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200元.
问“收费相同”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
答“收费相同”是指当x取相同的值时,y相等,即两条射线的交点.我们看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处,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关系式.而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就是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所以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图象来求某些方程组的解.
问如何在图象上看出函数值的大小?
答作一条x轴的垂线,如下图,此时x的值相同,它与哪一条射线的交点较高,就表示对应函数值较大,收费就较高;反之,它与另一条射线的交点较低,就表示对应函数值较小,收费就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乙复印社收费较
低.
三、实践应用
例1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当月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你写出小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
解 设小张存x 个月的存款是y 1元,小王的存x 个月的存款是y 2元,
则y 1=50+12x ,y 2=18x ,
当x =6时,y 1=50+12×6=122(元), y 2=18×6=108(元).
所以半年后小王的存款不能超过小张.
由y
2>y 1,即18x > 50+12x ,得x >3
18, 所以9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
思考:①求⎩⎨⎧=+=.
18,1250x y x y 的解.②观察两直线
交点坐标与这个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
结论 我们看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处,
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关
系式.而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就是方程组中
的两个方程,所以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
解.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图象来求某些方程组
的解.
例2 利用图象解方程组⎩
⎨⎧+-=-=.1,52x y x y 解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条直线,如下图所
示.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2,-1),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1,2y x
例3 下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求出表示轮船和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轮船和快艇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问快艇出发多长时间赶上轮船?
解 (1)设表示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k ≠0),
由图象知:当x =8时,y =160.
代入上式,得8k =160,
可解得k =20.
所以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20x .
设表示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ax +b (a ≠0),
由图象知:当x =2时,y =0;当x =6时,y =160.
代入上式,得⎩
⎨⎧=+=+.1606,02b a b a 可解得⎩⎨⎧-==.
,8040b a
所以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40x -80.
(2)由图象可知,轮船在8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快艇在4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所以轮船的速度是208160=(千米/时),快艇的速度是404
160=(千米/时). (3)设轮船出发x 小时快艇赶上轮船,
20x =40x -80
得x =4,x -2=2.
答 快艇出发了2小时赶上轮船.
四、交流反思
1.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函数的思想去进行描述、研究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2.使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五、检测反馈
1.利用图象解下列方程组: (1)⎪⎩
⎪⎨⎧+=--=.421,12x y x y (2)⎩⎨⎧-=+=-.5,22y x y x 2.已知直线y =2x +1和y =3x +b 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写出常数b 可能的两个数值.
3.学校准备去白云山春游.甲、乙两家旅行社原价都是每人60元,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旅行社表示: 全部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 若人数不超过30人则按9折收费,超过30人按7折收费.
(1)设学生人数为x ,甲、乙两旅行社实际收取总费用为y 1、y 2(元),试分别列出y 1、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y 2应分别就人数是否超过30两种情况列出);
(2)讨论应选择哪家旅行社较优惠;
(3)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1)题两个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释题(2)题讨论的结果.
4.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经多年动物实验,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图.请你根据图象:
(1)说出服药后多少时间血液中药物浓度最高?
(2)分别求出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和下降阶段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