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微卫星_TG_n基序的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2株鹅细小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2株鹅细小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2株鹅细小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摘要将鹅细小病毒PJ分离株和XJ分离株接种于13日龄非免疫鸭胚,收集接毒后24~72h死亡的鸭胚尿囊液。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2株鹅细小病毒毒株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测序。

结果表明:PJ株和XJ株VP2的核苷酸序列全长分别为2 044bp和2 050bp,PJ株与B株、XJ株、台湾株的同源性均为93.5%~96.7%,与YG株、哈尔滨株、广东株的同源性为88.7%左右,与匈牙利株的同源性仅为80.7%,而与番鸭细小病毒的同源性为74.8%~80.7%。

XJ株与匈牙利株的同源性为83.5%,与番鸭细小病毒的同源性为76.8%~80.0%,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为91.6%~98.3%。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VP2基因;克隆;序列分析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是感染禽类的主要自主性细小病毒,传播迅速,以4~20日龄雏鹅的消化道,尤其以小肠部位的纤维素性、栓塞性病变为主要特征[1,2]。

由于该病病程短促、传染性强、传播快、死亡率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3,4]。

1956年,我国学者方定一在扬州地区发现本病,并进行了首次报道[5]。

自1965年开始,匈牙利、法国、德国、苏联等欧洲一些国家相继报到了该病。

GPV除能致雏鹅发病外,还能引起雏番鸭发病。

自20世纪90年代起,亚洲一些番鸭养殖业发达的国家,如泰国、日本等亦在番鸭群中发现了小鹅瘟[6]。

1995年Brown[7]等人克隆了GPV基因组的部分序列,后由Zadorid 等[8]研究发表了GPV全基因组序列,并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2种病毒的基因同源性为81.9%。

G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基因组为单链、线性DNA,大小约为5kb。

含有正投DNA的病毒粒子和含有负股DNA链的病毒粒子数目相等。

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本 研 究克 隆 了鹅
I的部 分 基 因组 序列 , 前人 对
得 出的 序列 进行 了补 充并 首 次 获得 了 内含 子序 列 ,
为鹅 , I 因的进一 步研 究提 供依 据 。 G 基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材 . 料
111 实验 动 物 于 江苏 高 邮扬 州鹅 繁 育基 地 , .. 随
目前 关 于鹅
【 隆 了鹅 8 J 克
I基 因 的研 究很 少 , 肖翠 红 等
I 因的 mR A序列 并研 究 了其 在 基 N
鹅 ( 录 号 :Q 892 E 405 ) 登 D 9 8 3 , F 6 8 0 与鸡
I 因 基
组 织 中 的表达 情 况 ; 雷等 【 隆 了鹅 , I基 因 王 9 J 克 G
的 5 调控 区 , 发现 与鸭 、 的 同源性 分别 为 9 .%和 鸡 81 9 .%。 它大 部分 非 编码 区 的研究 仍 为空 白。 30 其 因此
收稿 日期 :0 7 0 —1 ; 回 日期 :0 8 O 一 8 20—9 6修 2 0 一 1 O
相 当保 守 ,0个 氨 基 酸成 熟肽 中 的 6 7 0个 在 鸡 、 鼠 大
和人 之间完 全 一致 。
抗凝 后 用酚 , 氯仿 抽提 法提 取 基 因组 D A。用 全波 N 长 紫外 , 见光 扫 描 分光 光度 计 N nD o D 10 可 ao r N 一 0 0 p
检测 D A的浓度 和纯 度 ,2  ̄ 保存 备用 。 N 一 0C 1 . 引 物 设 计 与合 成 参 考 G n ak上 发 表 的 .2 2 eB n
氨基 酸 的 I F 成 熟 多肽 ,而外 显 子 1和外显 子 4 G —I 分别 编码 N端 和 C端 肽 以及一 些 非 翻译 序列 [ 6 ] 。不

广西鹅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广西鹅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wih t e rf rg n tc rl to s ps t h i a e e i ea in hi .
Ke r s g o e i t r r n ; ln n ;s q e c n l ss Gu n x y wo d : o s ; ne e o 一 co ig e u n e a ay i; a g i f
mehns f os tr rn ( N ^. oa R Aw s x atdf m pr hrl l dl hcts f os i dwt ca i o goei e eo一 I 一y T t N a t ce o ei ea b o mpoye oer s i m nf F ) l er r p o y og ae h C n . h os t eo 一 IN一 c N a m li s gR - C , lndt p oA T egoei e rn ( nr f F D A W Sa pie ui T P R c e MD1一 n eun e. h n fd n o o Ta dsq e cd T ef — 8 i

干 扰 素 (F 是 体 内一 种 重 要 的 干扰 病 毒 繁殖 IN) 的免疫 活 性 细胞 因子 , sas [ 研 究鸡 胚 绒 毛 由I c等 1 a ] 在 尿囊 膜 中 禽流 感病 毒 时 首次 发 现 。 F 分 为I 和 Ⅱ IN 型 型 , IN主 要 由病 毒 和 微 生 物 诱 导 产 生 , I F 型 目前 发
( 1广西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 中心 ,南宁 5 0 0 ;2广西大学动物科 学技术学院 ,南宁 30 1 500) 3 0 5
摘要 : 为进 一步研究鹅干扰素 (F 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 抗病毒作用机理 , IN) 提取经刀豆素 ( oA) C n 刺激培养 的鹅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我国13个地方灰羽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我国13个地方灰羽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006, 14 (2): 152-158 doi: 10.1360/biodiv.050214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收稿日期: 2005-10-13; 接受日期: 2006-01-08基金项目: 国家农业部重大资源保护项目(2001AA243081)和江苏省公益性研究与服务专项资金项目(MB2005708)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tyj3030@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我国13个地方灰羽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屠云洁1 陈宽维1* 汤青萍1 王金玉2 高玉时1 顾 荣1 葛庆联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扬州 225003)2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 225001)摘要: 我国地方鹅品种具有很多优良性状, 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选育制度和培育方法, 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没有得到完整保存。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地方鹅品种的遗传结构, 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作者选用31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其中19个是首次用磁珠富集法从AFLP 片段中分离), 检测了我国13个地方灰羽鹅 (An-ser cygnnoides ) 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 )、多态信息含量(PIC )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A )。

结果表明: 13个地方灰羽鹅品种中,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3–0.398,平均杂合度为0.4985–0.6727, 各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 最高的是狮头鹅(0.6727), 最低的是雁鹅(0.4985)。

用UPGMA 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 13个品种被聚为4类: 丰城灰鹅、武冈铜鹅、兴国灰鹅、狮头鹅、乌棕鹅、阳江鹅、马冈鹅、钢鹅、雁鹅聚为第1类; 伊犁鹅自聚为第2类; 长乐鹅、右江鹅聚为第3类; 永康灰鹅自聚为第4类。

鹅TSH_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鹅TSH_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鹅TSH-β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于金成,王志跃,杨海明,宋成义(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促甲状腺激素(TS H)在调控甲状腺功能及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扬州鹅为试验动物,用PCR方法从鹅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TSH-β基因的外显子1、2、3和内含子1、2序列,产物克隆并测序共得到2019bp;比对发现,与鸡、鸭、朱鹭、鹌鹑等禽类相应外显子序列同源性在95%以上,内含子序列与鸡、朱鹭同源性在74%以上。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序列分析;鹅;基因克隆;同源性 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9)02-0020-03 在脊椎动物中,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 oid-sti m ulating hor mone,TSH)通过调节甲状腺内T3/T4的分泌量来调控机体的生长和代谢。

促甲状腺激素与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一样,均是异源二聚体糖蛋白激素,由非特异性的α亚基和特异性的β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其中β亚基对TS H的生物学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1]。

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主要对禽类TSH-β基因的c DNA进行了研究,例如鸡(Gallus gallus)[2]、鸭(A nas anas)[3]、鹌鹑(Coturnix cotur2 nix)4]和朱鹭(N ipponia nippon)[5]。

多数品种鹅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特性,调控种鹅的繁殖活动不受季节影响或延长鹅的产蛋周期,不仅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给养殖者带来丰厚收益,而且也是育种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据报道,TSH通过引发光周期反应来控制禽类的繁殖性能[6],目前国内外关于鹅TSH-β基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鉴于TSH-β基因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以扬州鹅为试验动物,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克隆了鹅TSH-β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几乎全部的序列。

一株鹅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株鹅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株鹅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鹅呼肠孤病毒(Goose astrovirus,GoAstV)是属于天然矮星病毒科(Astroviridae)的一种RNA病毒,它能够引起鹅的消化道疾病,包括呕吐、腹泻等。

这种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已经成为鹅养殖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针对鹅呼肠孤病毒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病毒的分离、鉴定、分子特征、病毒学结构、流行病学等方面,尚未对其全基因组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因此,开展一项关于鹅呼肠孤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1.对一株鹅呼肠孤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进行基础的生物学特性研究;2.通过测序和分析,得到该鹅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遗传学和进化学分析;3.探究该病毒的种系进化关系,并分析其与其他已知鹅呼肠孤病毒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鹅呼肠孤病毒的基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1.样品采集及鉴定:从鹅粪便样品中,通过筛选、纯化、传代等方法,筛选出一株鹅呼肠孤病毒,并进行鉴定;2.病毒RNA提取:对提取的病毒RNA进行反转录,得到其对应的cDNA片段;3.PCR扩增及双向测序:将cDNA片段进行PCR扩增,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到该鹅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4.序列分析及进化分析:对该鹅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包括GC含量、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基因的数量和排列特点、启动子和编码序列等。

另外,还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计算进化树、相似性度量和重组分析,探究其种系进化关系。

四、预期结果1.成功分离鉴定出一株鹅呼肠孤病毒,并初步分析了其基础生物学特性;2.得到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3.研究其种系进化关系,探究其与其他已知鹅呼肠孤病毒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为防控鹅呼肠孤病毒的流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研究进展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研究进展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研究进展作者:曹楠杨舒展黄冠雄郭思璇曾依翎李冰心田允波许丹宁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0期[摘要]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Virus,GPV)是小鹅瘟疫病的病原体,基因全长组约5 kb,编码左右2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分别为LORF(Left ORF)和RORF(Right ORF)。

LORF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NS1和NS2,RORF编码3种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VP1、VP2和VP3。

本文从病原学、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方面对GPV基因组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GPV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进行展望,为我国防控GPV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病毒;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末端回文序列[中图分类号] S8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0-90-4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Virus,GPV)可侵染3~20日龄雏鹅和雏番鸭小鹅,造成出血性、纤维素性和渗出性肠炎,是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

扬州大学的方定一教授于1956年首次发现了GPV并对其做了详细的研究[2]。

此后,日本[3]、英国[4]、匈牙利[5]、瑞典[6]、法国[7]和美国[8]等许多国家陆续报道了该病。

与此同时,该病在我国福建[9]、江苏[10]、四川[11]、山东[12]等主要的水禽养殖地区广泛流行,给水禽养殖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其展开了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GPV的分子结构及相应的生物学特点逐渐被研究透彻。

1 鹅细小病毒病原学G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外直径为20~25 nm,内直径约为15 nm,外壳厚约5 nm,可以形成二十面体对称的空间结构[13]。

鹅细小病毒不同毒株VP1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鹅细小病毒不同毒株VP1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VP 、 2和 VP 1 VP 3基 因的 核苷 酸 全 长 分别 为 21 9 9 、 17 4 16 5b L 。VP 6 、 0 p7 ] 1与 V 3基 因 的核苷 酸 非重 P 叠 序列共 5 4b ( 9 p 以下 简 称 VP 3基 因) 1 。VP 3为
1 2 1 病毒 增 殖及鉴 定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料 .
类 的主要 自主 性 细小 病 毒 , 由它 引起 的鹅 细 小 病 毒
病 又名 小 鹅 瘟 , 重 危 害 养 鹅 业 [ ] 严 1 。GP 属 细 小 V
11 1 病 毒 . .
5株鹅 细小 病毒 分别 为 S h株 ( C 四川
病 毒科 浓核 病毒 属[ , 基 因组 DNA 为 单 链 、 性 4其 ] 线 DNA, 大小 约为 5 0k ; . b 含有 正链 D NA 和含 有负链 DNA 的病毒 粒 子 数 目基 本 相 等 , 占 5 。GP 各 O V
将病 毒适 当稀 释后 , 经尿
囊腔 接种 9日龄 的非 免 疫 鸭胚 , 收集 接 种 后 7 ~ 2h
GP 的主要 结 构 蛋 白 , 病 毒 核 衣 壳 的 主 要 成 分 , V 是 约 占 总 蛋 白 含 量 的 8 , 暴 露 于 病 毒 粒 子 表 O 且
面 , ] 是病 毒刺激 机 体 产 生保 护 性 抗 体 的重 要 抗 原
2 0h死 亡 的 鸭 胚 尿 囊 液 , P R 检 测 阳 性 者 置 4 经 C

2 O℃冻存 备用 。
1 2 2 引物 设计 与合 成 根 据 已发表 的 G V B株 .. P
蛋 白 。在 自然 感 染 条 件 下 ,G V 诱 导 产 生 抗 VP P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 不同等位基因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12% 的非变性聚 丙烯酰 胺凝 胶电 泳检 测 PCR 产物 , 柱 式 DNA 胶回收 试剂 盒 快速 回收 不 同等 位 基 因片 段 , 与 pGEM T Easy vector连接 , 转化到大肠杆菌 J M 109上 , 酶切鉴定后 送至 上海 Inv itrogen 公司进行测序。
3 讨论
DNA 标记是物种 资源监 测和 遗传多 样性 研究 中不 可缺 少 的工具。许多研 究表明 , 一个 数量 性状 的 QT L 并 不多 , 存 在 主效基因
[ 7]
。这些 QTL 的一 个或两 个主 效基因 就能 反映 一个
数量性状表型 变异 的 10% ~ 50% 以上。 因此 , 我 们可 以利 用 基因的重组 交 换原 理筛 选 出与 QTL 有紧 密 相关 的分 子 标记 , 从而可通过分 子标 记来 选择 和定 位数 量性 状基 因座
畜牧与兽医
2005 年
第 37 卷
第 12 期
% 1%
试验 研究
鹅微卫星 ( TG) n 基序的克隆及 序列比较分析
虞德兵, 汪 峰, 洪坤月, 杜文兴
*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5 )
摘要 : 以 ( TG ) 10重复基序设计引物对鹅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 , PCR 产物经 12 % 的非变性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后 银染检测 , 共获得 了 7 种
L- 1 Taq 酶 , 10 m o l % L- 1引物各 0 3 L ,
% 2% L 模板 DNA ( 50 ng% 件: 94 72 5 m in; 94 10 m in。 循环 ; L- 1 ), 30 s , 58
A ni m a lH usbandry & V ete rinary M ed ic ine 6 0 L ddH 2 O。 PCR 反 应 条 30 s , 72 1 m in, 35 个
2005 V o l 37 N o 12
2 2 部分微卫星 DNA 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转化后的大 肠杆 菌 J M 109 经蓝 白斑 筛选 后 , 挑 取阳 性 克 隆提取质粒 , 用酶切法对阳性质粒进一步鉴定。阳性质粒插 入 位点两侧的多克隆位 点的双酶 切得 到一 条 150 bp 左右 的插 入 片段和一条载体带 , 而没有插入片段的阴性对照经双酶切只 有 载体带 ( 图 2) 。
2 结果与分析
2 1 微卫星引物 PCR 检测 12% 的非变性聚 丙烯 酰胺凝 胶电 泳检 测 PCR 产物 , 结 果 如图 1 所示。从图 1 可以看出 , 该微卫星座位在所有鹅种 中共 检测到 7 种基因型、 4 种等位基因 , 提示 该微卫星 座位多 态性 较丰富 , 今后可作为鹅遗传多 样性评估的分子依据。
收稿日期 : 2005 06 10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 2002BA 514A 9 2 6) ; 江苏省农业 三项工程项目 ( SX [ 2003] 046 )。 作者简介 : 虞德兵 ( 1979 ) , 男 , 博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置 ; Eppendorf5810R 高速冷冻离心机。 1 3 微卫星引物设计及 PCR 扩增 微卫星引物设计方 法见 文 献 [ 6], 其序 列如 下 : 上 游 引 物 F : 5# ATGGATGCTAA CAAACA CTC3# ; 下游引物 R: 5# GTA C 1 0 L 10 ∃ PCR 1 0 0 3 L 10 mm ol% L - 1 dNT P , AAAGGTCATGGAGAAG 3# 。 PCR 扩 增 体 系 : buffer , 1 0 L 25 mm ol M gC l2, 0 1 L 5 U%
[ 4]
1 材料和方法
1 1 DNA样品来 源 翅静脉采集皖西白鹅、溆浦鹅、浙东白鹅、四川白鹅 、豁 眼鹅、太湖鹅、东北仔鹅和莱茵 鹅全血 2 mL, 另加 A CD 抗 凝 ( 1 5), 冰块保存带回实验室 , - 20 冷藏备 用。血样中基 因 组 DNA 的提取 , 采用酚 氯仿法 , 具体操作步 骤参照 !分子 克 隆实验指南 ∀ ( 第二版 ) , 略加改良 [ 5] 。 1 2 主要试剂和仪器 T aqDNA 聚合 酶 , 美 国 R oche 公 司 产 品 ; 4 种 单 核苷 酸 : M B I公司产品 ; 丙烯酰胺为进 口分装 产品 ; N, N 甲 叉双丙 烯 酰胺 : 瑞士 FLUKA 公司产品 ; PBR332 DNA /M SP IM a rkers: 华 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 ; 蛋白酶 K: M ERCK 公司产品。 UV 754 型紫外可见 分光光 度计 ; 仪 ; EPS604 型稳压稳流电 泳仪 ; PTC 100T M 型 PCR 扩 增 DYC 24A 型 垂直 板电 泳槽 装
, 而关 于鹅 分
子标记的应用报道 则很少。众 多研 究表明 , 微卫星 DNA 标记 能有效反映群体的遗 传变异 , 是分析畜禽遗传多样性、品系间 亲缘关系及遗传距离理想的分 子标记。本文选取一个微卫星基 序在 8 个鹅种中进行了验证 , 以探讨该基序的多态性是否 适用 于鹅品种遗传多样性 的研究。
K ey w ord s : m icrosa tellite; goose; c lon ing
我国鹅品种资源 极为丰富 ,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隔离、人工 选择以及引种等原因 , 形成了一些形态 特征和生产性能等方面 都有一定差异的不同 鹅种群。因此 , 对 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 行研究 , 弄清鹅品种 种群的 遗传结 构和起源 分化 , 对 其保种、 选育及 合 理 的 开 发 利 用十 分 必 要。 生物 的 遗 传 变 异 主 要 是 DNA 在复制过程 中产生 的差 别而造 成的 , 这 种差 别主 要表 现 在碱基排列顺 序的不 同。 DNA 序 列上 的差异 反映 了物 种亲 缘 关系的远近程度 [ 1] 。微 卫星 标 记作 为遗 传 标记 的一 种 , 多 年 来被用作基因定位和 连锁分析 [ 2, 3] 。微卫星 变异主 要是其 核心 重复序列的不 同而 形成 高度 的多 态 性位 点。在水 禽育 种研 究 中 , 一般是通过表型 性 状选 育及 杂 交等 方式
[ 8]
。微 卫
畜牧与兽医
2005 年
第 37 卷
第 12 期
% 3%
不同开填体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比较试验
李齐发 , 辜自荣 , 刘振山 , 黄治国 , 苏胜彦 , 狄
( 1.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江苏 南京
1 1 1 1 1
雷 , 吴松青
222200)
2
2
210095; 2. 江苏兴云集团 , 江苏 灌云
1、 2、 5 、6 、7 :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 ; 3: 阴性质粒的双酶切 ; 4: pBR 322 /H ae III
图 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图 1 微卫星位点的 PCR 产物电泳
图 3 微卫星的序列 比较结果 图 3 中 , 分别克隆微卫星 位点的 A、 B 2 个等 位基因 后利 用 DNA STAR 进行序列比较 , 序列的 前后 20 个碱基 分别为上、 下游引 物序 列。从 图 3 可以 看出 , 其 中包 含的 ( AC /TG ) 重 复数都大于 10 个 , A 等位基因为 11 个重复 , B 等位基 因为 14 个重复 ; 二 者 除了 相差 3 个 ( A C /TG ) 串联 重复 以外 , 还 存 在位于重复序 列上 游有一 个 T /G 突变。 结果 提示 , 在 鹅的 基 因组中存在大量的 ( TG ) n 重复序列 。 星由于基序在每个位点的重复数量不同而表现出 大量的长度多 态性 , 而且是特异扩增 , 具有良 好的 稳定性 , 且所 需 DNA 的 数量少、质量要求低 , 试验过程不需要标记探针和转膜等繁 琐 的过程 , 可以快速、简便、有效地对供试材料进行鉴定。本 试 验首 次 将 微 卫 星 标 记 用 于 鹅 的 遗 传 分 类 研 究 中 , 通 过 用 ( TG ) n 引物 对 8 个 鹅种的 微卫星 DNA 直接 进行扩 增 , 并对 反 应体系的多次优化 , 最终获得了多态性条带 , 并通过回收扩 增 产物克隆测序 , 证明获得的多态性条带不是假阳性的。微卫 星 DNA 的核心序列中 , 以 ( CA /GT ) n 或 ( A C /TG ) n 双碱基核 苷 酸重复最为常见 , 猪基因估 计共 有 6 5 万 ~ 10 万个平 均约 30 ~ 50 kb 分布一个这样的重 复序列 [ 9] 。本研究中 , BLAST 结 果 显示 , 在 G enBank 中未能找到该序列的 同源序列 , 说明该序列 是一新的鹅微卫星 DNA 序列。通 过试 验结果 可看 出 , 该微 卫 星基序在鹅上存在着多态性 , 说明了微卫星分子 标记是可以 用 于鹅的遗传分类研究的。本试验是在鹅上建立微卫星分子 标记
摘要 : 对不同开填体重的朗德鹅产肝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 : 4 2 kg 体重组 的平均肝重最大 , 为 827 50 g, 极显著高于 3 8 kg 、 3 0 kg
体重组 (P < 0 01) ; 4 7 kg 体重组的肝重明显低于 4 2 kg 体重组 , 但没有达到显著 水平 (P = 0 20) ; 相 关分析发现开填 体重与肝重 之间呈极 显 著的正相关 ; 通过建立回归曲线得出国内朗德鹅 12周龄的最佳开填体重为 4 5 kg。对肥肝重与腹脂重、皮脂厚等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 发 现肝 重与腹脂重呈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 (P < 0 05 ) , 说明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与肝脏的脂肪沉积有密切的关系。
基因型 , 4种等位基因 ; 并且在各供试鹅品种上表现出多态性 , 可以实现遗传 分类研究。对回收的 不同条带进行 纯化、克隆测序 ; 测 序结果显 示 各品种都有 ( TG ) n基序存在 , 并且各个条带中重复数大于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