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式轴流风机的三维设计
毕业设计通风机的三维建模及设计

毕业设计---通风机的三维建模及设计扬州市职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通风机的三维建模及设计系别: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数控技术班级:09数控(2)班姓名:陈辉学号:0901040201指导老师:杜晋完成时间:2012年5月目录摘要 (4)第一章前言 (6)1.1本文研究的内容 (6)1.2本文研究的意义 (6)1.3通风机设计参数 (7)第二章建模 (8)2.1通风机集流器的建模 (8)2.1.1集流器1法兰的建模 (8)2.1.2集流器1球壳的建模 (9)2.1.3集流器2喇叭口的建模 (11)2.2主体筒的建模 (12)2.2.1出气筒的建模 (12)2.2.2电机连接法兰的建模 (13)2.2.3主体筒连接板的建模 (15)2.2.4主体筒外筒的建模 (16)2.2.5基座支撑板的建模 (18)2.3中间筒的建模 (19)2.3.1连接套的建模 (19)2.3.2叶片的建模 (19)2.3.3紧固陶的建模 (21)2.4其它零部件的建模 (22)2.4.1基座支撑板的建模 (22)2.4.2扩散塔的建模 (23)2.4.3扩散筒球壳的建模 (24)第三章装配 (25)3.1集流器1的装配 (25)3.2集流器2的装配 (26)3.3主体筒的装配 (27)3.4中间筒的装配 (29)3.5扩散筒的装配 (31)3.6扩散塔的装配 (32)3.7通风机总的装配 (32)第四章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35)4.1紧固套的加工工艺 (35)4.1.1紧固套的工艺性分析 (35)附录 (36)总结 (39)参考文献 (41)致谢 (42)摘要通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液体机械。
它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的推进等。
轴流风机叶片的设计方法及实例

综 合
的作用�传统的轴流通风机设计方法包括以气动性能 良好的机翼为原始叶型 的孤立叶型设计方法 和基于 二元叶栅理论的叶栅设计法,在上世纪 0 年代出现
了一些基于准三元流动的叶片造型方法�采用上述方 参数, 设计了一款实用新型旨在提 供一种流量大, 全 研 法所设计的通风机叶片比较多的是平面叶片, 虽然工 � � � 压高的 系列变压器轴流通风机, 其中 表示风机 艺简单, 但性能较差�少量的扭曲叶片也大多是由平 � � 叶轮直径为 00 毫米, 表示风机为前吹式�其总体 究 面叶栅叠加而成, 而不是真正的基于全三维造型设计 结构形式由电机, 叶轮, 导流罩, 支架, 机 壳和防护罩 的扭曲叶片, 从而也影响了通风机的 性能, 因 而很难 等 6 部分组成�其特征是电机位于风机的进口端, 电 达到变压器轴流通风机流量大, 全压高的要求� 1. 轴流风机的叶片设计理论 轴流风机设计的核 心就是叶片型线设计 �本文 机轴和 叶轮相连 , 驱动叶轮 旋转, 电 机由支 架支撑, 外面套有导流罩, 导流罩位于风机 的进口端, 为中空 的锥形柱体, 底端面的直径和轮毂 的直径相等, 机壳
根据扭曲叶片理论,采 用全三维造型来进行 叶片流 � � 为直径 0 毫米的圆筒形�在进口端略呈喇叭口状, 型设计, 并结合空气动力学理论, 应用变环量 流型设 以使气流平顺地进入 风机的流道,在风机 的进口端 计方法, 使叶片的做功分布更加符合 运动规律, 从而 发挥出更高的功能转换效益� 首先, 基 于抛物面理论, 我们在柱坐标下 建立叶 片中型面方程: ( - / ) 其中: ( ) ( )/ , 通过参数 , 端面上有防护罩,以 避免杂物进入风机流 道和叶片 发生撞击� 其中的风机叶片 为特殊设计,在设计 过程中采 用了抛物面理论和不 等功原理,对叶片的 流型和流 面进行全三维的造型 设计,得到的叶片为 三维的扭 曲叶片 , 其 特征为 叶片不等 厚, 型面 连续光 滑, 任一 相贯面与型面相割, 得到的相贯线呈流线 形状的机 翼形, 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气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 构中, 增 加了导流罩部分, 导流罩位于风机的进口端 , 套在电 机的外面, 其作用 是使气流平顺地进入 通风机的流道,从而 提高风机
轴流式通风机解析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5
2020年9月28日
16
2020年9月28日
17
三、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及反风装置 (一)结构
一般矿用轴流式通风机的主要气动部件有叶轮、导叶(前导叶、中导 叶、后导叶)、外壳、进风口(集流器、疏流罩)以及出口处的扩散器。
1、叶轮是风机的主要部件,决定着风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风机翼型、
2020年9月28日
5
3、离心式通风机与轴流式通风机的比较
1)风流方向
离心式通风机中的空气沿轮的轴向进径 Nhomakorabea出,轴流式通风机中的空气沿轮的轴向
进轴向出。
2)结构方面
①轴流式风机比旧式离心风机结构尺寸小,重量轻;与新型离心式风机相比则差不多;
②轴流式风机结构复杂,维修较困难;
③轴流式风机噪声大,需安装消声措施;
抽出式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2020年9月28日
25
• BD-Ⅱ-8No28
B——防爆型 D——对旋结构 Ⅱ——改进型 8——配用8级电机 No28——机号为28,叶轮直径为2800mm
2020年9月28日
26
• 70B2—11No18D
70——轮毂比为0.7 B——机翼型不扭曲叶片 2——叶型为第二次设计 1——第一个1表示叶轮级数为1级 1——第二个1表示风机结构为第一次设计 No18——通风机机号,即叶轮直径为1800mm D——传动方式
10
如叶轮加装前导叶时,产生强迫旋绕,这时 (当c1u与u同向时取“-”,c1u与u反向时取“+”) 2、基本方程式的能量意义
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轴流式风机 的静压要低于离心式通风机。
2020年9月28日
11
轴流风机_精品文档

(3)动叶片可调的轴流式泵与风机,由于动叶片角度 可随外界负荷变化而改变,低负荷经济性高,因而 变工况时调节性能好,可保持较宽的高效工作区。
(4)噪声大,需加消声器。 综合技术性能优于离心式。
鉴于以上特点,目前国外大型电站普遍采用轴流式 风机作为锅炉的送、引风机,轴流式水泵作为循环 水泵。我国300MW以上的机组送、引风机及循环水 泵一般都采用轴流式。
由于风机在继续运行,管路中压力已降低到D点压力,从而 泵或风机又重新开始输出流量,对应该压力下的流量可以输 出达qvE,即由D点跳到 E点。
只要外界所需流量保持小于 qvK, 上述过程会重复出现,即发生喘 振。如果这种循环的频率与系统 的振动频率合拍,就要引起共振, 常造成泵或风机损坏 。
喘振现象的形成包含着2方面的因素:从内部来 说,取决于叶栅内出现强烈的突变性旋转失速; 从外部条件来说,又与管网容量和阻力特性有关。
节流调节:经济性很差,所以轴流式风机不采用这种调节方式。 进口调节:通过改变风机进口节流挡板的开度,增大、减小 风量来调节,效率较高,但调节性能差。 出口调节:通过改变风机出口节流挡板的开度,增大、减小 系统阻力来调节,效率差,安全性不高
变速调节:最经济的调节方式,但需要配置电机变频装置或液力 耦合器,电气谐波问题很突出,综合造价和运行维护费用也不低, 故现在运行业绩并不多。
的气流发生偏转,把气流由轴 向引为旋向进入,且大多数是 负旋向(即与叶轮转向相反), 这样可使叶轮出口气流的方向 为轴向流出。 后导叶在轴流式风机中应用最 广。气体轴向进入叶轮,从叶 轮流出的气体绝对速度有一定 旋向,经后导叶扩压并引导后, 气体以轴向流出。
导叶和叶轮
二、轴流式风机的叶轮理论
翼型升力原理:
如果喘振频率与系统振荡合拍,则产生共振,造成风机 或泵损坏不能正常工作。
轴流风机后导叶三维数值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轴流风机后导叶三维数值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本篇论文介绍了一种针对轴流风机后导叶的三维数值优化设计
方法,并探讨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首先,论文介绍了轴流风机后导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现有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接着,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三维数值优化设计方法的原理和流程,包括建立数值模型、确定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选择优化算法等内容。
最后,论文通过实例分析和仿真验证,证明了该三维数值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能够有效优化轴流风机后导叶的性能表现,提高整机的效率和稳定性。
- 1 -。
流体机械轴流风机.ppt

前导叶
第一级叶轮前的导叶
位 置
中导叶
两级叶轮间的导叶
后导叶
最后一级叶轮后的导叶
1、轴流式风机的主要结构组成
2)导叶
前导叶
某些风机设有前导叶,用以控制进入叶轮的气流方向,达到调节特 性的目的。
此导叶可分为两段,头部固定不动,尾部可以摆动。 这样,外界气流可以较小的冲击进入前导叶,而后改变方向进入叶
作用:改善气体进入风机的条件,提高风机效率。
1、轴流式风机的主要结构组成
4)扩散器
作用是把风机出口动压的一部分转换为静压,以提高 风机的静效率。
一般由锥形筒芯和筒壳组成,装在风机出口侧。
2、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
1)2K60型轴流式通风机
两级叶轮
轮毂比0.6 机翼型扭曲叶片 安装角15°~45° 每个叶轮14个扭
1)2K60型轴流式通风机
导叶的数量
中导叶14片
后导叶7片
2、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
1)2K60型轴流式通风机
导叶的数量
中导叶14片
后导叶7片
轴承——两个滚动轴承 联轴器——齿轮联轴器 扩散风筒——柱形筒壳和锥形筒芯
2、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
பைடு நூலகம்
1)2K60型轴流式通风机
NO.18
机号
NO.24 NO.28
NO.36
2、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
2)GAF型轴流式通风机
双级叶轮
卧式
动叶机械式 停车集中可 调式风机
2、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
2)GAF型轴流式通风机 电动机 传动 进口闸门 整流环 机壳 叶轮 扩散器 制动器
2、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
轴流风机结构介绍.正式版PPT文档

叶片数 所稳产定生 区的。反向气流流经KSE分流装置重新进入主流道,从而避免了叶轮主流道内产生的气流往复流动――喘振,使风机喘振区变成了
进主出要口 作膨用胀是节随着、通护流轴面管积、的活增节大、,可气调体前逐导渐叶减芯速筒,等将气体V的型动能叶转变片为(所等需强的静度压能、。固有频率高、压力系数高)
转动组
Form01半联轴器
叶轮 Form03半联轴器
隔垫 传扭中间轴装配 主轴承装配
冷风管路
该风 机采用的 是空气冷 却,若电 机不用油 站,那么 整台风机 无油无水, 非常利于 环境文明 达标。
润滑管路
许多轴流风机采用的是油脂润滑方式,不需要油站, 加油方式是每隔一个月,用专用脚踏式注油器加油一次, 每次只需加油100-150克。
进出口膨胀节 、护轴管、活节、可调前导叶芯筒等
运行原理
能量转换过程:
电机
叶轮、后导叶、扩压器
电能
机械能
(流体)静压能和动能
轴流通风机是一种以
叶轮子午面的流道, 沿着流动方向急剧收 敛,通过叶轮的作功, 气流速度迅速增加, 从而获得动能,并通 过后导叶将烟气的螺 旋运动转化为轴向运 动而进入扩压器,并 在扩压器内将烟气的 大部分动能转化成系 统所需的静压能的轴 流式通风机。根据其 工作原理,通称子午 加速风机。
有振动监测装
置,其测振探
头安装在风机
机壳中分法兰
上,反映放大
后的轴承振动
。 0.78~0.86
主要作用是改变气 流方向,同时收敛进气 室,改变气流流动状况, 使气流在进入集流器之 前更为均匀
主要作用是改变经叶 轮流出的气流方向,克 服气体流动损失。气体 经过后导叶扩压整流后, 使气体轴向流出,提高 了局部负荷效率。
第四章 轴流风机的设计

• 4.1.1 基元级上的速度三角形 轴流式通风机的基元级是由叶轮和导叶所组成的。一个叶轮与 导叶构成一个级,多级轴流风机可提高压力,但轴流风机一般只有 一级。在不同半径的圆柱面上,由于离心力不同,气流的参数是变 化的,叶片沿叶高方向(径向)是扭曲的。为了研究不 同半径上的流 动,用一圆柱面去切开轴流式通风机的叶轮和导叶剖面,就得到圆 柱面上的环形叶删,可以将其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叶栅,如图4.2所 示,这种一个平面动叶和导叶所组成的叶栅, 称为基元级,因而级 可以看成是无限多个基元级组成。 • 对于一个基元级,可画出动叶进口1-1及出口2-2处的速度三角形 (图a),因半径R相同,所以u1=u2,且C1Z=C2Z,将进出口速度三 角形画到一起(b)。
• 4.1 轴流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概况 按照我国对通风机的分类方法,风压在 490Pa以下,气体沿轴向流动的通风机称为轴流 式通风机。图4.1所示为轴流式通风机的典型结 构示意图,气体由集流 器1流入,在叶轮2中获 得能量,再流入导叶3,导叶可将一部分偏转的 气流动能转变为静压能,使气流转为轴向,最后 气体流经扩散筒4,将一部分轴向气流的动能转 变为静压能, 然后输入到管路中。 叶轮和导叶组成级。因为轴流式通风机的压 强较低,一般都采用单级,低压轴流式通风机的 压强在490Pa以下,高压轴流式通风机一般也在 4900Pa以下。 因此,与离心式通风机相比,轴 流式通风机具有低压、大流量的特点。
• 目前轴流通风机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单独 叶型空气动力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设计,称为孤立叶型 设计方法;另一种是利用叶栅理论和叶栅吹风试验 成果来 进行设计,称为叶栅设计法。本章主要介绍这两种设计方 法,并对轴流式通风机附属部件的型式和设计方法作简单 的介绍。 5.1 概 述 对于轴流通风机,由于叶栅稠度不大,一般b/t<1, 可以把叶片当作一个个互不影响的孤立叶片而按孤立叶型 法设计,即令Cv`=Cv。这种方法广泛用于低压轴流通风机 的设计。 此法以B.Eck和R.A Wallis的设计资料较为完整。 对于b/t>1的高压通风机,由于叶栅叶型间的相互影 响以及叶栅的扩压性质,使得叶栅的空气动力特性与孤立 叶犁有较大的差别。F.Weinig提出的“干涉系数法”, 引入一个干涉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逆式轴流风机的三维设计 3-D Design of Reversible Axial Fan
黄典贵 李孝伟/上海大学 力学研究所
摘要: 应用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方程模拟可逆式轴流风机的粘性流动,仔细分析涡流产生的机制,并结合风机正反向旋转速度、风压、风量和效率等要求,对地铁用可逆式轴流风机的叶型和装配角进行了优选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轴流式通风机 可逆式 三维设计 中图分类号:TH43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8155(2005)03-0008-03
Abstract :A code based on 3-D Reynolds-A 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s used to design a reversible axial fluid fan for metro. Carefully analyzing the viscous fluid structure in the passage among hundreds of tests, a best shape of blade for the target fan is obtained. The rotative veloc ity, flux, exit pressure and efficiency are anticipative. Keywords :Axial Fan Reversible 3-D Design
1 引言
通常,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要求风机具有反向通风能力,这种风机称为可逆风机,其翼型称为可逆翼型。
对可逆风机的具体要求就是风机在正向和逆向送风时,都能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文献[1,2]对可逆翼型进行了一些研究,S 型叶片是可逆风机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叶片,但是,研究表明,这种正反向性能相同的双对称翼型在升力系数与失速攻角方面并不令人满意[1]。
有时并不要求正反向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能要求,对地铁而言,为了保持地铁内良好的环境,正常情况下通风机都是常年在设计工况下工作的,从节能角度讲,当然希望风机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但是,一旦地铁内发生火灾,要求风机必须得具有迅速反向排风的功能,由于这种状况极为罕见,因此,并不要求此时风机具有高效率,但要求排风量大。
针对这一工程背景,受某风机制造厂的委托,对这类风机进行了设计研究。
确认了风机运转中的流场结构是风机设计的基础,为此,根据轴流风机的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方程来模拟其流道内的粘性流动。
然后又仔细分析了流动中漩涡的产生机制,并结合风机正反向旋转速度、风量、风压和效率等要求,对地铁用可逆式轴流风机的叶型和装配角进行了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流动控制方程
在固连于风机的非惯性旋转坐标系下观察流体的绝对运动,流场是定常的。
因此,将控制方程在非惯性的相对坐标系下表达对于计算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参照文献[3],相对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可以写为
0d d d d =+
⋅-
⋅+∂∂⎰⎰⎰⎰⎰⎰⎰⎰⎰⎰τ
ν
τ
τ
τG A n H A n H
W t
A
A
r
式中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5-12-27 上海市 200072
⎥⎥
⎥
⎥⎥
⎥
⎦⎤
⎢⎢⎢⎢⎢⎢⎣⎡=E w v u W r r r
ρρρρρ (
)
()()()()⎥⎥⎥⎥⎥⎥⎦
⎤⎢⎢⎢⎢⎢⎢⎣⎡+-+-+-+--=br
br
r
zr br r r yr br r r xr br r r br
r q
p q q
H
I p q q w I p q q v
I p q q
u q q H ρρρρρ
()()()
⎥
⎥
⎥
⎥⎥
⎥
⎦⎤
⎢⎢⎢
⎢⎢
⎢
⎣
⎡
⨯⨯⨯=00zr
yr xr q q
q G ϖρϖρϖρ ⎥⎥⎥⎥⎥⎥⎦
⎤
⎢⎢⎢⎢⎢⎢⎣⎡++++++++=zr
yr
xr
zr
zz yr yz
xr xz zr yz
yr yy xr
xy zr xz yr xy xr xx I
h I
g I f I I
I I
I I I I I H 5550
ττ
ττ
τττττν 在上述公式中,T k p H E w v u ,,,,,),,,(,μρ分别为流体的密度、速度在绝对坐标系下的分量、总能、总焓、压强、粘性系数、热传导系数和温度;(
)z y x I I I ,,和(
)zr
yr
xr I
I
I ,,分别为
绝对坐标系和相对坐标系下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r ϖ为相对坐标系的旋转角速度矢量;下标r 表示绝对量在相对坐标系的分量。
控制方程的空间离散采用的是中心有限体积格式,时间方向采用的是五步龙格-库塔法
求解。
3 设计结果与讨论
由于三维风机粘性流场的计算非常耗时,所以无论是采用伴随方程法或是采用遗传算法等先进的设计方法,计算工作量都是难以承受的。
经验表明,在设计工况下, 叶片流道中的漩涡越小,风机的通风量将越大,并且由粘性引起的能量消耗将越小。
因此,本研究从工程应用和工程实际需求出发,采用了流场结构分析和叶片外形调整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可逆式轴流风机的叶型和装配角的优选设计,以分别达到正、反向旋转速度下要求的风量和效率及全压。
从数百个算例中优选出最后的设计方案, 应该指出, 在同等条件下, 得到的优选结果不一定是最优的,可能还有一定的潜力可以挖掘。
受某公司委托,希望设计出一个地铁用可逆轴流风机, 由于该风机将长期正向运行, 只有在地铁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时, 才需要反向排风。
因此,希望正向运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反向运行时流量比较大,效率要求不高,基本条件与要求如下:
(1)反向运行要求
①叶轮直径:2000mm ②风量:60m 3/s ③全压:1000Pa
④轮毂直径:950mm ⑤叶轮转速:985r/min
⑥风机全压效率:≥60%
⑦叶片个数:14
⑧叶根厚度:≥35mm
(2)正向运行要求
①直径:2000mm
②风量:50m3/s
③全压:700Pa
④轮毂直径:950mm
⑤叶轮转速:≤750r/min
⑥风机全压效率:≥0%
以全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计算程序为基础,通过数百个算例,分析流场结构与细节,不断修改叶片几何形状与安装角度,得到了一个最好的叶片形状造型,其三维造型如图1所示。
该叶型的反向风量为61.4m3/s,全压效率为63.5%,全压为1100Pa;正向风量为56.6m3/s,全压效率为84.5%,全压为1000Pa,达到了设计要求。
由于篇幅所限,设计过程中的各种算例我们就不再描述了,下面只给出最后的结果。
图1可逆风机流道三维造型
图1是设计得到的可逆风机流道三维造型, 图2分别为正向转动时根部、中部与顶部的流线图。
从流线图中可以看出,风机正向运行时,流道内流动合理,基本不存在漩涡, 因此,流动效率比较高。
图3分别为反向转动时根部、中部与顶部的流线图。
可以看出, 叶片根部和顶部由粘性产生的漩涡较为明显,所以风机效率会相对较低,但叶片中部基本没有漩涡,也就是说,在主流区,流道实际通流面积还是能保证的,因此,流量达到了设计要求,但由于根部与顶部漩涡的存在,使得反转时流动效率偏低,这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
图2 风机正向运行时叶片根部、中部、顶部的流线图
(a) 根部(b)中部
图3 风机反向运行时叶片根部、中部、顶部的流线图
总体上,设计的可逆式轴流风机达到了委托方的要求,尤其是正向运行的各项指标都是令人满意的。
但从流场图可以看出,在反向运转时,粘性消耗比较明显,所以再进一步提高反转效率的空间还比较大。
采用更先进的设计方法,如利用正反组合叶片,在不降低正向运行效率的前提下,肯定会大大提高反向运行时的效率。
目前, 该风机已经通过委托方的性能试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要求,说明本设计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
5 结论
通过对风机粘性流场进行精确的数值模拟,再仔细分析流场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对叶片造型进行调整,设计出了性能良好的可逆式轴流风机。
参考文献
[1] 钟方源,杨波,欧阳华.轴流风机叶片设计新方案的探讨.流体机械,2000,28(12):13~17.
[2] 席德科,张仲寅,陆森林等.可逆风机叶片的翼型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18(4):628~630.
[3] 杨爱明,乔志德.悬停旋翼粘性绕流N-S方程数值模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18(4):57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