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复习学案与答案
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及答案 新人教版

)景物描写。
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悲凉苍茫的气氛。
“别
【探究思路】研讨遣词造语的方法。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因素。
文章要现场画面。
动词的使用,能增强诗句的硬度与力度,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人物的心理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
乐,即以关于音乐的各种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家和爱的温暖,
,在“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江头,听到了琵琶声,
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
“轻声”
去打断琵琶的弹奏
【明确】
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
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
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
人觉得李凭之演技高超绝伦。
《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1、理解下面词语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
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2、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话,名词) 遂命酒 (吩咐,命令)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命 言使快弹数曲 (几,数词)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6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动词•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便,随意,动词•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讲信用,3、词类活用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钿头银篦击节碎.(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4、古今异义辨析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
)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5、特殊句式①本长安倡女。
②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③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送客湓浦口。
⑤谪居卧病浔阳城。
⑥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⑦主人下马客在船。
(① 判断句。
②③被动句。
《琵琶行(并序)》学案4(人教版必修3)

第6课 琵琶行并序一、实词 1.一词多义①言⎩⎪⎨⎪⎧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②命⎩⎪⎨⎪⎧ 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③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⑤拨⎩⎪⎨⎪⎧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点拨 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学案答案

琵琶行学案答案【篇一:《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

《琵琶行》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一、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 ___,___ 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3、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9、《琵琶行》的主旨句:,。
二、基础训练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3.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4.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①②③⑤④5.《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6.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课前预习案】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贞元年间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元和年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一生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
有《白氏长庆集》。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军阀派遣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
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并非谏官,但他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一些朝臣的嫉恨,并被诬称不顾忌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事实写“新井”和“赏花”的诗,最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江州在当时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也是一个闲散职务,这对怀有国计民生之心的白居易来说,是一种屈辱和嘲讽。
因此他满怀郁愤,干预政治的热情大大减退。
次年,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由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顿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于是创作出《琵琶行》这一传世名篇。
预习拓展“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歌行体”为南朝宋时的鲍照所创。
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而且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习目标1. 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 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 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1.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 .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 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复习学案与答案
一、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
___,___ 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3、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
,。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
9、《琵琶行》的主旨
句:,。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页 1 第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3.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4.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①②③⑤④
页 2 第
5.《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6.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长诗字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七言诗字古诗的一种
C.升官长诗句古诗的一种
C.贬官词句乐曲,歌唱的遍数
三、诗歌鉴赏
1、赏析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听蜀僧睿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页 3 第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绿绮:傅玄《琴赋序》:蔡邕有绿绮琴,天下名器也。
霜钟:《山海经》:丰山有钟九耳,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①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②从全诗看,第四联的意思和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
一、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4、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页 4 第
相逢何必曾相识。
9、《琵琶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基础训练
1.D 2.D 3.B 4.A 5.A 6.B
三、诗歌鉴赏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侧面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①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
“万壑松”写出琴声的艺术效果。
②从全诗看,第四联的意思和作用各是什么?
写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中的状态,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
页 5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