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科学类文章的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0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文本-科普文)(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
真题体验延伸
2022全国乙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 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 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 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 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第二步·学会做题
• 设问及现场答卷
• 设问:第②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 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 理解?(4分)
• 试答:
•
• 现场答卷 • 山水画是对自然山水的表现。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画
家本人主观的理解和体验,经过了艺术的提炼和加工。 • 满分答案 • ①用皴法创作的山水画是画家师法自然、表现自然的作品,在一定
• ⑤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
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 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 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 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 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 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 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 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 杂些。⑥
PPT《科普文章解题技巧》中考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系列指导: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信息

特点
科学性 文学性 通俗性
2009年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题
《世界最大的膜》
[美] 刘易斯·托马斯
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 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 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 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 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 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 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
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 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 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 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 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 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 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
答: 生命体出现前,地球在冷却时排出含有微量氧气
的稀薄气体;(1分) 这些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光合细胞以及生命形
式出现;(1分) 在光合作用下,生命体产生大量氧气,从而在地
球表面形成臭氧层,形成“世界最大的膜”。(2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概括中心意思
定位+提取+整合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 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4分)
科普文章以传递信息 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倒 金字塔”
2012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科学类文章阅读(1)

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 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 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 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 受话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 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 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 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 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 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 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 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 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 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 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 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 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 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 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 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 为。 (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
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 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 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 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 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 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 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 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 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 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 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 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 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 (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 ,有删改)
2011高考科普类文章阅读课件

• 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它是说明文的一种, 它与其它说明文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某 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 科学的知识才是其目的,所以,科学小品 是文艺性说明文。它短小精炼,也可称千 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 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它玲珑活 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 写;它通俗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 胜。
•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C级)。D项昆虫采花粉这一事例证 明的不是“‘间断平衡论’的正确”,而 是生物之间“协同发展”的正确,据第三 段后三句可知。 • 【答案】 D
• 2.以下文字是从原文中截取的,应还原 至文中①②③④⑤的哪一处?(只答序号) • ( ) • 他在《物种起源》中说:“确信通常的世 代没有一次中断过,没有任何激变曾经使 整个地球变为荒芜。” •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 文章思路的能力(C级)。所截文字说的是 达尔文不承认突然绝灭。这层意思只有还 原到文中④处,与上文衔接才能保持文章 思路的畅通。 • 【答案】 ④
• 二、(2010年安徽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 章,完成5~8题。 • 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歌曲《穿越苍穹》2月4 日被美国宇航局发送向431光年外的北极 星,科学家们希望那里的外星人——假如 存在的话——能够听到。 • 此举引起了当时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 学开会的一些科学家的争论,有人认为, 这样做可能会让地球人在不怀好意的外星 人面前暴露。持不同看法的科学家则表示, 早在1974年人们就向太空发射过信号,外 星人如果要知道的话早就知道了,不必杞
• 这番争论是美国“搜寻地外智慧”(SETI) 项目所召开的“寂静之声”研讨会中的一 个插曲。SETI项目可以追溯到50年前,它 一直在尝试通过无线电与外星智慧取得联 络,然而50年过去了,人们得到的仅仅是 毫无特点的无线电噪音。那么,外星智慧 到底为什么如此沉默呢?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外星人沟通,让人有一种无从着手的感 觉。科学家知道,我们甚至于没有办法与 自身进行有效的沟通。
科技文阅读技巧ppt课件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 断正确的一项是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 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10、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 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 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
是个不解之迷。
B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
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 故造成的损失。
9、随意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 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 功能和效用。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 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 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 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 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 目的。
例9.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 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 于功用。
7、混淆时间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 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 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 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 先期和后期”。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 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10、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 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 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
是个不解之迷。
B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
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 故造成的损失。
9、随意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 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 功能和效用。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 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 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 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 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 目的。
例9.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 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 于功用。
7、混淆时间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 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 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 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 先期和后期”。
阅读指导课课件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鉴》等。
03
阅读对历史学科的影响
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对历史学科的学
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阅读历史书籍和文献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现实社会和政治事件。
06 阅读中的问题和挑战
CHAPTER
阅读中的理解困难
总结词
理解困难是阅读中常见的问题,表现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准确或不完全。
科普类
选择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 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科 学精神。
历史类
推荐选择历史题材的读物,帮助学生 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培养历史 意识。
哲学类
选择涉及哲学思想的读物,以培养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人生观。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选择
参考专业书评和推荐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目的选择相应 的阅读材料,能够更好地提高阅读积极性 和效果。
兴趣和基础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
逐渐引入文字较多、内容更为丰富 的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提高孩 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面。
中学阶段
推荐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传记 、科普读物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 素养和综合素质。
各类题材的阅读材料推荐
文学类
推荐选择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如小 说、散文、诗歌等,以培养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可以 学习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规 范,提升个人的论文写作 水平。
创新思维培养
阅读能够激发创新思维, 启发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 方向,推动学术进步。
阅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发展
公民素养提升
阅读能够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社会文化 的进步。
【创新方案】高三英语二轮复习:阅读理解(1)《科普知识类》ppt课件

三、解题策略 综上,结合科普类阅读的题材、结构、语言和设题的 特点,我们如何快速有效地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呢? 1.注重日常积累,培养科学思维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增加科普读物的阅读,熟悉科 普类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它们的结构脉络,感受作者的 写作角度和态度。
2.夯实英语基础,高度决定深度 英语阅读绝不是抛开语法谈文章,而是在利用基本的语 法结构来更好、更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想法。在科普类文章中, 一定要加强对长难句的分析,例如下面描写智能卡的句子
“Smart cards, which can carry as much as 80 times more information on them than conventional cards with a magnetic stripe, are already widely used in European countries where centralized banks can roll out new services on a nationwide basis.”含有两个定语从句,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扎实的基本 功,只有对句式有着高度的把握,才会对文意有更深程度的 领会。同时也要熟悉一些基本的应用构词法,这样在猜词时 会受益颇深。
60.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elephants may
be frightened of ________.
A.loud noises
B.some crops
C.video cameras D.angry bees
61.A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Lucy ________.
3.细心抓住细节,整体提炼大意 在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不 要因行文中出现的个别生词而心慌,也不要因为句式的 复杂而不知所措,要准确地把握关键词、关键句,进而 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那么哪些句子是关键词、关键句 呢?关键词包括顺序词,如 first, second 等;关联词,如 but, why 等;过渡词,如 however, in addition to 等。关键 句指的是主题句及每段的首句。
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课件PPT(现代文阅读;30页)

谢谢观看
C
H
I
N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E
THANK YOU
(3)其实何止是天文学家?不具有幻想和好奇心的人根本 不可能成为有创意的科学家。
答:反问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但语气 更加强烈,同时为下面的论述作了过渡和铺垫。
下面这句话在句式和用词上有哪些特点?
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 朦胧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回旋曲折的DNA双螺旋更 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 巧结构更具精致美?
采用设问的修辞和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能够激发读者阅读 的兴趣,引导读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认同作者的观点。
内容探究
主体部分怎样论证“科学是美丽的”?
先以美国旧金山大学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对宇宙美 景的赞叹,写科学诗、通过科学歌舞表演的方式展示和传播科 学美的故事,来阐述科学之美。
作者还举出数学在美术中的运用的例子论证了“数学也是 非常美丽的”。
▶▷说说作者引用《碳是女孩之最爱》 这首诗的作用。
这首科学诗用诗意的语言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 其对生命循环重要性,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科学 的内涵美。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从课文内容来看,“科学之美”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探究
“科学之美”的表现
(1)科学揭示宇宙真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真理 具有简单、深刻、普遍之美。 (2)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 科学的美。
K E TA N G Z O N G J I E
课堂总结 05
课堂总结
作者以生花妙笔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世界一个个美的奥秘。文 章科学性与可读性兼具,告诉我们“科学是简单、深刻、普遍三 位一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少而精”是不是“铺天盖地”?
2.“永乐以前”是不是“明清两代”? 3.“对比”是不是“融合”?
你想结果会是怎样?请看2006年北
京卷《天坛之美》的设题:
例1、 2006北京卷 ·14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原文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 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
答案:错
小结:注意时间性词语
(2008北京卷)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 ) ·
。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环境问题的有效 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试垃圾的降解率 。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 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会 一点点地吸收这些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 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正确
“800余年”是不是“还不到1000年”? 你会答错吗?千真万确,这竟是2005年的一道高考题。
[选项]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文句]“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 了 „„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
有 800 余年历史。
*
如果向北京十二万高考生提问:
(3分)
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
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 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 象征。
×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 渐上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 5.18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一 研究选项,提高选择题正答率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作品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作品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如果问:“几千年前”是不是“很早”?
【对应文段】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 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 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 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
因为……所以、并且、但是、不仅……而且、无 论……都、不是……而是、如果……那么
位置,圈定“一句之内” 。 比对:落实“确认整合”
(2008山东卷)下列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 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对应文段]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
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 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 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 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 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 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 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高考科学类文章阅读选择题,有时似是测查“ 脑筋急转弯”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并 不 难 。
怎样提高选择题正答率
要由我们习惯的研读、 泛读方式,转为精读方式。
方法提示: 大致读懂文本是基础, 关注选项抓关键词语只是辅助, 细心比对才是关键。
技巧: 确认:题干内容 定位:题干所指内容在文本中的
答案:错。
总结:注意关联词
解答科学类文章选择题有关“选项 是否符合文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1、审读选项时,要注意表述对象。 2、审读选项时,要注意时间性、绝 对性词语和关联词语等。
切记
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 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 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 思。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 置,前瞻后顾,认真比对,多用排 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答案:错 总结:注意绝对性词语
唯一、只有、所有、全都、一切、必须必然、一定、只有 ……才,只要……就
2006四川 卷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
D. 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
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
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
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
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
征 。
1、注意时间性词语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 宙观。
√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 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 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
2.“永乐以前”是不是“明清两代”? 3.“对比”是不是“融合”?
你想结果会是怎样?请看2006年北
京卷《天坛之美》的设题:
例1、 2006北京卷 ·14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原文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 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
答案:错
小结:注意时间性词语
(2008北京卷)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 ) ·
。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环境问题的有效 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试垃圾的降解率 。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 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会 一点点地吸收这些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 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正确
“800余年”是不是“还不到1000年”? 你会答错吗?千真万确,这竟是2005年的一道高考题。
[选项]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文句]“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 了 „„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
有 800 余年历史。
*
如果向北京十二万高考生提问:
(3分)
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
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 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 象征。
×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 渐上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 5.18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一 研究选项,提高选择题正答率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作品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作品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如果问:“几千年前”是不是“很早”?
【对应文段】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 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 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 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
因为……所以、并且、但是、不仅……而且、无 论……都、不是……而是、如果……那么
位置,圈定“一句之内” 。 比对:落实“确认整合”
(2008山东卷)下列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 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对应文段]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
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 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 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 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 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 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 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高考科学类文章阅读选择题,有时似是测查“ 脑筋急转弯”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并 不 难 。
怎样提高选择题正答率
要由我们习惯的研读、 泛读方式,转为精读方式。
方法提示: 大致读懂文本是基础, 关注选项抓关键词语只是辅助, 细心比对才是关键。
技巧: 确认:题干内容 定位:题干所指内容在文本中的
答案:错。
总结:注意关联词
解答科学类文章选择题有关“选项 是否符合文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1、审读选项时,要注意表述对象。 2、审读选项时,要注意时间性、绝 对性词语和关联词语等。
切记
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 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 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 思。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 置,前瞻后顾,认真比对,多用排 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答案:错 总结:注意绝对性词语
唯一、只有、所有、全都、一切、必须必然、一定、只有 ……才,只要……就
2006四川 卷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
D. 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
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
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
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
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
征 。
1、注意时间性词语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 宙观。
√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 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 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