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十道大题
华侨大学10-11上马原试题B含答案

5.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
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句话表明:
A.真理是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
B.真理是没有绝对性的
C.真理具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华侨大学 2010-2011 学年(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B
17.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是:
A.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B.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C.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E.实现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统一
18.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在数量上相当于:
A.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B.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值
C.雇佣工人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B.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
C.把实践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的基础
D.强调自然与社会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4.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五 论述题(本题 20 分,每小题 10 分) 29.阐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并联系实际说明其重 要意义。 30.十月革命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这样一个孕妇,她疯狂万 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 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考茨基:《无产阶级专政》,三联书店 1963 年,第 54 页)苏东剧变后,“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应如何 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0道)

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0道)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或概括为“人的解放学”。
这个定义包括三点:第一,指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或理论,而且是一门科学。
第二,指明这一门科学是由19世纪两位革命家兼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第三,上述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指明马克思主义这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或简称为人的解放。
所谓人的解放,就是使人摆脱艰险繁重的劳动,摆脱贫穷困苦的生活,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摆脱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摆脱自然的威胁与灾害,使每一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就广义而言,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大组成部分。
就狭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学,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所包括的十多个组成部分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大组成部分,因为这是针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最迫切需要做出理论说明的三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严密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结束全部进程,才算最后完成。
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
所以,就理论体系结构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核心部分。
马原试题

1、宋代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些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2、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表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联系,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影响B.社会形态更替需要经过一个过程C.当社会形态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会立即灭亡D.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时,社会仍然可以正常的发展3、恩格斯说:“杜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含义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马克思指出:“黑人就是黑人。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资本。
脱离了这种关系,他也就不是资本了。
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搪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一定的关系’是指( )A.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B.奴役与被奴役的生产关系C.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6、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不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道虽迩,不行不至;虽小,不为不成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7、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出现了很多“无人工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起专)作业答案

1.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本题3.5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52. (单选题)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本题3.5分)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53. (单选题) 认识的本质是(本题3.5分)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54. (单选题) 企业自由和政府干预平衡的目的是( )。
(本题3.5分)A、市场失灵B、政府失灵C、实现利润最大D、社会福利最大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3.55.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本题3.5分)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56. (单选题)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本题3.5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57. (单选题) 我国的国体是()(本题3.5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共和制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58. (单选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本题3.5分)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3.59. (单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本题3.5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510. (单选题) 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本题3.5分)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概念——判断——推理D、感觉——知觉——表象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511. (单选题)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本题3.5分)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512. (单选题)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十)

2009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 18世纪90年代初期B. 19世纪40年代中期C. 19世纪70年代末期D. 19世纪80年代中期答案:B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A. 剩余价值B. 可变资本C. 资本积累D. 剩余劳动答案:C3.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 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 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答案:A4. 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A. 《共产主义原理》B. 《共产党宣言》C. 《哥达纲领批判》D. 《国家与革命》答案:B5.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A. 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 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C. 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D.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D7.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答案:B8. 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
这是一种()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C.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 神秘主义观点答案:B9. 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 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C. 产品的分配方式D. 产品的交换方式答案:A10. 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A. 使用价值B. 价值C. 私人劳动D. 社会劳动答案:A11.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 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 法律思想、哲学、艺术答案:DA. 生产相对过剩B. 生产绝对过剩C. 生产相对短缺D. 生产绝对短缺答案:A13.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 否定之否定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答案:A14.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 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 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C.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D. 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答案:C解析:P(332)15.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 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 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 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答案:A16. 马克思主义是()A. 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 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 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 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答案:A17.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 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B.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C. 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D. 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答案:B18.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A. 唯一形式B. 辅助形式C. 必要形式D. 基本形式答案:D19. 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A. 级差地租ⅠB. 级差地租ⅡC. 绝对地租D. 垄断地租答案:A20.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 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 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 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 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答案:D21.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个人和群众的矛盾C. 社会基本矛盾D. 革命和改革答案:C22. 垄断价格的出现()A. 违背了价值规律B. 否定了价值规律C.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答案:D23.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 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 按需分配C.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 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答案:C24.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 宣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 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D25.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答案:A26.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 土地自然条件好坏B. 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 土地的私有权垄断答案:D27. 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A. 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B. 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C. 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 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答案:C28. 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A.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B. 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 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答案:A29.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 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答案:C30.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最终动力C. 唯一动力D. 直接动力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二十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加强,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巩固和发展O( )A.人民当家作主制度B.协商民主C.基层民主D.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新征程、向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全党同志务必,务必,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A.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谦虚谨慎、艰苦奋斗C.敢于斗争、善于斗争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5.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弘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阵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而团结奋斗。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伟大建党精神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完善,实施,健全,推进实施。
( )A.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B.分配制度C.就业优先战略D.社会保障体系E.健康中国建设7.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要加快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提升生态系统,积极稳妥推进O( )A.绿色转型B.污染防治C.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D.碳达峰碳中和8.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表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马原主观题汇总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案: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三、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案:(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四、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单说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是指其深刻揭示客观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革命性是指其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0道)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或概括为“人的解放学”。
这个定义包括三点:第一,指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或理论,而且是一门科学。
第二,指明这一门科学是由19世纪两位革命家兼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第三,上述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指明马克思主义这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或简称为人的解放。
所谓人的解放,就是使人摆脱艰险繁重的劳动,摆脱贫穷困苦的生活,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摆脱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摆脱自然的威胁与灾害,使每一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就广义而言,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大组成部分。
就狭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学,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所包括的十多个组成部分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大组成部分,因为这是针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最迫切需要做出理论说明的三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严密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结束全部进程,才算最后完成。
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
所以,就理论体系结构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核心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
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
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
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矛盾特殊性有哪些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
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
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的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的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
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
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
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5、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
关系或经济制度。这里指广义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
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观念结构主要是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
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
6、劳动价值观?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
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
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
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
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9、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
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
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并巩
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1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
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