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语文 范蠡时同步训练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一、新课标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二、新课标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韩)文力争乃止。

(2)(韩文)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三、大纲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11.(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四、安徽(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不敢引疾臣乃敢上壁B.御制诗以纪其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去而人爱思之临清流而赋诗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高二语文《史记》中的谋士形象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

高二语文《史记》中的谋士形象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

象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鲁迅中学2014年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参考资料

鲁迅中学2014年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参考资料

1 鲁迅中学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 文姓名姓名 准考证号准考证号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照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záo o ) 剽.悍(piāo ) 好莱坞.(wù) 潜.力股(qiǎn ) B .朴.刀(pǔ) 畏葸.(xǐ) 供.销社(g òng ) 入场券.(quàquàn n ) C .反刍.(zhōu ) 道行.(héhéng ng ) 盖.然性(gàgài i ) 瓦楞.纸(léléng ng ) D .髌.骨(bìbìn n ) 画片.(piàpiàn n ) 揩.油(kāi ) 重创.(c huā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

雨淋过天气,疲倦的人心,记忆里的童话早已慢慢地融化。

早已慢慢地融化。

跟着时间走,忘了自己的来路,散了自己的执意。

跟着时间走,忘了自己的来路,散了自己的执意。

B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就证明,反对“四风”、把八项规定变成“铁八条”,关键正在于从小处抓严、关键正在于从小处抓严、抓实。

抓实。

抓实。

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也须及时检视细枝未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也须及时检视细枝未节,防范小积弊拖成大问题。

2014年高三语文精品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5 扩展、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14年高三语文精品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5 扩展、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14届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摸底)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组合类新材料作文”下一定义。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①近几年高考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材料作文形式。

②这种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③材料之间内容彼此相关,复合组成,表达共同主题。

④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作文形式之一。

2.(14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4分)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见一个青衣白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于壁上,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是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3.(14届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摸底)仿照下面的句子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再写两个句子。

(6分)示例: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远航,那么家便是一个灯塔,让我们在远航中有了方向。

4.(14届山东潍坊高三上期中)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限20字以内)(4分)正在起草中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倡议: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

对此,不少人认为,提倡停车3分钟熄火能够使车主充分了解停车熄火的必要性,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而使停车熄火变为自觉行为。

不过,也有人对这一条款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

出租车公司安全总监高鹏说,对停车熄火的时间地点不应该一刀切,比如早晚高峰和拥堵路段,车辆频繁启动也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此外,出租车在酷热或寒冷天气时需要开启空调,如果严格要求停车熄火,就有可能招致乘客的不满甚至投诉。

5.(14四川绵阳高三一诊)根据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弘一法师是个怎样的人。

2014高三语文快得分分项专练:课时训练(3)及答案

2014高三语文快得分分项专练:课时训练(3)及答案

2014高三语文快得分分项专练:课时训练3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娱.乐( ) ②庇.护( ) ③炫.耀( ) ④秩.序( ) (2)给多音字注音①朝⎩⎪⎨⎪⎧ 朝.夕 上朝.②弄⎩⎪⎨⎪⎧ 嘲弄. 弄.堂 ③便⎩⎪⎨⎪⎧ 便.帽 便.宜 ④倒⎩⎪⎨⎪⎧倒.霉 倒.车 2.辨形组词 ①⎩⎪⎨⎪⎧ 赐 惕 ②⎩⎪⎨⎪⎧ 健 键③⎩⎪⎨⎪⎧ 炫 弦 ④⎩⎪⎨⎪⎧涛 滔 3.词语释义①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驯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义词辨析(1)混乱 · 杂乱 · 紊乱“混乱”“杂乱”和“紊乱”都含有“没有条理,很不整齐”的意思。

区别在于:混乱:强调没有条理没有秩序,含有“不同类或不同性质的东西混杂在一起”的意思,是个较常使用的词。

杂乱:强调混杂在一起,含有“因多而乱”的意思,使用范围较广。

紊乱:强调没有规律,没有条理,除用于局势、思想等之外,还可用于功能、心律,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较少使用。

例句:①仓库里________地堆放着废弃的物品。

②这篇文章的结构有点________。

③教室里一片________。

(2)猛烈 · 激烈“猛烈”和“激烈”都表示“急剧、强烈”的意思,都是形容词。

2014版《创新设计_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部分第6单元含答案

2014版《创新设计_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部分第6单元含答案

第六单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板块一扩展语句1.续写下边的句子,要求与原句构成一个排比句。

既然成不了大树,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既然成不了大树, )就做一棵小草;既然成不了江河,就做一条小溪;既然成不了高峰,就做一个石子。

2.从下边的故事中选一个,睁开想象,将其扩展为生动形象的一段话。

起码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许多于50 字。

(1)李贺骑驴觅佳句(2) 荆轲倚柱而箕踞(3)屈原怀石投汨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一要切合人物身份,二要切合情形要求,三要语言流利、生动,有一定文采。

答案屈原蓬首垢面,行吟泽畔,他无望了,他最后望了一眼如灰的天空,如幽灵游荡的故国,他闭上双眼投身于汨罗江。

3.依据下边两种情形,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许多于30字。

情形一:冬季清晨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形二:夏季夜晚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语言要丰富,注意突出重点。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时训练6]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时训练6]

课时训练6《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一、夯基训练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失魂落.魄落.笔生花落.花流水光明磊落.B.毫无禁.忌令行禁.止入国问禁.屡禁.不止C.元妃省.亲不省.人事大省.大悟深刻反省.D.一呼百应.应.接不暇得心应.手应.届毕业解析:A项,全读“luò”;B项,全读“jìn”;C项,全读“xǐng”;D项,前三个“应”分别取“回答”“应付”“适应”的义项,都读为“yìng”;第四个“应”读“yīng”,“应届”意为“本期的”。

答案:D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巅峰嗜好矫揉造作殚精竭虑B.熬粥赢弱兴师动众寄人篱下C.鼎盛抑郁浑然不觉捉对撕杀D.纹身铫子出奇制胜李代桃僵解析:B项,赢—羸;C项,撕—厮;D项,纹—文。

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2)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3)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B.感触依附未免C.感触依托不免D.感受依附不免解析: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依靠。

“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

此处是对科尔曼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语气。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薛宝钗行为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含详细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语文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 范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2分)
(1)北渡兵于淮以临.
齐、晋 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
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废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杀人而死,职.
也 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赞..
于平原君曰 自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右未有所称诵..
称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靠近,此指进逼 (2)并力,尽力 (3)指商人见货物价贱则买进,价贵则卖出,以求厚利。

废,止;居,贮藏
(4)常理 ()自我推荐 (6)称赞荐举。

称,称赞;诵,述说、宣扬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 ⎩⎪⎨⎪⎧①不然.,将加诛于子②然.
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B ⎩⎪⎨⎪⎧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②合从者为.
楚,非为赵也 C ⎩⎪⎨⎪⎧①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②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D ⎩⎪⎨⎪⎧①昔者君王辱于.会稽②遂定从于.殿上 解析 A 项,①代词,这样;②连词,表示转折,可是,但;B 项,①动词,写作,作;②介词,为了;C 项,①助词,的;②代词,它;D 项,均为介词,在。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 .号令中国..
,以尊周室 B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
C .庄生羞为儿子..
所卖 D .今楚地方..
五千里 解析 A 项,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B 项,利害:古今都指利益和损害。

C 项,儿子:古义,多指小儿辈,此指范蠡长男;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D 项,地方:古义,两个词,土地方圆;今义,一个词,指某一区域。

答案 B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4分) A .杀人而死,职也
B.客何为者也
C.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
D.白起,小竖子耳
解析A、C、D项,都是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

(2)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

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

(3)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身边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的儿子才大赦的。

(4)毛先生凭着他一张能言善辩的嘴,竟比百万大军的威力还要强大。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朱公居陶,生少子。

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

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告其少子往视之。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

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

”欲自杀。

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遗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

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

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
之以为信耳。

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

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

”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

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

”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

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

”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

昨暮王使使封之。

”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

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

”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

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

”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

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

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

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赍:携带。

B.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过:访,探望。

C.令论.杀朱公子论:定罪。

D.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殊:特殊。

解析D.殊:很。

答案 D
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②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③庄生羞为.儿子所卖④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用,②因为,③表被动,④因为。

答案 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

(2)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好车,骑着良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