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解释
熟语解释大全

熟语解释大全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开弓不放箭: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开门七件事: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
裁:裁剪。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人下菜碟儿: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慷他人之慨: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
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苛政猛于虎:政:政治。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可望而不可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口惠而实不至:惠:恩惠。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
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
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
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来世不可待: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
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
老虎头上搔痒:比喻不自量力。
老江湖: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民间熟语的名词解释

民间熟语的名词解释民间熟语,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语境下流传的口头表达方式。
熟语通常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领域,所以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器物等各种常见事物。
这些熟语因其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我们交流表达的常用筹码。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一些常见民间熟语的意义,带你一起探索这一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个广为人知的熟语:“狼心狗肺”。
这个熟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真诚和道德原则,常常表现出虚伪和阴险的行为。
狼和狗在人类社会中往往被视为狡猾和背弃的象征,而心脏则被认为是一个人感情和品德的核心所在。
因此,形容一个人为“狼心狗肺”就是在暗示他的行为不可信任,背离正道。
接下来,我们解释一下热衷于嘲笑人的人常用的熟语:“跳梁小丑”。
这个熟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被视为愚蠢或虚伪的人,他们为了吸引注意力而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
象征着人们对这样的人有着嘲讽和不屑的态度。
跳梁小丑首先是指跳跃和舞蹈的小丑,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或虚荣心而做出出格举止的人。
继续我们的探索,我们来解释一个很有趣的熟语:“画蛇添足”。
这个熟语其实是源自中国的一个民间故事。
故事中,有人在一幅画中画了一条非常栩栩如生的蛇,但又不甘心于此,加上了一只蛇没有的足。
这个熟语由此引申为形容多余、累赘或不必要的事物。
例如,如果一个计划已经完美无缺,却因为不满足而不断增加琐碎细节,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在“画蛇添足”。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个与时间有关的熟语:“昙花一现”。
这个熟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短暂或转瞬即逝的事物。
它来自于植物界的昙花,昙花是一种短暂开花的植物,花开后只能保持几个小时,在人们忙于观赏时便会迅速凋谢。
因此,形容一些短暂的事物为“昙花一现”就是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和机遇。
最后一个熟语我们将解释是:“爱屋及乌”。
这个熟语象征着深爱着一个人或者对一个人产生浓厚兴趣的情感。
它源自于古代寓言故事《爱屋及乌》。
日常生活中100个熟语解释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5、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熟语解释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作谦辞。
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多含轻视意。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行若无事:形容在紧急关头镇定自如、不惊慌失措或对某事漠不关心的样子。
慷慨解囊:毫不吝惜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弹冠相庆:贬义词,指一人做了官,他的朋友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做。
磨洋工: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或工作懒散拖沓。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无所作为:没有什么成就。
一目了然:指一眼就能看清楚。
蓬荜生辉: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荣耀。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
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狡兔死,走狗烹: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原先曾给自己出过力的人除掉。
名落孙山:应考不中或选拔时落选。
狗头军师: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不高明的人。
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不提出新义。
门外汉:指某方面知识还未入门的外行。
执牛耳:指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人物。
不可理喻:形容人不讲道理。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熟语的名词解释

熟语的名词解释熟语作为一种语言中的特殊表达形式,是一种由多个词汇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
熟语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增添语言的趣味和表达的多样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熟语的概念和其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熟语是由固定的词汇组合而成的,它常常由简单的字词组成,但它们的联结具有独特的意义。
熟语起源于民间和文化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广泛传承和使用。
例如,“亡羊补牢”这个熟语,它由“亡羊”和“补牢”两个词组成,意思是指事情发生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这个熟语的出现源于古代牧民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当一只羊走丢或者死亡时,及时处理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由于这个情景的重复出现,人们形成了这样一个熟语,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语境中。
熟语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标志。
通过使用熟语,人们可以在沟通中更好地传递信息,增加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熟语还可以增添语言的趣味和幽默感,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熟语对于语言学习和中文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使用熟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而且,熟语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学习和传递熟语,我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我国文化和民间传统的知识。
然而,熟语的使用也需要谨慎。
由于熟语具有固定的词汇搭配和意义,过度使用熟语可能会引发误解或者降低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正式场合或者与非母语人士交流时,适度使用熟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语境和对方的理解程度,灵活运用熟语,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传统熟语,现代社会中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熟语。
这些新熟语通常来源于流行文化、网络社交和现实生活中的新现象。
例如,“佛系青年”这个熟语就是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描绘态度的词汇。
它源于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词语,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快速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高考语文常见熟语解释大全900条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常见熟语解释大全900条|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常见熟语解释大全900条ﻭ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ﻭ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ﻭ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ﻭ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ﻭ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ﻭ
8、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ﻭ
9、八仙过海,**显其能--八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有**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ﻭ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什么是熟语?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成语,已无须多作介绍;这里仅就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作一解说。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是流传于民间,简洁通俗、诙谐幽默而富有特殊意义的语句。
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
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山望着那山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前半部分用形象化的描绘引出后半部分的深层含义。
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惯用语是民间一些约定俗成的词组或短语,如:“碰钉子”,“拍马屁”,“挖墙角”,“乱弹琴”,“吃大锅饭”,“唱对台戏”……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定性。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碰钉子”,我们不能说成是“碰螺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能说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草烧”。
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再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时候属于交叉关系,同一语言既可能是谚语,又可能是歇后语,也可能是惯用语。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得搞清楚某一语句是谚语还是歇后语或者惯用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
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
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解除。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
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
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
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
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
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
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51、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52、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
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5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
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57、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
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5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提不出一点意见。
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64、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
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70、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1、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
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72、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7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75、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
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76、不以规矩,不能方圆——规:圆规;矩:曲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80、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
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2、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
形容骄狂无知。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
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4、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
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
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89、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91、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92、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93、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6、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
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
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9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9、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101、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
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102、嗔(chēn)拳不打笑面——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103、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104、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
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
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10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10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
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10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0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
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0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10、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兴致,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