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出现连续的“s”形河湾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河流不断的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聚落分布最密集 ,沿河聚落带, 沿海聚落带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向源头和向下侵蚀
向两侧扩展,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成因:入海处河道宽、坡度缓,流速慢;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最终将河谷展 成因: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河பைடு நூலகம்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 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河流一定位于山谷--所以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自北向南流
•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
• A.流向
B.含沙量
• C.汛期
D.流量
•内力决定地貌的基本格局,包括地势的高 低起伏、大地形单元的塑造等,进而决定 河流的流向。
小结:
河段
形式
影响
源头上游 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上中游
下蚀 河谷加深
中下游
侧蚀 河谷展宽
(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a.河流上游堆积地貌——洪(冲)积扇
成因:河流 流出谷口, 水道变宽, 地势变缓, 流速急剧变 慢,携带的 物质堆积。
b.河流中下游堆积地貌——河漫滩(沉积)平原
河漫滩
成因: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 体 →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宽,并在河谷 加之海潮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 特征
山区——洪积—冲积平原。
• 洪水或河流流出陡峭的山区,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 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 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堆积物由大变小分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山口: 冲积扇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附近: 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 洪积扇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
河漫滩:凸岸的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河漫滩平原: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 中下游
河漫滩
河湾与河漫滩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读右图,找出:1、 图中冲积扇的分布。 2、三角洲的分布。 分析: 从地貌构成 上看,黄淮海平原在 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 哪些利与弊。
[合作探究]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 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 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2、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 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而且 B地周围地形开阔 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图4· 19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河流的含沙量大 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 入海口的潮差小 潮流搬运的能力弱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 流中下游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描述瀑布位置变化过程
•下蚀——垂直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的方 向发展 例如壶口瀑布就是溯源侵蚀和下蚀的结果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河床面宽由400米
骤然收束到50多米。大约在一二百万年前,壶 口下游的龙门一带,因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 断裂,形成断层,黄河流经断层,便出现了急 流瀑布。由于河水长年累月对河床下切侵蚀, 使瀑布跌水不断向上游后退(溯源侵蚀),以 每年3~4厘米速度后退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影响
高原聚落,位于河谷的河漫滩上
山区聚落
山区呈带状的村落
山区呈带状的聚落 (河漫滩)
平原地区团状聚落
江南水乡 沿河带状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影响
地形 区状
深切河谷两岸的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 河漫滩平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 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聚落B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B位于两河 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 中转。同时,河流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 水源,加上B处地势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 城市发育较理想的环境。
C
完成P79的活动
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分布 形成 冲积洪 山前地 地势趋于平坦、河道变得开 积平原 带 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
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河漫滩 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 平原 地区 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 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 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口地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 平原 带 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河口前 方——三角洲——三角洲平原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三角洲
形成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

课件14: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14: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 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 个组成部分及其形成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山 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虎跳峡
中游河谷
长江下游
思考:河流的侵蚀作用有哪几种形式, 各有何特点?
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溯 源 侵 蚀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 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 剖面呈V字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总结:
作用力
上游
中游
(下蚀、溯 (侧蚀) 侵蚀 源侵蚀)
搬 运
堆积
V形谷
冲积扇 洪积扇
河床 展宽
河漫滩、 河漫滩平 原
下游 (侧蚀)
槽形
冲积平原、 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得出结论: 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
得出结论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 有利条件:
地形
平坦
土壤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 海口的海滨地区
洪积-冲积平原
扇顶
扇顶到扇缘: 由粗到细 由陡到缓
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
扇缘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常限于河流凸岸

河流地貌的发育 图文

河流地貌的发育 图文

冲积平原
洪积平原 山前
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
三角洲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谢THAN谢K!S
020年1月25日。春节来了,本该欢天 喜地, 却被来 自武汉 的传染 病搅得 周天寒 彻了。 上午接 到了社 区打来 的查询 电话, 问我是 否刚从 外地回 来,问 我家里 有没有 外地来 客,问 我是不 是发热 ,他们 是在搞 排查。 幸好我 一个人 独居家 中,都 两天没 走出家 门了, 除了过 敏,身 上起了 红小米 似的疹 子,不 发热只 发痒, 已经去 过医院 了。我 发誓在 疫情解 除之前 ,即使 我把身 上挠得 血沥呼 啦也不 会再去 医院了 ,因为 我家里 一只口 罩都没 有。现 在不戴 口罩出 门,就 有点假 装特立 独行了 ,你以 为你是 谁呀, 就你那 样子也 能百毒 不侵吗 ?虽然 我觉得 自己不 可能被 传染, 不是觉 得体质 好,而 是相信 概率, 我大门 不出二 门不迈 ,大门 紧锁二 门紧插 ,传染 源在什 么地方 还不知 道,所 以安全 。 北京所有的公众活动都取消了,我别 提多高 兴了, 本来春 节期间 还有聚 会,我 最烦的 就是到 饭店聚 餐。正 在发愁 之际, 传染病 来了, 我在微 信里看 到一个 顺口溜 :新春 佳节莫 瞎串, 肺炎病 毒在武 汉。传 染途径 在漫延 ,暂未 查到病 根源, 如何控 制此现 状,治 疗方法 有点难 。春节 在家发 微信, 情到意 到人安 全。这 几句词 编的太 好啦, 尤其是 “春节 在家发 微信, 情到意 到人安 全”真 是说到 了我的 心里, 即使没 有传染 病,我 也愿意 呆在家 里。我 从来不 转发微 信,看 到这个 顺口溜 ,忙不 迭转了 出去。 我不好 意思开 口回绝 到饭店 吃饭, 因为我 做东, 现在有 了这个 顺口溜 ,我顺 坡下驴 ,顺理 成章就 推掉了 饭局。 不是我 不舍得 花钱, 而是我 有糖尿 病,又 赶上过 敏,稍 不忌口 ,没准 就病大 发了。

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本P84、P86、P88共有三道“活动”题
P88的“活动”题
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 利于农耕和基建;便于人、物流的集聚 和中转;同时还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因此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说明了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址具 有深远影响。
(称形(多12成45,))的其该专近。原图地家几因所形预十。是绘是计年的在北来是外岸该我力将地国作与形哪用的B岛条中面连大的积接河增在的加一入速起海度,口加作请地快用,分区,和针析江对其中上原沙述因洲。现?也A象市作越采的用来取名下越的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流地貌 影响聚落 分布
高原地区:聚落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聚落形成明显条带状
冲积平原:形成沿河聚落带 和沿海岸聚落带
河漫滩平原——河流洪水泛滥时,
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 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 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 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 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 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身体健康, 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学习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进步!
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真正的坚韧,应该是哭的时候要彻底,笑的时候要开怀,说的时候要淋漓尽致,做的时候不要犹豫。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堆积地貌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 原、三角洲
1:洪积---冲积平原
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
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
洪水 期 枯 水 期
2: 河漫滩平原
河 漫 滩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作用较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季节露出河面, 形成河漫滩。
D
)
C
)
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河谷
初期 沟 V 谷 下 字 地下水 加 形 蚀 深 侧 补给 河 和 蚀 谷 延 长 成熟期
沟 降水、 沟 冰雪 谷 下蚀 融水 流 溯源 谷 汇聚 水 侵蚀
出 槽 现 侧蚀 形 河 堆积 河 湾 谷
•水是文明的摇篮
富的大河流域
动画课堂
世界主要的文明发祥地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丰
往成为聚落集中分布的地区)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优化探究P72)
地形区
高原
聚落分布
深切河谷两 岸狭窄的河 漫滩平原 洪(冲)积 扇和河漫滩 平原
原因
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 沃,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地 下水或地表水 比较丰富,土 壤肥沃
聚落形状
多呈带状
山区
呈明显的条 带状
平原
最为密集
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水源 充足,河网密 布,航运便利
P79 案例③: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思考:
黄河三角洲以较
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的原因。
P79 案例③: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①河流输沙量大 ②入海口潮差小 ③潮流搬运能力弱
课堂练习
读某河道示意 图, 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背诵知识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背诵知识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背诵知识点
1.河道阶地形成阶段:
河流开始从高处向低处侵蚀,通常形成V字谷。

在这个过程中,河流
通过下切和深切,形成了陡峭的峡谷地形。

河流会不断将侵蚀物质带走,
切割出一条深而窄的河谷。

2.峡谷形成阶段:
河流继续侵蚀,峡谷的侵蚀力加强。

由于侵蚀力大于河流的输送力,
峡谷逐渐加深和加宽。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河流沿峡谷的中心线侵蚀力很强,侵蚀物质少,河谷的陡坡创造了壮观的瀑布和峭壁。

3.河口三角洲形成阶段:
当河流进入平原或海洋时,河流的输送力增强,同时河流的侵蚀力减弱。

河流开始在平原上扩张,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在这个过程中,河流
将携带的侵蚀物质沉积在河口附近,形成了平缓的三角洲地貌。

1.岩石的抗侵蚀性:
不同岩石的抗侵蚀性不同,例如花岗岩、板岩等抗侵蚀性较高,河流
侵蚀力不易形成峡谷地貌。

2.河流流速和水量:
河流流速和水量越大,其侵蚀力会更强,形成的地貌也更加壮观。

3.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河流地貌的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降雨量较大的地区
河流水量丰富,侵蚀力强,容易形成峡谷地貌。

4.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和沉降,河流的侵蚀力和输送力也会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河流地貌的形态。

总结起来,河流地貌的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地质、气候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理解和把握河流地貌的发育规律,了解和熟悉这些知识点将非常有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的发育二、学习目标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三、重难点讲解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三峡地貌崇明岛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侵蚀类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

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

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

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

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解析:B点。

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谷的形成过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看看大家对刚才学的内容掌握得如何?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请根据这段描写,用下面的关键词,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是自西向东倾斜。

张家界市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东,一直流入洞庭湖。

张家界市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河谷多为隘谷、峡谷。

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岸陡峻,滩多水急。

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令你惊心动魄。

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谷,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

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间滩多水急。

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张家界特殊而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知识点二:河流堆积地貌(重点)我们知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那些被侵蚀的地表物质被河水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也就形成了河流的堆积地貌。

在这部分内容当中我们只分析下面三个地方形成的堆积地貌:在河流流出山区的谷口处;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个地区。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

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

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总结: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堆积地貌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

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总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总结: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生阅读P86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理解为什么黄河三角洲发育很快。

活动题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

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质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

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黄淮海平原的不同地貌单元,由于地势地貌特征不同,形成土壤的水分条件和土质差异很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比较大。

一般来说,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多为高产稳产农业区。

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涝灾。

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

土地生产力一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

滨海平原地区地势极为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为主。

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或耐盐性强的植物。

因此,这里是黄淮海平原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

知识点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大江大河哺育着我们人类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各属于什么大江大河的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是河流孕育了我们人类文明,河流地貌对人类的聚落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很高而寒冷,土壤贫瘠。

而河谷地带海拔低,气候相对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所以这里是高原地区理想的人类栖息地。

因此,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人们总是选择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生产和生活,这些地方的地形相对平坦,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也相对丰富,适合于聚落的发展。

因此,山区的聚落多呈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的两岸伸展。

平原不仅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的发展,所以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活动题: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而A地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离河流近,便于取水;而B地位于冲积扇上,周围地势开阔而平坦,B地也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典型例题】例1、发源于我国西藏,流入南海的湄公河()①上游河流下蚀强烈,形成“V”字形河谷②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较强,形成槽形河谷。

③河口处形成了宽阔的三角洲,这是侵蚀作用的结果④上游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均大于下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湄公河上游流经横断山区,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形成很强的“V”字形河谷;而下游为平原地区,水流变缓,泥沙淤积,且侧蚀较强,河道变宽,成为槽形谷;河口处三角洲平原是泥沙堆积作用的结果;上游的沉积作用小,因水速快之故。

答案:A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它是由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构造,它是由于形成的。

解析:(1)从地貌上看,①处位于山前,由流出山口的河流冲积而成,从形成上看为扇形,故①为冲积扇。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处两侧岩层发生断裂,并产生上下的位移,故为断层。

答案:(1)山麓冲积扇流水堆积河流流出山口处(2)断层岩层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例3、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解析:溯源侵蚀是指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