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 求索真理的历程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精品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

2020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精品课件: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政治(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高频考点解读 时政热点聚焦 思维误区警示 精题随堂集训 活 页 作 业
对实践概念的理解 从主体看,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 不是实践;从对象看,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是发生在人和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头脑 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从性质上看,实 践是一种改造活动,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政治(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高频考点解读 时政热点聚焦 思维误区警示 精题随堂集训 活 页 作 业
2.实践的特点
特点
原因或表现
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 客观物 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从制约实践的条件
质性 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 规律制约的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政治(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高频考点解读 时政热点聚焦 思维误区警示 精题随堂集训 活 页 作 业
(2012·大纲全国高考)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 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 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 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 谐。由此可见
(2) 实 践 是 认 识 的 来 源 , 人 们 获 得 知 识 只 有 参 加 实 践×。
()
×
(3)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政治(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高频考点解读 时政热点聚焦 思维误区警示 精题随堂集训 活 页 作 业
(4)“ 仁 者 见 仁 、 智 者 见 智 ” 是 对 真 理 客 观 性 的 否 定×。

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 第2单元 第6课

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 第2单元 第6课

考向分析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 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这一主线,重 点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 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等 2.往年高考中,既大量的选择 题,也有相当比例的非选择题。 选择题以漫画、古诗文以及热点 材料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往往 以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四 第二单元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脱离实 践、纸上 谈兵,认 识不为实 践服务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 指导作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3)方法论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 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 把理论作 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为检验真 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 理的标准 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 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 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 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最新考点 1.实践的概念、特 点 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 具体性、条件性 2.真理和谬误 认识 认识的反复性、 过程 无限性

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十七页,共33页。
新性、相对性的含义。认识具有创新性, 但认识的进步并不一定要以推翻已有理 论为前提,认识也可以在已有理论基础 上进行创新;认识具有相对性是指认识 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是说任 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bāohán)着谬误的 成分,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2)本题考查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相 关知识。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对大陆 漂移说的认识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过 程,①②正确切题第十;八页,共3③3页。 ④观点错误,不
(guòchéng)及结果都是有客目观的的、。有意识
②主社观会能历动史性——实践是一种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性——实践不是单个人
第二页,共33页。
是由实践推动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认识(rèn shi)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动为力人(d们òn提gl供ì) 日益完备的认 识(rèn shi)工具。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必
须不断发展
②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是认识的根本目

③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
之物
④细菌的意识已超越了人的意识
A.①④
B.①③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是( ) A.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B.事物的量变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C.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具有不确
为基础(jīchǔ),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
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
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
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
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
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
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求索真理的历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16页
栏目导航
第7页
栏目导航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政治(江苏)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2017·南通、泰州、扬州模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存量急剧上升, “垃圾围城”正日益成为困扰中国各大城市的难解之题。
实行垃圾分类,各国模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为了社会 资源的再利用;二是为了有效防止污染;三是对人的一种教化。
显著提高,但发展的还不平衡、不充分。对此十九大提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论述因时而变,体现认识论的那些哲理
第15页
栏目导航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政治(江苏)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我党对主要矛盾 论述的变化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推动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党两次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概括做 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关于我国主 要矛盾的论述因时而变体现了这一点。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6页
栏目导航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政治(江苏)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说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5、疾风知劲草,陆垚知马力 6、学以致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3页
栏目导航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政治(江苏)
(2) 实践的基本特点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2.科学精神: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把握认识的特征。

3.公共参与:参与有关真理讨论的活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调查研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知识体系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及特点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含义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活动:改造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对象: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表达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纲参照+基础过关+误区探究+核心提炼)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考纲参照+基础过关+误区探究+核心提炼)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

统一的一面。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③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真理是有条件 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真理又是具体的。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 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 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也会变成谬误。②谬误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真理。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
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淆。真理面前 3.真理都是 和 。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
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 和 。
,真理就会变成
4.认识具有
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
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
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 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
会转化为真理。 【典例】 在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就要认识
到( )。
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渗透 ②错误在所难免,错误都会转化 为正确 ③勇敢地与错误作斗争,真理就会越来越近 ④真理与谬
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人平等
反复性 无限性
范围
谬误
实践水平
本质
永无止境
螺旋式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点评: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只有人的活 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作具体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把握真理的“三统一” 1.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 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 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原来属 于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 3.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也表现在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 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认识论总结:材料题
(提问方式:认识论;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要重视 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题1: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 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 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 的新规定。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课件

2.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亮点之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 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 深化改革。除“三去一降一补”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 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等重点。这说明 ()
①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②真理在发展的过 程中不断被推翻 ③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的制 约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thank
you!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3)地震、洪水、火山喷发、泥石流、旱灾等自然灾害的 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体运动、季节变化、社会发展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体现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 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时政热点 日至 16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
会议指出,①2017 年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 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 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 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②坚持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 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 谐稳定。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必然要求,是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由此可见,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 )
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 举措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体 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北京海淀期中]《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说明( )A.认识主体不同必然导致对雾霾的认识存在差异B.人们对雾霾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C.“天神之怒”是雾霾在古人的头脑中自生的想法D.人们对自然想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答案 D解析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现代人们认为雾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种认识的变化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出现的,体现了实践具有历史性的特点,D正确;A中“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正确认识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B排除;“天神之怒”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不是古人头脑自生的,C错误。

2.[2016·永州一模]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 D.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答案 A解析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这一转变必须强调“我能”,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说明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A正确;B、D不符合题意;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说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C错误。

3.[2016·洛阳统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从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的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案 D解析屠哟哟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必须深入实践,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16·浙江五校联考]过去科学家提出的多种理论都无法正确解释蜜蜂如何实现飞行,因为从蜜蜂的翼展和体重比例上来看,空气动力学很难支持它们飞行。

最终在高速拍摄技术和蜜蜂翼展力学模型的协助下,科学家发现蜜蜂飞行时拍打翅膀的频率很高,可达到每秒230次,比更小的昆虫还要快,正是这种短波浪式翅膀拍打方式足以让它的身体浮在空中。

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正确的反映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A解析新的研究发现解释了蜜蜂是如何实现飞行的,说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通过科学研究,人们揭示了蜜蜂能够飞行的原因,也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正确;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认识指导实践,④排除。

5.[2016·柳州模拟]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裸鼹鼠细胞会制造并释放出一种叫做透明质烷的糖,这种糖充盈在细胞外基质里,把细胞隔开使它们无法聚集在一起生成肿瘤,从而解开了裸鼹鼠不患癌症之谜。

这说明( )①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人们通过科学研究揭开裸鼹鼠不患癌症之谜,②④符合题意;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止实践,①错误;③与题意无关。

6.[2016·唐山摸底]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太空摆渡车”2015年实现首飞,它是在运载火箭或重复使用运载工具的上面,增加一个“上面级”。

此前的上面级均为满足某种单一任务而研制。

而新增的上面级可多次点火启动,满足不同发射任务需求。

这表明( )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我国自主研发的“太空摆渡车”新增加了一个“上面级”,可以多次点火启动,能够满足不同发射任务的需求,这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用获得的正确认识指导实践,①④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③排除。

7.[2016·苏州期中]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从而对“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来源”这一结论提出新质疑。

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了SARS病毒的源头,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正确;新的研究结果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而不是之前所说的果子狸,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认识指导实践,也没有体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②③排除。

8.[2016·贵阳模拟]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关注“三农”问题。

下表是近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名称,反映出国家对不同发展时期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②③答案 A解析近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名称,反映出国家对不同发展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①正确;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体现了抓重点和关键,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②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③排除。

9.[2016·新乡调研]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这体现了( )①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体验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并在反复中不断超越自己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对于得到心爱的东西或者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正确;也说明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具有主体差异性的,③正确;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求两个方面,①错误;材料不是强调认识的反复性,④排除。

10.[2016·黄石调研]让实验鼠在嗅到樱花气味后身体通电,使之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而老鼠后代即便未被电流击中,亦会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

科学家解释,恐惧记忆之所以被遗传,是因为后天因素改变了基因,使得存储在父代DNA中的遗传信息被遗传给子代。

至于哪些后天因素会如何改变记忆模式并遗传给下一代,仍是未解之谜。

这表明( )①后天因素促使生物遗传基因信息发生根本改变②后天因素导致生物遗传基因的改变是有条件的③人类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④未解之谜是人类不断深化探索活动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后天因素改变了基因,使得恐惧记忆能够被遗传,这种改变是有条件的,②正确;哪些后天因素会如何改变记忆模式并遗传给下一代,仍是未解之谜,说明人类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③正确;后天因素使生物遗传基因信息发生改变,但不是根本性的改变,①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11.[2016·苏北四市期中]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

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或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

这说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绝对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D.人们过去对人脑的认识是错误的答案 A解析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但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或是大脑结构,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A正确;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B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错误;人们过去对人脑的认识不一定都是错误的,D错误。

12.[2016·惠州二调]2015年9月,日美研究人员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的宇宙中首次发现了造星运动正趋于停止的星系,并发现星系内很多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使作为造星原料的气体被释放到星系外部,这是造星运动停止的原因。

在此之前科学界一直未弄清造星运动停止的原因。

这表明( )①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②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③认识是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④认识是个追求终极真理的发展过程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日美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造星运动停止的原因,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②③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①错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④错误。

13.[2016·安徽高中联考]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大脑回忆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

而如果去虚构一个画面,即说谎话时,眼球的运动恰恰相反,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

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运动往往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撒谎。

但英国心理学家查德·威斯曼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的实验显示,通过眼睛来判断人们说谎与否的理论并不成立。

这项研究实验佐证了(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深化②意识作用在于能动地认识世界和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④科学研究实验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与否的新标准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眼球运动与说谎之间有任何必然的联系;眼睛转动判断人是否说谎的理论并不成立,说明①③正确;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错误。

14.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侦察轨道器(MRO)所拍摄的怪异黑色条纹已经被证实是由火星上的液态水形成的。

此前,火星上的水一直被认为是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