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1
2023最新-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4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文章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民族生命前行进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及练习篇一《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前播放flash歌曲《松花江上》。
9.18,9.18,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寇的铁蹄揭开了悲剧的序幕,从这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与抗争……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土地的誓言》。
(出示课件一:课题)在感受游子对故土热烈深沉的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出示课件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激情的语言。
2.体会作品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深入探究1、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每一个言语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端木蕻良为之付出如此浓烈而炽热的情感的土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件三:快速阅读全文,找出具体描写土地的语句。
[速读]学生快速找出,明确:“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和“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学生大声朗读这部分文字。
(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来朗读语句)[选读]出示课件四:品读赏析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词语来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那么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呢?请你以“这是一块()的土地”的形式来说自己的看法并找出文章中语句作为依据。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丰富的、富饶的、神奇的、奇妙的、美丽的、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追问: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小组讨论回答。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一、教材信息1.1 课程名称初一语文1.2 课时数一课时1.3 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课文名称《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5 作者毛泽东二、教学目标2.1 语言知识目标1.了解毛泽东关于国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2.学习如何恪守信念、砥砺奋斗,积极向上。
3.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主旨和结构。
2.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学会珍惜祖国的发展历程和美好生活。
2.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和务实精神,让他们学会踏实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学会在困难时坚持自己的信仰,勇往直前。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主旨和结构。
2.了解毛泽东关于国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难点:1.解释毛泽东的思想和理念。
2.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复习祖国的发展历程。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学会珍惜祖国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3.2 正文3.2.1 毛泽东关于国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毛泽东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了解他是如何恪守信念、砥砺奋斗,积极向上的。
3.2.2 了解文章内容在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2.3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通过深入分析和讲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2.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想法。
鼓励他们发表属于自己的见解。
3.3 总结通过课堂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总结毛泽东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并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深层意义。
四、教学评估4.1 收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结束后,收集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评价。
4.2 教学效果评估1.检查学生的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5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5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透过对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职责感。
教学重点欣赏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
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
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二、了解作者: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
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就应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c、艰难的国运是怎样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就应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阻抑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
(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资料---------研究写了什么、怎样阐述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第一章:国家与国民1.1 国家的定义与特征讲解国家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包括国土、人民、政府和国家制度等方面。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以及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国民的概念与角色解释国民的含义,强调国民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探讨国民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包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
第二章:艰难的国运2.1 国家发展的挑战与困境分析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不利因素,如资源限制、人口负担、政治不稳定等。
2.2 国民的应对与奋斗探讨国民在面对国家发展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奋斗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国民的团结合作、创新发展和积极参与对于克服困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雄健的国民3.1 国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讲解国民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性,包括教育水平、文化素养、身体健康等方面。
引导学生了解提高国民素质的途径和措施,如教育改革、文化交流和体育发展等。
3.2 国民精神的塑造与传承探讨国民精神的含义和作用,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
引导学生了解国民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方式,如历史教育、文化活动和纪念仪式等。
第四章:国家与国民的关系4.1 国家与国民的互动分析国家与国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国家政策对国民生活的影响和国民对国家发展的反馈。
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性,如选举、监督和公共讨论等。
4.2 国家与国民的共同体意识探讨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共同体意识,强调国家与国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念。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与国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责任,培养国民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第五章: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国民角色5.1 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讲解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方面。
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在不同领域中的贡献和参与方式,如创业、志愿服务和文艺创作等。
5.2 国民参与国家发展的途径探讨国民参与国家发展的途径和机制,包括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经济参与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新课标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新课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国家危机和民族困境。
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国家命运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国运的艰难。
课文阅读: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课文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论点,探讨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看法。
综合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命运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危机进行讲解。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分享观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的具体案例。
2.2 教学手段课本和阅读材料:提供《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供学生阅读。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案例。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网络资源,增加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提前布置教室。
学生预习课文和相关的阅读材料,准备参与讨论。
3.2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论点,探讨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看法。
综合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分享观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3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发言积极性。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学生们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有何看法?2. 简介文章背景和主题。
3.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二章:国家的艰难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分析我国人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教学步骤】1.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艰难时刻。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民在困境中的抗争精神。
3. 分析我国历史的转折点和国民精神的变化。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三章:国民的雄健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培养学生对国民精神的敬佩之情。
【教学内容】1. 分析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分析国民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雄健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国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3. 讨论如何培养和传承国民精神。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四章: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紧密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互动。
【教学步骤】1. 分析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互动。
3. 讨论如何通过提升国民精神来振兴国家命运。
4. 总结本章要点。
第五章:结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通过对我国历史命运的描绘,表达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国家命运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作者通过对我国历史命运的描绘,表达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及其背景。
(2)提问:为什么说我们的国运是艰难的?我们的国民又是如何展现出雄健的品质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我国的国运为什么是艰难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我国历史命运的描绘,表达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5.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国民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雄健品质,如: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民族自信心。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一观点的理解。
2. 选取一个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分析其中国民所展现出的雄健品质。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本介绍中国历史与国家发展的书籍,通过阐述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国民如何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历史中的一些关键时期和重要事件,理解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精神。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兴起2.1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阐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能力。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国家的分裂与统一3.1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国家分裂和统一时期,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等,分析国家分裂和统一的原因和过程。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国家分裂和统一时期,理解国家分裂和统一的原因和过程。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精神。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抗争4.1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苦难与抗争,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分析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抗争精神和对外来侵略的抵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投放《国歌》的歌词)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
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
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板书课题)
2、感悟内容:
⑴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⑵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雄健的国民”重读)
⑶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
先请大家朗读课文。
要求要准字音。
比如: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⑸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
国民靠什么雄健?
⑹明确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
(播放课件或小黑板)
⑺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解决比喻运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