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键结合形成了离子化合物那么金属单质中
《化学键》 知识清单

《化学键》知识清单一、化学键的定义与分类在化学世界中,原子之间通过某种“强力胶水”相互结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这种“强力胶水”就是化学键。
化学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离子键,就像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小伙伴,一个是容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原子,另一个是容易得到电子的活泼非金属原子。
当它们相遇时,活泼金属原子会大方地把自己的电子送给活泼非金属原子,于是它们分别变成了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离子,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离子键。
共价键则更像是两个好朋友,大家都不想失去自己的电子,于是商量着一起共用电子对。
通过共用电子对,原子们达到了稳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了共价键。
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单质中,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外围电子,形成金属离子,这些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晶体中自由运动,将金属离子“胶合”在一起,形成了金属键。
二、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通常发生在活泼金属元素(如钠、钾等)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如氯、氧等)之间。
以氯化钠(NaCl)为例,钠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它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变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
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它很渴望再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 8 电子结构,当钠原子把电子给了氯原子后,氯原子就变成了带负电的氯离子(Cl⁻)。
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这意味着离子可以在空间各个方向上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而且数量没有限制。
离子化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
三、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实现的。
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例如氯化氢(HCl),氯原子和氢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不同,电子对会偏向氯原子一方,导致氯原子略带负电,氢原子略带正电。
而在非极性共价键中,比如氢气(H₂),两个氢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相同,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合金四大晶体比较类型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考点: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2008广东) 镁、铜等金属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工业
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时,先制备无水氯化镁,然后将其熔融电解,
得到金属镁。
(1) 以MgCl2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镁时,
常加入NaCl、KCl或CaCl2等金属氯化物,
存在:共价单键为σ 键,共价双键 和叁键中通常含一个σ 键
π 键: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 电子云以两核所成平面呈镜像对称
存在:共价双键和叁键中
共价键类型:
非极性键
2. 按键的极性分 极性键
键的极性强弱判断:
同种元素原子间共用电子对 不发生偏移
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共用电子对 发生偏移
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差异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具有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显著增大, 熔沸点升高。
*共价键:
成键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 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 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共价键类型: 1. 按成键方式分
σ 键: 原子轨道沿核间连线方向以“头碰 头”的方式重叠 电子云呈轴对称。 其中s-sσ 键无方向性。
⑵原子晶体 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 越强,晶体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⑶金属晶体 金属原子半径越小、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目越 多,金属键越强,晶体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⑷分子晶体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 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分子晶体,分子极性越大,分子 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②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a和b中微粒间相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配套文档: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键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生疏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问点一离子键与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究归纳阅读教材P21~P23,思考并填空一、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形成(1)试验探究(2)利用原子结构学问解释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二、共价键1.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三要素①成键微粒:原子;②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③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3)分类2.共价化合物(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2)四类常见的共价化合物①非金属氢化物:如HCl、H2O等;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3等;③含氧酸:如H2SO4、HNO3等;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甲烷、酒精等。
三、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3.化学反应的本质表象: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为产物分子;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自我测评►———————————————————(做一做)1.推断正误:(1)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分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2)非金属元素间肯定形成共价键。
(×)分析: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离子键,如氯化铵。
(3)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分析: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中,如NaOH、Na2O2。
(4)全部的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
(×)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形成的单质为单原子分子,故稀有气体的单质内无化学键。
2.思考:(1)全部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提示:不肯定。
一般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但也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络合物机理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络合物机理金属络合物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络合物的形成和解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了解金属络合物的机理对于理解生物和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新的催化剂和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中金属络合物的机理。
一、金属络合物的定义和特点金属络合物是由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金属离子是一个正离子,它可以通过配位键与配体相互作用。
配位键是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提供的电子对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配体可以是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它们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金属络合物具有以下特点:1. 配位键对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有显著影响,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络合物通常比金属离子更稳定,可以在溶液中存在。
3. 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键可以是共价键或离子键。
4. 配位键可以通过配体的配位数来描述,配位数是指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的数目。
5. 金属离子可以与多种不同的配体形成不同的金属络合物,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二、金属络合物的形成机理金属络合物的形成机理可以分为配位作用和络合反应两个方面。
1. 配位作用配位作用是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配体通过一个或多个原子的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常见的配位键包括配体中的氧、硫、氮等原子与金属离子的空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
配位作用通常是可逆的,金属离子和配体可以在溶液中快速形成和解离。
2. 络合反应络合反应是指金属离子和配体形成金属络合物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金属离子和配体的结合、构型重排以及配位数的变化。
络合反应的速度受到配体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物之间的相对亲和性等因素的影响。
三、金属络合物的解离机理金属络合物的解离是指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配位键的断裂。
解离机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配体的取代和配体的分解。
1. 配体的取代在配体的取代反应中,一个配体离开并被另一个配体取代。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体现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体现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化学中三种常见的化学键。
它们在物质的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探讨它们在物质性质中的体现。
一、离子键的特点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体现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子的转移而形成。
其主要特点如下:1. 电荷转移:离子键的形成涉及到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2. 强烈的电荷吸引力:由于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离子键通常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力和熔点。
3. 结晶晶体:离子化合物通常以晶格结构存在,形成稳定的晶体。
离子键在物质的性质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 高熔点和沸点:由于离子键的强烈电荷吸引力,使得离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如氯化钠的熔点为801℃,硫酸钠的熔点为884℃。
2. 明显的溶解度差异:离子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由于水分子与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使得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呈现电离状态。
对于不同的离子化合物,由于离子大小和电荷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溶解度。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溶解度较小。
3. 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溶液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够导电。
这是因为离子能够在导电介质中运动,形成电流。
二、共价键的特点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体现共价键通常形成于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其特点如下:1. 电子共享:共价键形成时,两个原子中的外层电子通过共享而相互结合。
2. 强度和方向性:共价键的强度较高,通常需要较大的能量才能破坏,且共价键的方向性较明显。
3. 分子结构:共价键形成的物质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
共价键在物质的性质中体现如下:1. 较低的熔点和沸点:由于共价键的强度相对较弱,使得共价物质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2. 溶解性:大部分共价物质在溶液中呈现分子状态,溶解度较高。
如乙醇和水容易相互溶解。
3. 不导电:共价物质通常不导电,因为共价键不存在离子,电流无法在其中传导。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化学键是形成化合物的力量,它能够将原子或离子结合在一起。
根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往往失去电子来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则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
例如,氯化钠化合物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钠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氯离子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两者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这种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或非金属与氢之间。
在共价键中,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原子之间的共享区域。
例如,在水分子中,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共享电子,形成稳定的水分子。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
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自由移动,形成的电子云可以在整个金属晶体中流动。
金属键的形成是由于金属元素的正电荷与自由移动的电子云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例如,在铝金属中,铝原子之间形成了金属键,使得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形成了良好的热和电导体。
化学键的类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离子键通常在具有明显的正负电荷的离子化合物中存在,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易溶于水的性质。
共价键则常见于非金属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金属键则使得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热和电导性质。
总之,化学键是化合物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子或离子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化学结合。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提供了基础。
金属键金属晶体ppt课件.ppt

Na 3s1 186 108.4 97.5
Mg 3s2 160 146.4 650
Al 3s23p1 143.1 326.4
660
Cr 3d54s1 124.9 397.5 1900
金属的熔点、硬度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金属键的强弱 又可以用原子化热来衡量。
原子化热是指1mol金属固体完全气化成相互远离的 气态原子时吸收的能量。
⑷金属晶体结构具有金属光泽和颜色
• 由于自由电子可吸收所有频率的光,然 后很快释放出各种频率的光,因此绝大 多数金属具有银白色或钢灰色光泽。而 某些金属(如铜、金、铯、铅等)由于 较易吸收某些频率的光而呈现较为特殊 的颜色。
• 当金属成粉末状时,金属晶体的晶面取
向杂乱、晶格排列不规则,吸收可见光
后辐射不出去,所以成黑色。
a
ρ= m = 4 M/NA V 2 2 d3
解此类题的关键! 37
已知铜晶胞是面心立方晶胞,该晶胞的边长为 3.6210-10m,每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1.0551025k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数是多少?
(2)该晶胞的体积是多大?
(3)利用以上结果计算金属铜的密度。
2. 晶胞中微粒数个晶胞共享,处于体心的 金属原子全部属于该晶胞。 微粒数为:8×1/8 + 1 = 2 (2)面心立方:
在立方体顶点的微粒为8个晶胞共有,在面心的为2 个晶胞共有。 微粒数为:8×1/8 + 6×1/2 = 4 (3)六方棱柱:
在六方体顶点的微粒为6个晶胞共有,在面心的为2 个棱柱共有,在体内的微粒全属于该棱柱。 微粒数为:12×1/6 + 2×1/2 + 3 = 6
(1)欲计算一个晶胞的体积,除假定金原子是钢 性小球外,还应假定 各面对角线上。的三个球两两相切
化学中的化学键

化学中的化学键在化学领域中,化学键是指两个或更多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它们在分子和化合物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由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它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当一个或多个电子从金属原子中转移到非金属原子时,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与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会形成强大的静电吸引力。
这种类型的化学键形成的化合物通常为离子晶格。
例如,氯化钠(NaCl)是一个离子晶体,其中钠离子损失了一个电子,氯离子获得了这个电子。
它们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化学键。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相互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它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
共价键的强度通常比离子键弱,但仍然很重要。
共价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不均匀地共享,形成带有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极性分子。
而在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均匀地共享,在分子中没有电荷分离。
举个例子,水分子(H2O)中的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形成了极性共价键。
氧原子更强烈地吸引共享电子,导致氧原子带负电荷,氢原子带正电荷。
这种极性导致水分子的许多特性,如溶解度和极性溶剂的能力。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在金属元素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键。
金属键的形成是由于在金属晶格中流动的电子云的存在。
金属中的原子释放出其最外层的电子形成电子云,它们不再属于特定的原子,而是在整个金属中移动。
金属键是化学键中最强的类型之一,导致了金属的高导电性和高热导率。
它们还负责金属的柔软性和可塑性。
例如,金属铜(Cu)的晶体结构中的铜离子通过共享其最外层电子形成了金属键。
这些电子云的流动导致了铜具备良好的电导性和热导率。
综上所述,化学键在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它们决定了分子和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和分子结构的背后原理,同时也为应用化学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四、合金 P37[拓展视野] 1、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 非金属经过熔合而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例 如,黄铜是 和锌的合金;青铜是铜和 锡 的合金;硬 铜 铝是 的合金;钢和生铁是 的合金。 铝、铜、镁 铁 与非金属碳 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多种元素的混合物。 2、性质: 特性:①合金在硬度、弹性、强度、熔点等许多性 能方面都优于纯金属。 ②合金的熔点往往比其任一组分都 (填“低”或 低 “高”)例:合金有许多特点,如钠—钾合金(含钾 50%—80%)为液体,而钠钾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 推测生铁、纯铁、碳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 A.生铁 B.纯铁 C.碳 D.不 确定
一、金属键
活动一:自主学习
1.定义: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本质: 静电作用 (引力和斥力) 4、存在: 金属单质和合金中 5、成键特征: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探究: 金属中自由电子是否专属于某个金属离子?
二、金属晶体
1.概念: 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通过
较强的相互作用(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2.构成微粒: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3.熔化、汽化时破坏的作用力:金属键 4:常见实例: 大多数金属及其合金(钾、 钠、铬等) 5、物理通性: 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导热,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活动二:合作学习
三、金属键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讨论] 1.金属为何能导电?
通常情况下金属晶体内部电子的 运动是自由流动的,但在外加电场的 作用下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第一课时
金属键 金属晶体
金属键与金属特性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键的本质,认识金属键与金属 物理性质的关系, 2.能正确分析金属键的强弱,结合问题讨 论并深化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共性, 3.认识合金及其广泛应用。
信息:
通常情况下,金属原子的部分或全 部外围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比较弱,在 金属晶体内部,它们可以从金属原子上 “脱落”下来,形成自由流动的电子。 这些电子不是专属于某几个特定的金属 离子,是均匀分布于整个晶体中。
活动二:合作学习
→
3、延展性:
活动二:合作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讨论:为什么在外力作用下金属会发生形变? 形变时,金属键是否被破坏?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电、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区别? (2)、为何温度升高金属导电性会增强还是减弱?
导电物质
状 态
电解质
金属晶体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固态或液态
导电粒子 升 温 时 导电能力 导电本质
阴离子和阳离子
增强 电解过程
自由电子
减弱
自由电子的 定向移动
2、导热性: 受热 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频繁碰 金属 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 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 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有关
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金属离子只有氧化性
B.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化合价
C. 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不相同
D. 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晶体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4、金属的熔、沸点、硬度
部分金属的熔点 金属 熔点/℃
Na 97.5
Mg 650
Al 660
Cr 1900
为什么金属晶体熔点差距如此巨大?
金属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是什么?
影响金属键的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呢?
信息: 金属键的强弱又可以用原子化热来 衡量。原子化热是指1mol金属固体完全气 化成相互远离的气态原子时吸收的能量。
你知道吗?
指出下列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 价化合物,它们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分 别是什么? HCl NaCl MgO CaCl2 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单质 或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通过 离子键结合形成了离子化合物。那么, 金属单质中金属原子之间是采取怎样的 方式结合的呢?
第一单元
部分金属的原子半径、原子化热和熔点 Na Mg Al 金属 原子外围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pm
原子化热/kJ· mol-1 Cr
3s1 186
108.4
3s2 160
146.4
3s23p1 143.1
326.4
3d54s1 124.9
397.5
熔点/℃
97.5
650
660
1900
根据上表的数据,请你总结 (1)原子化热(金属键)与金属熔点之间的关系? (2)金属键的影响因素?
5. 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
(1)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2)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金属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目)
一般而言: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 数目越大,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硬度越大,熔、沸 点越高。如:熔点K Ca Na Cs 如:同一周期金属原子半径越来越 小 , 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 增多 ,故熔点越来越 高 , 硬度越来越 大 ;同一主族金属原子半径越来越 大 , 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 减少 ,故熔点越来越 低 , 硬度越来越 小 。
+
金属离子
金属原子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 使,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各层金 属原子之间仍然保持金属键的作用。因此, 在一定外力作用下,金属可以发生形变, 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
小结:
共 性 金属晶体与性质的关系
在金属晶体中,存在许多自由电子,自由电子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因 而形成电流 由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 碰撞并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导温度低的 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由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是没有方向性的,各原 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保持金属键的 作用,因而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只发生形变而 不断裂
A
总
结
• 金属键的概念 • 运用金属键的知识解释金属的物理 性质 • 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
练
习
1.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
B
)
B. 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 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 C. 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 D.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