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7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9111157
高考-人教版2019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11套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李仕才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 A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 A【答案】D【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
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选项C错误。
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 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答案】C【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人教版2019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11套含解析)【高考资料】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李仕才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 A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 A【答案】D【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
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选项C错误。
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 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答案】C【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高考复习-人教版2019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11套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李仕才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 A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 A【答案】D【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
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选项C错误。
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 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答案】C【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人教版2019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11套含解析)【高考复习】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李仕才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 A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 A【答案】D【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
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选项C错误。
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 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答案】C【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高考调研》2018-2019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1讲

B.v(B)=1.2 mol· L 1· min
- -
-1
C.v(C)=0.4 mol· L 1· min D.v(C)=1.1 mol· L 1· min
-
-1 -1
v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反应快慢的比较,可利用 计量数 vA 1.2 0.4 的大小判断。A项: =0.5;B项: =0.4;C项: = 1 3 2 1.1 0.2;D项: =0.55。 2
6x 据题意,则有: =0.4 7+x
解得:x=0.5
则 4 min 内 H2O 的变化浓度为 3 mol Δc(H2O)= =1.5 mol· L-1 2L 1.5 mol· L 1 v(H2O)= =0.375 mol· L- 1 · min-1。 4 min
(2)√
(3)×
(4)×
(5)√
催化剂 2.可逆反应N2+3H2 2NH3在不同的时间段测得的反 △ 应速率分别为v(N2)=1 mol· L 1· s 1,v(H2)=2.5 mol· L 1· s 1,能
- - - -
否说明v(H2)> v(N2)?
提示:不能。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 值可能会不相同,但是其比等于计量数之比。v(H2)=2.5 mol· L
答案:(1)A 1.2 (2) t mol· L - 1· min-1 (3)3A(g) 0.4 -1 mol· (L· min) t
B(g)+3C(g)
2.对于可逆反应A(g)+3B(g)
2C(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 )
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 L 1· min
题组 2
利用“三段式”模板,突破化学反应速率
人教版2019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11套含解析)-高考资料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李仕才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 A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 A【答案】D【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
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选项C错误。
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 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答案】C【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基础题系列(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 李仕才 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A
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A
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A
【答案】D
【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错误。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A,选项C错误。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 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 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 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答案】C 【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 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4、(2018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用KOH固体配制0.1.mol·L-1的KOH溶液500mL,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所使用的的全部仪器是: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 B。 在烧杯中溶解KOH固体后,应放置使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 C。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大于0。10mol·L—1 D。 配制溶液时容量瓶内底部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溶液浓度小于0.10mol·L—1 【答案】B
【高考】人教版2019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11套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李仕才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 A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 A【答案】D【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
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选项C错误。
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 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答案】C【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7) 1、(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常温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 D3O+中含中子数目为10NA B、 一定条件下1molN2与4molH2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物中极性键数目为6NA C、 在100、0mL浓度均为0、1mol/L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50、0mL 0、5mol/L稀盐酸,生成CO2气体分子数目为0、01NA D、 在1、0L含有Na+、K+、Cl-、CO32-的溶液中,H+数目小于1、0×10-7NA 【答案】D 反应,明显HCl不足,无法将碳酸钠都反应,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一定小于0、01mol,选项C错误。含有Na+、K+、Cl-、CO32-的溶液中CO32-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pH>7,即c(H+)<1×10-7,所以1L该溶液的氢离子数目小于1、0×10-7NA。选项D正确。 2、(2018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①常温常压下,11、2 L乙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②14、2g 硫酸钠固体中含有0、1NA个硫酸钠分子: ③常温下,21gC3H6和C4H8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A ④2gD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 ⑤标准状况下,由H2O2分解制得4、48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⑥10ml 18mol/L 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8NA A、 ③④ B、 ①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⑥ 【答案】A
为10,则含有的数目为,故④正确。⑤,根据关系可知转移电子数目为,故⑤正确;⑥开始时,浓硫酸与镁发生反应,消耗硫酸与转移电子数的关系为。反应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减小,与镁发生反应(),消耗硫酸与转移电子数的关系为。因此浓硫酸与足量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故⑥错误;故正确序号为:③④。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2018届重庆市綦江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
和NaCl。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④中制备NaClO2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 ℃蒸发结晶;② 趁热过滤;③________________;④ 低于60 ℃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 mL待测溶液。②移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
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知:I2+
2S2O===2I-+S4O)。 (4)配制待测液时,除用到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5)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防止倒吸(或其他正确说法) 2NaClO3+Na2SO3+ H2SO4===2ClO2↑+2Na2SO4+H2O 2OH— +2ClO2+H2O2===2ClO2— +2H2O+O2 用38 ℃~60 ℃的温水洗涤 25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
(2)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装置④中制备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2ClO2+H2O2===2ClO2— +2H2O+O2。 (3)由题中信息可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所以,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①减压,55 ℃(或38 ℃~60 ℃)蒸发结晶;② 趁热过滤;③用38 ℃~60 ℃的温水洗涤;④ 低于60 ℃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 mL待测溶液。②
移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
知:I2+2S2O===2I-+S4O)。 (4)配制待测液时,除用到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5)由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可以得到关系式ClO~2I2~4S2O,则n(NaClO2)=4n(Na2S2O3)= ,该样品中
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4、(2018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4月模拟二)碘化钾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备KI晶体的步骤如下: I、在如图所示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 和195g30% KOH溶液,搅拌(已知:I2与KOH反应产物之一是KIO3); II、碘完全反应后,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弹簧夹,向装置C中通入足量的H2S; III、反应结束后,向装置C中加入稀H2SO4酸化,水浴加热; IV、冷却,过滤得KI粗溶液。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步骤I控制KOH溶液过量的目
的是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装置D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 。 (3)写出装置C中H2S和K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4)步骤III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除去______ (填化学式)。 (5)由步骤IV所得的KI粗溶液(含SO42-)制备KI晶体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并检验后,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加入HI溶液调至弱酸性,在不断搅拌下蒸发至较多固体析出,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得到KI晶体。在测定产品中KI含量时,测得其含量为101、5%,其原因可能是产品中含有______。 【答案】 分液漏斗注入水后,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液体流下,一段时间后液体不能顺利流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确保碘充分反应 除去H2S气体中的HCl 氢氧化钠溶液 IO3-+3H2S=3S↓+ I-+3H2O H2S BaCO3 I2(或KI3)
(2)盐酸易挥发,饱和NaHS溶液可以吸收HCl气体并同时生成H2S气体,故B的作用是除去H2S气体中的HCl;H2S气体有毒污染环境,故D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除去过量的H2S气体。 (3) H2S具有还原性,KIO3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O3-被还原为I-,离子方程式为:IO3-+3H2S=3S↓+I-+3H2O。 (4) 步骤III的溶液中含有溶于水的H2S,水浴加热可以将H2S赶出,减少杂质,故答案为:步骤III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除去H2S。 (5)KI中含有K2SO4,可以加入不溶于水的BaCO3固体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和K2CO3,然后加入足量HI再将CO32-除去,故答案为BaCO3;测定产品中KI含量时,KI的含量偏高,可能是加热过程中,部分I-被 氧化为I2单质,或因为I2+KI=KI3,I2单质或KI3混在产品中,导致碘元素含量增大,从而KI的含量偏高,故答案为I2(或KI3)。 5、(2018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有六种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阳离子的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A、 ①⑤⑦ B、 ③④⑦⑧ C、 ①②④⑧ D、 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①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有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固体,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正确;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因为浓硫酸的密度较大,且遇到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通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正确;③有六种分别含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