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B《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案2

合集下载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案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案

3.2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案1一、教材分析磁感应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十分重要,首先要告诉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知道B的单位是特斯拉。

2、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3、会用公式F=BIL解答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物理中研究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学习难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磁场强弱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在研究电场时,已经学习确定了一个叫做电场强度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场的强弱。

与此对比类似引出表示磁场强度和方向的物理量。

五、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准备:认真预习课本及学案内容2、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学习目标.(二)复习提问、引入新课磁场不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强弱,为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怎样的物理量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呢?紧接着教师提问以下问题.1.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学生答]用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2.电场强度是如何定义的?其定义式是什么?[学生答]电场强度是通过将一检验电荷放在电场中分析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检验电荷量的比值来定义的,其定义式为E =qF . 过渡语:今天我们用相类似的方法来学习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三)新课讲解-----第二节 、 磁感应强度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演示】让小磁针处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和竖直方向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中的各个点时,小磁针的N 极所指的方向不同,来认识磁场具有方向性,明确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规定。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并能够用公式计算磁感应强度。

2.能够应用磁感应强度的概念,解决与磁场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应用磁感应强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区别及其关系。

2.使用磁感应强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利用磁力线模型讲解磁场的概念,并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然后介绍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即磁感应强度等于磁力对垂直通过面积的比值。

3.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2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利用霍尔效应仪器测量磁铁附近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4.应用磁感应强度解决问题(3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磁感应强度的概念解决问题,例如:一个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为1.2T,线圈的面积为0.1m2,求通过该线圈的磁通量为多少?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和量纲,并与磁场强度进行比较。

然后让学生思考磁感应强度与磁感应力、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帮助学生理清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手段1.实验演示:通过使用霍尔效应仪器测量磁感应强度。

2.问题解决: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磁感应强度解决。

3.探究导引: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中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检查学生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正确。

3.检查学生在小结中对本节课重要内容的把握。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学设计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学设计

课题: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磁通量,知道磁通量可以粗略描述某一区域磁场的分布情况;⑵.理解磁感应强度,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方法;⑶.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回顾库仑、奥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物理学家对磁现象的研究历程,感受大师们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

⑵.充分利用电场的知识和磁场进行类比,加强对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从物理学家们身上看出科学研究的魅力,体会他们为探索真理而孜孜不倦、不断思考、追求真相的历程,激发学生敬仰之心;⑵.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勤于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习物理兴趣和动力。

【教学重点】⑴.探寻“如何定量描述磁场”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设想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感悟科学大师们给我们带来的启迪的反思;⑵.通过电场和磁场的描述方法进行类比,加深理解电场和磁场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⑴.“磁场”概念非常抽象,对学生来说思维要求较高,深刻理解有难度;⑵.电场和磁场的概念类比,要求学生对场(特别是电场)的知识有扎实的基础。

【教学流程】O、引入近期我们学习了上一种既抽象又有趣的物质——磁场,按照物理研究的精神,我们必然要想方设法去描述它,大家说说看,我们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一般要用到那些方法?我们现在用到了哪些方法描述磁场呢?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我们又应该用什么科学思维方法去认识它呢?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研究轨迹,利用电场的知识作类比,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定量的描述磁场?一、回顾电场的描述电场的方向描述方法:电场线的切线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

磁场的方向描述方法:磁感线的切线方向,N磁极受力方向,左手定则。

从上面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得出,电场和磁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非常适合运用“类比”的科学思想方法。

那么,磁场的强弱描述是否也可以从电场进行类比获得启发呢?大家分组讨论:如果赋予我们这么一项科学使命,定义一个物理量描述磁场的强弱,你们会如何思考?二、磁荷和磁库仑定律1785年库仑曾成功的通过电荷的概念获得库仑定律,从而建立点电荷的场强公式,进而通过场强叠加推广到复杂电场的强弱描述,这种描述方式在磁场里可以复制吗?其实,库仑当年就直觉地感到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服从类似的关系,于是提出了磁荷、磁库仑定律、磁场强度等一系列的概念和规律。

《第十三章 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学设计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观点,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及单位转换。

2. 理解磁通量的观点,掌握磁通量的单位及单位转换。

3. 理解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之间的干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4. 通过学习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观点及单位。

2. 教学难点:理解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之间的干系,进行相关计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示意图等。

2. 制作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教学PPT。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案例。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稳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观点,掌握磁通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磁通量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指南针、电磁铁等,引入磁场和磁感应的观点,让学生了解到磁场和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讲授新课:接着,介绍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观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讲解例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磁通量,以及如何应用磁通量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室互动: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抢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归纳总结: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安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一些与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性,避免应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术语。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案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知道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磁感线和磁通量的关系;知道匀强磁场的特点。

3、会应用安培力公式经行相关计算。

4、通过与电场一节对比,体会比值定义的方法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Ⅰ、教学重点:会应用安培力公式经行相关计算。

Ⅱ、教学难点: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磁感线和磁通量的关系二、教学方法:类比法、质疑法等。

三、教学过程:㈠回忆前两节内容:在磁场中的不同位置磁感线的疏密程度不同、在安培力一节中F=ILB 用的B即是磁感应强;学生活动观察课本图片3-3-1㈡在A、B、C位置F与IL的比值不一样、同一位置B,IL同但比值相同------控制变量法。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用安培力力的关系定义。

单位方向观察磁场常见磁场在在有些磁场中的某些位置磁感线平行且等距---------介绍这叫匀强磁场学生自己定义匀强磁场:㈢在第二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方向与安培力的关系复习左手定则。

如果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方向不垂直怎样计算安培力:F=ILBsinθ强调磁感应强度B的分解:例题:由于学生对安培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再通过一个例题对安培力计算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㈣再次类比电场,将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与电场强度的定义比较,总结比值定义法的一般特征,并复习引导学生我没在以前学习过的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描述电场强弱还有更形象的方法?引出磁感线和磁通量的概念。

得出公式,变形后通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也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这样也更形象的描述磁场磁通量的应用举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可以形象的看成穿过面积(线圈)的磁感线条数线圈的大小变化、线圈的旋转可以看到磁通量(穿过磁感线条数)的变化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磁感应强度磁通量一、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匀强磁场的特点:各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二、磁通量定义式:φ=BS单位:课后作业:练习与评价的3、4题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是很大,常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在初中以及以前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一定学习。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必修第三册全文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必修第三册全文
理解磁通量 B 与 S 的乘积叫作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s是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
7.理解磁通量可形象定义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
6.板书设计
一、磁感应强度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小磁针N极(北极)的受力方向或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2.电流元: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和它长度的乘积IL。
3. 磁感应强度
学生同步讲练结合,让学生上黑板做同步针对训练3.4,做完给学生讲解,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
1.建立电流元的感念。确定探究实验的基本雏形
2.定性得到通电导线受力大小与各因素关系。
3.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加深学生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
5.掌握常见的匀强磁场
6.理解穿过相同面积磁感线条数多的就密,磁感应强度就大
注意:磁感应强度B是由磁场本身(场源和该点在场中的位置)决定,B与IL、F、磁针无关,不能认为B与F成正比而与IL成反比。
5.讲练结合,同步导学P132页典例1讲解
二、匀强磁场1.匀强磁场:磁场中各点的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匀强磁场磁感线的特点:用一些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表示。
3.常见的匀强磁场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附件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执教者
1.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中讲的是磁场及其磁感线的基本知识,而这一节将从定量的角度来描述磁场.磁感应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出了铺垫,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3.单位:韦伯(weber),简称韦,符号是 Wb。1Wb =1T·m 2

磁感应强度 教案

磁感应强度 教案

2、磁感应强度教案第一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磁场的基本概念介绍:磁场、磁力线等。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通过单位面积上磁通量来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B = Φ/A,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Φ为磁通量,A为面积。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斯拉(T)。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磁铁周围的磁力线分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磁场概念。

讲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其物理意义。

练习计算磁感应强度,例如给定磁通量和面积,求磁感应强度。

1.4 作业布置练习题:计算给定磁通量和面积的磁感应强度。

思考题:探讨磁感应强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磁感应强度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工具进行磁场测量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方法:霍尔效应、磁电感应等。

实验工具介绍:霍尔传感器、磁电感应仪等。

实验操作步骤:搭建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量、处理数据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方法,展示实验工具的实物或图片。

分组讨论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测量。

安排实验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实验。

2.4 作业布置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思考题: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磁感应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磁场影响因素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因素:磁场源、距离、材料等。

磁场源的变化:磁铁的磁性、电流的强弱等。

距离的变化: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材料的变化:不同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不同。

3.3 教学活动讲解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因素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

安排实验或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磁感应强度随因素变化的情况。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B《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学案1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B《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学案1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B《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学案12012-11-6 备课组长签字:蹲点领导签字:(2)叠加原理的应用①当两磁场在某点同向时,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等于两磁场在该点的,即B=.②当两磁场在某点反向时,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等于两磁场在该点的,即B=.③当两磁场在某点方向成一夹角时,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由求得.二、磁通量1.磁通量是怎样定义的?2.磁通量的计算公式: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穿过与磁场方向垂直、面积为S的平面的磁通量是.3.单位: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Wb; 1Wb=4.磁通密度:磁感应强度B=ΦS n表示磁感应强度等于穿过磁感线的单位面积的,所以又称磁通密度.【讨论交流】1.认真阅读课本104页“磁通量”回答以下问题:(1)磁通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一展身手】磁通量的计算:如右图,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abcd的面积为S,(1)若平面abcd与磁场方向垂直,则穿过平面abcd的磁通量为;(2)若平面abcd与磁场方向不垂直,a′b′cd是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则穿过平面abcd的磁通量为;(3)若平面abcd与磁场方向平行,则此时穿过平面abcd的磁通量为。

(2)磁通量有正负,它是标量还是矢量?如何理解磁通量的正、负?(3)当不同方向的磁场穿过某平面时,如何计算穿过平面的磁通量?(4)怎样计算磁通量的变化量?2.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的类比理解磁感应强度B 电场强度E 物理意义定义式场线的性质场的叠加单位【效果检测】1.关于磁通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的地方,线圈的面积越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表明该处磁感应强度为零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线圈面积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线圈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变化引起的2.如右图所示,a、b、c三个闭合线圈,放在同一平面内,当a线圈中有电流I通过时,它们的磁通量分别为Φa、Φb、Φ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Φa<Φb<ΦcB.Φa>Φb>ΦcC.Φa<Φc<ΦbD.Φa>Φc>Φb3.将面积为0.5 m2的20匝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为2.0×10-2T的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如右图所示,那么穿过这个线圈的磁通量为()A.1.0×10-2 Wb B.0.2 WbC.0.5×10-2 Wb D.5×10-2 WbOOB S4.如右图所示,两根平行的直导线,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根导线之间不存在磁场 B .两根导线之外不存在磁场C .两根导线之间存在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 .两根导线之间存在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5.如右图所示,框架面积为S ,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则穿过平面的磁通量为_ _ _ ,若使框架绕OO ’转过60°,则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为___ _____,若从初始位置转过90°,则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为__ _ ,若从初始位置转过180°,则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_____ __6.如图所示,两个同心放置的共面金属圆环a 和b ,一条形磁铁穿过圆心且与环面垂直,则穿过两环的磁通量 φa 和φb 大小关系为( ) A .φa >φb B .φa <φb C .φa =φb D .无法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B《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磁通量的定义.
2.掌握利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掌握在匀强磁场中通过面积S的磁通量的计算.
4.搞清楚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力,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该节课的重点是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当通电直导线L与磁
3.磁通量概念的建立也是一个难点,讲解时,要引入磁感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具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演示.
2.电流天平.(选用)
3.挂图(磁感线、磁通量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磁现象的电本质?
应答:运动电荷(电流)在自己周围空间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有力的作用,磁极与磁极、磁极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都可以看成是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相互作用.这就是磁现象的电本质.
为了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我们都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特性的,那么磁感应强度就是描述磁场力特性的物理量,因此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来.
提问:电场强度是如何定义的?
应答: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与检
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感应强度(板书)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当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受到磁场对它的力的作用.对于同一磁场,当电流加倍时,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也加倍,这说明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与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正比.而当通电导线长度加倍时,它受到的磁场力也加倍,
这说明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与导线长也成正比.对于磁场中某处来说,通电导线在该处受的磁场力F与通电电流强度I与导线长度L乘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它与电流强度和导线长度的大小均无关.在磁场中不同位置,这个比值可能各不相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提问: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谁能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用一句话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用B 来表示,并写出它的定义式.
回答: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等于通电直导线在该处所受磁场力F与通电电流和导线长度乘积IL的比.定义式为
再问:通电直导线应怎样放入磁场?
应答:通电直导线应当垂直于磁场方向.
指出前面的回答对磁感应强度的论述是不严密的.(不管学生回答的严密不严密)应强调通电直导线必须在垂直磁场方向的条件下,该定义才成立.在测量精度要求允许的条件下,在非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足够短,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点,在该点附近的磁场也可近似地看成
小结:(板书)
(1)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在磁场中某处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通电电流强度和导线长度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该处的磁感应强度B.
(2)磁感应强度的公式(定义式):
(3)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板书)
在国际单位制中,B的单位是特斯拉(T),由B的定义式可知:
(4)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其方向即为该处磁场方向.
顺便说明,一般的永磁体磁极附近的磁感应强度是0.5T左右,地球表面的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约为5.0×10-5T.
练习1.匀强磁场中长2cm的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当通过导线的电流为2A时,它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4×10-3N,问:该处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大?(让学生回答)应答: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在这里应提醒学生在计算中要统一单位,计算中必须运用国际单位.
再问:若上题中,电流不变,导线长度减小到1cm,则它受磁场力F和该处的磁感应强度B 各是多少?若导线长不变,电流增大为5A,则它受磁场力F和该处的磁感应强度B各是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2×10-3N,0.1T;1×10-2N,0.IT,并指出,某处的磁感应强度由建立该磁场的场电流情况和该点的空间位置来决定,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大小、导线长短无关.
练习2.检验某处有无电场存在,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某处有无磁场存在,可以用什么方法?
回答:检验有无电场存在,可用检验电荷,把检验电荷放在被检验处,若该检验电荷受到电场力作用,则该处有电场存在,场强不为零;若该检验电荷没有受到电场力作用,该处没有电场存在或该处场强为零.检验某处有无磁场存在,可用“检验电流”,把通电导线放在被检验处,若该通电导线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有磁场存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若该通电导线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无磁场存在,该处磁感应强度为零.
追问:如果通电导线不受磁场力,该处是一定不存在磁场,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吗?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不一定”的正确结果.因为当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在磁场中,它是不受磁场力作用的(这是实验证明的结论).再次强调磁感应强度定义的条件:通电直导线必须垂直磁场方向放置.
再问:如何利用通电导线检验某处磁场的存在与否呢?
应答:可以改变通电导线的方向,若在各个方向均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没有磁场.再问:在通电导线在不同方法检测,至少检测几次就可确定该处没有磁场存在?
应答:至少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检测两次.先将其放在任意方向检测,若此时其不受磁场力作用,则再将通电导线沿垂直刚才的方向放置,若此时其仍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说明该处无磁场存在.
2.磁感线(板书)
磁感线和电场线一样也是一种形象描述磁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分布的假想的线,磁感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即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磁感线的密疏,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通过挂图应让学生熟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分布,并正确地用“右手”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磁通量(板书)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为了定量地确定磁感线的条数跟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关系,规定:在垂直磁场方向每平方米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与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单位是特)数值相同.这里应注意的是一般画磁感线可以按上述规定的任意倍来画图,这种画法只能帮助我们了解磁感应强度大小,方向的分布,不能通过每平方米的磁感线数来得出磁感应强度的数值.
提问:各点电场强度方向、大小均相同的电场叫什么电场?这种电场电场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应答:这种电场叫做匀强电场,匀强电场电场线的分布是间距相同方向一致的平行直线.
提问:什么叫做匀强磁场,怎样用磁感线描述匀强磁场?
应答:对于某范围内的磁场,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则该范围内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可以用间距相同、方向一致的平行直线描述匀强磁场.
距离很近,相对面积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异名磁极之间的磁场都可看做是匀强磁场.密绕螺线管中的磁场也可看做是匀强磁场.
(1)磁通量的定义(板书)
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用符号Φ表示.
(2)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板书)
因为按前面的规定,穿过垂直磁场方向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等于磁感应强度B,所以在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上的磁通量Φ为
Φ=BS
若平面S不跟磁场方向垂直,则应把S平面投影到垂直磁场方向的面上,若这两个面间夹角为θ,则:
Φ=BS⊥=BScosθ
当平面S与磁场方向平行时,θ=90°,Φ=0.
(3)磁通量的单位(板书)
在国际单位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Wb),简称韦.
1韦(Wb)=1特(T)×1米2(m2)
由Φ=BS,可得B=Φ/S,所以磁感应强度B等于垂直于磁场单位面积上的磁通量,也叫做磁通密度,用韦(Wb)/米2(m2)作单位.
(4)磁通量是标量(板书)
磁通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课堂练习
练习3.如图所示,平面S=0.6m2,它与匀强磁场方向的夹角α=30°,若该磁场磁感应强度
B=0.4T,求通过S的磁通量Φ是多少?(可让几个同学同时到黑板上演算.)学生演算时,常有些同学会套公式:
为此再一次强调,Φ=BScosθ中的θ是平面S与垂直磁场方向平面间的夹角,在此题中它应是α的余角,所以此题的正确解法应是
Φ=BScos(90°-α)=BSsinα
=0.4×0.6×sin30°=0.12Wb
五、说明
1.用通电直导线检验磁场的存在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若不管怎样变化导线方向,某处通电直导线都不受电场力作用,严格地讲这只能说明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而不能断定该处无磁场.就像检验电荷在某点不受电场力作用,只能说明该点电场强度为零或是合场强为零,而不能断定该点没有电场一样.
2.磁通量是标量,它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虽然从一个平面正面穿过一条磁感线与从反面穿过一条磁感线是不相等的(或说是相反的),可用正负号表示,但这个正负只是表示磁感线是从哪边穿过该平面的,而不是表示磁通量的方向.
课外作业:物理第三册(必修)p.224练习一.
(教材使用人教社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