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置规范

合集下载

小区电梯配置标准

小区电梯配置标准

小区电梯配置标准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352)和《电梯
与自动人行道安装规范》(GB 7588-2003)的规定,小区电梯的配置标准如下:
1. 建筑高度在18米(6层)以上的住宅楼应配置电梯,楼高
在12米-18米(4层-6层)的住宅楼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配置
电梯。

2. 每栋楼宇应至少配置一台电梯,建议配置两台,其中一台可以是杂物电梯,供物品搬运使用。

3. 电梯应具备适应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包括设置手动轮椅上下坡道、安装楼层标示盲道等。

4.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应根据住户数量和使用需求合理确定,一般建议不低于630kg。

5. 电梯内部空间应足够宽敞,能容纳轮椅和婴儿车等大型物品。

6. 电梯的速度和停靠楼层数量应根据楼层高度和住户数量合理设计,以便满足住户的出行需求。

7. 电梯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和紧急照明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和疏散。

8. 电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定期进行维
护保养,确保使用安全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的标准配置,具体的小区电梯配置标准还需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

电梯厅规范

电梯厅规范

电梯厅规范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在楼层联通、人员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顺畅运行,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电梯厅的规范化设计与管理尤为重要。

电梯厅规范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面标识规范1. 电梯位置标识的设置应明显、醒目,方便乘客迅速找到电梯入口。

2. 电梯位置标识的字体应清晰可辨,字号适中,颜色鲜明,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遵循统一的标识规范。

二、电梯门规范1. 电梯门的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为2.1米。

2. 电梯门两侧应设置警示带,高度约为1米,颜色醒目,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三、按钮规范1. 电梯厅内的按钮应设置在易触及的位置,并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2. 按钮的高度应适中,方便乘客按压,通常为1米。

四、指示灯规范1. 电梯门上方应设置指示灯,用以指示电梯的运行状态(上行、下行、开门、关门等)。

2. 指示灯的位置应合适,颜色应鲜明,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给乘客。

五、紧急按钮规范1. 电梯厅内应设置紧急按钮,供乘客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按钮应设置在易触及的位置,并标明其功能。

2. 紧急按钮的颜色应醒目,通常为红色。

六、警示标识规范1. 电梯厅内应设置电梯使用的警示标识,包括日常使用时的安全提示、应急情况下的逃生指示等。

2. 警示标识应设计合理,文字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七、楼层标识规范1. 楼层标识应设置在电梯厅内,明确显示楼层数字,并用颜色进行区分。

2. 楼层标识的位置应醒目、易于识别,以方便乘客选择目标楼层。

八、紧急疏散通道规范1. 电梯厅内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以供发生紧急情况时乘客迅速撤离使用。

2. 紧急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通道的标识清晰,沿途应设置逃生指示标识。

九、安全警示规范1. 电梯厅内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包括不要超载、禁止乱按按钮、禁止站放物品等警示。

2. 安全警示标识应设置在乘客易触及的位置,并采用明显的字体和醒目的颜色。

总的来说,电梯厅规范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乘客的安全、便利和舒适。

电梯设置规范

电梯设置规范

电梯设置规范电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在高楼大厦中,电梯的安全和运行管理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电梯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下面是电梯设置的一些规范:首先,电梯的设置应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电梯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置。

例如,在住宅楼中,应该提供足够数量和容量的电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在商业大厦中,应该设置多个电梯来满足人员流量的需求。

其次,电梯的设置需要考虑用户的安全和便利。

电梯的设施和功能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例如,应该设置防护门、地板彩色标记、告警装置等。

同时,应该设置适当的楼层指示装置和按钮位置,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电梯,并且能够清晰地了解电梯的运行状态。

然后,电梯的设置应该考虑到紧急疏散和救援的需求。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应该合理设置电梯的位置和通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地疏散人员。

此外,应该配备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通信设备,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此外,电梯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电梯的设计和安装应该符合国家的能源标准和环保要求,选用节能型的电梯和设备,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电梯的设置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

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电梯管理制度,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并保持电梯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应该加强对电梯使用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总之,电梯的设置是建筑物设计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电梯设置能够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法规进行电梯设置,并加强电梯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住宅楼电梯配置标准

住宅楼电梯配置标准

住宅楼电梯配置标准
在住宅楼中,电梯的配置标准是确保住户能够方便、安全地使用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梯配置标准:
1. 电梯数量:根据《住宅设计规范》规定,7层及7层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对于超过12层的住宅楼,至少设置2台电梯。

如果一栋楼有2个及2个以上的电梯群,任意2台电梯之间,应能实现开合联动。

2. 电梯规格和尺寸:电梯的载重量应在630千克以上,速度应为每秒1.75米。

轿厢的尺寸应根据设计人数进行计算,最小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每人0.3平方米。

如果每层楼的人数超过8人,应选择1台载重量在1050千克以上的电梯。

3. 候梯厅深度:为了方便乘客使用,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米。

4. 消防功能:所有电梯均应配备消防功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5. 特殊要求:对于老年人公寓、残疾人住宅等特殊建筑,应设置无障碍电梯,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总之,在住宅楼中,电梯的配置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设置,以确保住户的使用方便和安全。

在购买房屋时,购房者也应注意了解电梯的配置情况,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各类建筑规范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各类建筑规范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各类建筑规范中的电梯设置要求1.电梯设置层数和使用功能*《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 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一、四层及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落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3.1.5: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

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消防电梯设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建筑,塔式住宅。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轿厢设计规范第1部分:电梯安装要求汇总:各建筑物电梯安装要求1。

住宅建筑设计中使用的电梯层数及功能规范:电梯层数必须至少设置在七层及以下。

室外设计地面入口房间的高度必须超过16m。

注:室外设计从底层开始,包括商店底部、空气层、跳楼和中间层。

:12楼以上不少于2部电梯,其中一部可容纳担架。

:每层设车站,无车站的楼层不超过两层。

塔式和走廊式应该组合在一起。

当模块化高层住宅每单元只有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连通走廊。

:候车厅的深度不得小于多部电梯轿厢的最大深度。

老年建筑设计规范:四层及以上设置电梯。

:电梯轿厢的外围和高度应配备辅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定:1、4及以上的门诊、病房建筑必须设置不少于2套;当病房建筑高度超过24米时,应安装土梯。

电梯应该用病床梯,病人应该用土梯。

三。

电梯井道不得与主楼相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观察室与急诊室不在同一层且无电梯的急诊室,应设置坡度不大于1:10的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

*根据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电梯应安装在4楼以上。

资料来源:收藏中应该有一部货运电梯。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堆垛室应配备起重设备。

四层及以上的起重设备不少于两套。

6层以上应配备专用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位于四层及以上阅览室的图书馆应配备客梯或货梯。

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文化中心内设置电梯,5层及以上设置群众活动室、导学室。

档案建筑设计规范:档案室、业务室、技术室设计为五层以上时,应安装电梯,两层以上档案室应安装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楼设计规范:六层及以上的办公室应配备电梯。

建筑高度超过75米的办公楼电梯应分段或分层使用。

宿舍楼设计规范:当生活楼与入口楼之间的高度超过20米时,应提供电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电梯安装规范》:下列高层建筑应当配备消防电梯:一级公共建筑和其他高度在32m以上的二级建筑,塔式住宅。

电梯数量:≤1500m2,≤1500m2 1台;≤4500m2,2台;4500m2及以上;3台;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消防电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台。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原则:电梯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安全可靠、舒适便捷、节能环保的原则。

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应尽量满足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2.安全规范:电梯设计应符合国际、国家和地方的安全规范,如国家标准《电梯和自动扶梯安全规范》(GB7588-2003)。

根据规范,电梯应具备超载保护、裂缝防护、闭锁装置、紧急救援等安全功能,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收。

3.功能规范:电梯设计应根据使用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电梯的功能和配置。

例如,在高层办公楼中,应考虑需要快速运行和大容量的载客电梯;在住宅楼中,应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求,配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

4.机房规范:电梯机房应符合相关的机电设备安装规范,包括机房的尺寸、通风、防火等要求。

机房内设备应安装牢固,维修通道应保持畅通,清洁卫生应得到保障。

5.电梯井道规范:电梯井道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烟性能,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井道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电梯设备的安装和维修要求。

6.电子控制系统规范:电梯的控制系统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要求。

控制系统应具备监控、故障自检、数据记录等功能。

7.电梯舱内规范:电梯舱内应设置相应的操作按钮、安全标识、紧急报警装置等设施,以方便乘客的使用和安全。

舱内的装修和材料应符合相关的环保和消防标准。

8.声音和振动规范:电梯在运行时应尽量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设计应采用隔音隔振的技术措施,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感。

总之,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舒适和可靠运行。

设计者应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考虑电梯的功能和用户的体验。

只有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才能保证电梯在使用中没有安全隐患,提供良好的服务。

电梯行业标准

电梯行业标准

电梯行业标准自从电梯在19世纪末诞生以来,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电梯行业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电梯行业的标准进行论述。

一、设计规范1. 载客量标准根据人们平均身高和体重数据,设置电梯的最大载客量。

这个标准可根据楼层高度和建筑物用途的不同进行调整。

有序的载客量可以确保电梯在高峰期间不会超载,从而保障乘客的安全。

2. 设备尺寸规范电梯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设计应符合尺寸规范,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例如,电梯内部的按钮和指示灯应该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电梯门的宽度应足够容纳大型轮椅等行动辅助设备。

3. 抗震设计标准电梯行业规定了抗震设计标准,以确保电梯在地震时能够正常运行。

电梯及其支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同时安装震动传感器和自动停机装置,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二、安全运行标准1. 电梯维保规程电梯行业制定了严格的维保规程,规定了电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

维保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电梯各项功能,如电动机、钢丝绳、扶手等,以及紧急制动系统和故障报警设备的可靠性。

2. 紧急救援措施电梯行业规定了紧急救援的操作程序。

例如,电梯应配备紧急电话,以及紧急故障解决方案,如手动开门按钮和安全接触器。

此外,蓄电池和发电机的备用电源应保证电梯的运行,在停电情况下保证乘客的安全撤离。

3. 特殊情况下的运行规程电梯行业还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情况下的运行规程。

例如,在火灾或其他灾害事件发生时,电梯应自动进入警报状态,将所有乘客安全运送到最近的楼层。

此外,电梯应配备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节能环保标准1. 能源消耗限制电梯行业规定了电梯能源消耗的限制标准。

包括减少待机能耗的技术改进,如能量回收装置的使用,以及合理设置电梯的工作时间表,以最小化能源消耗。

2. 绿色材料使用为了推动电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鼓励使用绿色材料。

比如,电梯机房的隔音材料应选择环保材料,以降低噪音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设置规范
1.1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
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
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
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4.1.4: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

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1.2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一类公共建筑。

塔式住宅。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 ≤4500 m2设2台,>4500m2设
3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3: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
内。

2.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

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

3.消防电梯间前室宜*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
通道通向室外。

4.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5.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7.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
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8.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
料。

9.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10.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
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11.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

2.电梯台数及排列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6.8.1: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电梯不得计作安全出口;
2、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
3、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排不宜超过2x4台;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邻布置;
4、侯梯厅深度应符合表6.8.1的规定,并不得小于1.50m;
5、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6、机房应为专用的房间,其围护结构应保温隔热,室内应有良好通风、防尘、宜有自然采光,不得将机房顶板作水箱底板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7、消防电梯的
布置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4.1.7十二层以上,不应<2台,其中一台容纳担架床。

3.电梯候梯厅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6.8.1:侯梯厅深度应符合表6.8.1的规定,并不得小于
1.50m;
电梯类别布置方
式侯梯厅深度
住宅电梯单台≥B
多台单侧排列≥B

多台双侧排列≥相对电梯B*之和并<3.50m
公共建筑电梯单
台≥1.5B
多台单侧排
列≥1.5B*,当电梯群为4台时
应≥2.40m
多台双侧排列≥相对电梯B*之和并<4.50m
病床电梯单
台≥1.5B
多台单侧排
列≥1.5B*
多台双侧排列≥相
对电梯B*之和
注:B为轿箱深度,B*为电梯群中
最大轿箱深度。

*《住宅设计规范》4.1.9:>轿箱深,>1.5m。

㈣安全疏散
1. 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名词解释安全出口凡符合本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
的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4: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应采取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 o,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超过22cm
时,可不受此限。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5:术语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
出口。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6:疏散
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取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o,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
0.22m时,可不受此限。

1.1首层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8:楼梯间的首层应直通室外,当不超过四层时,梯间至出口<
15m。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2.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
隔开。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3.3:消防电梯间在首层应设直通出口,或经长度<30
通道通向室外。

1.2地下室的安全出口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12: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
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1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当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1.12.2:房间面积不超过50㎡,且经常停留
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12.3: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8: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
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6:
同安全出口、一个出口条件。

另:地下室面积<500m2,人数<30人的地下室、半地下建筑,其垂直金属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地下室与地上层共同楼梯间时,应在首层出口处,设置
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防火门隔开。

1.3汽车库的安全出口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