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读后感600字2篇
古诗词读后感

古诗词读后感古诗词,充满诗情画意,最美。
这么美的古诗词,读者是如何解读的?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古诗词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古诗读后感篇一:静夜思读后感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诗中李白尽管身在异地,但他的心却一直思念着、向往着故乡。
夜色笼罩下,天边挂着的那轮月,那洒下的如霜般的月光,将李白带到了思想的情怀中。
是啊!故乡是多么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啊!大家一定能理解在远方思恋家乡的感觉。
想想啊,李白思念着家乡却不能回到故乡是多么的伤感啊!相信大家身在他乡也一定会像李白一样思乡的。
故乡,这个亲切的词,它像一棵古老的藤,承载着对时光的眷恋,贮藏着对往事的缠绵。
故乡情,像永远斩不断的根,让人们永远心系着故乡。
曾听人抱怨过故乡的偏僻和落后,但他们是否听过故乡的鸟儿清晨悦耳的鸣叫;是否看过故乡人最淳朴的笑脸;是否触摸过故乡那秀丽的山水呢?或不知在春天故乡带着播种的希望;夏天携着似火的骄阳;秋天留着摇曳的芬芳;冬天领着雪花的绽放……故乡,那个让游子辗转反侧的地方,氤氲着爱的气息。
如今,我身在故乡,这片静卧在青通河畔的这座小城,思绪万千。
故乡是我们永远的根,它不曾离我而去,始终在我身旁奉献着。
夕阳的余晖伴着鸟归巢时的鸣叫,我静静的吟诵着《静夜思》,心中独留下一句话--故乡,我爱你!古诗读后感篇二:春望读后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古诗词读后感大全

古诗词读后感大全古诗词是很优美的古人留下给我们的遗产,我们阅读他们写下一定的读后感能有利于自己文笔的提升。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读后感大全,欢迎阅读!古诗词读后感大全篇一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
全只是抒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
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
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
”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古诗词读后感大全篇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经典古诗词读后感(综合4篇)

经典古诗词读后有感〔综合4篇〕【前言】经典古诗词读后有感共含4篇,由的会员投稿介绍,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照借鉴作用。
第1篇:经典古诗词读后有感经典古诗词读后有感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照以下这篇范文。
心中忧如一缕阳光透入,暖和,宜人,又带有一丝感人。
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想吧!书顶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习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光有限,诗意无量。
我喜爱这类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向来深深地相信,每一此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冬眠着诗意。
〞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只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画,每一抹印迹,仿佛都记录着超越千载的情思。
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感情老是细腻,模糊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界限,立刻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时,人心百转千回。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
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伤心与苦痛。
每当夕阳晚照你又能否对着夕阳惋惜忧愁?惋惜此刻每日都繁忙着生活,哪还会有很多人对着夕阳诉求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需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创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他将自己全部的情思寄于楼上。
那种愁苦,此刻在我瞭望远方时也能领会的到。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也仍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
他们都是这样的令我敬重。
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会不由惋惜到:“风华是一指流沙,年迈是一段年光。
关于经典诗词的读后感(精选5篇)

关于经典诗词的读后感(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经典诗词的读后感关于经典诗词的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诗词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经典诗词的读后感1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许多传统文化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
有民间工艺品,有毛笔书法,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唐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知识的体现,还是成千上万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读过的这本《唐诗三百首》,里面记录了几百首唐诗,每一首都凝聚了诗人渊博学识的精华。
在这么多首诗中间,我最喜欢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和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
《游子吟》的内容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就像温暖的春天。
母爱,是无私的爱,更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爱!在《游子吟》这首唐诗里,作者孟郊写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指一位母亲在孩子临出门前为孩子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的场景。
可想而知,这位母亲是多么爱他的孩子啊!现在,我也要即兴创作一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母爱,就像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母爱,就像一杯水,口渴时送来清凉。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温暖的!《昌谷北园新笋》这首七言绝句,我也非常喜欢。
他的内容是:箨落长竿剥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我特别喜欢第三、第四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笋一夜之间就长高了好多好多,告别了竹园里的泥土。
简短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李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渴望像竹子一样冲破障碍,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我也要像竹子和诗人李贺一样奋发向上!唐诗只是一首首普通的诗吗?不,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唐诗更好的.传承下去,让一首首唐诗中的精神影响我们一代代人!关于经典诗词的读后感2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
古诗读后感(精选6篇)

古诗读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陆游的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意是:我知道当我死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心痛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来祭祀我,千万别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是陆游在八十九岁,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的决笔诗。
人死之后,本应无牵无挂了,但他偏偏“但悲不见九州同”。
自己将离开人世,他不悲;将与家人永别,他也不悲;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
这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
这种爱国之心,爱民之情,感天动地,令人振奋。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朝。
他感受到的都是祖国分裂、女真入侵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因此,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国统一。
他的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成了他的诗歌最显着的特色。
读着陆游的诗,我不禁想到了杜甫、辛弃疾、吉鸿昌,想到了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想到了用笔奋斗的鲁迅,想到了为祖国的自由而战斗的黄继光,想到了为香港回归做出巨大贡献的邓小平爷爷……正是这千千万万爱国人士,用他们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激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的颂歌。
这首《示儿》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它激励着每一个人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古诗读后感2古诗,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诗歌形式,作者们用押韵的字或词表达当时的心情,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清代作家郑燮写的《竹石》,表达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难、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在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充分的表明了作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古诗的读后感优秀5篇

古诗的读后感优秀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的读后感篇1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
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
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
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
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为想到那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却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但他们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我看到“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爱国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却被皇帝从前线调回。
当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位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原来是心中还在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沙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战甲为国出征。
坚守文化,坚守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
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大学五位同学,他们住一个宿舍。
其中一位是从乡下来的,城里的四位就让乡下来的打水、拖地……乡下的也不多说,就这样四年。
大学毕业之后,乡下来的出来开始创业,而城里的四位也都学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们掏出了橄榄枝,他们都在犹豫不决。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600字[5篇材料]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600字[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90311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0.png)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600字[5篇材料]第一篇:读《唐诗三百首》有感600字读《唐诗三百首》有感范文600字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唐诗三百首》有感范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范文600字1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
《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
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
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
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
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
古诗词读后感3篇

古诗词读后感3篇古诗词读后感写的是什么内容,那么,关于古诗词读后感怎么写,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古诗词读后感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月,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我很喜欢李白写的这首《古朗月行》,因为它把月亮写得非常美丽!古诗的第二、第三句把月亮比作玉盘和明镜,写出了月亮的洁白和明亮。
接着诗中又写了月亮中的仙人、白玉兔和团团桂树,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仿佛把我带到了神话的仙境。
特别是那只白玉兔,好像是在问我要不要吃灵丹妙药,真是太可爱了!古诗词读后感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了这首李后主李煜的诗词,心中永永不能平静,这是一首用血和泪写成的心声,最凄美的生命绝唱,有位大文人说的好,最美的文章是用生命来谱成的,也是最悲惨的人生来写成的。
就像曹雪芹悲惨凄凉的一生,生前无人问津,最后是饥寒交迫而死,他的著作<<红楼梦>>却在死后广为发表和流传,最终成为中国名著、世界名著。
我想这也是他的人生经历所著成的,也是同样用血和泪凝成的。
古诗词读后感3 我第一次读到南宋女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时,深有感触。
每当读起这首诗,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了人民、祖国而牺牲,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的!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死了,要做一个鬼中英雄。
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
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
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感情强烈,千古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古诗词读后感600字2篇
篇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
阅读之后,
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一位厌
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
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
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卫自己
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
”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
”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
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
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
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
那么
和-谐,那么执着,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
个真实的,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
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
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
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篇二
作者王安石当时正处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主改革,因此,非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
与梅花共同之处自是可知的。
这首小诗看似平白浅显,实则意味深远,它告诉人们坚强高洁的人格才最具伟大魅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其意大致为,在墙旮的地方,有几枝梅花正在那儿冒着严寒默默地开着。
“墙角”,说明“梅”生长的环境极为偏僻,换言之,就是告诉人们,这几枝“梅”所处的环境不佳,地位卑微,无人赏识和眷顾,但依然凌寒开放。
“凌寒”,即迎着严寒,冒着风雪。
“独自开”,即孤独地默默地开放,意在告诉人们,那梅花不仅不择地势和环境,更可贵的是它还不畏严寒,不畏孤独和寂寞,不向严寒低头,不向风雪弯腰,坚韧,倔强,刚强,高洁。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那墙角处挂满枝头的花朵远远地望去就知道不是雪,因为那梅花淡淡的幽香早已经一阵一阵地飘过来了。
其目的在于赞美梅在“香”这方面胜雪一筹的特点和梅花不畏严寒、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贵品格。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不难体会诗人的用意了,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主要得力于语句的朴素自然。
全篇没有一丝刻意雕琢的痕迹,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典故,语句浅显平白,如话家常,而意蕴却深远悠长,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