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史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第4讲-宋元文学

古代文学第4讲-宋元文学第一篇:古代文学第4讲-宋元文学第四讲宋元文学教学目的:1、了解宋代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的概况。
2、了解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概况3、掌握宋词的风格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了解元杂剧及元散曲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宋代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
宋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中央集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恢复,工商业繁荣,都市兴起;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促使农民起义的不断发生,也促进了地主阶级内部的变法革新;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理学盛行,书院设立,书籍大量刊行。
二、北宋文坛(唐宋八大家)1、欧阳修(P186)及其作品《五代史伶官传序》(P252)、《醉翁亭记》2、王安石的散文及成就。
介绍篇目:《游褒禅山记》。
3、三苏的文论及散文创作:苏轼的文论及散文创作。
《前赤壁赋》:此赋表现了作者理想、追求和苦闷;通过主客问答方式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写景、记游、怀古、伤今、抒情为一体;全文围绕水、月、风展开;比喻的运用。
《日喻说》(P256)三、北宋诗坛1、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介绍篇目:《泊船瓜州》、《书湖阴先生壁》。
2、苏轼的诗歌创作(1)生平和思想:少年时的教育,对变法革新的态度和转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不幸遭遇,任地方官时的德政,儒道佛杂揉的思想,旷达的性格。
(2)文学史上的地位:北宋第一位大作家,词诗文都有很高成就,开创了豪放词风,开拓了抒情小品的写作领域,文学理论上也有建树。
简介老一辈革命家对苏轼的喜爱,简介当前苏轼研究情况。
(3)苏轼的诗:《荔枝叹》、《望湖楼醉书》、《新城道中》(其一)(P102)四、北宋词坛1、晏殊的词《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欧阳修的词《踏莎行》(候馆梅残)(与李煜词比较,着重体会其写愁名句之特色:眼前实景;表现愁思之无穷无尽;用词形象、秀丽。
)3、柳永生平(P113)与社会下层人们的交往,仕途失意,死后的凄凉景况。
宋元文学发展史教学大纲

宋元文学发展史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宋元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相关作品,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宋元文学的特点、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
课程目标1. 了解宋元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掌握宋元文学作品的重要代表和主题;3. 熟悉宋元文学的流派特点和作品风格;4. 了解宋元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5. 培养学生文学研究能力和批评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宋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环境- 诗词、散文和剧作的发展与变革- 代表作品欣赏及文学特色分析第二单元:元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元代文学的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诗词、散文和戏曲的发展与演变- 代表作品欣赏及文学特色分析第三单元:宋元文学流派与作品风格- 四家诗派和江西文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元杂剧的流派分化与演出特点- 浙派和宣和北院画派的文学创作影响第四单元:宋元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宋元文学对明清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宋元文学对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宋元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文学作品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将从参与度、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考量。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宋元文学史(第二版)- 刘启端、陈江华- 中国古代文学史- 郑振铎- 宋代文学研究论丛- 新华书店编。
初中历史宋元文化教案

初中历史宋元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 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
3. 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2.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
3.理解宋元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
3.理解宋元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讲授:讲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
3.讨论: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深入思考宋元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宋元文化的认识;
5.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宋元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 课件、教材或相关文献资料。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思考和互动等;
2. 作业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评估其对宋元文化的理解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宋元文化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
3. 教学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强调元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
1.2 元代文学形式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
分析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作品。
1.3 元代文学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
分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第二章:元代诗歌2.1 元代诗歌特点介绍元代诗歌的特点,如格律自由、表达真挚等。
分析元代诗歌与唐宋诗歌的异同。
2.2 元代诗歌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诗歌作家,如杨铁心、刘因、王冕等。
分析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
2.3 赏析元代诗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诗歌进行赏析。
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元代散文3.1 元代散文特点介绍元代散文的特点,如语言质朴、内容广泛等。
分析元代散文与唐宋散文的异同。
3.2 元代散文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散文作家,如姚广孝、归有光、唐顺之等。
分析他们的散文创作风格和主题。
3.3 赏析元代散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散文进行赏析。
解读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第四章:元代戏曲4.1 元代戏曲概述介绍元代戏曲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强调元代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4.2 元代戏曲形式介绍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如杂剧、南戏等。
分析各种戏曲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3 元代戏曲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
分析他们的戏曲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五章:元代小说5.1 元代小说概述介绍元代小说的兴起和发展背景。
强调元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2 元代小说类型介绍元代小说的主要类型,如话本、拟话本等。
分析各种小说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5.3 元代小说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如罗贯中、施耐庵、兰陵笑笑生等。
分析他们的小说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六章: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6.1 元代社会与文化背景探讨元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包括民族融合、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四年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中“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之一,宋代文学包括诗、词和散文,而以词为代表。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明珠。
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宋代各时期的诗歌流派与诗歌创作,前者如欧阳修诗文改革、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后者如欧阳与苏轼诗歌、陆游等中兴四诗人创作。
宋词为宋代文学之重点,前有柳永苏轼后有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词作。
宋代散文创作,它们构筑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学最辉煌的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
为了完成“宋元文学史”的教学,要以文学史为线索,突出文学史论的学术性、前沿性、理论性,并有重点的讲授和评价文学史中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
元代文学主要包括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而曲是代表,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名家,并出现了《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等经典作品。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宋元文学各时期各类型文学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文学的发展状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文学流变线索,理解唐宋文学显示的民族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和提高阅读古代文学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文学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1)掌握宋元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2)配合“作品选”课程,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3)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4)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宋诗的特点(2)领会: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应用: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忧患意识和爱国主题的弘扬;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诗的特点(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宋代的社会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宋诗的特点;难点是: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
《宋元史》教学大纲

宋元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宋元史是历史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是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断代讲述宋元历史的一门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中国通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内容,进一步掌握宋元史基础知识,了解宋元史研究的学术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宋元史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宋元历史发展出发,概要地讲述宋元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宋元史的历史特征、宋元政治、文化、市民生活等专题知识。
(四)教学时数共计36学时,面授36学时。
(五)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二、本文第一章宋元史基本史料与学术动态教学要点:宋史学习的基本史料。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宋元史学习的基本史料概况第二节、宋元史研究的学术动态第二章唐宋变革论教学要点:“唐宋变革论”的发展演变、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如何正确认识“唐宋变革论”。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何为“唐宋变革”第二节、中国古代关于“唐宋变革”的论述第三节、海外学者关于“唐宋变革”的论述第四节、如何认识“唐宋变革论”第三章史料分析与讨论课:宋代的政治教学要点:宋代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围绕王安石变法和宋金和战两个专题,了解宋代政治史的基本发展线索。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王安石变法与北宋政治(史料阅读、动态了解、学生讨论)第二节、宋金和战与南宋政治(史料阅读、动态了解、学生讨论)第四章宋代的文化与思想教学要点:宋代的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宋代主要的思想流派。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清明行河图》与宋代市民生活第三节、宋代主要思想流派第五章宋元戏剧与市民生活教学要点:以宋元戏剧为切入点,以此来了解宋元时代的市民生活。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墙头马上》与宋代婚姻文化(教师讲授)第二节、学生分组撰写以宋元话题的剧本进行讨论第六章讨论课:宋元人物评价教学要点:选取宋元时代的一个人物,就起生平经历和功过展开讨论。
宋元文学史教学大纲

宋元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宋元文学史编号:0014214 学时:5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者姓名:罗斯宁职称:教授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一、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确立面向21世纪教育战略,坚持古为今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包括宋代的词、诗、文及元代的杂剧、散曲、南戏)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牢固掌握本时期著名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尤其是本时期的爱国主义文学的杰出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
其次,要求学生一般掌握宋元时期的优秀作家作品的情况;对宋元之间的辽、金文学史及重要作家作品有一般的了解。
部分内容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二、课程内容:上编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第一周,3学时)主要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使宋代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变为以戏曲、小说为主,处在由雅变俗转变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外侮不断,爱国主义成为文坛的主调;宋代理学和佛、道教的盛行,导致文学也带有哲理的色彩。
宋词为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
宋文经欧阳修、苏轼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炼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思考题:1、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第二章北宋前期诗坛(第二周,3学时)北宋初年的诗人,如王禹、林逋等都各有成就,但都以学唐诗为主,未体现出宋诗工说理、重意趣、平淡闲远的特色;自梅尧臣和苏舜钦始,方开宋诗一代新面目。
他们各以含蓄淡远和议论纵横的两种不同风格,既独具个性又反映出一种新诗风,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文学部分教案

苏轼、苏轼的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苏轼的诗、苏轼的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
辛弃疾和辛派诗人、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单刀会》与《西蜀梦》《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关汉卿的语言艺术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柳屯田《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又为金元已还乐语所自出。”
作品分析法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柳永在词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3)《新编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品选》(明清)《百家讲坛》vcd和课件
王利器 《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
备注
学时:4
章节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
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江西诗派重要诗人的诗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2、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3、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 辅助手段,
课堂讲授
1、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2、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3、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历史上意识形态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主要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 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宋元文学史编号:0014214 学时:5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者姓名:罗斯宁职称:教授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一、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确立面向21世纪教育战略,坚持古为今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包括宋代的词、诗、文及元代的杂剧、散曲、南戏)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牢固掌握本时期著名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尤其是本时期的爱国主义文学的杰出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
其次,要求学生一般掌握宋元时期的优秀作家作品的情况;对宋元之间的辽、金文学史及重要作家作品有一般的了解。
部分内容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二、课程内容:上编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第一周,3学时)主要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使宋代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变为以戏曲、小说为主,处在由雅变俗转变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外侮不断,爱国主义成为文坛的主调;宋代理学和佛、道教的盛行,导致文学也带有哲理的色彩。
宋词为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
宋文经欧阳修、苏轼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炼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思考题:1、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第二章北宋前期诗坛(第二周,3学时)北宋初年的诗人,如王禹、林逋等都各有成就,但都以学唐诗为主,未体现出宋诗工说理、重意趣、平淡闲远的特色;自梅尧臣和苏舜钦始,方开宋诗一代新面目。
他们各以含蓄淡远和议论纵横的两种不同风格,既独具个性又反映出一种新诗风,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北宋诗四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也以诗名,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他的变法思想,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具有见解独特新颖、语言含蓄凝炼的特点。
宋前期诗坛还有值得注意的诗派是西昆派,由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官员互相写诗酬唱,出了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诗作内容多写官僚生活,致力于雕琢字句,是形式主义诗风的反映。
思考题:1、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有何异同?2、什么叫做西昆派?3、分析王安石的《明妃曲》。
第三章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第3周,3学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在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上,在和西昆派浮靡文风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诗文为现实斗争服务。
代表作家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宋代散文健康发展的方向,也奠定了宋文平易自然的基本风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欧阳修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文学理论上,他提出“文与道俱”、“穷而后工”等主张;在文学创作上,诗词文兼擅,而以散文成就为高。
他的散文委婉优雅,清新流畅;他的诗在学韩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流畅的特点;他的词既有清丽委婉的言情词,也有疏朗洒脱的言志词,成为宋代豪放词的先导。
思考题: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成员、文学主张及文学成就如何?2、分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第四章北宋前期词坛(第四周,3学时)介绍词从隋唐至宋的发展简史;词的体制的基本特征;晚唐五代“花间派”及李煜词的特色。
宋初受晚唐、五代词风影响的词人晏殊、晏几道,词风委婉清丽,但未脱“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
较早开拓宋词新意境的是范仲淹和王安石,范仲淹的边塞词意境开阔而深沉,笔力雄健;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词也意境开阔,词风开朗高迈,与范仲淹的边塞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樊篱,成为宋代豪放词的先导。
在北宋前期词家中,柳永是个取得最大突破的词人,他跳出文人的狭小圈子,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酣畅铺叙的手法,描写都市生活和市民的情感,并大量创制慢词,使宋词体裁趋向完善,成为宋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
思考题:1、词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2、柳永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第五章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第五周,3学时)苏轼主张革新而又反对王安石激烈变革的“温和改革”的政治态度,使他受到新旧两党的侧目,频繁被贬;苏轼以儒家为主、兼有道、佛思想的复杂精神世界,他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旷达洒脱的生活态度,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中理想文人品格的象征;丰富的阅历、深邃的思想、豪爽的性格,使苏轼的文学创作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哲理性强、豪迈奔放的特征。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明快雄放,为我国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词突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偏见,在当时流行的婉约词之外,开创了豪放词;他的诗雄奇奔放,挥洒自如,机趣横生,达到了宋诗的高峰,奠定了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考题:1、如何评价苏轼的政治态度与人生观?2、苏轼对词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以《前赤壁赋》为例说明苏轼散文有什么特点?4、如何评价《荔支叹》等政治诗?第六章北宋散文创作(第六周,3学时)北宋散文具有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体裁丰富、文风自然平易的特点,尤其以骈散结合的文赋、序跋随笔等小品文富创新意识。
主要作家有王禹、范仲淹、周敦颐和“北宋六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和苏轼的散文已有专章论述,王安石文严谨简炼,说理透辟;苏洵文议论畅明,缜密雄健,苏辙文疏宕流畅,都各有特色。
思考题:1、分析苏洵的《六国论》的论述特色。
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如何通过游览体会阐述道理?第七章北宋后期文学(第七周,3学时)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是代表宋诗风格的重要诗人。
他在理论上主张“脱胎换骨”、“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使其诗的创作有“以学问为诗”、追求奇崛脱俗的倾向,形成生新瘦硬的特殊诗风。
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江西诗派,在创作上追求“格高”,以平淡的语言表现深挚的友情和亲情,重要作家有陈师道、陈与义等。
江西诗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也因脱离现实和模仿前人受到后人批评,成为有争议的诗派之一。
秦观词在内容上接近柳永词,但比柳词文雅,风格婉转凄迷,秦因此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周邦彦词浑厚和雅,富艳精工,严守音律,受到时人和后人的推崇,开南宋格律词派的先河,进一步将宋词推向雅化。
思考题:1、如何评价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诗?2、周邦彦的词具有什么特点?试分析一首词说明之。
第八章南宋前期文学(第八周,1学时)南宋前期诗坛成就较高的诗人是陈与义,他在南渡前的诗作多写个人生活的情趣,表现出江西诗派的风范;南渡后的诗作多写忧时伤乱的感慨,具有杜甫诗悲愤沉郁的特色。
南宋初期词坛豪放词大盛,张孝祥、张元干、岳飞等用词抒写坚决抗金的爱国情怀,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
南宋前期散文以爱国志士所写的政论文最富于时代特色,胡铨、陈亮、叶适是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家。
第九章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第8周,2学时)李清照为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其词主要抒写女性生活和女性情感,达到了古代女性文学的高峰。
词作以靖康之变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作写少女时代愉快悠闲的生活,婚后或甜蜜或忧伤的爱情生活,风格清新婉丽;后期词作写国破、家亡、夫死后的深沉痛苦,词风变为愁苦沉郁。
其词作委婉深挚、清新自然、声律谐和,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的技巧,被誉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也间有豪放之作。
思考题:1、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内容和风格有什么不同?2、李清照词的艺术感染力何在?3、分析李清照词《声声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十章爱国诗人陆游(第9周,3学时)陆游为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
他初学江西诗派,从军南郑后诗风转变,形成自己豪放悲壮的特色。
他的诗能于很短的篇幅中,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凝炼概括,气魄雄伟,想象力丰富,感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把宋诗发展到另一高峰。
与陆游同有“中兴四大诗人”之称的杨万里和范成大也是南宋诗坛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诗风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浅白自然,被称为“诚斋体”;范成大的使金诗深沉含蓄,其田园诗扩大了传统田园诗的表现范围,诗风清新自然,被称为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思考题:1、从陆游的代表作《关山月》、《书愤》谈谈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何体现?2、陆游诗的主要艺术风格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3、什么叫诚斋体?第十一章爱国词人辛弃疾(第10周,3学时)辛弃疾为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他青年时在北中国参加抗金起义军,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才华,南归后备受南宋统治集团的排挤和歧视,壮志难酬,使其词具有既慷慨激昂又悲壮沉郁的特色。
他的词抒发高昂的爱国壮怀,痛斥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表现抗金到底的雄心和不得志的悲愤。
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词风以雄浑豪放为主,亦有摧刚为柔、刚柔兼备的词作。
由于辛弃疾在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声誉,和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及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词风都和辛弃疾近似,形成了南宋中叶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史称“辛派词人”。
思考题:1、辛弃疾的人生历程及其词风的关系如何?2、辛弃疾对宋词坛的贡献如何?3、何谓辛派词人?第十二章南宋后期文学(第11周,3学时)南宋后期,宋金对峙的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一批咏吟风月的诗人词人,姜夔为其代表。
他的词意境凄清,语言清新挺拔,注重音律,在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外另树“清空”的旗帜,在南宋词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史达祖、王沂孙、张炎等人追步姜夔,以雅正和精音律为尚,形成“格律词派”或称“清雅词派”。
他们经常结社分题咏物,以咏物词的成就为高。
南宋中叶后,诗坛上出现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四灵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抒写大自然的美好和闲逸生活的乐趣;继而出现以流落江湖的文人为主的“江湖诗派”,以真率自然的笔调,或抒写对国事的感慨,或描绘大自然的神韵,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姜夔等。
南宋灭亡前后,民族矛盾尖锐,许多诗人词人直接参加抗元救国斗争,写下激动人心的爱国作品,文天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和散文记录了他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抒发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风格悲壮沉郁、警拔练达,为宋诗坛写下最后的光辉篇章。
思考题:1、姜夔词有什么特色?2、何谓“江湖诗派”?3、文天祥《正气歌》如何体现其爱国精神与耿介人格?第十三章南宋小品文(第12周,1.5学时)南宋小品文是我国小品文的成熟阶段,它摆脱了被忽视的附庸地位,以著作的形式独立登上文坛;各体兼备,以日记体游记、系统性的诗话词话为盛;题材广泛,与南宋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艺都有密切关系;在艺术上,具有真切自然、寓意深远、幽默谐趣等特色。
重要作家有陆游、范成大、洪迈、孟元老、周密、罗大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