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实验设计类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旨在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结果来加深对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及设备•小麦种子(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手套、显微镜、玻璃片•路易斯温格培养皿或其他适当容器•土壤或基质实验步骤1.提前准备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可以使用红色、黄色和白色等不同颜色的种子。
2.在数个路易斯温格培养皿(或其他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或基质,使其表面平整。
3.将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随机均匀地撒在培养皿上。
4.保持培养皿内湿度适宜,并放置于适当的条件下,如恒温箱或阳台等。
5.观察并记录每个颜色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率、株高等。
建议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如一周)。
6.分析结果,并考虑以下问题:•不同颜色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是否存在某个颜色的小麦种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更具优势?•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吗?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情况。
例如,某些颜色的小麦种子可能比其他颜色的种子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2. 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
在自然界中,倾向于对环境更适应的个体或特征会更容易幸存下来,繁殖后代,并将其有利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3. 遗传变异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基因型的差异,在这个实验中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来表示。
4. 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那些在生存和繁殖方面具有优势的个体更有可能留下后代并传递自己的基因。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来观察和分析。
小结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高中生可以深入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也将帮助他们理解物种适应环境和改变的机制,并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同时,通过记录并分析数据,高中生还能培养观察、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分析与推理等科学研究技巧。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遗传实验设计类题目之规范作答课件(1)

若后代出现____矮__茎___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杂合体。
解法二:
实验思路 :让_ 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测交 _,观察 后代的表型 。 预期结果与结论 :
若后代全部都是__高__茎_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纯合体; 若后代出现_____矮__茎__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杂合体。
二、判断显隐性的实验设计 方法:自交法或杂交法
情境一
方法:自交法或测交法或花粉鉴定法或单倍体育种法
现有多株豌豆植株,其中有一株为高茎豌豆(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
我想知道它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请同学们完善下列实验设计。
解法一:
实验思路 :让_该高茎豌豆__自__交_____,观察 后代的表型
。
预期结果与结论 :
若后代全部都是___高__茎__豌豆,则说明这株豌豆为纯合体;
➢ 验证性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模板 :
①实验思路 :亲本表型,描述交配方式 (杂交、自交 、测交等), 观察......。 ②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 后代表型及分离 比......),(结论)。
【真题再现】
(2022年全国乙卷 改编)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 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微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类题目之规范作答
壹 判断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验设计 贰 判断显隐性的实验设计 叁 验证两大定律的实验设计
【真题再现】
(2022年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 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
白色 酶1 红色 酶2 紫色
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观测与遗传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观测与遗传实验设计引言细胞观测与遗传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细胞结构、功能以及遗传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高中生进行的细胞观测和遗传实验设计。
一、细胞观测实验设计实验目的: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玛坝片、盐水、酒精棉球等。
实验步骤:1.准备玛坝片样品:将玛坝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
2.取一滴盐水放在玛坝片上,并用一个盖玻片封住。
3.将封好的玛坝片放在显微镜下,逐渐调节显微镜倍数,观察样品。
4.观察并描述:使用眼睛或摄像机来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并写下详细的描述。
结果与讨论:根据不同的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部分,了解到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
二、遗传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遗传规律,理解基因传递和表现。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水培器具、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搭建水培系统:将豌豆种子放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其放入盖玻片中。
2.观察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状变化,并记录下来。
3.分析结果并讨论:对比不同性状表现的概率和比例,探讨遗传规律。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不同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情况,并分析遗传规律。
例如,通过观察黄色籽粒与绿色籽粒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了解到这个性状的遗传方式是隐性或显性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因转录和转译过程,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关系。
结论通过细胞观测和遗传实验设计,高中生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功能以及遗传规律。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引发他们对生物学领域更深入的思考和兴趣。
希望这些实验设计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初中生物设计遗传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设计遗传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豌豆的遗传规律,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掌握分离和重新组合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2. 深盘或小花盆3. 泥土4. 水5. 标签6. 铅笔实验步骤:1. 在深盘或小花盆中铺上一层泥土,并在泥土上标记出不同区域。
2. 将豌豆种子分别种植在标记好的不同区域内,并记清楚每一种子的品种及特征。
3. 给每个豌豆植株贴上标签,以便于识别。
4. 每天浇水,观察每个品种的豌豆植株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记录每个品种豌豆植株的花色、花形、种子颜色等遗传特征,并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分析各个特征的表现方式和遗传规律。
实验要求:1. 每位同学选择不同的豌豆品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多样性。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做好记录,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实验进展和结果。
3. 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遗传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实验评价:1. 实验过程中是否认真细致,有无遗漏操作步骤。
2. 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是否能够根据遗传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豌豆品种交配结果的遗传规律。
2. 可以寻找其他植物或动物进行类似的遗传实验,拓展遗传学的知识领域。
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涉及到植物的实验,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护植物生长的环境。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整理干净,避免造成污染和浪费。
人类遗传学的经典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

人类遗传学的经典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近年来,人类基因组的解析已经越来越成为了科技行业的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人类遗传学也逐渐成为了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人类遗传学旨在研究遗传基因、基因突变、基因组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人类遗传学的经典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
第一个经典实验设计是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这个实验设计是在19世纪末期提出的,他的目的是研究遗传因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孟德尔在他的实验中选择了豌豆来进行繁殖实验。
他从两个纯合子的豌豆植株中获得了不同的性状,例如花色、花形和种子形状。
然后将它们交叉,研究他们的第一代杂种的性状。
孟德尔的研究表明,遗传物质的不同方式是由遗传因子在每个后代中的不同分配决定的,而且这些遗传因子以稳定的遗传比率进行遗传。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个经典实验设计——克雷布斯实验。
这个实验是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它旨在研究自然选择如何塑造生物的适应性特征。
克雷布斯选择了20只老鼠,将它们放在一个没有外界光线的箱子里。
然后,他安置了一只水瓶,并在水瓶边上安置了一个按钮,这个按钮需要老鼠按下,才能给它们提供水。
在整个实验期间,克雷布斯不会给老鼠提供食物,他旨在研究老鼠如何适应没有食物的条件下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鼠学会了按下按钮,并能获取水。
但是,一些老鼠并没有学会如何获取水,它们最终死亡。
这个实验向我们展示了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
在遗传领域中,德瓦克实验也是非常经典的研究案例。
德瓦克实验旨在研究基因突变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特征。
德瓦克使用肺癌细胞来开展这个实验。
他使细胞分裂并将其分为两半,以研究突变后在细胞遗传物质中出现的特定特征。
他最终成功地发现了多个关键的基因突变并证实了基因突变在生物体遗传中起重要作用的假说。
在人类遗传学领域中,托马斯·亨特·摩根(Thomas Hunt Morgan)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遗传学家。
他的研究发现了苍蝇的染色体和遗传组成,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苍蝇序列的细节,也揭示了基因在生物体中起多大的作用。
遗传学实验教材

遗传学实验教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教材,供您参考:
1. 抽取DNA实验:介绍如何从植物、动物或细菌中提取DNA,并观察其外观和性质。
2. 酶切实验: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切割成特定的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分析这些片段。
3. 培养基因转化实验:介绍如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并通过培养基的选择性筛选来确认基因转化的成功。
4. 鸟嘌呤结构突变实验:通过诱变剂处理果蝇或大豆等生物体,观察其鸟嘌呤代谢途径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
5. 杂交实验:利用不同基因型的生物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遗传性状分布情况,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显性与隐性的表现。
6. 遗传连锁实验:通过观察某些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推测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7. 单倍型分析实验: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或位点的DNA 片段,进行基因型分析,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这些实验教材涵盖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知识和技术。
请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实验进行学习和实践。
遗传实验设计题目

高中生物遗传题分类辨析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例1、一株高茎豌豆,如何设计的实验方案,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判断方法:①自交法。
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体。
②测交法。
如果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此个体为纯合体;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此个体为杂合体。
注:一般说,动物常用测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
(由于动物的后代数目有限,想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应选择多对亲本进行实验,才能减少误差)练习1、有一匹栗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公马,欲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回答应该采用什么杂交实验的方法,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判断方法: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性状为显性;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自交要与杂交相结合。
杂交法——若F1代只有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若F1代出现性状分离,杂交要与自交相结合。
注:若多对亲本杂交,且F1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后代性状表现多的为显性,表现少的为隐性。
例2.有甲乙两株小麦品种,甲抗病,乙不抗病,是常染色体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请设计一个实验确定其显隐性?练2、(2005年、全国卷I)已知牛群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
在自由收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同,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收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三.根据某一性状判定生物性别例3、果蝇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白眼为隐性,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后代果蝇性别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四.常染色遗传和体X染色体遗传的判定判断方法:已知显隐性关系:一次杂交法;未知显隐性关系:正交、反交法例4:假设果蝇的直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直毛为显性,实验室中有纯种的直毛和卷毛果蝇若干,要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直毛与卷毛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例5:假设果蝇的直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实验室中有纯种的直毛和卷毛果蝇若干,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直毛与卷毛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练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
遗传的实验设计.pptx

CONTENT
1 验证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或探究一种或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2 探究基因的位置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一、验证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
1、关键 遗传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
3、拓展 可应用于3对或3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情况
• 1、实质
• ①分离定律:验证形成配子 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产生比例相同 的配子。
例2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 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 亲本杂交,所得F1代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 果: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 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 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具体发生在______时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 ②自由组合:验证非等位基 因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自 由组合,产生不同组合额配 子。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遗传的相关设计实验
• 2、应对策略
• 一般来说先杂交后自交或测交,这也是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的 方法。只要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即可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实验设计基本类型导学案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确定某一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4、基因定位(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3)判断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4)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的实验设计测交:1、判断一个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2、判断一个显性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3、判断遵循什么遗传定律。
自交:1、判断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2、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3、判断遵循什么遗传定律。
4、杂交育种中,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纯种。
正交与反交:常用于在细胞核遗传中,利用正反交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杂交:1、杂交主要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杂交把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后代中,再经选育而成新品种,这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
遗传实验设计基本类型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例1:一株高茎豌豆,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
例2:有一匹栗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公马,欲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回答应该采用什么杂交实验的方法,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显、隐性的判断例3: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灰身与黑身果蝇,已知灰身与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灰身与黑身基因的显隐性。
例4: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雌雄红眼果蝇各一只与雌雄白眼果蝇各一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红眼与白眼基因的显、隐性。
三、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结果结论:①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②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例题5: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结果分析:四、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常染色体与伴X判断(3、)常染色体与XY同源区段判断(4、)XY同源区段与伴X判断(5、)伴Y的判断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本思路:是否符合测交与自交的特殊比例实验设计: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 ,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 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注:F1测交后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也可)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例6: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
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
(说明:控制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成活)请设计一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杂交方案(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做出判断。
问题二:研究控制果蝇灰体与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并做出判断。
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一:雌隐×雄显使用条件:知道显隐性关系实验设计:雌隐×雄显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的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的雌雄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若子代中的雌雄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例7:假设果蝇的刚毛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直毛为显性,实验室中有纯种的直毛和非直毛果蝇若干,要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直毛与非直毛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
2 、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二:正反交法使用条件:不知道显隐性关系实验设计:隐性的雌性×显性的纯合雄性;显性的纯合雌性×隐性的雄性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
B.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例7变式:假设果蝇的刚毛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实验室中有纯种的直毛和非直毛果蝇若干,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直毛与非直毛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应用2:鸡的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单就毛色便能辩别雏鸡的雌雄。
3、判断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一:正反交法使用条件:正交和反交不知道显隐性关系实验设计:纯合隐性个体和纯合显性个体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正反交子代表现型相同,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B.若正反交子代表现型不相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方法二:雌隐×显性的纯合雄性使用条件:知道显隐性关系实验设计:雌隐×显性的纯合雄性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的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B.若子代中雌性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例8:已知控制叶形的基因(H和h)在性染色体上,但不知(位于I片段同源区段)还是II片段(非同源)。
也不知宽叶和窄叶的显隐性关系。
现有纯种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纯种宽叶、窄叶雄性植株若干,你如何通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基因(H和h)位于I片段还是II片段?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判断依据及相应结论。
(不要求判断显、隐性,不要求写出子代具体表现型)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及结论:①如果__________,则控制叶形的基因(H、h)位于Ⅰ片段。
②如果_____________,则控制叶形的基因(H、h)位于Ⅱ片段。
例8变式: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
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表示为XBYB、XBYb、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
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 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4、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实验设计:隐性的纯合雌性与显性的纯合雄性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表现型情况。
结果预测及结论:A. 若F2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出现,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 若F2中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各占1/2,则该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
例题9 :果蝇的性染色体X和Y有非同源区和同源区。
非同源区上的X和Y片段上无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同源区上的X和Y片段上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不在非同源区,棒眼(E)对圆眼(e)为显性,现有足够的纯合雌、雄棒眼果蝇和纯合雌、雄圆眼果蝇个体,请用杂交实验的方法推断这对基因是位于X和Y的同源区,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写出你的实验方法、推断过程和相应遗传图解。
遗传实验设计基本类型导学案参考答案例1:自交例2:方法:让这匹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
预期结果:(1)后代既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2)后代全为栗色马。
自交法是最简单的,通常用于植物。
动物通常用测交法例3: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例4:任选一只红眼与白眼的雌雄果蝇进行交配,这样就可以出现以下情形:如果杂交后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与母方相同的性状,那么双亲中母方的性状是显性的,父方的性状是隐性的(图解一);如果杂交后代雌雄果蝇均表现双亲的两种性状,那么双亲中母方的性状是显性的,父方的性状是隐性的(图解二);如果杂交后代中雄果蝇表现母方性状,雌果蝇表现父方性状,那么双亲中母方的性状是隐性的,父方的性状是显性的(图解三);例5:参考答案:(1)不能遗传,因为“表型模拟”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基因型)并没有改变(2)方法步骤:①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的异性残翅(vv)果蝇交配;②使其后代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③观察后代翅的形态。
结果分析:①若后代表现均为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残翅(vv);②若后代表现有长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表型模拟”。
例:6:参考答案:(1)杂交方案: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F1雌雄交配→F2(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如果F2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则灰体和黑檀体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反之则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如果F2出现4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控制灰体和黑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反之则可能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例7:参考答案:选择雌性非直毛与雄性直毛杂交在这种杂交选择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果会出现不同,因此可以作出判断。
如果后代雌雄均为直毛,那么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果蝇为直毛,雄果蝇为非直毛,那么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例7变式、判断基因位置最常用的方法是正交和反交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
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例8:正交:纯种窄叶雌性×纯种宽叶雄性;纯种宽叶雌性×纯种窄叶雄性(1)正反交子代表现型相同(2)若正反交子代表现型不相同应用2:参考答案:鸡性别决定方式:ZW亲代ZW型♂非芦花鸡×♀芦花鸡例8变式:参考答案:基本思路:雌隐×显性的纯合雄性P 截刚毛雌刚毛雄P截刚毛雌刚毛雄XbXb ×XBYB XbXb ×XBY配子Xb XB YB 配子Xb XB YF1 XBXb XbYB F1 XBXb XbY刚毛雌刚毛雄刚毛雄截刚毛雄用纯种截刚毛雌果蝇与纯种刚毛雄果蝇杂交,①若子一代雄果蝇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一代雄果蝇为截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