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02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江苏省2002年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2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c)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a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b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d)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5.人力资理论说明了(a )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 c )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b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说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b )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c)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制约的关系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d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育课程D.三者都是14.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 d )A.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15.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B.上课C.讲授新知识D.领会新知识17.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b)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18.德育过程的理论基础是( d)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1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活动B.班主任工作C.团队活动D.社会活动20.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b )A.民主管理B.平行管理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二、填空题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义务教育______。

最新精品201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真题

最新精品201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真题

201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一.选择题(3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2.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哪个国家翻译过来的(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3.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甲午学制D.癸卯学制4.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5.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 授受关B 民主平等关系C 相互促进关系D 相互制约关系7.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8.强调从课程实施的实际结果进行课程评价的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CIPP评价模式D.价值澄清模式9.美育的直接功能是()A.育德B.育智C.育美D.健体1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11.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13.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需要在教育中()A 德育过程反复抓,抓反复B 在活动与交往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C 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序D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14.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明德育工作要贯彻()原则A 疏导性B 导向性C 因材施教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1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二.填空题(15分)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录在当中。

2002-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2-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5.人力资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说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制约的关系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育课程D.三者都是14.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A.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15.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讲授新知识D.领会新知识17.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18.德育过程的理论基础是()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1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活动B.班主任工作C.团队活动D.社会活动20.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A.民主管理B.平行管理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2002-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分离版)

2002-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分离版)

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5.人力资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说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制约的关系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育课程D.三者都是14.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A.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15.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讲授新知识D.领会新知识17.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18.德育过程的理论基础是()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1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活动B.班主任工作C.团队活动D.社会活动20.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A.民主管理B.平行管理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200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200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200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布鲁纳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3.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A.学校教育B.个体实践活动C.成熟、环境D.遗传素质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6.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A.制定课程目标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10.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11.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1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13.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14.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A.德育B.班级活动C.教研活动D.教学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A.谈话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讨论法16.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A.道德行为标准B.德育内容C.思想教育D.德育目标17.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是()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1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1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20.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所著()A.捷克的夸美钮斯B.法国的卢梭C.美国的杜威D.法国的赫尔巴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江苏教师资格考题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江苏教师资格考题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江苏教师资格考题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考题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D.实践性课程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B.二C.三D.四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名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教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线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A.单一课B.综合课C .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

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演示法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的归还了失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1. C 【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著名观点。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2. D 【解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对培养的人的规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目的。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3. D 【解析】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 )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4. D 【解析】这种方法是属于问题预防的方法,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5. B 【解析】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6. C 【解析】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7. A 【解析】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可以确定。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为繁荣文化服务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8. D 【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
真题
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5.人力资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
A.决定作用
B.导向作用
C.提供了多种可能
D.促进作用
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德育
D.智育
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说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A.未成熟的人
B.发展中的人
C.成熟的人
D.被塑造的人
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型课程
D.工具型课程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教育课程 D.三者都是
14.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
A.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
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