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一、环境因素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信息。
以下是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1.收集信息:通过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如调查问卷、采访、观察等方法,收集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信息。
2.整理信息:将收集到的环境因素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价。
3.分析信息:通过对收集到的环境因素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对企业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对识别到的环境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以下是环境因素评价的步骤:1.确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环境因素的指标,如污染物浓度、资源利用率等,以量化地评价环境因素的影响。
2.收集数据:收集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监测等手段获取。
3.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
4.评估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三、环境因素控制环境因素控制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环境因素控制的步骤:1.制定环境政策和目标:制定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和目标,为环境因素控制提供指导。
2.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根据环境政策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明确环境因素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3.实施环境控制措施:根据环境管理计划,采取相应的环境控制措施,如减少排放、优化资源利用、加强环境监测等。
4.监测和评估:对环境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环境因素控制的效果。
5.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控制措施,实现环境因素控制的持续改进。
总结起来,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是一个循环过程,通过不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环境因素,企业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程序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也需要企业与政府、社会各界等相关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程序文件1.目的对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登记和更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的制定提供依据,以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地控制。
2.范围适用于公司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3.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通常可以描述为环境因子、污染物和行动、动作的组合,即:名词+动词=环境因素。
3.2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3可控制的环境因素:指组织自身可以管理、处理、处置的环境因素。
3.4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组织不能直接加以管理的,但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施加影响,改善其环境行为。
3.5三种时态:过去时,指以往产生的环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时,正在进行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将来时,规划中的活动、产品、服务,将来可能产生环境影响。
3.6三种状态:正产状态,常规的隐形状态;异常状态,可以合理预期的非正常状态;紧急状态,不可合理预期的突发事件。
3.7七种类型:水体排放、大气排放、噪声排放、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土地污染、能源资源的使用、其他环境问题。
4. 职责4.1最高管理者4.1.1负责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批准。
4.1.2负责对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批准4.2安全环保部4.2.1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内容。
4.2.2负责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汇总,拟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2.3负责对各部门提报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计划进行汇总,确定管理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4.3各部门4.3.1负责对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3.2负责针对重要环境因素拟定控制计划。
5. 控制内容5.1 环境因素识别5.1.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各职能部门应及时更新环境因素,更新时的识别与评价方法执行本程序的有关要求:a)进行新、扩、改或迁建项目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试生产阶段);b)有新产品投产、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增设施和设备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变化时;d)遇到紧急状态、特殊情况或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e)最高管理者认为有必要时。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1 目的对本公司之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以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改进。
2 范围本程序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方可能对本公司产生的环境影响之识别、评价作出了明文规定。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环境识别,找出环境因素,工艺科予以配合。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找出之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3 总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之审批。
4 定义(略)5 运行流程5.1 环境因素识别时机。
5.1.1 环境因素识别一般为1次/年,一般情况下,为每年4月或10月份进行。
5.1.2 如下特殊情况,环境管理者代表应即时组建环境因素识别小组,进行环境因素识别:a、新建、扩建、改建大型项目前;b、增加投产新的产品品种、类别前;c、管理者代表认为需要时。
5.1.3 如下特殊情况,工艺科应即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a、改造、更新、添置生产、监测设备前;b、改造、更新、添置小型生产配套设施前;c、大型活动流程、工艺流程、服务流程更新前;d、相关方就环境问题抱怨、投诉时;e、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更新、增加时。
5.1.4相关方之环境因素对本公司环境产生影响时。
5.2 环境因素识别方式可包括:a、物料平衡法;b、产品生命周期法;c、问卷调查法;d、现场实地观察法;e、统计、分析历史资料、记录法;f、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照法;g、检测和测量法;5.3 环境影响分类: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c、土壤污染;d、噪音污染;e、能源消耗;f、资源消耗;g、固体废弃物;h、社区;i、其他。
5.4 环境因素识别三状态:a、正常;b、异常;c、紧急。
5.5 环境因素识别三时态:a、过去(过去发生的,现在虽不会发生,但环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或未来);b、现在(现在发生的,并对现在或未来产生环境影响);c、未来(现在尚未发生,但未来可能发生的,并对未来产生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范本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范本环境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一个系统或组织的外部条件和因素。
在管理学中,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对一个组织的运作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环境因素,组织需要制定一套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下面是一个环境因素控制程序的范本,用于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其外部环境因素。
第一部分:环境因素分析1. 收集环境信息:组织需要收集关于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包括经济环境、竞争环境、技术环境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内部调查、市场研究、行业分析等方式获取。
2. 环境因素分类:将收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对组织的影响。
常见的环境因素分类包括政府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
3. 环境因素评估:对各个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潜在风险。
评估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例如SWOT分析、风险评估等。
第二部分:环境因素控制策略制定1. 优先级确定:根据环境因素的评估结果,确定哪些环境因素对组织最为重要和紧迫。
将这些环境因素列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2. 目标设定:为每个优先考虑的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以便进行跟踪和评估。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
3. 控制策略制定:根据每个环境因素的特点和目标,确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可以包括政策调整、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
第三部分:环境因素控制实施1. 行动计划制定:为每个控制策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责任分工、时间安排、资源需求等。
行动计划应该是可操作和可实施的。
2. 行动实施:按照制定的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
确保各项行动得到有效执行,并监督和评估其实施效果。
3. 监控和调整:定期监控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
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部分:环境因素控制评估1. 绩效评估:定期评估环境因素控制的绩效和效果。
评估可以包括目标达成情况、成本效益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评价其经营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
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各种风险和机会的出现,而只有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企业才能有效地应对变化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该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环境因素识别:企业首先需要确定识别的范围和重点,以便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因素上。
常用的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EL分析等。
SWOT分析用于评估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而PESTEL分析则用于评估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2.环境因素评价:在识别了重要的环境因素后,企业需要对它们进行评价。
评价需要包括对因素的影响程度、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会的分析。
例如,如果一个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很高,且呈现出负面变化趋势,那么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其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很高,且呈现出积极变化趋势,那么企业应该抓住机会以获得更好的业绩。
3.环境因素控制:基于对环境因素的评价,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应对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等。
例如,如果一个环境因素是竞争对手的威胁,那么企业可以采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进营销策略等内部管理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环境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增长,那么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渠道、增加生产能力等。
4.监控和调整:环境因素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监控和调整机制,以便在需要时对控制措施进行及时调整。
这可以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及持续改进等方法实现。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有效的识别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经营环境,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从而降低风险并抓住机遇。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前言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和《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8-2003进行编制,全面识别公司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评价不可接受的或重大的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实现对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若本标准的内容与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相抵触,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或标准执行。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ML223·20001.14-201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各层次、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职责,确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等过程控制的一般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所有活动、所有设施、所有人员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与控制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职责与权限3.1 安全监察处3.1.1 负责建立公司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3.1.2 负责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定期和及时评审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并及时更新。
3.1.3 负责各分公司、项目部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情况监督检查。
3.2 机关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培训、检查、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3.3 分公司3.3.1负责本单位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的目的在于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和活动,包括生产、办公、服务等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因素。
三、职责分工1、环境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组织开展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工作。
监督各部门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2、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
参与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制定并实施本部门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四、环境因素的识别1、识别范围原材料的获取、储存、使用和废弃。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噪声产生等。
产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和报废处理。
办公活动中的纸张使用、水电消耗等。
2、识别方法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查阅文件和记录。
五、环境因素的评价1、评价依据环境影响的规模。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发生的频率。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2、评价方法多因素打分法。
是非判断法。
六、环境因素的控制1、对于重要环境因素,制定专门的控制方案,包括目标、指标、管理措施和运行控制程序。
2、一般环境因素,通过日常的管理和操作规范进行控制。
七、监测和评审1、定期对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测和检查。
2、当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重新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
八、记录保存保存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包括环境因素清单、评价表、控制方案等。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15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目的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评价和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
2、范围适用于公司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确定、更新与管理;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更新与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批准重要环境因素,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初始环境评审,审核重要环境因素。
3.2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确认环境影响。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环境因素的评审活动,汇总更新环境因素。
4、引用文件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4.3.1 环境因素5、控制程序5.1初始环境评审5.1.1公司进行初始环境评审,以了解公司的环境管理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a、明确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b、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资源消耗情况等;c、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d、公司所辖物业现场所在区域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用地使用历史沿革,污染物排放管网位置分布、功能区域划分等;e、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境评价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南方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文件编号:QEOP-004
版本/修订状态: B/O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01.01 发布 2012.01.01 实施深圳市南方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1目的
描述识别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及其评价其环境影响的过程和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包括非生产活动,如行政后勤及支持性活动。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各部门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工作。
3.3各部门负责参与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工作。
4 程序要求:
4.1以部门或相对独立的服务过程为单位,首先选择所要分析的活动、过程或产品。
分析单元不能过大,防止忽略中间过程的环境影响,也不宜过小,以免分析结果对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没有意义。
除了现在的活动,还应考虑过去的和计划中的活动;除了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还要考虑供应商和合同方等外部相关方对组织有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分析单元确定后,记入《环境因素清单》中。
本公司识别的环境因素针对本公司涉及的服务中积极、消极环境因素,消极中包括消耗、污染、破坏型,同时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等在环境因素识别时也分七种情况进行,以判断出共性能超群环境因素。
特定服务之环境因素可在共性之基础上增减,以符合具体运作实际,并及时更新《环境因素清单》、《环境影响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针对所选择的分析单元(活动、过程的片断或产品),识别出尽可能多的环境因素。
4.3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废物管理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其他当地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及公众关注的环保问题
4.4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分析单元的输入(如能源、水、原材料、纸张等)和输出(服务、副产品、废水、废热、固废、噪声等),并分析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下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
如下图所示:
输入 分析单元(过程) 输出
4.5对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应确定其所具有的实际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以及积极的和消极(以消极为主)的环境影响。
4
.3 确定环境影响时应考虑下述几个有关的方面: ●
全球变暖 ● 臭氧层破坏 ● 酸雨 ● 水污染 ● 大气污染
●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 噪声污染 ● 自然资源的耗竭 ● 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4.7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采用是非判断和参考多因子法具体见《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环境影响评价由负责识别环境因素的各部门及层次进行,由行政人事部组织评审和汇总,评价结果记入环境影响评价表中。
4.8对污染类因子采用评价准则,结果为A 类的则为重要环境因素,结果为B 的为非重要 环境因素。
4.9对资源类因子由公司领导层进行判定哪一些为重要环境因素。
4.10将评价结果为重要环境因素的,登记在《重要环境清单》中。
4.11 公司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必须考虑重要环境因素。
4.12 当发生下述变化时,有关责任部门应及时更新环境因素识别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
●过程改进或变更;
●引进新设备或现有设备更新改造;
●新的服务、新的服务项目或新的活动;
●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变更。
●新的服务现场.
●改进和变更前应经管代批准。
4.13管理者代表必要时组织全面评审和更新有关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信息。
5、相关/支持文件
环境因素清单
环境影响评价表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评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