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及表格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完整案例)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完整案例)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ISO14001-2015)1.目的对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现污染预防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具体要求,包括识别的范围、工作计划的编制、识别和评价的方法。

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也包括供方提供的任何设施、材料和服务等。

3.定义3.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2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职责4.1行政办负责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并建立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具体工作;5.程序内容5.1制定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计划5.1.1每年年底由行政办制定《年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该评审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5.1.2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需包括以下内容:a)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性质、时限、范围和方法b)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c)负责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及作用和权限d)员工参与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范围和方法e)各过程需收集的有关信息、资料等f)填写“环境因素及影响识别、评价登记表”g)组织评审、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影响管理登记表”h)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报告”i)其他的相关要求5.1.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标准:采用“E值”计分法重要等级=A+B+C+D,A影响范围B.发生概率C.影响程度(C)D社区关注度采用“F值”计分法重要等级=A+BA产值消耗量B可节约程度5.2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的审批5.2.1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计划》5.2.2若有意见填写“文件审核表”返回予以修改;若无意见在文件上签名批准。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程序1 目的识别本公司可以控制的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并评价其影响程度,作为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基础。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从事活动、产品及服务中发生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控制。

3 职责3.1 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识别结果。

3.2 综合部:根据管理者代表的要求,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汇总公司的环境因素,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识别、评价结果。

3.3 管理者代表批准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结果,批准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 程序4.1 确定识别、评价对象4.1.1 综合部根据情况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小组,并对其成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知识培训,小组成员包含相关部门人员。

4.1. 2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小组针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确定识别、评价对象,所选择的评价对象要有代表性,要针对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活动,在抓住重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全面,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

4.2 环境因素识别4.2.1 各部门确定本部门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4.2.2 各部门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4.2.3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a) 对环境的影响;b)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c) 相关方的要求;d) 不同状态,不同时态和不同类型时的情况,包括:1)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3) 九个方面:大气污染、污水排放、土地污染、固体废弃物(如废物和副产品)、噪声、原材料能源资源的消耗、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当前环境热点问题等。

要注意不仅要认真调查和识别那些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也要识别对改善环境起积极作用的环境因素,但以识别消极因素为主。

4.2.4 识别环境因素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方法:a) 调查法;b) 现场观察法;c) 排查法;d) 过程分析法等。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XXXXXX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2016-08-10 发布2016-08-15 实施XXXXXX 有限责任公司发布XXXXXX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公司标准体系管理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提出。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基地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本标准审核人:XXX本标准批准人:XXX本标准于2015年2月首次发布,其中重大修改时间为:1)2016 年 8 月导入ISO9001:2015、IATF16949: 2016 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而修订,由XXXX修订;本次修订为第1次修订。

XXXXXX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范围1.1本标准适用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对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3管理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评价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3.2基地管理部是本程序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并汇总、更新环境因素清单和评价结果。

3.3各部门负责识别、登记、评价本部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影响。

4标准内容4.1环境因素识别4.1.1识别原则4.1.1.1识别应全面、充分考虑到在公司各项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并对相关方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1.1.2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a)过去:是指①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②原材料来源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针对供应商的间接环境因素);③公司建厂前土地的使用历史;b)现在:是指生产现场的现有污染及环境问题;c)将来:是指①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补充、调整等日趋严格的变化;②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③产品出厂后面临的储存、运输、搬运、使用、回收、处置等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程序(完整表格)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程序(完整表格)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1.目的
用来确定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环境因素加以考虑,并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定义
3.1环境因素: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2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3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4.2各部门负责配合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4.3办公室负责汇总各部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

5.工作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表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表
3
2
15
90
3
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7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高坠/物打/触电等
4
雨、雪、大风天气作业
跌倒、刮倒
3
2
3
18
1
大风、雨、雪等恶劣气候时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如必须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基础上合理安排作业。
5
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
高空坠物
3
3
7
63
2
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6
未穿防护鞋
扎伤
6
3
3
54
2
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7
酒后作业
跌伤
3
3
3
27
2
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15
施工现场有蛇
咬伤
3
3
3
27
2
加强相关知识教育及配置防蛇用品。
16
生活区违规存放建材物品
跌倒、人员伤害
3
6
3
54
2
及时予以搬运、清理。
17
存放物料未按规定靠墙码放或堆放
倒塌、物体打击
6
10
1
60
2
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文明施工的要求整改。
18
车辆在工地内行驶或停放
高空坠物、人员伤害
砸伤、物体打击
3
3
7
63
2
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提高安全意识。
27
洞室内作业照明不够
碰撞,跌倒
3
6
3
54
2
要求施工单位增加照明设备,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提高安全意识。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识别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期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及评价具有和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管理。

三、职责
1、质量安全管理部负责本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实施和汇总。

2、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协助质量安全管理部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四、工作程序
1、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1)本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包括所有相关部门及所有场所。

(2)相关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的识别步骤和方法
(1)质量安全管理部向各部门发放《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登记表》,各部门负责识别出本,部门的环境因素。

(2)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覆盖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识别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以确保重大环境因素得到有效地控制。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在活动、生产和售后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的识别、确定、控制、信息更新和监测,并对重大环境因素实施管理和控制。

3.定义3.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2重大环境因素:指具有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3环境影响:全部或部份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变化。

4.职责4.1行政部负责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将重大环境因素列出。

4.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大环境因素,并组织制定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4.3行政部对有环境影响的物料供应商进行识别并施加影响。

4.4业务部负责收集客户与环境相关的要求5.作业程序5.1初始环境影响评审确认环境影响审查批复中的内容与我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无变更,若有变更,则按要求重新申请批复。

5.2识别环境因素5.2.1管理者代表组织行政部的成员对公司所有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各部门行政部的成员负责本部门区域内的所有环境因素识别。

5.2.2识别的方法:行政部成员在识别确认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及“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并采用以下方式识别:与各部门负责人及工场操作员面谈行政部采用过程分析法逐一对每一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输入、输出进行分析,页码3/5从中识别出环境因素;非生产部门根据职能所涉及的活动和现场,用现场调查法等识别出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公司各项生产中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及评估;5.2.3识别的范围包括以下七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噪声的排放;废弃物管理;水、电、原材料资源的利用;对土壤的污染;紧急情况产生的污染。

5.2.4环境因素识别完整性评估:行政部成员将搜集到的环境因素,记录于各部门环境因素一览表中,并由各部门主管审核后,提交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进行评审后,文控中心进行汇总。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含表格)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含表格)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ISO14001-2015)1.0目的:为了识别本公司产品、活动和服务中能控制或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重大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及重大环境因素的确定。

3.0相关责任部门: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及依据评价的结果整理《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3.3总经理批准《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4.0作业内容:4.1流程图:见附件一4.2环境因素的识别:4.2.1环境因素识别时应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

1) 三种状态:A.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B.异常:如:生产停机、检修等;C.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事故、化学品泄漏、环保设施发生故障、洪水、地震等。

2) 三种时态:A.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漏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B.现在:如:现场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C.将来:如: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来潜在法律法规变化的要求、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因素。

3) 九种类型: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可能存在;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噪声污染;D.废弃物(土地污染);E.能源和资源;F.社区居民和相关方;G.消防安全;H.臭氧层破坏;I.其它环境问题。

4.2.2对环境因素控制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其环境影响,同一环境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识别时应明确其环境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影响。

4.2.3识别方法:识别环境因素时,可根据情况选用或联合使用以下方法(但不限于):1)问卷调查法;2)现场调查法(查看、面谈、文件资料收集);3)工序分析法;4)专家咨询法(必要时);5)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

4.2.4识别的步骤:1)区域的划分:管理者代表负责所辖区域的划分。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的环境因素识别,实施时应对本部门涉及的所有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环境问题全部识别出来,填写在“环境因素评价表”,由部门经理审核交管理者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企业生产、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为本企业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3、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调查、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3.2 质安部负责对调查公司的活动/服务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并编制成清单下发给各部门,各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地理环境、活动/服务范围、能源/资源种类等,再调查各部门的环境因素,经确认汇总、登记后再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企业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的审核。

3.4 质安部负责发放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4、环境因素识别
4.1 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
各部门按下列要求进行部门工作范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

环境因素为凡对大气、水、资源、土地等产生污染的因素
4.1.1 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4.1.2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覆盖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个方面,既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排水、粉尘排放、废物管理、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浪费、对社区的影响(噪音、火灾、爆炸等)、当地其他环境和社区问题、土地污染等。

4.1.3 识别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①调查法
②现场观察法
③排查法
④过程分析法
⑤物料测算法;
⑥专家咨询法;
⑦测量法;
⑧查阅文件记录法;
4.1.4 实施识别环境因素工作时,应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各方面环境问题尽量全面的识别出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车辆噪声等;
2)废水:包括建筑生产废水、生活废水;
3)废气:汽车、机械、化学物品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包括有毒有害、无毒无害、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5)扬尘:施工扬尘、施工场地自然扬尘;
6)资源能源浪费:包括水、电、油、原材料等;
7)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泄漏、气体泄漏;
8)潜在火灾、爆炸:乙炔、炸药、油漆、木材等的;
4.1.5 各部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质安部,质安部对各部门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登记、核定和汇总,为环境因素评价提供依据。

4.2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4.2.1 重要环境因素是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加以考虑,以将重要环境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管理对象;并指出管理要求。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是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明确管理重点和改进要求的过程。

4.2.2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考虑以下方面;
①有关标准、法律法规要求;
②发生的频率;
③环境影响的规模;
④环境影响的时间;
⑤相关方关注的程度,包括对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影响程度;
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⑦环境因素所产生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4.2.3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管理者代表和质安部一起研究,拟出相关人员组成的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小组,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①跟踪环境影响: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出重大环境因素;
②是非判断法:对用是/非可直接判断的问题;
③排放量对比法;
④频率对比法;
⑤相关方有合理投诉法;
⑥环境法律法规制约法;
⑦水平对比法(同行业、同类部门之间的对比);
⑧纵向对比法(自我和历史对比);
⑨资源、能源消耗存在严重浪费对比法;
4.2.4评价;
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采用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大分法,对公司的环境因素若出现影响全国范围、社区强烈关注、相关方的合理抱怨、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任一方面时,要把它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4.2.5对污染原的评价;(粉尘、废气、废弃物、废水、光污染、有害化学品、噪声等)
1)判断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以A表示其分值;
2)判断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是指容易对员工及社区居民造成较大伤害,甚至危机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以B表示其分值;
3)判断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以C表示其分值;
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循情况及标准要求,以D表示其分值;
5)环境影响的社区关注度,对相关方的影响、抱怨程度及合理要求,以E表示其分值;
以上各项分值总和大于或等于14则评价为重大环境因素。

当A、B和D分值等于5时,也评价为重大环境因素。

4.2.5 能源、资源消耗评价法
1)人均产值(年)消耗量,以F表示其分值;
2)可节约程度,以G表示其分值;
当F和G分值等于5或两项分值和大于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4.2.6评价小组经过认真评价,提出“重大环境因素清单”经过质安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并由质安部汇总、备案、管理。

5、环境因素的管理
5.1 重大环境因素将相应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各部门应对本部门的对重大环境因素主要实行‘排减法’和‘能源化法’制定方案和运行控制管理,方案经部门经理;
5.1.1 排减法:是指对不能回收的资源和、能源以最底限度使用,以达到减少环境因素的排放量目的。

如:废水、废气、噪音、灰尘、减少有放射性的材料使用、木材的消耗、电能的消耗等;
5.1.2 能源化法:是指对可以能回收再次利用的资源和、能源的废弃物收集再次利用,以达到减少环境因素的排放量目的。

如:纸张、废金属、废油、施工用水等;
5.1.3 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和处理。

6、环境因素的更新
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内外部情况的改变,根据这些变化,各部门的建议和相关方的要求,应对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更新。

每年在管理评审之前,质安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对环境因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
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②制定目标、指标及方案时发现原来识别的环境因素不够深入,需要进行进一步更新识别时;
③相关方提出合理抱怨时。

质安部汇报整理相应更新“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管理者代表审核,
最高管理者批准,并由质安部发放至各部门。

6、相关文件
《文件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危险原辨识和评价控制程序》
《易然、易爆、危险品控制程序》《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机械设备控制程序》《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制度》
7、记录
1、 JL—02—01 《环境因素调查表》
2、 JL—02—02 《环境因素清单》
3、 JL—02—03 《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4、 JL—02—04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纪要》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纪要
部门: JL—02—04
环境因素调查表
调查部门: JL—02—01
时态:过去A;现在B;将来C。

状态:正常A;异常B;紧急C。

频次:持续发生A;间歇发生B;偶然发生C。

环境因素清单
单位: JL—02—02
时态:过去A;现在B;将来C。

状态:正常A;异常B;紧急C。

频次:持续发生A;间歇发生B;偶然发生C。

环境因素评价表
评价部门: JL—02—02
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部门: JL—0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