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期企业文化的烦恼
魏桥创业集团企业文化心得

魏桥创业集团企业文化心得魏桥创业集团是一家以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为主营业务的跨国企业集团,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我在这里工作多年,深深感受到这种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企业文化心得:一、创新文化魏桥创业集团一直秉持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从管理制度到组织架构,都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
企业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用智慧和创意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二、质量文化魏桥创业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产品质量,讲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标准,这也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产品管理和控制,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三、人才文化魏桥创业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公司采用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晋升机会。
企业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自我提升,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四、责任文化魏桥创业集团一直坚持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也注重环保和安全生产,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企业也鼓励员工担当社会责任,通过个人行动传递企业的社会责任精神。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魏桥创业集团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快速发展。
作为一名员工,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我相信,在魏桥创业集团的大家庭里,我会不断学习、进步,共同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
4第十四章创业企业文化

第十四章创业企业文化第一节创业企业文化的涵义当一个企业刚开始只有几个人的时候,事实上靠的更多的不是治理,也不是文化,而是老板的个人魅力和员工的个人能力;当企业进展到几十人,上百人的时候,单凭老板的个人魅力已经愈来愈感到费力了,那个时候,企业制度治理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但到了几百人,上千人,乃至更大规模的时候,老板的个人魅力、制度治理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这时企业文化的作用就能够充分展现出来了。
因此,有一句话:“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是有道理的。
在新的历史进展时期,创业企业文化关于推动经济进展和如何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提倡有效的创业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属于与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宏观文化相对应的亚文化、微观文化的范围,主若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在自己的历史进展中,在长期的生产、建设、经营、治理实践中慢慢培育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并为全部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一起的价值观、行为准那么、道德风度和传统适应等。
有必要明确界定一下,一种踊跃的创业文化,应该具有的大体内涵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鼓舞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挑战传统。
2.开拓进取、踊跃向上,商业冒险的勇气和激情。
3.允许失败和勇敢面对失败。
4.开放与合作意识,全世界目光。
5.团队意识。
6.学习精神。
7.职业道德和“叛逆”精神的结合。
二、创业企业文化对企业进展的作用创业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意识,而且是一种统一的意识,是一种能够区别其他企业而特有的标致性的统一的意识,只有如此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庞大的作用,专门是当市场竞争猛烈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文化的阻碍乃至大于企业治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常常显现的那些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治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腕和企业治理领导艺术等。
企业文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指导作用企业文化随着公司的创建进展,通太高度归纳,有效生动且富有哲理性的口号,将全部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统一到企业进展的目标上,并成为企业的进展目标。
创业管理14章 创业企业文化

3、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
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
4、规范作用 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行为准
则。这种作用可以理解为两种规范性文化。一是制度文化;另一种是
观念性文化。
5、导向作用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 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 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朱明工作室
zhubob@
伦理是指道德关系及其相应的道德规 范。企业伦理是伦理的具体表现之一, 通过企业道德规范来调节企业和员工 的行为。
伦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最初发源地,是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本质的因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华为的公司伦理 :
朱明工作室
zhubob@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章小结 创业企业文化属于与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宏观文化相对的亚文化、微观文化
的范畴,主要指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生产朱、明建工设作、室 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z同hub和ob@遵 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传统习惯等。 创业企业文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指导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 规范作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 创业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把握四个方面:切合实际、突出重点、领先一步、 巩固发展。 培育创业企业文化时要注重的核心内容包括:创新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服务文化、危机文化、学习文化。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创业企业文化? 2.创业企业文化包括的基本内涵。 3.创业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把握哪几方面的内容。 4.如何理解创业文化中激励的作用。 5、培育创业企业文化时要注重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实训题 1.结合实际谈谈创新文化对培育创业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结合案例,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的认识。
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与常见问题

创业期企业家的失误
缺乏正确承担义务的班子
创业者所承担的义务丧失
资金不足的陷阱 行动导向和缺乏计划和制度 过早的授权和分权
创业者陷阱 创业者遥控 因人设事的企业
缺乏连续性和重点
快速成长பைடு நூலகம்
被动的销售导向
机会优先
创业前期
创业后期
2、来自于外界的干涉。
在创业期企业家的失误
• 资金不足的陷阱;
1、短期资金投资于较长时间才能 获得利润的项目上;
2、把股份转让给对事业毫 无怜悯心的投资者;
3、创业股东是自然形成的 。
在创业期企业家的失误
• 行动导向和缺乏计划和制度;
1、为生存而奋斗,遇事先干再说; 2、忙于行动,没有计划和思考
的时间; 3、没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制
订计划和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创业期企业家的失误
• 过早的授权
1、在创业期,不存在权利与责任的 授予;
2、由一个愿意演独幕剧的人来领 导是非常需要的;
3、不可能有人代替创业者。
在创业期企业家的失误
• 机会优先;
1、一切都视作机会,是创业后期的 最大失误;
2、企业步入病态的微型企业联 合体;
在创业期企业成功的关键
• 建立战略控制模型的能力
• 战略控制是指公司保护自己利润的能
力。
• 战略控制的方式有法律保护体系和商
业秘密保护体系。
• 战略控制是战略设计的核心内容。
在创业期企业成功的关键
• 建立一个有能力组织生产,提供产
品或服务的组织机构的能力。
• 公司从事什么样的经营活动、提供的
中国式创业容易犯的100个错误

1、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
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2、盲目崇拜社会关系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3、迷信“空降兵”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
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4、企业支柱亲信化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组织。
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5、面子大于真理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
爱面子的老板说:他*的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6、商业式迷信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
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佑?7、知人而不自知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
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
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
8、习惯性信用缺失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
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及启示

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及启示摘要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其企业文化存在众多不足之处,企业文化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典范—-蒙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
关键词:民营企业蒙牛企业文化建设AbstractOur country’s Pr ivate enterprise is produces under the specific historic condition develops,its enterprise culture existence numerous deficiencies,in enterprise culture's insufficiency has restricted Privat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eriously。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 which exists to the Private enterprise model —Mongolia Cow Group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thorough analysis, proposed that takes the truly effective measure,the strategy to the Private enterpris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causes the Private enterpris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to step onto the health the track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Mongolia Cow Group,Private enterprise,Build1.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业,先创企业文化

合 股投 资 公 司以风驰 电掣的 速度 扩张。
仪2 0 1 3年 一 年 ,这 家 总 部 位 于 田纳 两 州 K n o x v i l l e的 公 司 员 1 : 队 伍便 达 到 3 8人 , 几 乎翻 了一 番 。 我 们 向 We s t 探 寻 快 速 成 长的奥 秘 时 ,他 ’ 先提 及 的足 勤 I : 作 以及刨 新 。 不过 ,随 后他 也 指 出 r门创 伊始 便 形成 的企 业文 化的 重 要作 J } 】 。 We s t 形 容 ,B P V的企 、 文化 为 适度 的 “ 紧张 ”及 “ 放松” ,即一 张 一弛 。这个 听
也小 火个 性 。 ”
路 ,始于确立并拥抱积极 的、极 富效率的
、 文化 。 5年前 ,M i k e We s t 创 _ r B P V C a p i t a l Ma n a g e m e n t 公 州 ,尔 后 他 所 领 导 的 这 家
F o l e y 』 J l I 入Z a p t  ̄ s 时 ,公 j 员 ¨ 【 仪 仃
化 。E l l a ’S K i t c h e n创 始 人 P a u l I i n d l e y ‘ 个 常 消 晰 的愿 景 ,同 时 也设 ● : r 一整 套 独特 的价 f f l 观。 ”E l l a ’s K i t c h e n 赴 英 国 一家 I l , , 1 . _ J 、
创造令人兴奋的企业文化
一
公 通 过 撰 弓标 语 或 杆 , J 观
点 来普及企 、 l 文 化 ,乃 ‘ 公・ d ! J ! l j 助
、 l 文化的迫切愿望,Z a p p o s 将 自己位于前 拉斯维加斯r } 亍 政厅的新总部对外开放 ,每 日提 供 4次 参观机 会。据 悉 ,每天约 有 1 2 0 人免费参观。 “ 在Z a p p o s 参观 ,你能够体会列员T们
企业文化对员工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员工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是企业的基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态度。
在现代社会,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如何影响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企业文化对员工创业精神的影响企业文化对员工创业精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企业文化融汇了企业的历史、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它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和价值观,激发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
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能够鼓舞员工的创新热情,促使员工在工作中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
其次,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员工心中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能够激励员工在工作中敢于创新,还能够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和回报。
一个激励机制完善、公正公平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业精神,并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最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和目标传递给员工,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一种价值共振。
当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高度契合时,他们会对企业充满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出更强的创业精神。
二、企业文化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影响企业文化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一个注重创新的企业文化会鼓励员工思考和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方式。
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勇于面对挑战,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想法,从而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其次,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注重学习和创新的企业文化会为员工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研讨会以及其他创新活动。
这种文化会激发员工的求知欲,促使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而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期企业文化的烦恼有人说,创业期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也有人说,创业期的企业最要紧的是打市场,搞销售,这个时候不要谈什么企业文化,等企业做大做强了再提企业文化。
真是这样吗?我先给大家讲个案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海龟”,回国后跟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网络技术公司,专门给企业做管理软件和相关技术服务,他担任CEO,另外几个人以合伙的形式担任公司的技术、市场、销售等要职,刚开始大家干劲很足,也非常的团结,公司的业务增增日上,2年后年销售额达到了2亿多,但这时问题出来了,几个人开始闹分家,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贡献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家各有各的打算,有人想另起炉灶,有人想分钱散伙,也有人想继续发展。
更严重的是,下面的管理人员也人心惶惶,一个副总带走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到了竞争对手那里,公司业务快处于瘫痪状态了。
后来我这位朋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公司人事进行了大胆改革,并重新对公司进行了定位,半年之后整个公司稳定下来,重新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一次聊天中,他回忆这件事说,那阵公司真是糟糕透了,大家都没心思工作了,连他都觉得奇怪,他对员工很好,公司的待遇也很高,但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他悟出一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志不合不同与谋”,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在一起早晚要打架,所以他快刀斩乱麻,先是坚决明晰股权关系,想走的走,想分的分,然后就是重新树立公司的文化,洗心革面,重头开始。
这次变动给他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前他总是觉得销售很重要,忽略了文化建设,但是不知不觉公司就产生了许多负面文化,文化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是如何建的问题。
创业期企业的文化就象是一棵小树,企业高层要象园丁一样,经常的给他浇水、施肥,还要修剪那些长歪的树杈,必要时还要进行矫正,否则这颗小树可能就会长歪,甚至长出毒瘤。
有很多创业期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刚刚创建时,往往是因为一个点子,一个好的想法,创业者就开始了行动,刚开始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物质回报,是一种创业的冲动,比如刘永好当初是一个小学老师,下海创业只是想让老婆孩子过得好一些,想法非常的单纯,对于什么价值观、战略和文化都没有考虑太多。
可是企业经历了最初艰难的创业阶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这时创业者的想法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初的目标也许已经完成了,那接下来该干什么?尤其是对于那些由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下一步怎么办?这关系到很多问题,包括企业创始人的个性、理想、目标等等。
创业期企业的文化究竟有哪些烦恼呢?老板行为决定了企业文化。
创业期的企业由于更关注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老板大都把焦点几种在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上,一般老板的主要工作也是营销,做技术和研发的很少。
很多老总都是“公牛型”的人,个人魅力很足,威望很高,象蒙牛集团的牛根生,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家,个性耿直,他的这种风格就体现在蒙牛的日常管理中,比如蒙牛文化里有“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这样的警句,效果很好,同事之间闹别扭的少了,互谅互爱的多了,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蒙牛的人才理念。
另外,牛根生本人是个很坦荡的人,很讨厌组织内部的官僚主义,因此公司从创业初就形成了这样的文化,上下级之间只准“向下经营”,不准“向上经营”,什么意思呢?就是领导看员工是关心,员工回头看领导是行贿。
过年领导可以给部下拜年,只要部下去了领导家不正常,有问题,他们就要追查责任,只准上级请下级,不准下级请上级。
牛根生说一起出去吃饭他花钱最多,因为他的“官”最大。
企业文化处于自发阶段。
创业期的企业,可能没有很清晰的文化,但只要是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创业期的企业,还在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对“文化”这种高境界的精神追求好像就少了许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只有企业里面存在人,就会有文化。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和管理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还没有制度化。
比如TCL的总裁李东生在讲述公司的文化风格时提起一件事,他听说下面的人找他汇报工作要先问问他的秘书,今天李总的心情怎么样?这件事对李东生的触动很大,公司倡导的文化可能比不上老总言行举止的力量,如果老总喜欢听好听的,那就逐渐会形成“报喜不报忧”文化。
还有的企业形成了“赞歌”文化,大家只要在一起,就互相大唱赞歌,什么都好,就是不能说意见,否则就会“红脸”,尤其是那些高层领导,听的赞歌多了,反而习惯了,谁要是不说或者说的不深刻,老板就会对谁有看法。
企业即使没有人提企业文化,一样会存在文化,“没有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企业老总不刻意提炼和建设自己的文化,往往会让企业的文化处于自发状态,有可能形成好的文化,也可能形成企业的精神“毒瘤”。
没有明确的理念体系。
创业期的企业,老总往往忙于各种应酬和具体事务,很难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公司的战略和文化。
象IBM、HP、摩托罗拉、诺基亚这样的成功企业,刚开始创业时根本都不是从事现在这个行业的。
诺基亚1895年成立时只是从事纸浆生产,之后公司历经几次转型,逐渐进入电子和电信行业,并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功。
理念体系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企业理念宣言,包括愿景、使命、宗旨、价值观、哲学、精神、经营理念、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等,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和经营思想。
企业在创业阶段没有必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理念体系,因为还处于一个摸爬滚打的阶段,站稳脚跟是关键。
但是不是说就可以没有自己的理念呢?答案是否定的,创业期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没有核心理念的企业,就如同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人云亦云,一会觉得这个行业赚钱,一会又觉得那个行业有前途,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会长不大或者遇到成长的瓶颈,大多是跟自己没有核心理念有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发展比较盲目。
包括象TCL这样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其实还是在创业阶段,前几年在网络等几个项目的失败,都反映出公司发展理念不清晰,定位不是很准确的弱点。
李东生自己在谈到网络项目的失败时说,“如果当时我们能够从企业文化价值的角度去做判断,我们做出的决策对企业就会更加有利一点儿。
事实上,我们当时也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行业的观念文化在许多方面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格格不入的:项目还没有做就跟我谈以后要多少期权,业务上热衷炒作,不注重创造实际价值。
许多人心态浮躁,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而当时我却不能从企业价值观的角度去判断这种事情。
所以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建立,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文化的建设“形神不合”。
由于创业期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本质理解不够,所以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么想建不知道怎么建,要么乱建,最后成了“四不象”。
企业文化的理念层面是企业的“神”,企业理念说简单点就是企业对成功经营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提升,由于企业还处在创业期,因为还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因此,这时如果要建立系统的理念体系是不现实的,企业老总要把握的是抓住核心理念,比如在用人标准和企业经营思路上。
中国企业在塑造文化时,更喜欢提炼企业精神、企业哲学这些“虚”的理念,比较注重精神层面,但文化是根植于企业管理的,管理即文化,是一种“实体”文化,是文化的“形”。
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企业老总往往没有理解文化必须根植于管理,所以导致文化与管理“两张皮”,互相不统一,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神”与“形”不合,悬在空中。
比如我们曾经接触的一家企业,他们是有政府背景的开发投资公司,成立2年多时间,管理层大部分都是从原来事业单位调过来的,公司老总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法很多,用下面人的话说就是“一天一个主意”,很难跟上老总的思维,但老总感觉下面的人都无法理解他的想法,都不得力。
按照老总的想法,企业文化要服从于市场开发,高层都在找项目、谈项目,没那么多时间做企业文化,因此让人力资源来负责这件事。
但人力资源部也对企业文化不是很了解,而且人力资源部还负责了很多党政工团的工作,最后整个企业的文化就只有企业精神“团结、务实、创新、高效”。
但是这家公司“真实”的文化是什么样子呢?就拿“团结”来说,对于这样的一家刚刚创立的公司,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成熟,部门定位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各部门负责人发扬团队精神,但实际并非如此,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严重,都怕承担责任。
比如,公司原来的绩效考核很不规范,后来请了咨询公司重新设计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在具体分工上引起了纠纷。
人力资源认为,既然目标的制定和分解是战略规划部的工作,那考核也应该他们来做,总经理办公室负责考核的监督检查;但战略规划部觉得考核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职能,应该由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办公室来协调管理;总经理办公室又觉得既然目标的制定和考核自己都不参加,那为什么又要参与监督检查呢?三个部门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结果吵来吵去,最后老总拍板,定在人力资源部负责总体考核的实施与管理。
虽然老总定出了这样的决策,但是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好,缺乏团队精神,后来在实施中还是经常为目标的制定、分解与考核吵来吵去,既应该了公司的业绩,也使公司“团结”的企业精神成为一句空话。
索尼的创业故事也许值得我们深思。
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的废墟中创立索尼时,除了考虑公司的产品和营销,也作出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为这个新创的公司确定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目标和管理方针,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
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用简介优美的声明重新阐述公司的理念,称之为“索尼的先驱精神”。
这种精神起源于公司创立之初,近半个世纪基本不变,是公司重要的指导力量。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包括创业期的企业。
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进行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除了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塑造明确的理念体系外,还需要系统地对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进行规划,并且要专门组织培训、研讨等活动进行文化导入和重塑,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于创业期的企业,业务模式还不成熟,还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思想,因此无法形成自己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也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文化重塑和建设工作,但这个时期是文化形成的阶段,就如同一个儿童开始接受各种观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这个关键阶段能够灌输优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将来成才的可能就比较大。
企业也是这样,象索尼的井深大,在创业之初就为公司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谓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