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过程控制及仪表实验指导书襄樊学院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与仪表调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实验装置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压力变送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与变送器仪表的调整方法。
二、实验设备1、THKGK-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GK-02 GK-03 GK-04 GK-072、万用表一只三、实验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1、液位、压力、流量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四、实验内容1、设备组装与检查:1)、将GK-02、GK-03、GK-04、GK-07挂箱由右至左依次挂于实验屏上。
并将挂件的三芯蓝插头插于相应的插座中。
2)、先打开空气开关再打开钥匙开关,此时停止按钮红灯亮。
3)、按下起动按钮,此时交流电压表指示为220V,所有的三芯蓝插座得电。
4)、关闭各个挂件的电源进行连线。
2、系统接线:1)、交流支路1:将GK-04 PID调节器的自动/手动切换开关拨到“手动”位置,并将其“输出”接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2正、5负),GK-07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1、V1、W1”输入端;GK-07 的“SD”与“STF”短接,使电机驱动磁力泵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R”短接)。
2)、交流支路2:将GK-04 PID调节器的给定“输出”端接到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2正、5负);将GK-07变频器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2、V2、W2”输入端;GK-07 的“SD”与“STR”短接,使电机正转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短接)。
3、仪表调整:(仪表的零位与增益调节)在GK-02挂件上面有四组传感器检测信号输出:L T1、PT、L T2、FT(输出标准DC0~5V),它们旁边分别设有数字显示器,以显示相应水位高度、压力、流量的值。
对象系统左边支架上有两只外表为蓝色的压力变送器,当拧开其右边的盖子时,它里面有两个3296型电位器,这两个电位器用于调节传感器的零点和增益的大小。
THKKL-6型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 (1)第一章系统概述 (1)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 (2)第二部分实验指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实验 (5)实验一A/D与D/A转换 (5)实验二数字滤波器 (7)实验三离散化方法研究 (9)实验四数字PID调节器算法的研究 (13)实验五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 (17)实验六解耦控制算法的研究 (20)实验七最少拍控制算法研究 (24)实验八具有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 (27)实验九线性离散系统的全状态反馈控制 (30)实验十模糊控制系统 (33)实验十一具有单神经元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36)实验十二二次型状态调节器 (40)实验十三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43)实验十四步进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46)实验十五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 (48)附录上位机软件使用流程 (50)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第一章系统概述“THKKL-6”型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是我公司结合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系统。
适用于高校的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该实验箱具有实验功能全、资源丰富、使用灵活、接线可靠、操作快捷、维护简单等优点。
实验箱的硬件部分主要由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阶跃信号发生器、交/直流数字电压表、电阻测量单元、示波器接口、CPU(51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接口、步进电机单元、直流电机单元、温度控制单元、通用单元电路、电位器组等单元组成。
数据采集部分采用USB2.0接口,它可直接插在IBM-PC/AT 或与之兼容的计算机USB通讯口上,有4路单端A/D模拟量输入,转换精度为12位;2路D/A模拟量输出,转换精度为12位;上位机软件则集中了虚拟示波器、信号发生器、Bode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第2版)于军琪郭春燕普亮编写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信息技术实验中心2009年3月目录1 课程简介、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1)1.1课程简介 (1)1.2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1)2 实验仪器仪表设备简介 (2)2.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 (2)2.2其它实验设备 (3)3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 (4)3.1实验1采样与保持实验 (4)3.2实验2数字PID控制实验 (8)3.3实验3直流电机闭环调速实验 (14)3.4实验4模拟/数字温度闭环综合控制实验 (19)3.5实验5工控机组态实验 (23)3.6实验6模/数、数/模转换试验 (30)1 课程简介、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以应用为主的工程技术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及提高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了解掌握数字PID控制器的程序实现方法,为掌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打好基础。
通过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容的学习与教学实验仪器的结合,上机实践汇编语言文件的建立、汇编和调试,计算机控制系统搭建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汇编语言常用指令,熟悉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2.掌握计算机的接口技术;3.掌握数字PID控制器的程序实现方法。
1.2 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课是以认识和熟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模拟验证所学理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自行设计系统、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线路,进行自主实验,学习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思维方法,培养研究系统的能力。
所安排了验证性和综合性不同属性的实验项目。
2 实验仪器仪表设备简介2.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 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 2.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模块 3. 信号源模块 4. 控制对象模块 5. 虚拟示波器模块 6. 控制对象输入显示模块 7. CPU 控制模块各模块相互交联关系框图如图2.1所示:RS232接口图2.1 各模块相互交联关系框图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由六个模拟运算单元及元器件库组成,这些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回路和反馈回路上配有多个各种参数的电阻、电容,因此可以完成各种自动控制模拟运算。
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0710

1、画出被控对象模拟电路图
2、计算G(S),A,B,C。
3、计算离散化模拟参数G,H,并与计算机计算结果比较。
4、计算希望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指标中的超调量σp%和调节时间Ts并与实时控制结果比较。
五、状态观测器软件流程图
(yk为当前系统输出,yk1为上一次系统输出,xk1为上一次的观测阵)
随机配备的SAC-CCT软件包设计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九个实验,所有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都是在这套装置上进行的。
安全使用说明(使用前请您务必了解)
为有效、安全地使用实验箱,请遵守以下规定。
1.您在将实验箱盖打开后,请用箱体两边的支撑脚将箱盖撑住,避免在进行试验过程中箱盖突然下落将您的手砸伤或损坏仪器设备。
2
(1)实验模拟电路如图3—3
(2)系统闭环结构图见图3—4
(3)数字滤波器的递推公式
模拟滤波器的传递函数:GL(S) = ( T1S + 1 )/( T2S + 1 )
利用双线性变换得数字滤波器的递推公式:UK=q0UK-1+q1eK+q2eK-1
其中:q0=( T-2T2)/( T+2T2)q1=q2=( T-2T2)/( T+2T2)
7.在进行炉温控制实验时,应避免炉温超过70℃长时间运等,政治路线则将降低炉体使用寿命;而且还要小心以免将手烫伤。
8.电机条应避免直流电机长时间高速旋转。
9.实验中大部分实验设备如数据通道接口板、数据通讯线、实验平台、直流电机条、温控炉等设备都是精密装置,实验中务必注意正确使用和妥加爱护。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五、
(ek为误差,ek1为上一次的误差,ek2为误差的累积和,uk是控制量)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
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
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
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
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
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
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
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
东华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要求:1 按实验指导书的连线示意图完成接线。
检查无误后再开启电源。
2 如果开启实验箱电源后,出现发现新硬件的提示,可参考教学视频,安装虚拟示波器的驱动程序。
3 复制范例程序到E:盘自己的文件夹中,启动Keil 程序,参照教学视频,打开范例程序文件,编译并运行,然后利用示波器虚拟仪器软件,查看并记录实验波形。
4 完成一次波形测定后,按单片机系统板上的“复位”键,停止程序运行,然后参考教学视频,在Keil软件中,修改程序的相关参数(采样周期),重新编译运行,并观察和记录波形变化。
5 实验要求分别利用零阶保持器、线性插值、二次曲线插值三种方法对采样数据进行还原,(范例程序ACC1-2-1、ACC1-2-2、ACC1-2-3)每种方法的实验中分别以采样周期(10ms、50ms、200ms)对信号频率为1Hz、5Hz的正弦波信号采样。
观察和比较不同的采样还原效果。
6 根据采样定理的知识,根据实验数据和波形,对采样信号的还原效果进行分析和说明实验波形及分析说明:0阶采样法10MS采样周期(1hz):0阶采样法50MS采样周期(1hz):0阶采样法200MS采样周期(1hz):直线插值法10MS采样周期(1hz):直线插值法50MS采样周期(1hz):直线插值法200MS采样周期(1hz):二次曲线差值10MS采样周期(1hz):二次曲线差值50MS采样周期(1hz):二次曲线差值200MS采样周期(1hz):分析:从波形图可以看出,对于零阶保持,在TK为10ms和50ms时信号还原效果较好,当为200ms时信号还原效果较差。
当正弦波频率为1hz信号还原效果又比5hz的要好对于直线插值和二次曲线插值,10ms采样周期5hz的信号还原效果较好,且当采样周期大于200ms 时信号失真。
验证了采样定理的正确性,当Ws比2Wmax大,信号能更好的恢复,同时,采用插值法恢复信号,就可以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
实验要求:参考实验指导书进行系统连线。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新编xu[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新编xu[1]1](https://img.taocdn.com/s3/m/ba0d067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b.png)
目录目录 (1)实验一数据输入输出通道 (2)实验二信号采样与保持 (5)实验三数字PID控制 (7)实验四直流电机闭环调速控制 (9)实验五温度闭环数字控制 (11)实验六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13)附录 (15)实验一数据输入输出通道实验目的:1.学习A/D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芯片的使用。
2.学习D/A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芯片的使用。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系统板一块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5V的电压作为ADC0809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实验原理:1.A/D转换实验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最高可达到1200KHz、8位分辨率,8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ADC0809 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 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 (1MHz)上。
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A、B、C、STR、/OE、EOC、IN0~IN7)。
实验线路图1-1为:图1-1 A/D转换实验接线图上图中,AD0809 的启动信号"STR"是由控制计算机定时输出方波来实现的。
"OUT1" 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间常数。
ADC0809 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 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通过单次阶跃单元的电位器可以给A/D 转换器输入-5V ~ +5V 的模拟电压;系统定时器定时1ms 输出方波信号启动A/D 转换器,并将A/D 转换完后的数据量读入到控制计算机中,最后保存到变量中。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机械与车辆学院2012目录实验一利用单片机与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 (1)实验二步进电机控制 (4)实验三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 (5)实验四数字PID控制和最少拍控制系统仿真 (7)实验五纯滞后系统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11)实验一利用单片机与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一、实验目的1. 掌握A/D 转换的硬件电路;2. 掌握数据采集程序的设计方法;二、实验内容1. 在图1-1A/D 转换电路中,将模拟电压信号0~5V ,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送至4位LED 数码管显示。
三、实验电路 1、A/D 转换电路D7D6D5D4D3D2D1D0D0D1D2D3D4D5D6D7C2OEST ST C3EOC C1C3C2C1ST EOC CLK OE CLK XTAL218XTAL119ALE 30EA31PSEN 29RST9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 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 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AT89C51OUT121ADD B 24ADD A 25ADD C 23VREF(+)12VREF(-)16IN31IN42IN53IN64IN75START 6OUT58EOC 7OE9CLOCK 10OUT220OUT714OUT615OUT817OUT418OUT319IN228IN127IN026ALE 22U3ADC0809SEVEN-MPX4-CC-BLUE+5v64%RV11kC122pFC222pFC310uFX112MR110k234567891RP1+5.12v+88.8Volts图1-1 A/D 转换电路四、实验步骤1.按图1-1在protues 中建立A/D 转换电路仿真模型,编制源程序,并进行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大学实验系列教材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自动化实验室实验一模入通道(A/D)、模出通道(D/A)实验本实验主要介绍以A/D和D/A为主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A/D和D/A的芯片非常多,这里使用的是人们常用的ADC0809和TLC7528.实验目的:1.学习A/D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芯片的使用。
2.学习D/A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芯片的使用。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系统板一块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5V的电压作为ADC0809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实验原理:1.A/D转换实验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最高可达到1200KHz、8位分辨率,8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实验线路图a为:实验步骤:(1)打开联机操作软件,参照流程图,在编辑区编写实验程序。
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
(2)按照上图a接线,连接好后,请仔细检查,无错误后方可开启设备电源。
(3)装载完程序后,系统默认程序的起点在主程序的开始语句。
用户可以自行设置程序起点,可先将光标放在起点处,再通过调试菜单项中设置起点或直接点击设置起点图标,即可将程序起点设在光标处。
(4)加入变量监视,具体步骤为:打开“设置”菜单项中的“变量监视”窗口或直接点击“变量监视”图标,将程序中定义的全局变量“AD0~AD9”加入变量监视中。
在查看菜单项中的工具栏中选中变量区或点击变量区图标,系统软件默认选中寄存器区,点击“变量区”可查看或修改要监视的变量。
(5)在主程序JMP AGAIN语句处设置断点。
具体操作如下:先将光标置于要设断点的语句,然后在调试菜单项中选择“设置断点/删除断点”,或直接点击“设置断点/删除断点”的图标,即可在本语句设置或删除断点。
(6)打开虚拟仪器菜单项中的万用表选项或者直接点击万用表图标,选择“电压档”用示波器单元中的“CH1”表笔测量图a中的模拟输入电压“Y”端,点击虚拟仪器中的“运行”按钮,调节图a中的单次阶跃中的电位器,确定好模拟输入电压值。
(7)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运行程序(打开“调试”菜单项中的“运行到断点/运行”或者点击“运行到断点/运行”图标),程序将在断点处停下,查看变量“AD0~AD9”的值,取平均值记录下来,改变输入电压并记录,最后填写下表。
2.D/A转换实验TLC7528芯片是8位、并行、两路、电压型输出数模转换器。
其主要参数如下:转换时间100ns,满量程误差1/2LSB,参考电压-10V~+10V,供电电压+5V~+15V,输入逻辑电平与TTL兼容。
实验线路图b为:实验步骤:(1)编写实验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并装载到控制计算机中。
(2)运行程序,用示波器观测输出波形,并画出。
实验二采样与保持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的采样和保持过程2.学习和掌握香农 (采样) 定理3.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实现信号通过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送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再把数字量送到D/A 转换器输出。
2.编写程序,分别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实验原理1.采样与保持香农 (采样) 定理: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 (|W|<Wmax)的连续信号f (t)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满足 Ws≥2Wmax 时,则采样函数f*(t) 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f(t)。
Wmax 为信号的最高频率,Ws 为采样频率。
实验线路图:本实验中,我们将具体来验证香农定理。
可设计如下的实验线路图,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
上图中,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 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
这里,正弦波单元的“OUT”端输出周期性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 (初始化为10ms),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转换结束产生采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入转换完的数字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在“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
由于数模转换器有输出锁存能力,所以它具有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采样周期T= T K×10ms,T K 的范围为01~ FFH,通过修改T K 就可以灵活地改变采样周期。
实验参考程序:请参照随机软件中的example 目录中的ACC1-2-1.ASM 文件2.信号的还原(1) 实验原理从香农定理可知,对于信号的采集,只要选择恰当的采样周期,就不会失去信号的主要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总是取实际采样频率Ws 比2Wmax 大,如:Ws≥10Wmax。
但是如果采用插值法恢复信号,就可以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香农定理给出了采样频率的下限,但是用不同的插值方法恢复信号需要的采样频率也不相同。
(2) 实验线路图设计为了验证上面的原理,可以设计如下的实验线路图,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
上图中,控制计算机“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 的7 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
这里,正弦波单元的“OUT”端输出周期性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 (初始化为10ms),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并通过控制机算计读取转换完后的数字量,再送到数模转换单元,由“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
采样周期T= T K×10ms,T K 的范围为01 ~FFH。
实验参考程序:直线插值法参照随机软件中的example 目录中的ACC1-2-2.ASM 文件,二次曲线插值法请参照随机软件中的example 目录中的ACC1-2-3.ASM 文件。
实验步骤及结果1. 采样与保持(1) 编写零阶保持程序,编译、链接。
(2) 按照实验线路图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 用示波器的表笔测量正弦波单元的“OUT”端,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得“OUT”端输出幅值为3V,周期1S 的正弦波。
(4) 加载程序到控制机中,将采样周期变量“Tk”加入到变量监视中,运行程序,用示波器的另一路表笔观察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OUT1”。
(5) 增大采样周期,当采样周期>0.5S 时,即Tk>32H 时,运行程序并观测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波形应该失真,记录此时的采样周期,验证香农定理。
2. 信号的还原(1) 分别编写直线插值和二次曲线插值程序,并编译、链接。
(2) 按照线路图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使正弦波单元输出幅值为3V,周期1S 的正弦波。
(3) 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运行程序前将采样周期变量Tk 加入到变量监视中,方便实验中观察和修改。
用示波器观察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和零阶保持程序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
实验三数字PID算法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学习凑试法整定PID参数。
3.掌握积分分离法PID控制规律。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系统板一块实验原理和内容:上图是一个典型的PID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其硬件电路原理及接线图如下:控制计算机实验中,采用位置式PID算式。
在一般的PID控制中,当有较大的扰动或大幅度改变给定值时,会有较大的误差,并使系统有惯性和滞后。
因此,在积分项的作用下,往往会使系统超调变大、过渡时间变长。
为此,采用积分分离法PID控制算法,即:当误差e(k)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当误差e(k)较小时才将积分作用加入。
实验步骤:1.编写实验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
2.按照实验线路图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调节信号源中的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信号源输出幅值为2V,周期6S的方波。
确定系统的采样周期以及积分分离值。
4.装载程序,将全局变量TK(采样周期)、EI(积分分离值)、KP(比例系数)、TI(积分系数)和TD(微分系数)加入变量监视,以便实验过程中观察和修改。
5.运行程序,将积分分离值设为最大7FH(相当于没有引入积分分离),用示波器分别观测输入端R和输出端C。
6.如果系统性能不满意,用试凑法修改PID参数,直到响应曲线满意,并记录响应曲线的超调量和过渡时间。
7.修改积分分离值为20H,记录此时响应曲线的超调量和过渡时间,并和未引入积分分离值时的响应曲线进行比较。
8.将6和7中的较满意的响应曲线分别保存,写实验报告。
实验四 最小拍有、无纹波系统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最小拍有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最小拍无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实验原理和内容:上图是一个典型的最小拍控制系统方框图。
针对阶跃输入:1. 有纹波系统控制算法设计为:11717.012.05435.0)()()(--+-==Z Z Z E Z U Z D , 当阶跃输入信号幅值为2.5V 时,5.215.2)1()()()(11=-∙-=∙=--ZZ Z R Z G Z E e , U(Z)=D(Z)E(Z)=1.3590-1.4744Z -1+1.0571 Z -2 -0.7580 Z -3+…2. 最小拍无纹波系统设计:21215920.04080.011651.07302.07650.0)()()(-------==Z Z Z Z Z E Z U Z D +其硬件电路原理及接线图如下:实验步骤:1.编写实验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
2.按照实验线路图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将模拟实验对象进行整定。
对象的输入信号选择:当为有纹波设计时,选择方波。
调节电位器使方波信号的幅值为2.5V,周期为6S,当为无纹波设计时,选择单位斜波信号,斜波幅值为6V,上升时间为6S。
4.分别将有纹波和无纹波设计方法得到的参数写入程序,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用示波器观察对象的测量点“C”和数模转换单元的“OUT1”端,并记录波形进行分析。
注意:实验中有纹波是针对阶越输入设计,而无纹波是针对斜波输入信号设计,所以实验时要注意正确的选择信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