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休憩需求的南宁生态滨水旅游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
南宁市“邕市亲水平台步行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南宁市“邕江亲水平台步行广场”规划设计说明前言邕江是广西首府南宁的“母亲河”,它的水涨水落孕育了南宁盆地。
在它纵贯千年的汩汩川流中见证了南宁的城市发展。
南宁市为了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构想,切实提高城市中心区环境景观的综合质量。
结合邕江防洪体系,完善城市滨水地区环境系统,从而开展“邕江亲水步行平台广场”的项目建设。
本项目期盼借助舒展的平台广场架构“人水相亲”的城市滨水环境,经由城市商业开发运作的统筹,将生态性的滨水游憩休闲整合纳入城市中心的商业、旅游的职能中,全面提升其城市景观质量。
南宁市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正是需要基于生活旅游概念的开发策划。
一、构景理念“踏歌起舞,大地飞歌”邕江绵延曲折的水面,逶迤向东,悠游任行却在不经意的转折间孕育了南宁这座城市。
伴随连绵的江水、壮乡的歌声飞扬。
大地上飘扬着灵动的音符。
美丽的江水、动听的民歌是“邕江亲水步行平台广场”的创作母题。
诗化的流水、歌符被凝炼成动感的岸堤、草坡、广场作为异质性城市景观的结构体契入城市中心区整体城市景观背景之中,在面向时代的层面上,文脉承袭的立场上重塑城市滨水景观的精神场所,构筑一个生态性城市滨水景观廊道。
二、景观特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南宁有“绿城明珠”的美誉,绿色是南宁城市的特征,蓝色是邕江江水的特质,城与水的共同生活、互为映衬,有绿树、红花、江水、行人,才有了城市景观的灵动与活跃。
1、生态城市景观廊道亲水平台广场的建设,将作为邕江沿岸生态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整个邕江沿岸生态构成了开放性的完整系统。
它将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态景观廊道,在邕江水系的构架中,承担重要的生态性游憩功能。
2、滨水地区的亲水性强调邕江是平台广场建设的自然环境背景,对江水的亲近——亲水性这一景观特质应以临水的驳岸平台、充分近水的游廊活动来展现,使水作为游憩的一部分,真正融入邕江沿岸滨水景观中。
3、文化的地域特性南宁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性,民歌文化特性。
基于滨水生态理念下的旅游新城详细规划研究——以鄂州市红莲湖旅

基于滨水生态理念下的旅游新城详细规划研究——以鄂州市红莲湖旅游新城详细规划设计为例作者:汪莉56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第2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最热门的活动之一。
中国现在提出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出台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发展旅游服务业,所以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势在必行。
本课题研究鄂州市红莲湖旅游新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范畴。
【关键词】旅游新城;滨湖;生态1、规划背景1.1 项目概况红莲湖项目地处鄂州市红莲湖旅游新城,位于武黄高速以南,西临红莲大道,东北临红莲湖,南依红莲湖高尔夫。
红莲湖项目用地地势现状为东北方向低、西南方向高的缓坡地形。
其最低点的高程达17 米,最高点的高程达37 米,相差20 米。
项目场区内地势低洼处有若干鱼塘。
接壤红莲湖的湖岸线长度达300 米。
规划用地面积约68 公顷,总规中被定为居住用地性质。
1.2 现状分析红莲湖旅游新城目前已建项目有恒大金碧天下和高尔夫国际社区两个地产。
另外还有超星级会展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红莲湖产学研基地、红莲湖高新电子产业园、天润创意产业园、省水利厅培训中心、徽商会馆、闽商会馆等规划项目。
本项目临近金碧大道,与高尔夫国际社区相邻,红莲湖畔,远眺恒大金碧天下。
北临红莲湖、警官学院用地;南接金丰地块和红莲湖高尔夫国际社区;西依田大地块、金碧大道;东靠高尔夫、法官学院。
2、规划理念2.1 规划理念坚持生态社区的理念,充分利用基地内外现有的自然环境因素,建设与地块环境充分结合,滨水建设很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居住社区,将建筑与自然环境很好的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居住社区。
坚持尊重自然的理念,尊重当地地形与滨水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社区的现有环境优势,体现文脉水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地区空间,突出社区的自然环境特色。
2.2 项目定位本项目包括地产和旅游两部分内容,为地产+ 旅游开发模式,形成地产和旅游互动、互利的关系。
滨水公园建设施工方案(水景设计与生态恢复)精选3篇

《滨水公园建设施工方案(水景设计与生态恢复)》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滨水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能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本滨水公园建设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自然景观、生态恢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空间。
项目地点位于[具体地点],周边交通便利,居民众多。
该区域原有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通过本次建设,将对水景进行精心设计,并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品质。
二、施工步骤1. 场地清理与平整- 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草、垃圾和障碍物。
- 对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地形符合设计要求。
2. 水景基础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水景池的挖掘和基础处理。
确保水景池的深度、形状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 铺设防渗膜,防止水体渗漏。
- 安装水景池的排水系统和循环系统。
3. 水景景观构建- 安装喷泉、瀑布、溪流等水景设施。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喷头、水泵和管道,确保水景效果美观。
- 布置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菖蒲等,增加水景的生态性和观赏性。
- 放置景观石,营造自然的山水景观。
4. 生态恢复工程- 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投放水生生物,如鱼类、虾类、贝类等,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
- 种植滨水植物,如柳树、杨树、芦苇等,起到固土护岸、净化水质的作用。
- 建设生态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降解作用,进一步净化水体。
5. 园路与广场施工- 铺设园路和广场的基层,确保基础牢固。
- 选择合适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石材等,进行园路和广场的铺装。
- 安装园路和广场的照明设施和休息设施。
6. 绿化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种植。
- 对植物进行浇水、施肥和养护,确保植物的成活率。
7. 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公共厕所、垃圾桶、指示牌等配套设施。
- 安装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材料清单1. 水景设施- 喷泉喷头、水泵、管道等。
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以南宁为例

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以南宁为例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4)2 乡村旅游区景观概述 (5)2.1 相关理论 (5)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3 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以南宁为例 (8)3.1 南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8)3.2 乡村景观设计规划措施 (8)3.3 规划设计方案 (9)3.4 景观详细设计层面 (11)4 南宁隆安金穗生态园厕所设计实例分析 (14)4.1 乡村旅游景区厕所种类 (14)4.2 厕所建设和景区地形结合方式 (14)4.3 景区厕所外观设计 (14)4.4 南宁隆安金穗生态园厕所规划设计 (15)5 总结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多元化,乡村旅游具有特殊性,景区景观是主要的风貌,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而且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文章主要以南宁地区为例进行分析,对南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南宁隆安金穗生态园厕所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规划设计措施,以望提高南宁地区为例专业旅游管理水平,促进南宁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规划与设;人文景观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shown diversification. Rural tourism has its particularity. Scenic spots are the main features and important resources of rural tourism. They can not only inherit and develop rural culture, but als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Nann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nditions of Nan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it takes the toilet design of Jinsui Eco-Park in Longan of Nann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and put forward some planning and design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tourism management in Nanning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ning.Key words: Rural tourist area; Planning and setting up; Humanistic Landscape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以南宁为例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崛起乡村旅游20世界八十年代,90年代正式走进大众生活,21世界快速崛起。
生态保护视角下的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优化研究

园林2021,38(05):42-49.生态保护视角下的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优化研究Study on Waterfront Landscape Optimization of Lanzhou Yellow River Customs L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汪笑梅种培芳*WANG Xiaomei CHONG Peifang*基金项目对发展中国家常规性科技援助项目‘丝绸之路'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编号:KY202002011)文章编号:1000-0283(2021)05-0042-08 DOI:10.12193/ing.2021.05.0042.008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2-30修回日期:2021-03-20摘要滨水景观作为城市边缘地带,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类别最为丰富的区域,对于城市风貌的打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景观环境和谐发展。
以兰州黄河风情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探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滨水景观类型,探讨现存问题,从滨水景观生态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景观优化措施和生态修复策略。
旨在解决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为城市滨水景观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支撑,探寻现代滨水生态景观和谐之路。
关键词生态保护;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优化建议AbstractAs the edge of the city,waterfront landscape is the most abundant area of urban natural resources and biological categories.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urban style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can better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Taking the Lanzhou Yellow River customs l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f e ld survey and quadrat surve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deeply analyzes type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the landscape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ical development.The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Lanzhou Yellow River style line,provide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and explore the harmonious road of modern waterfront ecological landscape.汪笑梅1995年生/女/甘肃徽县人/甘肃农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Yellow River customs line;waterfront landscape;optimization suggestions业大学林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与应用(兰州730070)种培芳1977年生/女/甘肃永登人/博士/甘肃 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 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及荒漠植物生理生态(兰州730070)城市滨水区是指现代化城市水域与陆地范围内所接壤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地带,是结合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景观的水体与陆地的总和旧。
旅游线路营销方案(15篇)

旅游线路营销方案(1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线路营销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线路营销方案1一、指导思想根据现代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发展的大趋势,立足市场,充分发挥乡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与产业资源潜力,将观光为基础,体验休闲为目的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围绕体验经济自主创新,农家乐传统模式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就业增收,乡村综合治理和社会和谐发展,做精做好国色天香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特色乡村旅游社区,探索长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国色天香以富贵和平吉祥和谐为精神内涵与文化表征,围绕这一文化主题,巧借山形水势,产业资源和民居风貌,有机融入特色化的生态景观元素(园林化的柚、梨、莲、荷、牡丹、月季等),民俗化的文化符号元素(象征福禄寿喜财祈盼的中国结、灯笼、吉祥雕饰、诗画、剪纸艺术等),乡土化的生活与建筑元素(有书院、诗社传统的诗书文化,有养鸽、赏鸽、鸽市和女子舞龙队传统特色的乡土民俗风情,以外架外廊桁架穿榫结构为特征的中华民居建筑造型文化),庄园化的休闲旅游元素(体验型的家庭农庄经营模式与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村多重组合,游、购、娱、吃一体化),创新整合资源,集约集群集中发展,提升生态与人文品质,旨在营造体验现代田园生活方式和情境氛围的特色乡村旅游社区。
三、开发思路(一)立足当地柚梨为主特色林果业和城郊型休闲经济的基础优势,将其与人文主题化的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一、三产业复合发展,打造体验型的产业一体化的现代乡村旅游新亮点,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机制。
(二)统筹协调,同步打造社区组织建设基地(村委会、村支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休闲娱乐等的管理、服务、活动中心、工作站),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与文化事业建设,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
多目标下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策略研究——以梧桐湖新城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为例

多目标下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策略研究——以梧桐湖新城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为例邱岚;甘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简单粗暴的设计致使我们的环境不仅遭到生态破坏,也毫无特色可言.近年来,我国掀起一股绿道建设风潮.我国研究城市滨水绿道还在初级阶段,有关城市滨水绿道的空间特色的设计手法、设计策略等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如何营造生态环境良好,同时空间特色兼备的滨水绿道是该文探讨的问题,需要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绿道设计的手法.【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36)009【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策略【作者】邱岚;甘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8图1 武汉梧桐湖生态城区位分析图图2 武汉梧桐湖生态城绿地系统规划图“绿道”的英文是greenway,意思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绿道的概念及规划方法对于中国大量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以及生态与文化遗产网络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道这一概念自美国向全球扩散后,我国也紧追其后,绿道以其独特的环境优势,经济优势迅速发展,各种公园设计、道路设计、滨河滨水带设计也纷纷并入到绿道的部分,各个城市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绿道的建设,预示着我国绿道时代的到来。
城市滨水绿道是城市绿道系统中的一部分。
它隶属于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滨河带状绿地,它不仅将城市其他绿地空间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发挥水系空间对城市环境的生态调节作用。
城市化进程过快和不当的设计方式使我们的滨水绿道失去了它特有的形态特质和生态作用。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设计应该考虑这一范围内的自然、生物、人类活动、人文景观等因素,实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游憩、历史文化保护、审美等多重目标。
1 概念与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
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及水平初探

Landscape Technology390《华东科技》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及水平初探陈 帅(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4)摘要:我国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由洋务运动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滨水区域都是工业的聚集区。
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改造逐步展开,城市滨水空间也同时进入一个新的开发阶段。
由于初期缺乏系统的规划、缺少有机的联系,新旧滨水项目混杂,公共区域缺失,特色文化衰落。
同时,生态建设并未受到重视,混凝土驳岸仅满足了防洪需求,却使生物失去了生存基础,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再次兴起滨水区域建设热潮。
此次滨水区域涵盖范围更广,并且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
关键词:滨水空间现状;滨水区域改造;加冷河改造1 国外滨水空间发展历程 国外滨水空间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前工业化时期——滨水空间以自然发展为主要特征。
水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舟船往来等。
这些滨水空间主要是贸易的枢纽及军事的要塞。
工业化时期——滨水空间多为工厂、码头和仓库。
工业革命后,滨水空间除了基本功能外,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
这一时期的滨水区更趋近于工业区,产业资本对滨水空间的控制更为主要,大量的资本集中在滨水地带,滨水区域是城市生产及交通的核心,水的生活功能受到抑制。
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时期的滨水区域污染极其严重。
后工业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滨水区的首要功能逐渐转化为以游憩及景观为主的生活功能。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城市滨水区进行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
工业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或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中产阶级的崛起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滨水地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逐渐回归。
2 新加坡加冷河公园滨水空间发展实例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为缓解洪涝灾害,在1970年,新加坡政府将境内天然河流开始改建成以混凝土河道为主的人工运河和排水渠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休憩需求的南宁生态滨水旅游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
作者:秦婧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国内滨水城市经济发展的领域拓展与重点转移,兼具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水资源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南宁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与门户,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后,其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因此,打造邕江沿岸区域作为城市重点滨水地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南宁市滨水旅游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宁市休憩需求滨水旅游市场营销
一、南宁市滨水旅游情况概览
1.南宁市滨水纽带——邕江。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南宁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与门户,其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而邕江是整个南宁市城区的风貌骨架,是南宁市的母亲河,代表着南宁的重要形象,从南宁塑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角度上讲,邕江沿岸地区是值得作为国际门户意义的滨水旅游地区的。
邕江是南宁市的母亲河,蜿蜒流淌于城市中,她不仅是影响城市形态的重要自然要素,也是城市文脉中不可抹灭的情感要素,”蓝色”的邕江水系与”绿色”的城市空间,构成了南宁市”水绿双城”的主旋律。
南宁市新高环范围内的邕江沿岸区域,西起托州大桥,终点至六律大桥,沿线长76公里,沿岸自然景观优美,文化资源丰富。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南宁以邕江为”轴”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方向为”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邕江轴线明确成为发展战略方向。
随着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中国水城”和”中国绿城”的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对邕江沿岸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需要强化和发挥邕江在城市发展中的主轴和核心作用。
邕江沿岸区域作为城市重点滨水地区,应该支持城市实体经济的营造,提升产业空间绩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促进转型时期城市空间的转换与拓展。
同时,邕江沿岸区域及支流湖泊等,更是打造南宁市滨水旅游的最佳区域。
2.南宁市滨水旅游开发现状。
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秀美邕江”景观带,统一规划邕江两岸的建筑和景观,坚持生态优先,注重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既顺应自然、凸显自然风光,又以人为本、实现共享,追求天人合一,形成特色鲜明的滨江风貌。
2012年9月起南宁全面启动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力求通过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形成”一江、两岸、双核、四心、七段、多廊”的水系架构。
目前,邕江两岸基本建成了邕江滨水公园、自治区党校—三岸大桥南北岸等约31公里景观带,多个滨江景观项目建成开放。
邕江综合整治示范段、邕江滨水公园(荔园山庄段)、江南滨江休闲公园3处滨江景观已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
按计划,2017年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前,我市将完成青川大桥—五象大桥两岸江段33公里的绿化提升工程,完成自治区党校—三岸大桥两岸江段22公里的绿化提升工程。
今年基本完成两岸建设任务,实现中心城区55公里的整治效果。
2018年8月31日前,我市将完成邕江老口水利枢纽、邕宁梯级水利枢纽以及邕江两岸74公里江段的整治和建设任务。
二、结合南宁文化特色打造国际化滨水区域
如何在功能、活力、形象和文化等方面塑造出国际化的滨水区域?这是邕江沿岸区域整合开发提升的核心,也是市规划管理局重点攻坚的难点项目。
除此之外,为了打造具有南宁特色的国际化滨水区域,还需要重点把握几个大的方向。
首先,结合南宁”山水城市”建设,保护生态资源环境,提升旅游休闲品质。
与此同时,通过邕江沿岸景观风貌的营造,功能与景观完美融合,以南宁主要城市道路、18条内河等开敞空间为廊道,全面提升城市活力。
其次,以邕江沿岸原有地形分析为基础,在现状道路和城市肌理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防洪、交通、居住、休闲、景观等方面的功能需求,构建快慢有致、动静结合、多样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
同时,挖掘”邕”的内在文化,把握地域(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滨江建筑、小品、雕塑以及其他城市”家具”等空间载体,形成完整的地域文化风貌体系,并将其融入城市生活,向世人展现”邕州”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与品质。
此外,基于南宁市邕江沿岸特有的地形特征,具体的规划还将通过科学严谨的城市设计手法,合理化解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对滨水景观的影响,并在满足防洪等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化不利为优势,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的城市开敞空间和城市天际线。
”由于堤路与城市用地存在一定的高差,堤路成为沿江地块与滨江岸线之间的空间、视线、景观上的阻隔,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形、高差,详细分析各个区段的堤路特征,结合功能布局,提出相应的立体交通、开放空间、景观、开发控制等各个方面的组织方式。
”该负责人说。
事实上,南宁市沿江滨水区系统性强,内容综合而复杂。
若是要求滨水地区的规划产生综合效益,必须大大拓展规划内容,从传统的物质空间形体规划向两端延伸,充分认识滨水地区开发建设对于城市产业发展、文化品位提升、历史传统保护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深入研究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体制机制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才能获得滨水区域综合开发的最大效益。
三、南宁市滨水旅游营销策略
在“一核三廊三区”的旅游业总体布局下,将整合邕江两岸重点区域优势资源,建设邕江休闲旅游带。
1.打造沿江重要节点,集聚旅游休闲功能组团。
丰富提升邕江两岸东盟文化体验游(以东盟文化旅游项目为主,延伸至会展中心、使馆区,联动南岸万达茂等)游览内容和服务品质,积极推进核心区段滨水休闲游(南湖、民歌湖等滨水休闲产品提升,老口航运枢纽、邕江与18 条城市内河打通等水网工程)、老城商贸文化游(兴宁路一带历史街区、中山路提升改造等)、扬美古镇体验游、五象新区文化艺术游、八尺江民俗风情游等重要节点开发,差异化形成镶嵌在邕江两岸的旅游休闲组团。
2.挖掘沿江特色文化,提升有记忆的母亲河形象。
依托沿岸的陈氏宗祠、邕江古城墙、雷沛鸿故居、雷经天故居、灰窑田贝丘遗址等文化古迹,打造文化旅游项目载体,打造有故事的文化河。
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游客获得文化认同感,提高游客对于旅游景点的参与性。
3.打造体验式旅游码头。
新建青山、民生、蒲庙、扬美、太阳岛等旅游码头,改造亭子码头、陈东码头、上尧码头等,融入特色文化,提升码头休闲功能,加强水体和水岸娱乐开发,打造“一码头一主题”的体验式产品。
4.水陆并举开辟黄金游线。
开通邕江游艇、游船与“水上巴士”,陆路结合轨道交通设置公交换乘枢纽。
在不破坏邕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建设自行车道和滨水步道,科学完善停车设施,营造便利的交通体验条件和良好的亲水环境。
5.引入文化休闲设施,做好主要桥梁景观美化、亮化。
提升三津郊野公园、民生广场、江滨公园、邕州老街等,积极引入休闲广场、郊野公园、渔人码头、体育公园等大型文化休闲设施。
做好邕江大桥、南宁大桥、五象大桥等主要桥梁造型与外观修整,加强景观美化与夜景亮化。
6.加强邕江生态系统保护。
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开发建设中保持沿江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加强邕江沿岸生态系统的恢复、维护和保育。
7.做好市场宣传。
如那考河濕地公园为习近平主席到南宁考察的地点之一,这样的类似新闻可作为吸引游客的极好宣传。
当然,其他的线上线下的宣传,将滨水旅游环境等等详尽内容介绍给游客,也是很好的宣传手段。
参考文献:
[1]秦趣,刘兴荣.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J].地理教育,2010,(7):125-126.
[2]方庆,卜菁华.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J].规划师,2003,19(9):46-49.
[3]陆权香.南宁打造“秀美邕江”景观整合资源建设休闲旅游带.广西日报,2017-05-18.
[4]许春晓,邹剑,李萍.水利风景区游憩者体验动机与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水利经济,2010,28(6):44-48.
作者简介:秦婧,女。
民族:壮。
籍贯:广西南丹。
研究生学历。
广西外国语学院。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