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6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6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题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

”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3分)()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1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1含解析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

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上,既祖.5.至易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

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秦武阳色变振恐9.至陛下..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1+Word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1+Word含答案.doc

限时训练题组一 基础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相同意思的一组是(3分)( ) A.⎩⎪⎨⎪⎧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也 C.⎩⎪⎨⎪⎧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可乐也 D.⎩⎪⎨⎪⎧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解析:C 项,①使者,指媒人。

②随意,随便。

③④的确,实在。

A 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

②辞谢。

③辞别,离开。

④应酬的言辞。

B 项,①出嫁。

②适合、依照。

③享用,享受。

④到。

D 项,①后退。

②连接。

③延请。

④自杀。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解析:①负:辜负,对不起。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A 项,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答案:D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4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4含解析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

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

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8。

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

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

祖恢,南康太守。

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

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

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谋乱)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

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

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

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

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

”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

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

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言,适可以慰四海之望。

”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

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

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① 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B.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C.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D.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1有答案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1有答案

限时训练题组一 基础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相同意思的一组是(3分)( )A.⎩⎪⎨⎪⎧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也 C.⎩⎪⎨⎪⎧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可乐也 D.⎩⎪⎨⎪⎧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解析:C 项,①使者,指媒人。

②随意,随便。

③④的确,实在。

A 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

②辞谢。

③辞别,离开。

④应酬的言辞。

B 项,①出嫁。

②适合、依照。

③享用,享受。

④到。

D 项,①后退。

②连接。

③延请。

④自杀。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解析:①负:辜负,对不起。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A 项,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答案:D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

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

迁辽东属国都尉。

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

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

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

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

刑竟,征拜议郎。

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

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盛,颎众恐。

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

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

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

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

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党中常侍王甫。

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过关精练(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过关精练(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过关精练(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冯琦,字用韫,临朐人。

幼颖敏绝人。

年十九,举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

与修《会典》成,进侍讲,充日讲官。

三王并封议起,移书王锡爵力争之。

进少詹事,掌翰林院事。

改吏部,莅政勤敏,力抑营竞,尚书李戴倚重之。

二十七年九月,太白、太阴同见于.午;又狄道山崩,平地涌大小山五。

琦草疏,偕尚书戴上言:“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意当顺民心。

比来天下赋额,视.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

自矿税使出,而民间之苦更甚。

加以水旱蝗灾,流离载道,畿辅近地盗贼公行,此非细故也。

诸中使(1)衔命而出,运机如鬼蜮,取财尽锱铢。

贫者家无储蓄,惟恃经营。

夺其数钱之利,已绝.其一日之生。

今日犹承平,民已汹汹,脱有风尘之警,天下谁可保信者?若.一方穷民倡乱,而四面应之,于何征兵,于何取饷哉!天心仁爱,明示咎徵.,诚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祸乱。

夫四方钱谷,皆有定额,近者征调频仍,正额犹逋,何从得羡?伏望陛下穆然远览,亟与廷臣共图修弭,无令海内赤子,结怨熙朝,千秋青史,贻讥圣德。

”不报。

寻拜礼部尚书。

帝(2)将册立东宫,诏下期迫,中官(3)掌司设监者以.供费不给为词。

琦曰:“今日礼为重,不可与争。

”其弟瑗,户部主事,适辇饷银四万出都,琦立追还,给费,事乃克济。

三十年,帝有疾,谕停矿税,既而悔之。

琦与同列合疏争,且.请躬郊庙祭享,御殿受朝,不纳。

湖广税监陈奉以虐民撤还,会陕西黄河竭,琦乞征还,皆不报.。

时士大夫多崇释氏教,士子作文,每窃其绪言,鄙弃传注。

前尚书余继登奏请约禁,然习尚如故。

琦乃复极陈其弊,帝为下诏戒厉。

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

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内阁缺人,帝已简用朱国祚及琦。

而沈一贯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盖少需之,先用老成者。

乃改命沈鲤、朱赓,琦素善病,至是笃。

十六疏乞休,不允。

卒于官,年仅四十六。

遗疏请厉明作,发章奏,补缺官,推诚接下,收拾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限时训练题组一专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

掌刑狱案件审理。

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

答案:D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答案:C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答案:C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

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解析:“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豖,没有牛。

答案:D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

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解析:“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谨,“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答案:D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解析:“齐宣王”应改为“齐桓公”。

答案:B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

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

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解析:“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C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

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

C.“三秦”,指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D.古代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

解析: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以水南、山北为“阴”。

答案:D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兔”,借指月亮。

古神话中称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

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C.“惠存”是敬辞,指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谨庠序之教。

”解析:“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答案:B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服”,指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如“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

B.“道”,唐代时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C.“流涕”指流泪。

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D.“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解析:“师生”错,在“五常”中没有师生关系,应改为“朋友”。

答案:D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公车”,汉代官署名。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解析:“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

答案:C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解析:“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答案:C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现在以此借指婴儿。

C.“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户部主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

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

解析:“运气就好”错,应该是“运气不好”。

答案:A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解析:“黔首”并不是“尊称”。

答案:D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人”,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也可泛指平民、百姓。

B.春秋战国时期,士死了叫“薨”,而诸侯的死则称为“不禄”。

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一句。

解析:“薨”指的是诸侯死,而“不禄”指的是士死。

答案:B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B.“樽”,指酒杯。

如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C.“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以示尊敬,故后世常用本词表示夫妻相敬。

其中“案”指书案。

D.“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解析:“案”并不指书案,而是指端饭的托盘。

答案:C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解析:“‘人定’在‘黄昏’之前”错,应该是“‘人定’在‘黄昏’之后”。

答案:C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皇”,指仓颉,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B.“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C.“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被封为“太傅”。

D.“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解析: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答案:D题组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19分)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

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之与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